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血管球瘤内有多数厚壁的血管或多量毛细血管,其外为多层血管球瘤细胞所围绕,其形态大小较一致。但恶性血管球瘤的主要特征是浸润转移而不是异型性。血管球瘤几乎均为良性,恶性血管球瘤罕见。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在手术放大镜下操作。本瘤位于皮肤,须与汗腺的小汗腺末端汗管瘤鉴别,少数发生在手足以外部位的血管球瘤,要与海绵状血管瘤相鉴别。血管外皮细胞瘤细胞不如血管球瘤一致,细胞境界不清,排列不规则,血管的形态奇异,如树枝状或鹿角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6例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术后随访。结果肿瘤细胞呈形态一致的圆形、卵圆形,胞界较清;胞浆丰富红染、透亮,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像;肿瘤血管丰富,瘤细胞围绕血管呈实性巢片状、血管外皮瘤样排列;免疫组化示26例肿瘤细胞vimentin、SMA、Actin均为(+),CK、CD117、Syn、S-100、CgA、desmin、CD99、CD34均(-)。26例患者中术后随访18例,12~36个月,均无复发、转移。结论血管球瘤多属于良性肿瘤,来源于血管球变异的平滑肌,结合其临床症状、好发部位、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4.
5.
血管球瘤7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是发生在动脉直接连接静脉之处血管球细胞的一类少见肿瘤,常见于四肢末端,也可发生于鼻、咽、骶尾等处,发生于胃壁的血管球瘤极为罕见。本组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及我院1995~2005年诊断的血管球瘤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胃血管球瘤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物位于胃窦或胃体黏膜下,直径1.5~3 cm。显微镜下肿瘤组织在胃肌壁间呈多结节状分布;结节内肿瘤细胞小-中等大小,圆形、多角形,胞界清楚,胞质丰富红染或空亮,细胞核圆形、卵圆形居中,无明显异型性到轻度异型,核分裂像罕见;瘤组织内富含血管,部分瘤细胞围绕分枝状的血管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部分瘤细胞呈实性分布。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ntigen,SMA)、actin及层粘连蛋白(laminin,LN)阳性;CK、CD34、CD117、DOG-1、CgA、Syn、S-100、HMB45、Melan-A等阴性。结论胃血管球瘤非常少见,大多数生物学行为表现为良性。确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综合分析,需与胃肠间质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7.
胃血管球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复习6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5例为良性胃血管球瘤,1例为有难以预测的潜在恶性的胃血管球瘤.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红染或透亮,围绕血管排列.免疫组化抗平滑肌抗体(Smooth muscle antibody,SMA)、aetin、laminin、Vimentin阳性表达,而CD34、CD117、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及AE1/AE3、Anti-cytokeratin(CAM5.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GT)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通过组织学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8例GT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发生于四肢末端,组织学上多由形态较一致的小圆细胞组成,细胞间界限清楚,胞浆透明或嗜酸性,胞核多数较小而圆位于中央,瘤细胞团巢间可见散在分布的薄壁血管。免疫组化显示Vim、SMA阳性,Desmin、CK、S-100、CgA、LCA、Tg、Syn、FⅧa和CD34阴性。结论血管球瘤较为少见,多属于良性肿瘤。典型血管球瘤结合其特殊的好发部位、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一般可作出准确诊断,而伴有异型细胞核的血管球瘤和血管球肉瘤诊断较难。 相似文献
9.
<正> 手指血管球瘤为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易被误诊或漏诊。本组16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诊断,疗效甚是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5~68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为2年,最长17年。发生部位。指甲床15例,其中拇指2例,食指2例,中指6例,环指4例,小指1例,另1例为小指远节尺侧皮下。瘤体最小3mm,最大6mm。所有病例瘤体均有完整包膜,呈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球状,1例葫芦状。 相似文献
10.
血管球瘤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良性肿瘤 ,临床少见 ,由于体征不明显 ,易造成误诊。自 2 0 0 0年 2月~ 2 0 0 3年 1月 ,我院门诊共收治血管球瘤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2例 ,女性 4例 ,平均年龄 42岁(3 0~ 62岁 )。病变位于小指指腹末端 1例 ,手掌侧 1例 ,前臂屈侧 2例 ,小腿前外侧 1例 ,足趾甲下 1例。术前诊断血管球瘤 3例 ,疑似血管球瘤 1例 ,纤维瘤 2例 ,术后病理均确认为血管球瘤。从发病到确诊病史最短 2年 ,最长 10余年。1 2 典型病例 患者 ,男性 ,50岁 ,右足第 3趾间歇性疼痛10余年 ,遇冷或触碰时… 相似文献
11.
聂小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6,30(4):335-337
目的 :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胃血管球瘤临床、病理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胃血管球瘤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粘膜下层及肌层内,呈围血管生长的巢团状排列,肿瘤细胞小圆形,大小、形态较一致,胞界不清,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肿瘤细胞表达SMA和Vimentin,其中1例部分表达CaLponin,弱表达Syn;CD34、CD56、CKAE1/AE3、CD117、CgA、DOG1、S-100、CD99、HMB45及MeLanoma均不表达,Ki-67<1%(+)。3例患者随访1年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胃血管球瘤是一种罕见的胃部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确诊需靠组织病理及免疫表型检查。治疗主要通过手术楔形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胃原发性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改变和免疫表型.结果 5例均为胃壁肿块,镜检小圆形上皮样细胞围绕,细胞大小一致,圆形,胞浆透明,核圆形或卵圆形,围绕薄壁小血管生长,部分肿瘤肌间浸润;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而CD117、S100蛋白(S-100)、CD34、嗜素(CgA)、细胞角蛋白(CK)、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和CD99均(一).结论 胃原发性血管球瘤是极其少见的良性肿瘤,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要特别注意和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间质瘤以及淋巴组织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球瘤的发病情况、诊断和手术方法 .方法 对我院诊治的13例血管球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例,女性9例,发生部位在拇指甲下1例,示指甲下4例,中指甲下2例,甲旁1例,环指甲下3例,小指甲下1例.13例均在放大镜下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均病理证实为血管球瘤,随访6个月~1年,术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手指功能无障碍,指甲生长完好,随访时未见肿瘤复发,手掌皮瓣成活良好.结论 血管球瘤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手术切除是治疗血管球瘤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床外血管球瘤的误诊误治原因 ,寻找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 :通过对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 9例甲床外血管球瘤回顾性研究。结果 :9例均曾被误诊误治 ,对甲床外血管球瘤认识不足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所有病例均经大头针试验及B超检查 ,发现肿块并行手术切除而确诊。结论 :大头针试验和高频B超检查是降低其误诊、漏诊的有效方法 ,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3例胃血管球瘤,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探讨。结果:胃血管球瘤临床缺乏特异性,镜下组织形态颇具特征性:肿瘤由不同比例的球细胞,血管结构和平滑肌组织构成,细胞形态圆而规律,核圆,胞浆宽且界限清楚;免疫组化波形蛋白、肌动蛋白及SMA均为阳性。结论:胃血管球瘤非常少见,属于良性肿瘤,根据特定的形态学改变和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手指血管球瘤2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8例血管球瘤的诊治与病理特征。结果均手术切除,肉眼观瘤体边界清,质地软,包膜完整,呈灰白、紫红或黄褐色。光镜下见肿瘤内有较多厚壁、明显扩张的小动脉血管及毛细血管,肿瘤周围多为小静脉。瘤细胞界限清楚,形态大小较一致,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一致,核膜清楚,未见明显核分裂像,胞浆透亮、染色浅,核仁不明显。在球瘤外侧可见大量平滑肌细胞,瘤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并存或相互过渡,可见明显粘液样变性。电镜下见瘤细胞呈多边形紧密排列,细胞表面有厚基膜包绕,胞质内充满微丝,微丝团中见致密体。平均随访6.5年无复发。结论血管球瘤为平滑肌源性,病因不明,确诊后需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18.
血管球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多发生于手部,其中以手指甲下最常见,甲外者很少见.加强对甲外血管球瘤的认识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本院自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甲外血管球瘤10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良性血管球瘤及其亚型为发生于正常血管球改良的平滑肌细胞的良性间叶性肿瘤,少见,以50岁以上者居多,占软组织的2%以下.血管球瘤大多为单发,10%的病例为多发性,全身都可发生,好发于指(趾)甲床区、腕部掌侧面及前臂的皮肤及软组织.少见部位包括胃肠道[1]、阴茎、膀胱、纵隔、神经、骨和肺[2].良性血管球瘤常伴疼痛,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腹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