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玻璃体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合并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 J  Tang S  Lu L  Zhang S  Li M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4):204-206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对葡萄膜炎合并症的治疗价值。方法 14例(14只眼)严重急、慢性葡萄膜炎患者,其中合并重度玻璃体混浊6例(6只眼),白内障5例(5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例(5只眼)。14例患者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的玻璃体切除术,部分患者根据病情联合中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的晶状体切除、巩膜冷凝、巩膜环扎、硅胶填压、眼内光凝、气液交换或眼内硅油填充术。术后患者随访18-45个月。结果 12只眼术后视力明显提高,2只眼术前视力为光感,术后视力无改变;5例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4例患者术后全身用药减少,炎症得到控制。结论 玻璃体手术是治疗严重葡萄膜炎合并症的有效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视力,减少全身用药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中间葡萄膜炎玻璃体视网膜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为系列病例研究.选择16例(16只眼)并发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中间葡萄膜炎患者进行玻璃体手术治疗.术后随访5~32个月,平均(14.25±7.90)个月.随访期间观察患者视力、术后并发症及中间葡萄膜炎的复发情况.结果 16例(16只眼)患者中,有4例分别患有肺结核、多发性硬化、Beheet综合征及风湿性关节炎等全身性疾病,其余12例无系统性疾病.术前所有患者均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使用时间为6~16个月,平均(9.94±2.67)个月.玻璃体视网膜并发症包括重度玻璃体混浊伴机化5只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6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只眼,玻璃体积血2只眼,黄斑前膜伴玻璃体机化2只眼,所有患眼均出现周边部视网膜新生血管.术后并发白内障3只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1只眼.术后4例患者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术后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14只眼,视力下降2只眼,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3,P<0.05).术后未见中间葡萄膜炎复发者.结论 对严重或药物控制不佳而出现玻璃体视网膜并发症的中间葡萄膜炎患者采用经平坦部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减少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对慢性葡萄膜炎合并黄斑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16例(16眼)反复发作6月以上的慢性迁延性葡萄膜炎,其中合并囊样黄斑水肿6眼,黄斑前膜5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症4眼,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1眼,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玻璃体后脱离,内界膜剥离等.术后随访12~30月.结果12眼(75.00%)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视力不变或下降4眼为囊样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复位;16例术后全身用药减少,炎症得到控制.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慢性葡萄膜炎黄斑病变的有效手段,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视力,减少全身用药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顽固性葡萄膜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1年4月至2019年1月反复发作葡萄膜炎并发玻璃体视网膜病变39例(44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局部或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视力、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用量及手术后并发症, 并重点观察葡萄膜炎的复发情况。术后随访5~32个月。结果术后视力提高有38眼(86.36%, 38/44), 视力稳定4眼(9.09%, 4/44), 术前光感术后仍是光感2眼(4.55%, 2/44)(Z=2.45, P<0.001)。所有患者术前应用糖皮质激素, 术后仅8例合并全身综合征的患者服用维持剂量激素, 术前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均得以控制。术后葡萄膜炎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术前(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可改善视力, 明显减少葡萄膜炎的复发, 降低全身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用频率, 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的视力预后、手术时机及其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葡萄膜炎专科门诊确诊为全葡萄膜炎并发TRD的13例患者15只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的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19.0~70.0岁,平均年龄42.8岁。葡萄膜炎病史3~15年,平均病史7年。15只眼中,视力为眼前数指者7只眼,0.01~0.1者7只眼,0.2者1只眼。均有玻璃体混浊,间接检眼镜和B型超声检查均存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TRD。13例患者均口服泼尼松,其中3例同时口服硫唑嘌呤。眼部滴用1%百力特、1%阿托品和复方托品酰胺眼液。15只眼葡萄膜炎炎症控制静止时间0.5~4.5个月,平均时间2.0个月。炎症静止后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的玻璃体切割、剥膜、眼内激光光凝、惰性气体(C3F8)或硅油填充等联合手术,其中7只眼同时行晶状体切除手术。手术前给予患者顿服糖皮质激素,手术后全身、眼部继续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同时口服硫唑嘌呤。手术后随诊3~14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结果手术后15只眼均无葡萄膜炎复发,眼前节无炎症反应,玻璃体炎症消失。13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视力提高,占86.7%。其中,2只眼视力提高显著,分别由0.2提高至0.8,0.03提高至0.6。1只眼视力无改变,占6.7%;1只眼视力由手动下降至光感,占6.7%。随诊中,4只眼出现并发性白内障,均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手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1只眼虹膜出现新生血管而发生前房积血。另外1只眼视网膜表面再次出现机化膜及局限性TRD。结论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TRD可以获得较满意疗效。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选择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围手术期全身及眼部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08-11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VRS)治疗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R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3年3月50例(51只眼)合并PVR的外伤性RD患者行VRS治疗,术后随访5~26个月,平均10.8个月。结果视网膜完全解剖复位47只眼,部分复位3只眼,未复位1只眼,总有效率98.4%。视力提高者41只眼(80.39%);视力不变者7只眼(13.73%),视力下降者4只眼(7.84%)。51只眼均行硅油填充术,继发性青光眼14只眼(27.45%);8只眼因术后硅油进入前房行前房冲洗术(15.69%);5只眼视网膜复位后Ⅱ期硅油取出术后低眼压或多次复发RD,长期硅油高粘度填充(9.80%)。结论通过VRS手术能有效解除外伤性PVR引起的视网膜牵拉,复位视网膜,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7.
中间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间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6例中间葡萄膜炎患者66只眼的临床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8~70岁,平均年龄34.8岁。双眼30例,单眼6例。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玻璃体混浊,周边部视网膜血管病变,视盘水肿,黄斑水肿和后囊下白内障。FFA表现为周边部视网膜血管炎性病变,视盘强荧光,黄斑囊样水肿和视网膜静脉染色。经治疗后,31例患者60只眼视力提高,占90.9%;4例5只眼视力稳定,占7.6%;1例1只眼视力下降,占1.5%。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并发症有黄斑囊样水肿、后囊下白内障和玻璃体积血。结论 中间葡萄膜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双眼慢性进行性眼内炎症,主要累及前部玻璃体、睫状体扁平部和周边部视网膜血管,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防止发生永久性视力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8例(11只眼),其中6只眼给予巩膜外加压术,5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个月至1年,平均6个月,随访患者视力、眼压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11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高眼压1只眼;除1只眼经巩膜外加压术失败后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术外,视网膜均保持复位。结论对于原发性视网膜变性合并视网膜脱离可根据不同的病例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舒灿  朱小华 《国际眼科杂志》2006,6(6):1431-1433
目的:探讨中间型葡萄膜炎并发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01/2005-06收治的11例(共11眼)中间型葡萄膜炎并发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例术前及术后详细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巩膜外环扎,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治疗,术中9眼行硅油充填,2眼填充长效惰性气体。术后随访12~66mo。结果:术后11眼均获视网膜良好复位及视力增进。随访期中有7眼于6~12mo取出硅油,硅油取出后2眼因周边部PVR或葡萄膜炎复发导致视网膜脱离复发,未取硅油的4眼(包括2只再手术眼)视网膜平伏。结论:中间型葡萄膜炎并发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尤其存在周边部纤维及血管膜的牵引时,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效果确切,周边部PVR和葡萄膜炎复发是术后限制视网膜复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及healon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未经有效治疗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11例(1 1只眼),于手术前经睫状体平坦部向玻璃体腔内注入曲安奈德混悬液和healon,注药后观察眼压葡萄膜炎反应及脉络膜脱离消失情况,并于5日之内行玻璃体手术.结果 注药后11只眼眼压均恢复良好,葡萄膜炎反应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10只眼脉络膜脱离眼于注药后5日内消失,所有病例均行玻璃体手术,术后11只眼均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0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 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healon联合玻璃体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04年以来收治的玻璃体积血患者25例(25眼),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RVO)10例(10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8例(8眼),眼外伤5例(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D)2例(2眼),全部患者均经睫状体平坦部行闭合式巩膜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其中20眼联合行视网膜光凝术,3眼联合硅油填充术,5眼行C3F8注气术,5眼联合巩膜外环扎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25例患者仅1例视力无提高,其余24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其中1例DR患者术后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二次玻切术网膜复位。2例DR患者发生视网膜再次出血,予药物治疗,出血渐吸收。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脉络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8例18眼并发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2~6(平均3.3)mo。结果:在18眼中13眼(72%)术后视网膜复位,大部分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眼视网膜未复位,其中3眼经再手术后复位,2眼眼球萎缩,未再手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后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等。结论:及时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大多数视网膜能够获得复位,部分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芳 《眼科》2005,14(4):238-240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时机及疗效。设计回顾性、对照干预研究。研究对象118例(120眼)PDR患者,其中88例(90眼)行玻璃体手术,30例(30眼)行常规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方法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为Ⅳ期PDR合并玻璃体积血50例(52眼),其病程在3个月以内行玻璃体手术者35例(37眼),病程≥6个月行玻璃体手术者15例(15眼);第二组为Ⅴ期PDR无玻璃体积血60例(60眼),其中30例行玻璃体手术,30例行PRP治疗;第三组Ⅵ期PDR8例(8眼)行玻璃体手术。主要指标视力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3~48个月,第一组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病程在3个月以内和6个月以上手术者相比,术后视力〉0.1者分别为10眼(83.3%)和2眼(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视力〉0.1者分别为9眼(36%)和3眼(33%),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组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手术者术后视力〉0.1的10眼(33.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接受PRP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不显著;第三组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首要并发症为视网膜医源性裂孔,术后并发症为玻璃体再出血、视网膜脱离。结论PDR患者尤其是进行性加重者,早期行玻璃体手术联合PRP,视力预后优于保守治疗者。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术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6月-1999年6月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出血31例31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9-45个月。随访时31眼视网膜均在位,视力提高者27眼(占87.1%),其中≥0.1者22眼,最好视力为0.8,有4眼视力无改变。术后玻璃体再出血2例,经药物治疗后出血吸收。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结合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预防玻璃体再出血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低眼压是慢性、顽固性葡萄膜炎的主要并发症,慢性低眼压及炎症又可以引起许多严重并发症,如眼部刺激、畏光、角膜后弹力膜增厚,皱褶,眼球萎缩。报告采用玻璃体切割及硅油填充治疗了5例严重的双眼慢性葡萄膜炎。5例视力均低于5/200,眼压低于6mmHg,其中3例发展为牵引性视网膜脱离,2例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例以前曾做过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年龄为22~63岁,平均45岁。所有患者行标准三步式玻璃体切割术,3例行巩膜环扎,术中均注入1000厘沲硅油。术后6个月时,5只眼的视力均比术前有提高,4例的手术眼比非手术眼视力好,其中4  相似文献   

16.
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玻璃体积血的Terson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的Terson综合征的术中情况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玻璃体手术的伴有玻璃体积血的Terson综合征9例(16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切除手术,6眼联合C3F8惰性气体填充,对于同时伴有视网膜前膜者,术中加用吲哚氰绿染色,将视网膜前膜剥除。手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术中发现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者10眼(62.50%),视网膜前膜形成者5眼(31.25%),同时合并有视网膜下出血者3眼(18.75%),视神经萎缩者1眼(6.25%)。术后视力≥0.5者8眼(50.00%),0.3~0.4者4眼(25.00%),0.02~0.2者4眼(25.00%)。术后随访观察期间,均未发现视网膜脱离。1眼术后3个月出现继发性黄斑前膜,2眼术后出现并发性白内障。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Terson综合征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明显改善视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Jiang Y  Li X  Yin C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3):167-170
目的:探讨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特点及疗效。方法:对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08例(116只眼)进行效果分析。结果:21只眼行巩膜外加压术,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9只眼,术后视力≥0.02者14只眼。97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58只眼(59.8%),最终视网膜复位83只眼(85.6%),术手视力≥0.02者64只眼(66.0%)。术中使用膨胀气体填充11只眼,1次性视网膜复位7只眼,术后视力≥0.02者5只眼。使用硅油填充89只眼,1次性视网膜复位51只眼(57.3%),最终视网膜复位7积眼(85.4%),术后视力≥0.02者59只眼(66.3%)。结论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首选巩膜加压术,玻璃体切除者,硅油作为眼内填充物较膨胀气体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视网膜切开术是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视网膜复位的有效方法,但应慎重选择手术对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48例(48只眼)视网膜脱离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接受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50岁以上患者均同时行晶状体(或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玻璃体腔内填充硅油。术后4-6个月左右行硅油取出手术。随访10个月,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等情况。结果 22只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19只眼视力维持原状,7只眼视力下降。视网膜复位良好,未见视网膜再次脱离。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继发性青光眼等情况出现。结论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时,需综合考虑高度近视眼球的多部位病理变化特点,在术中适当改变手术技巧,并联合硅油填充,可明显促进视网膜复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术后眼压大于25 mm Hg的86例(86只眼)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结果 61只眼(70.9%)经药物治疗眼压控制。14只眼(16.2%)经前房穿刺术后眼压控制。8只眼(9.3%)出现虹膜周切口阻塞,其中6只眼经激光打孔再通,2只眼只行手术切除周边虹膜。3只眼(3.4%)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中1只眼行睫状体冷凝,2只眼行睫状体光凝联合硅油取出后眼压控制。眼压控制后8,4只眼(97.6%)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及时发现并针对病因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体超声碎核术治疗晶体半脱位合并葡萄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8年6月至2001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9例(11眼)晶体半脱位合并葡萄膜炎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体超声碎核术,其中7例(9眼)未I期植入人工晶体,另2例(2眼)植入缝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3个月到24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3月所有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0.6的6眼,0.3~0.6的3眼,另2眼最佳矫正视力0.1~0.3;术后并发症有手术后一周内前房的纤维索性渗出4例(5眼),经药物治疗后很快吸收;术后复发性葡萄膜炎2例(2眼)均为植入缝线型人工晶体眼,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晶体超声碎核术是治疗晶体半脱位合并葡萄膜炎最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满意,但I期植入缝线型人工晶体可能导致葡萄膜炎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