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26例,创面缺损范围5 cm×3.5 cm~18 cm×10 cm,皮瓣切取面积6.0 cm×4 cm~18 cm×12 cm.结果 26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12月.患者皮瓣均存活.术后发生皮瓣血管危象2例,予拆除缝线、高压氧治疗好转;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供区植皮坏死1例、感染2例,均经换药治愈.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损伤小,不需要显微外科技术,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
远端蒂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应用远端蒂带腓动脉穿支的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缺损部位、大小及形状,保留外踝上3~7 cm处直径较粗大的腓动脉肌间隔皮穿支并作为皮瓣旋转点,切取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创面.皮瓣面积最大12 cm×26 cm,最小8 cm×15 cm. 结果 临床应用21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8例.创面I期愈合16例,Ⅱ期愈合5例.3例因皮瓣静脉同流障碍致远侧1/4~1/5坏死,伤口经切除坏死组织换药后均获愈合.随访6~4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足部功能恢复满意,负重区无溃疡发生.8例术后行皮瓣修薄术者效果良好. 结论 腓动脉穿支逆行腓肠神经筋膜皮瓣具有血供町靠、血管蒂长、切取范围大,外形与质地良好.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老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老年患者足踝部创面共11例,其中皮瓣修复9例,肌皮瓣修复2例.结果 11例均获随访,时间3~9个月.皮瓣部分坏死1例,予以清创、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良好;边缘坏死3例,经换药3~9周后创面愈合;皮瓣臃肿3例,在术后6~9个月行皮瓣修整术后外形满意.11例患者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能正常负重,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不牺牲肢体主干血管、损伤小、肢体功能及外观满意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在修复老年患者创面时应注意处理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胫前区、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深部组织外露,已成为临床上常用术式,效果良好。但常存在蒂部臃肿、卡压致静脉回流障碍等问题,切取面积大时,在皮瓣蒂部的远端常出现静脉危象导致皮瓣部分坏死。为此,从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对此皮瓣进行改良,将皮瓣设计为水滴形,如乒乓球拍状,结扎皮瓣蒂部小隐静脉,或将皮瓣近端小隐静脉与创面周围的一条直径相当的静脉吻合,修复24例,经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腓动脉皮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应用解剖学基础上,设计腓动脉皮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15例,皮瓣最大面积25cm×15cm,1例皮缘部分坏死,余全部成活。结论腓动脉皮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区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设计切取以最低位腓动脉主穿支为蒂的矩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后皮瓣旋转180°,远、近端交换覆盖创面.供区一般直接缝合,个别病例需小面积全厚植皮.结果 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临床应用15例,皮瓣切取面积13 cm ×15 cm~ 18 cm ×9 cm,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0~ 17个月,足踝功能良好,外形轮廓接近正常.结论 该皮瓣血供确切,修复后外形平整美观,利于正常穿鞋行走,适用于跟腱区创面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16例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范围17 cm×7 cm^20 cm×13 cm。切取皮瓣面积为18 cm×8 cm^21 cm×14 cm。结果术后14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清创换药后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血运良好,无破溃。结论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不破坏小腿主干血管,同时切取皮瓣面积更大,供血可靠,是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建  黄凯  沈立峰  王健  郭峭峰 《中国骨伤》2016,29(12):1088-1091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8~64岁,平均(36.2±4.6)岁;缺损面积5 cm×2 cm~22 cm×7 cm。损伤至手术时间8~90 d,平均(38.2±6.2)d。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20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2.2)个月。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手术时间90~210 min,平均(120±32)min。19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予再次清创植皮术后治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93.1±10.0),其中优14例,良6例。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本组26例应用该皮瓣修复,包括胫前下段创面8例,内、外踝创面11例,足跟部创面7例。皮瓣面积5cm×6cm~8cm×12cm。结果除2例远端部分皮缘坏死外,余全部成活。经6个月~3年随访,效果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肢体主要动脉,皮瓣切取方便,且皮瓣厚薄适中,质地良好,可吻合神经恢复皮瓣感觉,为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尤其适合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腓动脉穿支供养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27例各种原因造成的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腓动脉穿支供养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7个月-64岁,平均31.5岁。缺损部位:外踝部7例,内踝部5例,足背部8例,足跟及足底7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2.5cm×3.5cm-10cm×24cm,切取皮瓣面积3cm×4cm~12cm×26.5cm。结果:7例术后3—7d皮瓣轻度肿胀,7d后肿胀逐渐消退,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个月,皮瓣不臃肿,外形良好,供区功能无障碍。结论:应用腓动脉穿支供养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近端可达胭窝区,逆转距离长,修复范围大,操作简单,皮瓣较薄的优点,是修复小腿远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外踝上动脉降支蒂逆行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利用外踝上动脉降支蒂逆行皮瓣修复踝、足部皮肤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9~58岁,平均37.5岁。足背软组织缺损10例,踝部软组织缺损2例。缺损面积最大11 cm×9 cm,最小8 cm×5 cm.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3个月。9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换药治愈。皮瓣除轻度肿胀外,无溃疡等发生。结论:外踝上动脉降支蒂逆行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一期手术即可完成,具有血供可靠、切取简单安全、不损伤小腿的主要血管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应用远端蒂腓骨短肌肌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患者小腿远端及足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12例小腿远端及足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7例为胫骨远端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1例为跟腱后侧慢性溃疡伴骨髓炎,4例为跟骨外侧软组织缺损伴骨髓炎及内固定物外露.彻底清创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 cm×2 cm~13 cm×9 cm,骨缺损范围为3.0 cm ×3.0 cm ×3.0 cm~6.0 cm ×3.0 cm×4.0 cm.所有患者应用腓骨短肌肌瓣填充骨髓炎清创后形成的无效腔,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手术切取皮瓣大小为5 cm×3 cm~14cm×10cm,肌瓣大小为11 cm ×3 cm~16 cm×4 cm.供瓣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 结果 11例皮瓣、肌瓣成活良好,创面均一次性愈合.1例皮瓣及肌瓣远端坏死,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后愈合.随访6~ 24个月,皮瓣质地及外形良好,患者未复发骨髓炎. 结论 联合应用远端蒂腓骨短肌肌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能有效治疗小腿远端及足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复杂开放性骨折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复杂开放性骨折创面6例。皮瓣切取面积:5.0 cm×6.0 cm~10.0 cm×15.0 cm。结果本组4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及游离植皮后愈合。术后随访5~24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血供良好,无感染病例发生,足踝部骨折均骨性愈合,患肢均能负重行走。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血供良好、操作简单、皮瓣供区破坏小等优点,适合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应用优化的外踝上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显微骨科收治16例足踝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8~63岁,平均48岁。应用优化的外踝上皮瓣进行修复。术前测量创面宽度,在小腿中下部或中部前外侧利用"提捏法"评估供区,确认可直接闭合。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探测外踝上腓动脉终末穿支及近侧穿支,两穿支标记点连线为皮瓣中轴线,旋转点在外踝平面或下胫腓联合上缘水平,旋转点至创面近侧缘距离作为血管组织蒂长度,术中注意保护皮瓣蒂内的穿支血管及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血管,小血管夹夹闭外踝上腓动脉终末穿支近侧的穿支血管后,放松止血带,评估皮瓣血运,必要时可打开骨间膜携带腓动脉。经明道转移皮瓣,并将蒂部覆盖的皮瓣优化设计成钝弧形或半圆形。对踝周及足底皮肤缺损的4例患者,将皮瓣近心端腓浅神经与腓肠神经端侧吻合。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结果本组16例,皮瓣切取面积3.0 cm×1.5 cm~14.0 cm×6.0 cm。仅1例术后24 h出现皮瓣淤血肿胀,远端血运差,给予拆除蒂部部分缝线,1周后皮瓣尖端仍出现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未经特殊处理顺利成活。共12例患者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2年,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吻合神经的4例患者中3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至S2级1例,S3级2例。结论通过对皮瓣供区优化选择、皮瓣血管蒂长度及明道转移的优化设计,以及术中对皮瓣血运的评估与优化处理,不但提高了皮瓣成活率,而且获得了良好的外形与功能,虽部分患者因切取腓浅神经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足背皮肤感觉功能障碍,但仍不失为修复足踝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切取由腓动脉发出单一皮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背及涉及足前部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穿支动脉、小隐静脉分别与受区邻近的主干动脉分支及头静脉或大隐静脉吻合建立血液循环;亦可单纯吻合穿支动、静脉供血.皮瓣腓肠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结果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于临床应用12例.皮瓣切取面积12 cm× 7 cm~18 cm×11 cm,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7~27个月,皮瓣外观、质地优良,两点辨别觉7~12 mm,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本术式综合了游离皮瓣、穿支皮瓣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优点,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惨复位置随意,血供可靠,是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谭斌  陆文林 《中国骨伤》2009,22(2):108-108
严重的小腿外伤,常导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肌腱、骨外露,由于该处软组织较少,修复比较困难。传统采用胫后动脉岛状瓣或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但两种皮瓣各有优缺点。2005年4月至2007年6月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前锯肌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应用前锯肌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方法17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前锯肌瓣游离移植,肌瓣上游离植皮的方法。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1.2)h,血管蒂长(8.31±1.48)cm。发生局部血肿的患者2例,浅感染2例。翼状肩胛1例,无症状。瘢痕疼痛2例,侧胸壁麻木1例。3例患者与对侧相比,肩关节活动幅度及活动力量下降,术后半年好转。移植后的肌瓣小而薄,与足部组织的黏附性好,患者行走功能恢复好。结论前锯肌瓣为足踝部的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优良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