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检测和对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结直肠癌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研究三者的相互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结直肠癌组织样本和正常结直肠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样本中VEGF、MMP-9和PCNA的表达水平,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VEGF、MMP-9和PCNA在结直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且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0.05);VEGF与MMP-9、PCNA,MMP-9与PC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MMP-9的高表达可促进PCNA的增加,三者的高表达提示结直肠癌的恶化程度高以及有癌组织转移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亚砷酸(AA)局部治疗对兔肝VX2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肝VX2肿瘤模型2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给予AA(AA组)、RFA(RFA组)、RFA AA(RFA A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于治疗后第14d处死所有实验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MVD及VEGF的表达,并分析MVD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AA组、RFA组及RFA AA组肿瘤组织MVD依次降低,分别为(38.50±0.44)、(23.07±0.47)、(18.65±0.39)和(11.36±0.36)个/HP,4组间两两比较均P<0.05;肿瘤组织VEGF表达阳性例数比也依次降低,分别为7/7、5/7、4/7和2/7,4组间两两比较均P<0.05。VEGF表达强度与MVD成正相关关系(r=0.47,P<0.01)。结论RFA AA联合治疗能减少肿瘤组织的MVD,抑制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后不同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48只兔肝移植VX2肿瘤,建立动物模型,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6)。对实验组行RFA,分别在术后即刻、1天、2天、1周、2周、3周各处死7只实验兔,留存肿瘤标本,进行HE染色、VEGF检测、Annexin V-FITC/PI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带的VEGF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RFA术后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和消融边界区平均VEG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及边界区术后即刻与其他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道炭化区及热凝固区VEGF在术后即刻达高峰,术后1天~3周呈整体下降趋势,消融边界区VEGF在术后即刻到1周呈上升趋势,2周后下降。术后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和消融边界区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区带细胞凋亡率均在术后1天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结论 RFA后针道区和热凝固区内肿瘤细胞VEGF下降和肿瘤凋亡显著,而消融交界区仍可能有存活的肿瘤细胞;在RFA后第3周时,残留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可恢复到术前状态,此时宜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TNF-α对肝癌细胞VEGF和MMP-9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肝癌HepG2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10、102、103、104及105U/L)TNFα作用于HepG2细胞不同时间(24、48及72h)后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VEGF和MMP9蛋白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细胞浆中的VEGF和MMP9蛋白表达;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半定量法测定HepG2细胞VEGF和MMP9mRNA含量。结果①不同浓度的TNFα作用后,HepG2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细胞增殖活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各浓度TNFα作用时间延长,HepG2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但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增高(P<0.05)。②不同浓度的TNFα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VEGF和MMP9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且存在时间依赖性,并在TNFα浓度小于或等于104U/L时存在浓度依赖性;HepG2细胞VEGF和MMP9mRNA表达亦明显升高(P<0.05),其促进作用的变化趋势同VEGF和MMP9蛋白含量结果一致,但不存在时间依赖性。③104U/L的TNFα作用48h后,HepG2细胞浆中的棕色颗粒明显增加。结论TNFα能够在核酸和蛋白水平上促进肝癌细胞合成并分泌VEGF和MMP9,从而间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5.
PCNA、VEGF反义寡核苷酸联合治疗裸鼠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Zhu J  Huang J  Chen Y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1):875-877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单用或联用对裸鼠人肝癌模型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作裸鼠皮下肝癌模型24只,分PCNA反义核酸治疗组、VEGF反义核酸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接种后24h之内用PCNA反义核酸和(或)VEGF反义核酸皮下注射进行治疗。观察裸鼠瘤体变化及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PCNA反义核酸治疗组,VEGF反义核酸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裸鼠肝癌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抑瘤率分别为72.8%、44.9%和87.2%。以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最佳。结论 联合应用PCNA和VEGF2种反义核酸治疗肝癌比应用单种反义核酸有更显著的疗效,2种反义核酸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局部热化疗对鼠胶质瘤PCNA和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为胶质瘤辅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传代培养的C6细胞接种于大鼠背部皮下,肿瘤生长至1.5~2cm直径时,分组进行局部热疗、化疗、热化疗。测量肿瘤体积和重量;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VEGF蛋白表达,光镜观察肿瘤增殖状况。结果热疗、化疗、热化疗与对照组比较:瘤体缩小、瘤重减轻,PCNA和VEGF蛋白表达减低(P<0.01),且热化疗较单纯热疗和化疗减低更明显(P<0.01)。结论①热疗、化疗、热化疗能抑制肿瘤生长,且热化疗有协同作用;②热化疗一方面抑制PCNA合成与表达,抑制肿瘤增殖;另一方面抑制VEGF合成与分泌,抑制肿瘤血管再生,达到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兔肝VX2肿瘤移植模型的复制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为该模型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VX2细胞株复制兔肝肿瘤模型,并改进其制作方法,观察其肿瘤的生长过程,并检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在模型制作前、后不同时相的变化,同时观察脏器转移、组织病理学改变、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动物的自然生存时间。结果:接种后3周均可见到肿瘤生长,肿瘤直径为1.5~2.0cm左右,肿瘤接种成功率为100%;彩超检查显示肝脏有结节样增强回声,CT示肿瘤为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见病灶不均匀强化。移植肿瘤外观呈灰白色,扪之质地较硬,无明显的包膜,剖开肿瘤中心可见灶性坏死;光镜下见肿瘤细胞核浆比例大,细胞排列紊乱,呈浸润性生长;动物接种后的自然生存时间为40~53d,死亡原因主要为肿瘤生长及转移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兔肝VX2肿瘤从病理表现、病理过程及转移均与人肝癌相似,该模型具有容易复制、生长周期短、成功率高及模型稳定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肝肿瘤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郭丽娜  李芬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33-23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了解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及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38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正常内膜中的VEGF、MMP-2、TGF-β的含量对比,并进行分析。结果:VEGF、MMP-2、TGF-β在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P<0.05);而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MMP-2、TGF-β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这些因子的协同表达可能在子宮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89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同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K、VEGF和MMP-2表达。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两种组织中MK、VEGF及MMP-2阳性表达率以及与临床特征关系比较使用χ2检验,三者的表达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结直肠癌组织MK、VEGF及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9%、83.2%和89.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Duke分期C-D期患者MK、VEGF及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4%、93.4%和96.7%,明显高于A-B期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K、VEGF及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6%、93.6%和97.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MK、VEGF及MMP-2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及组织分化无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MK表达与MMP-2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r=0.774和0.406,P0.05)。结论 MK、VEGF及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VEGF和PCNA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肾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肾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肾细胞癌和10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VEGF和PCNA的表达. 结果 正常肾组织与肾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PCN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肾细胞癌中,高分化组、中分化组的VEGF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与低分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肾细胞癌中,VEGF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逐渐升高;PCNA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的升高有升高的趋势.在不同组织类型肾细胞癌中,VEGF和PCNA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EGF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相关性,其高表达与肾细胞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PCNA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能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肾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1.
稀硫酸和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兔肝脏移植性VX2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稀硫酸和无水乙醇兔VX2肝肿瘤内注射的临床价值。方法 移植性VX2肿瘤兔 16只 ,随机分为稀硫酸和无水乙醇组 ,分别于肿瘤内注射 10 %稀硫酸和无水乙醇各 0 .5ml。结果 兔移植性VX2肿瘤内分别注射 10 %稀硫酸和无水乙醇各 0 .5ml,2 4h后 ,稀硫酸组肿瘤坏死率大于乙醇组 (P <0 .0 5 )。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表现为变性 ,坏死及凋亡改变。MRI扫描肿瘤术前T1WI、T2WI和T2DWI分别表现为均匀低信号、高信号和高信号 ,边界清楚 ;术后表现为混杂不均匀信号。肿瘤凝固性坏死在T1WI和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和稍低信号 ,增强时病灶无明显强化。结论 稀硫酸是一种新型肿瘤细胞灭活物质 ,经皮硫酸注射疗法创伤小 ,无明显副作用 ,可成为肝癌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改良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探讨经肝动脉联合门静脉插管技术的应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行改良开腹穿刺接种法移植肝癌,并行肝动脉联合门静脉造影,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短期死亡(术后7天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将可能导致实验兔死亡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实验兔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0只实验兔均移植肿瘤成功,9只(9/60,15.00%)实验兔术后短期内死亡,51只(51/60,85.00%)存活。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体质量2.5kg、术中追加麻醉、手术时间≥60min、切口长度≥5cm及总出血量≥25ml为相关影响因素(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体质量2.5kg、术中追加麻醉及出血量≥25ml为手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改良法兔VX2肝癌模型建立成功率较高;选择体重较大的实验兔,同时加强手术技巧的训练,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避免术中追加麻醉是进行肝动脉联合门静脉造影时降低实验兔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瘤内注射对兔肝VX2种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接种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A组:肝种植瘤内注入含0.2%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生理盐水1 ml;B组:注入20 mg/ml 5-Fu 1 ml;C组:注入20 mg/ml Nano-HAP溶胶1 ml;D组:注入同样浓度5-Fu和Nano-HAP混合液2 ml.四组实验动物于注药后7、14、21 d行肝脏B超扫描,记录生存时间,取肝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7、14、21 d A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4.93±0.76)cm3、(15.67±2.75)cm3和(52.36±10.57)cm3 ; B组为(4.16土0.33)cm3、(10.26±1.60)cm3和(18.89±4.65)cm3;C组为(1.43±0.13)cm3、(3.69±0.77)cm3和(9.51±2.09)cm3;D组为(2.80±0.46)cm3、(3.77±0.91)cm3和(8.46±0.95)cm3.B、C、D三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同期对照组,D组肿瘤体积最小.四组动物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4、41、51和44 d.B、C、D三组生存期较对照A组延长.超声监测显示C、D组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溶胶瘤内注射时可见肿瘤内强回声光点.多次注射后瘤体内可见钙化样强回声光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见A组和B组肿瘤组织出现多处片状坏死,C、D组注射区域呈片状坏死,被条索状或片状钙化灶分隔.结论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瘤内注射治疗兔VX2肝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对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未见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空化阻断兔VX2皮下肿瘤血供对无水乙醇消融肿瘤的增强作用。方法将32只VX2皮下肿瘤兔随机分为4组:超声空化组、乙醇消融组、超声空化联合乙醇消融组、对照组。对各组肿瘤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24h均行CEUS检查,分析肿瘤造影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最后获取肿瘤标本估算肿瘤坏死率。结果超声空化联合乙醇消融组治疗后24h,肿瘤CEUS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均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超声空化联合乙醇消融组肿瘤坏死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超声空化治疗可显著提高无水乙醇对兔VX2肿瘤的消融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辐射联合阿霉素脂质体抗兔VX2肿瘤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微波辐射联合阿霉素脂质体对兔VX2肝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肝脏已成功接种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A组为肝动脉注入阿霉素碘化油乳剂;B组为注入阿霉素脂质体碘化油乳剂;C组微波辐射联合栓塞阿霉素碘化油乳剂;D组微波辐射联合栓塞阿霉素脂质体碘化油乳剂;4组实验动物于介入术前1d、术后14d行CT肝脏扫描,测量肿瘤大小;术前1d、术后1d、7d行肝功能检查,在微波辐射前、辐射中、辐射后30min、1h测量呼吸频率、心率和体温。术后15d处死动物,全部实验动物均取肿瘤组织及周围组织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前1d各组动物肿瘤体积、肝功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14d平均肿瘤体积A组为(6.02士1.21)cm^3,B组为(5.74±1.43)cm^3,C组为(3.26±0.37)cm^3,D组为(1.89±0.14)cm^3。各组肝功能检测无明显差异;微波辐射后兔的生命体征稳定,病理学检查组织坏死程度为D组最为明显(P〈0.05)。结论经动脉途径应用阿霉素脂质体联合微波辐射抗兔VX2肝肿瘤效果明显,认为微波有助于提高阿霉素脂质体的抗肿瘤效果,联合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经皮瘤内注射艾迪注射液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中药艾迪注射液瘤内注射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移植性肝VX2肿瘤模型28只,随机分为3组,即艾迪注射液组(12只)、无水乙醇组(PEI组,8只)、生理盐水组(8只)。全部动物在接种2周后每隔3天向肿瘤内注入治疗药物,注射4次后处死动物。于术前术后兔耳缘静脉抽血行血生化检查,同时行64排螺旋CT扫描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肿瘤增长率及肿瘤坏死率,以及进行组织细胞学与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各实验组病灶均进行性增大,但艾迪注射液组肿瘤增长率及坏死率最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水乙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UNEL法检测显示艾迪注射液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无水乙醇组及生理盐水组(P〈0.05);艾迪注射液组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检测72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CD147与MMP-2、VEGF的表达,分析CD147和MMP-2、VEGF间及其与BTCC部分临床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 BTCC组织中有CD147、MMP-2、VEGF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68.1%、76.4%、70.8%。CD147表达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与临床分期未见相关;MMP及VEGF表达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CD147表达与MMP-2、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58,P〈0.01;r=0.406,P〈0.01)。结论 CD147在BTCC的浸润与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脑胶质瘤的定位及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检测人脑胶质瘤及瘤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表达及定位,探讨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及瘤周组织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23例人脑胶质瘤及瘤周组织中VEGF基因表达情况,并与7例正常脑组织进行对照研究。不着色者为阴性,细胞胞浆着色呈棕黄(褐)色者为阳性。结果VEGF在胶质瘤组织主要表达于毛细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瘤周组织表达于变异的星形胶质细胞,而正常脑组织几乎无表达。胶质瘤组织标本中血管内皮细胞及瘤细胞内VEGF的表达率分别为22.60±2.31和20.18±4.25,而瘤周组织标本中血管内皮细胞及变异的星形胶质细胞内VEGF的表达率分别为8.44±3.17和45.20±6.11,正常脑组织标本中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内VEGF的表达率分别为1.76±1.20和1.84±1.51,胶质瘤组织与瘤周组织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胶质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瘤周组织(P<0.01);而瘤周组织星形胶质细胞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肿瘤组织(P<0.01)。结论提示VEGF在脑胶质瘤及瘤周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及瘤周组织水肿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