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保一  赵德伟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7):2629-2633
目的 检测rAAV-2-hVEGF-165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的基因表达,研究髓芯减压关节镜监视下hVEGF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 制备rAAV-2-hVEGF-165,将病毒以感染被率(MOI)为1×10~5v.g./cell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应用腺相关病毒介导绿荧光蛋白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检测转染情况.应用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转染BMSCs外源hVEGF基因的转录与表达,得出最佳的转染时间.关节镜监视并对坏死骨清除后植入骨髓基质干细胞,术后2、4、8周分别对各组兔股骨头行X线分析,生物力学分析,切片血管计数并行免疫组化检查,观察疗效.结果 rAAV-2-hVEGF-165转染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可有效表达hVEGF-165,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可见转染MSCs中外源hVEGF基因的转录与表达.转染后48 h即可有表达,10 d时表达最强.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植入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2周后出现阳性表达,8周后强阳性表达.生物力学分析显示植入转染细胞组股骨头强度接近正常股骨头.结论 hVEGF-165基因转染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hVEGF-165蛋白.通过关节镜监视可以彻底清除死骨,使hVEGF-165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准确的回植入股骨头坏死处,可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加强.回植入兔股骨头的hVEGF-165基因可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2.
卢伟  张元和  宝东艳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2):112-115,I0003
目的 分别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复合异种骨、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异种骨以及单独植入异种骨对兔坏死股骨头的修复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以判定骨髓骨髓单个核细胞是否对股骨头坏死有修复作用.方法 23只新西兰白兔,用液氮冷冻的方法,建立双侧股骨头坏死模型,取其中45个坏死股骨头,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每组15只股骨头.对照组为髓芯减压后单独的异种骨植入,实验1组为髓芯减压后植入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异种骨,实验2组为髓芯减压后植入复合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异种骨.术后2、4、8周,分别行X线检查、Masson染色检查、及新生血管面积百分比和新生骨小梁体积百分比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新西兰白兔23只,均进入结果 分析.X线及Masson染色检查示实验1、2组修复效果相同,均优于对照组.术后新生血管面积百分比和股骨头新生骨体积百分比比较,同时期实验组效果好于对照组,且统计学差异明显.而实验1、2组间除2、4周血管面积百分比外,其余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确有修复坏死股骨头的效果,且与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运用关节镜的微创技术有效清除死骨及准确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配合。方法通过关节镜监视下髓芯减压将自体干细胞体外培养回植。结果所有随访病人根据百分法评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优8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2.3%,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结论此手术要求护士具备严格的无菌观念、熟练的技术操作和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与手术医生、麻醉师的密切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同种骨软骨支架治疗早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探索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含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从实验兔的耳中央动脉采取动脉血5 mL,再通过离心方法获取PRP,用16号骨髓穿刺针从实验兔自体股骨髓腔抽取骨髓5 mL,把抽取的骨髓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获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并进行细胞原代培养和成骨诱导.对已获取PRP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实验兔进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造模,取同种股骨髁部骨软骨制作软骨支架,最后以制备的软骨支架为载体,将经过成骨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到软骨支架上,形成细胞-支架复合物,用16号骨髓穿刺针对坏死的股骨头进行髓芯减压术,术中将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坏死的股骨头下.实验动物共分为4组,每组20只,A组为空白对照;B组仅进行髓芯减压;C组髓芯减压后植入经过成骨诱导培养的细胞;D组髓芯减压后植入细胞-支架复合物.实验后在第2、4、8周各组分别处死6、6、8只,每只实验兔的股骨头行大体标本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D组治疗效果最显著,通过空骨陷窝计数发现D组与其他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PRP的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软骨支架材料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提供良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其向成骨细胞分化;PRP和软骨支架材料联合应用可促进早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髓芯减压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护理.方法:对62例93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髓芯减压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加强围手术期的配合和护理.结果:54例71髋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64髋Harris评分超过80分,临床成功率为90.1%.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行髓芯减压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围术期的精心护理保证了手术安全,促进了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结合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并髂骨混合物植入治疗犬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将13只成年健康杂种犬分为5组,A、B、C、D组用液氮冷冻法制备单侧股骨头坏死模型,然后A组(3只)采用髓芯减压结合aFGF并髂骨混合物植入进行治疗,B组(3只)采用髓芯减压后髂骨植入进行治疗,C组(3只)采用单纯髓芯减压进行治疗,D组(3只)作为造模后对照,E组(1只)作为空白对照。各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行髋部MR检查,A~D组并在相应时间处死1只动物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A、B、C、D组造模均成功,4周时A组即有明显血管和新骨生成,程度明显强于其他各组。8周时A组修复基本完成,12周时B组修复基本完成,C组修复缓慢。结论髓芯减压结合aFGF并髂骨混合物植入能促进犬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对成人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进展综述。电磁脉冲、药物、高压氧、中药等多种治疗方法
对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有一定效果。以股骨头髓芯减压术为基础的多种植入材料的应用,可有效地改善血运增加
机械支撑效果。将来以髓芯减压术为基础联合自体骨或异体骨植入加或不加BMP,或者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等
都将成为早中期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富白细胞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L-PRF)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试验中对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 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D 4组(各组12只),均造双侧ANFH模型.后给予ANFH修复方法:A组单纯行髓芯减压;B组行髓芯减压联合L-PRF凝胶移植;C组行髓芯减压联合BM-SCs移植;D组行髓芯减压联合BMSCs和L-PRF凝胶移植.A、B、C、D组于术后4、8、12周摄X片后,每组随机选取4只行相关组织学检查、新生骨体积分数、新生血管计数、X射线评分.结果 各组股骨头坏死中呈现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C、D组新骨的体积分数,血管计数及X射线评分较A、B组差异显著,其中D组比其余各组均高,B组强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RF凝胶在医治兔AN-FH模型中对BMSCs成骨有促进作用,并拟使用L-PRF凝胶和BMSCs兼并髓芯减压治疗ANFH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钽棒植入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ARCOⅠ、Ⅱ期的ANFH患者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后植入钽棒并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果:所有患者经过7~24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范围接近或恢复正常,除2例患者进展为ARCOⅢ期外,其余股骨头均无塌陷,影像学检查结果示股骨头囊性变消失,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4.2±7.1)分提高到术后(83.9±8.6)分。结论:钽棒植入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植骨联合富集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87例,其中进行髓芯减压植骨联合富集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治疗组45例,单纯进行髓芯减压植骨的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治疗组髋关节VAS疼痛指数比显著低于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髓芯减压植骨联合富集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较单纯行髓芯减压植骨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hVEGF165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通过影像学观察、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等方法评价疗效。方法使用马血清与醋酸泼尼松龙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后分为4组,分别进行以下治疗: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髓心减压+自体骨移植);C组(髓心减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骨移植);D组(髓心减压+Ad-VEGF165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白体骨移植)。术后3周处死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Western Blot检测股骨头内VEGF的表达,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D组在软骨下血管、VEGF阳性面积百分比、股骨头内VEGF的相对浓度均高于其他各组;在VEGF平均灰度值、空骨陷窝率低于其他各组,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转染了Ad—VEGF165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宿主股骨头局部可以表达VEGF蛋白,且较单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表达的强度更高,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进行早期治疗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2.
研究Bcl-2 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结合髓芯减压法对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使用共计40只家兔复制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其中成功的模型家兔共28 只。随机分为4 组:空白对照组6 只,不作任何处理;髓芯减压组6 只,单纯减压;BMSCs 治疗组8 只,在减压同时植入BMSCs;Bcl-2 治疗组8 只,在减压同时植入Bcl-2 基因转染的BMSCs。植入后分别在第8、12 周各取股骨头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及骨细胞凋亡检测,观察骨细胞生长及凋亡情况。结果成功复制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培养出BMSCs后进行传代;Bcl -2 基因转染成功;治疗12 周后,Bcl-2 治疗组动物的一般情况改善,组织切片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Bcl-2 治疗组的空骨陷窝和骨细胞凋亡数量与其他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髓芯减压将Bcl-2 基因修饰的BMSCs 移植到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体内,具有较好的成骨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成功制作激素性骨坏死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 34只健康成年中国大耳白兔 ,随机分成单纯激素组 (A组 ,5只 )、单纯马血清组 (B组 ,10只 )、联合使用马血清和激素组 (C组 ,14只 )、正常对照组 (D组 ,5只 ) 4组。各组于激素注射后 4周处死 ,取心、肝、肺、肾及骨标本 ,作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 ,根据有无骨坏死表现计算各组骨坏死发生率。结果 C组骨坏死发生率较高 (71.43% ) ;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多个部位均有骨坏死表现 ;坏死的股骨头软骨下可见髓腔内脂肪细胞明显增大 ,造血细胞减少 ,骨小梁内骨陷窝空虚 ,部分骨标本在软骨下骨的骨小管中可见血栓形成 ;透射电镜下可见骨细胞内脂滴存在 ,骨内血管内皮细胞空泡样变性。结论 联合使用马血清和地塞米松可成功制作激素性骨坏死动物模型 ,所需成本低 ,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机理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三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激素组,给予臀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5mg/kg,每周3次,连续给药20周;C组为激素+治疗组,在20周时从双侧股动脉灌注复方丹参各5ml、蝶脉灵各1.0ml/kg。24周全部处死动物,观察X线平片、血管造影及股骨头病理学变化。结果A组X线片全程无变化,B组、C组20周时见股骨头内密度局限性减低,部分可见大小不等的囊状透光区。24周时B组股骨头密度减低持续存在,囊状透光区有扩大倾向。而C组股骨头骨坏死有部分修复。血管造影显示三组动物髋关节区血管分布无差异。光镜下B组见典型的骨坏死灶及软骨下区较多空缺骨陷凹,髓腔内基本为脂肪细胞所取代,与A组差异明显(P<0.01)。C组与B组相比较却减轻(P<0.05),但仍未恢复至A组水平(P<0.05)。结论:髓腔内脂肪细胞增生肥大造成填塞而引起微循环障碍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病理因素。血管造影检查对ANFH诊断无特异性,从股骨头供血动脉快速注入高浓度扩血管和改善微循环药物,能疏通股骨头的营养血管,防止骨坏死进一步恶化,有利于坏死的骨质修复。  相似文献   

15.
Dang HS  Pei FX  Shen B  Yang J  Zhou ZK  Lu F  Peng WZ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7):484-489
目的 评价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基因修饰的成骨细胞经髓芯减压移植促进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血管新生及局部骨修复的效果.方法 二步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胎兔成骨细胞,利用脂质体介导hHGF基因转染成骨细胞,然后通过髓芯减压移植于兔缺血坏死的股骨头内,同时设置单纯细胞移植组和髓芯减压组,于术后第2、4、8周通过CT、组织学和微血管墨汁灌注等观察血管形成及成骨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的胎兔成骨细胞经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鉴定纯度较高.hHGF基因转染成骨细胞体外及体内检测均有hHGF蛋白的表达.通过髓芯减压移植细胞8周后转基因组和单纯成骨细胞组的新生骨小梁与单纯髓芯减压组比较有差异性,而术后2、4周转基因组的新生血管数(29.5±1.6)和(34.0±1.7)较对照组(20.6±1.9)和(25.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转染hHGF基因的成骨细胞移植于缺血坏死的股骨头后,早期可促进血管新生,并增加骨形成,显著促进坏死骨修复.  相似文献   

16.
唐俊  黄克  李林  张波  梁红锁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273-1274,1277
目的:探讨应用髓芯减压植骨联合自体骨髓及富血小板血浆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对46例ARCO分期Ⅰ、Ⅱ期的ANFH患者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髂骨植骨、自体骨髓及富血小板血浆移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5~28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范围接近或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结果示股骨头囊性变消失,坏死区有新生骨小梁通过。结论:股骨头髓芯减压植骨联合自体骨髓及富血小板血浆移植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点,是一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hVEGF-165基因转染的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自体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用股骨颈截骨后克氏针再固定的方法建立犬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分为转基因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单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和未治疗组,每组9只动物(18侧髋关节)。脂质体法将hVEGF-165基因转染进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模后10周经大转子将细胞植入股骨头坏死区,转基因间充质干细胞和未转基因干细胞随机植入同一动物的左侧或右侧后肢。细胞移植后第2、8和12周取股骨头标本进行骨小梁定量分析,结合X线和同位素断层扫描分析3组间成骨修复的差别,并比较第12周时各组标本中截骨平面以上的血管数。结果①造模手术后10周,手术侧股骨颈骨折已愈合,但股骨头均出现典型的坏死。②骨小梁定量分析提示,在每一个时间点各组的成骨修复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转基因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的成骨修复好于单纯干细胞移植,未治疗组最差。X线和SPECT的表现与此相符。③12周时,转基因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中血管数量最多,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未治疗组的血管数量没有统计差别。结论与未转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相比,转染hVEGF-165基因后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增加股骨头坏死区血管...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机制. 方法:60只新西兰大白兔造模后选取其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3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处理;单纯减压组和减压+MSC移植组.术后4周及8周各组随机挑选6只兔先行MRI扫描,之后处死动物取股骨头行常规H-E染色及CD34免疫组化染色,用扫描电镜观察超微结构. 结果:术后第8周,减压+MSC移植组MRI示低信号区明显缩小,组织病理学及扫描电镜表现空骨陷窝减少,成骨细胞多,新骨形成,空骨陷窝阳性数和微血管密度与单纯减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SC移植能促进兔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