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儿童、青少年卵巢肿瘤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一喆  吕杰强 《中国肿瘤》2003,12(11):685-687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改善预后。[方法]分析1997年7月—2002年7月收治的年龄≤18岁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患者53例,小于12岁为儿童组(n=15),12—18岁为青少年组(n=38),对其临床特点、病理分类、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随访进行分析。[结果]青少年组发病率高于儿童组,儿童、青少年卵巢肿瘤中生殖细胞肿瘤占首位,以畸胎瘤居多。青少年组卵巢肿瘤中上皮性肿瘤呈明显增多趋势。急诊率高。均为卵巢肿瘤蒂扭转,且易误诊。[结论]对儿童、青少年应开展普查性体检,必要时行盆腔及B超、CT检查;治疗方法宜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尽量保留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开封市卵巢肿瘤发生率及组织类型分布。方法 统计分析 2 0年卵巢肿瘤病例和按照WHO标准统一分类。结果 卵巢肿瘤 14 5 1例 ,其中恶性肿瘤 181例 ,占 12 .48%,上皮性肿瘤 6 6 7例 ,生殖细胞肿瘤 6 79例 ,性索间质肿瘤 86例 ,转移性肿瘤 19例。结论 提出扩大妇女病普查范围 ,未婚女性及儿童也应列入普查对象。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卵巢平滑肌肉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例1,女,53岁.绝经4年,因卵巢肿瘤手术后10个月,发现腹部肿块1个月于1997年4月28日入院.1996年在外院曾行右卵巢肿瘤大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卵巢颗粒细胞瘤,未作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4.
儿童和青少年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1月至2003年11月间收治的儿童和青少年卵巢肿瘤34例的临床表现、血清肿瘤标志物、病理类型、治疗方式和预后以及上述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主要症状为腹部肿块(61.8%)和腹痛(29.4%);34例中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11例,交界性肿瘤1例;良性肿瘤预后好,仅1例复发;恶性肿瘤11例复发5例,复发病例挽救治疗成功3例;肿瘤标记物阳性7例(63.6%),术后化疗后转阴性6例均无复发。结论儿童和青少年腹块和腹痛者应排除卵巢肿瘤的可能;良性肿瘤的治疗以保留生育的肿瘤切除或附件切除为主,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可采取保留生育的手术切除 术后化疗的方法治疗;肿瘤标记物检测对诊断和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叶酸结合蛋白1(FOLR1)、间皮素(MSLN)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9月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术后切除的癌组织制成标本,同时选择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标本15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3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并比较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淋巴瘤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我院1989年7月至2000年7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儿童恶性淋巴瘤72例,其中NHL55例,HD17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2~14岁,平均9.6岁,高发年龄在6~13岁,占79.2%.Ⅰ、Ⅱ期患儿28例,Ⅲ、Ⅳ期44例.结果本组72例儿童恶性淋巴瘤经治疗5年生存率达45.8%;Ⅰ、Ⅱ期和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27.3%;HD和NHL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和36.4%.结论早诊断断、早期治疗可提高儿童恶性淋巴瘤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卵巢肿瘤快速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的对比效果.方法 以卵巢肿瘤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新鲜样本进行快速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对比诊断效果.结果 冰冻切片检查的平均时间为(34.52±4.19)min,石蜡切片检查的平均时间为(4.59±1.11)h,冰冻切片检查的时间明显短于石蜡切片检查(t=34.294,P<0.05).卵巢肿瘤患者126例石蜡切片诊断为良性卵巢肿瘤76例,恶性卵巢肿瘤50例,良性与恶性卵巢肿瘤的年龄、病变位置、病程、体重指数等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冰冻切片诊断为良性卵巢肿瘤73例,恶性卵巢肿瘤53例,快速冰冻切片诊断卵巢肿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6.1%和100.0%.恶性卵巢肿瘤3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浆液性囊腺瘤、未成熟畸胎瘤、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结论 相对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快速冰冻切片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周期比较短,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误诊情况,需要提高医师的操作技能,尽量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凋亡相关因子与卵巢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其在卵巢肿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发现,凋亡相关因子的调控失衡直接导致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影响肿瘤的预后和治疗.现详述几类重要的凋亡相关因子与卵巢肿瘤的最新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9.
临床研究发现,卵巢肿瘤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能促进卵巢肿瘤的发生.IL-6升高可能是由于IL-6基因多态性影响其转录和表达.然而IL-6基因多态性与卵巢肿瘤是否具有相关性,目前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10.
临床研究发现,卵巢肿瘤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能促进卵巢肿瘤的发生.IL-6升高可能是由于IL-6基因多态性影响其转录和表达.然而IL-6基因多态性与卵巢肿瘤是否具有相关性,目前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11.
临床研究发现,卵巢肿瘤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能促进卵巢肿瘤的发生.IL-6升高可能是由于IL-6基因多态性影响其转录和表达.然而IL-6基因多态性与卵巢肿瘤是否具有相关性,目前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12.
尹龙  韩龙哲  金仁顺 《中国肿瘤》2013,22(2):154-156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原发性卵巢肿瘤的组织类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06~2010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卵巢肿瘤807例,分析其组织类型与肿瘤发生部位、发病年龄、肿瘤大小及肉眼形态特征的关系.[结果] 807例卵巢肿瘤中,表面上皮-间质肿瘤346例(42.9%),生殖细胞肿瘤366例(45.3%),性索-间质肿瘤63例(7.8%),混合型32例(4.0%);其中良性681例,恶性104例,交界性22例.各组织类型卵巢肿瘤均以良性为主,有民族分布及发病年龄差异;各组织类型卵巢肿瘤的肿瘤直径多<10cm;上皮-间质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以囊性为主,性索-间质肿瘤以实性为主.[结论]延边地区卵巢肿瘤以生殖细胞肿瘤和表面上皮-间质肿瘤居多,各组织类型卵巢肿瘤具有明显的年龄、民族分布及肉眼形态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临床研究发现,卵巢肿瘤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能促进卵巢肿瘤的发生.IL-6升高可能是由于IL-6基因多态性影响其转录和表达.然而IL-6基因多态性与卵巢肿瘤是否具有相关性,目前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14.
临床研究发现,卵巢肿瘤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能促进卵巢肿瘤的发生.IL-6升高可能是由于IL-6基因多态性影响其转录和表达.然而IL-6基因多态性与卵巢肿瘤是否具有相关性,目前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15.
临床研究发现,卵巢肿瘤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能促进卵巢肿瘤的发生.IL-6升高可能是由于IL-6基因多态性影响其转录和表达.然而IL-6基因多态性与卵巢肿瘤是否具有相关性,目前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16.
临床研究发现,卵巢肿瘤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能促进卵巢肿瘤的发生.IL-6升高可能是由于IL-6基因多态性影响其转录和表达.然而IL-6基因多态性与卵巢肿瘤是否具有相关性,目前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17.
临床研究发现,卵巢肿瘤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能促进卵巢肿瘤的发生.IL-6升高可能是由于IL-6基因多态性影响其转录和表达.然而IL-6基因多态性与卵巢肿瘤是否具有相关性,目前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18.
临床研究发现,卵巢肿瘤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能促进卵巢肿瘤的发生.IL-6升高可能是由于IL-6基因多态性影响其转录和表达.然而IL-6基因多态性与卵巢肿瘤是否具有相关性,目前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19.
临床研究发现,卵巢肿瘤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能促进卵巢肿瘤的发生.IL-6升高可能是由于IL-6基因多态性影响其转录和表达.然而IL-6基因多态性与卵巢肿瘤是否具有相关性,目前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20.
儿童卵巢肿瘤26例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儿童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2 6例。年龄 6~ 14岁 ,均有腹部包块 ,73 %有腹痛 ,其中 9例合并蒂扭转。良性 16例、恶性 10例。结果 本组 2 6例 ,占同期卵巢肿瘤的 1.6 8% ,恶性率 3 8.46 % ,生殖细胞肿瘤最多见 ,占 88.46 %。结论 因小儿附件位置较成人高 ,卵巢肿瘤易误为腹腔肿瘤 ,发生蒂扭转时常导至急腹症 ,无症状时常易漏诊 ,故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