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肺肺曲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PA)始于自然界,多为寄生,是在机体防御功能降低情况下一种严重的肺部并发症,笔者收集我院1997—2006年9例病人的X线,CT及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3.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CT及X线胸片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患者的CT及胸资料,所有患者均依照目前通用的ABPA诊断标准做出诊断。结果:8例ABPA患者的胸片中7例发作期见游走性浸润影,3例有局限性肺不张,7例见支气管扩张,5例合并牙膏样、树枝样或指套样阴影。CT显示8例患者均有囊状支气管扩张并支气管黏液栓形成及以树芽征为主要表现的小叶中心结节形成。3例患者有段或叶的实变、不张。结论: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CT及胸片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肺曲菌病     
概况 病原:曲菌属丝状霉菌,具有分节的菌丝及孢子,其中致病性较强的有薰烟色曲菌、黄曲菌、黑曲菌等。在欧洲及北美以薰烟色曲菌病多见,在非洲以黄曲菌病多见。曲菌孢子在空气中均有,尤其秋冬及阴雨季节,谷物、稻草等发霉时更多,但系寄生菌,多不致病,仅当呼吸道有炎症、损伤或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又吸入大量曲菌或原在口腔及咽喉的曲菌已有大量繁殖,才能引起肺部感染,故称为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5.
肺曲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型高效广谱抗生素的不断问世,各种抗癌药物、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肺曲菌病(Pulmonaryaspergilosis)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现将近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病原学肺曲菌病为呼吸道真菌病之一。真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腐败有机物...  相似文献   

6.
肺曲菌球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由于抗菌素和激素的大量应用 ,诱发体内真菌感染日渐增多。本文收集了我院 1989年 9月 1日~ 1999年1月 10日间肺曲菌球 10例作回顾性分析 ,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1 材料与方法  本组 10例 ,男性 8例 ,女性 2例。其中农民 8例、环保工人 1例、工厂干部 1例。年龄 3 0~ 45岁 ,有不规则低热、咳嗽、咳血等症状。经纤支镜和手术病理证实 8例 ,痰培养和临床诊断性制霉菌素治疗取得疗效各 1例。 10例均行X线平片、6例行CT、2例行MRI检查。2 结果  右肺 6例 ,左肺 3例 ,双肺 1例。上叶和中叶各 4例 ,下叶 6例 ,均位于肺…  相似文献   

7.
肺曲菌病1例     
患者女性,27岁。因右侧胸壁隐痛1月余,发现右下肺肿块就诊。右侧胸壁疼痛活动后加剧,伴胸闷、气促,无咳嗽、咳痰、咯血,无畏寒、发热,无明显午后潮热、盗汗,无心慌、乏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头痛、头晕,体重无明显变化。听诊右下肺呼吸音减弱。查血象、生化、血沉无异常,大小便正常。肺功能提示轻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X线胸部平片示:右下肺野见大小约6cm×4cm椭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未见明显分叶及毛刺征(图1)。  相似文献   

8.
肺曲菌病1例     
患者男,67岁.间断咳、痰、喘6 年,再发2月,加重20 d.临床诊断:慢支,肺炎. X线胸片:右下肺野多个软组织结节影.胸部CT平扫:右肺下叶斑片状渗出影及下叶后基底段薄壁空洞内孤立球形灶,孤立球形病灶为软组织密度,边缘光滑锐利,可见空气半月征,空气半月征见于空洞的前胸壁侧.  相似文献   

9.
肺曲菌病的临床和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肺曲菌病的文献日益增多,但其感染方式,分类和临床及X线诊断中尚存在不少问题,诊断有一定困难,本文就其临床诊断,X线表现中的一些问题加以综述,以引起国内放射学和临床学者的关切。  相似文献   

10.
肺曲菌病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均海  包小娜 《放射学实践》2003,18(10):721-722
肺曲菌病是南曲霉苗引起的肺部疾病.其影像表现复杂多样,正确认识本病的CT表现对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分类和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曲霉菌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真菌,根据病人免疫状态及潜在肺部疾病的不同,可以造成肺部多种形式的损害及影像学表现,包括曲霉菌球(发生在肺内原有空洞/空腔内)、慢性坏死性曲霉病(见于部分性免疫损害或慢性肺部疾病病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见于免疫缺陷病人)以及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见于哮喘病人,是对曲霉菌抗原的超敏反应).基于导致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增加的危险因素,如器官移植和免疫抑制疗法等,熟悉各类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口迁移的频度在不断增加,一些原来具有区域性疾病的特点现在可以随时发生在不同的地区。因此有必要对肺血吸虫病进行综述,以提高不同区域医生,尤其是非疫区医生的警惕性,及早的对该病做出诊断并使患者获得及时正确的治疗。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区域主要是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在我国流行的只有日本血吸虫病。该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人、耕牛、猪均是重要的传染源。按照钉螺孳生地的地理环境和流行病学特点,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为平原水网型、丘陵沟渠型、湖沼型3个类型。粪便入水、钉螺存在和接触…  相似文献   

13.
肺动静脉畸形的临床与比较影像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Rlformations,PAVM)是肺动脉和肺静脉之间的异常沟通,又称为肺动静脉瘘、肺血管瘤、肺动静脉血管瘤、肺动静脉瘤、肺血管错构瘤等[1].它是罕见的肺部疾病,无潜在恶性.自1897年Churton在尸检中首次发现至今,文献报道共500余例.  相似文献   

14.
李晨阳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1972-1974
目的:探讨肺曲菌病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本组病例6例,分别经手术病理和治疗随访证实,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2~60岁。5例有轻重不一的发热、咳嗽、胸痛、铁锈色痰或血丝痰,1例无任何症状和体征。采用S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6例均行CT平扫。肺窗:WW1500HU,WC-500HU;纵隔窗:WW400HU,WC40HU。4例加行多方位图像重建(MPR)。结果:病灶位于右肺2例,左肺4例。2例表现为孤立性实质性结节,直径10 mm-37 mm,类圆形,边缘可见棘突及"晕影"。4例为空洞性结节,直径15 mm~87 mm,其中2例具有"新月"征,2例具有"滚珠"征。结论:肺曲菌病早期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当病变局限形成曲菌球,尤其具备"新月征"和"滚珠征"时,才是CT诊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71岁。咳嗽、咳痰、发热、口腔黏膜广泛白斑。4月前确诊多发性骨髓瘤Ⅲa期IgG型。化验:血白细胞11.1×109/L,中性0.93,淋巴0.04,嗜酸性0.02。红细胞2.77×1012/L,血红蛋白86g/L,血小板66×109/L。痰培养及涂片检查未见明显细菌生长。胸部CT示:右下肺可见团块影,周围可见  相似文献   

16.
侵袭性肺曲菌病的早期CT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菌病(IPA)的早期CT特征。资料与方法: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IPA9例,均行胸部CT平扫。结果:CT表现为8例有胸膜下楔形实变影;7例有多发结节影,其中4例晕征,3例有斑点状阴影。结论:胸膜下楔形实变影和带有晕征的结节影是IPA早期的特征性CT改变。  相似文献   

17.
曲霉菌病的病原主要是烟曲菌,少见者为黑曲菌和黄曲菌.肺曲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PA) 可分为3型:腐生型、过敏性支气管炎型和侵袭型[1].文献报道,PA多继发于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慢性机体功能衰竭患者[2-4]或肺结核、肺囊肿及支气管扩张的患者.而对无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基础病的年轻患者的影像表现报道少见.我院自2007年11月~2008年7月间接诊了22例PA年轻患者,既无肺结核、肺囊肿及支气管扩张、血液系统疾病,亦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长期使用史.现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旨在提高对PA在不同人群及不同发病时期CT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简称VHL综合征[1~4],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3号染色体(3p25-26)被认为是“VHL基因”[1,2]。VHL分3型:Ⅰ型包括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CNSHb)、肾囊肿、肾癌和胰腺囊肿。Ⅱ型除视网膜和CNSHb外,还包括胰腺嗜铬细胞瘤和胰岛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影像学特征及肺部病灶演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搜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痰培养曲霉菌阳性住院患者167例,对其中临床诊断为IPA的60例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MS 3.1医学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肺部多发性结节为最常见病灶(81.7%,49/60),其次是空洞(61.7%,37/60),肺实变最少(11.7%,7/60),"晕轮征"发生率不低(68.3%,41/60)。"晕轮征"发生比较早(第1~2周),"新月征"发生晚(第2~3周)。血液病和非血液病肺部CT影像特征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肺部病灶在第3周趋于稳定,第4周病灶基本得到控制。恶化组与好转组比较,实变(第4~6周)(χ2=4.82,P=0.028;χ2=9.0,P=0.003;χ2=11.0,P=0.001)空洞(第4周)(χ2=4.81,P=0.028)病灶继续进展提示预后较差。结论 IPA的胸部CT多具有诊断性特征病变,CT随访对观察病情演变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