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HPV的优劣,从而找到一种较确切的病理诊断尖锐湿疣的方法。方法对29例门诊诊断为尖锐湿疣(CA)的蜡块作连续切片,分别作原位杂交(ISH)和免疫组化(IHC)对比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结果原位杂交检测HPV6B/11阳性25例(86.20%);免疫组化检测HPV6/11阳性16例(55.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连续切片上,原位杂交检测HPV阳性细胞比免疫组化检测的明显增多而且有效的降低了背景染色。结论 HPV原位杂交技术与免疫组化相比,其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尖锐湿疣的确诊及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门诊230例尖锐湿疣及假性湿疣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用HPV多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用HPV6/11DNA的寡核苷酸探针行原位杂交.经研究对比,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的上皮均呈乳头状结构,但尖锐湿疣有明显的基底细胞增生、上皮增厚、具有典型的挖空细胞,假性湿疣则无相应改变.191例HPV免疫组化染色,尖锐湿疣HPV-Ag阳性99例(占51.83%),HPV6/11 DNA阳性182例(占95.28%),差异有显著性(P<0.01).39例假性湿疣HPV-Ag及HPV6/11均为阴性.假性湿疣局部表现易与尖锐湿疣混淆,灶状分布空泡细胞及HPV检验阳性是尖锐湿疣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可提高尖锐湿疣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MDM2蛋白和MDM2 mRNA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中MDM2蛋白及MDM2 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MDM2在尖锐湿疣增殖及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外阴尖锐湿疣和正常人皮肤组织中MDM2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用PCR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结果 32例外阴尖锐湿疣中MDM2蛋白阳性表达18例(56.25%),MDM2 mRNA阳性表达22例(68.75%)。MDM2蛋白与mRNA共同阳性表达14例。PCR检测示尖锐湿疣皮损中HPV6/11型28例(87.5%),HPV16/18型4例(12.5%)。在18例MDM2蛋白阳性表达的标本中,HPV6/11型15例,HPV16/18型3例。在22例MDM2 mRNA阳性表达的标本中,HPV6/11型18例,HPV16/18型4例。而正常人皮肤中MDM2蛋白及MDM2 mRNA均未见表达。结论 MDM2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尖锐湿疣过度增殖及癌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 50例尖锐湿疣组织进行 HPV6B、11型检测。其中光镜诊断为尖锐湿疣的 2 3例中 14例阳性 ,阳性率 60 .9% ;光镜诊断符合尖锐湿疣的 2 7例中 7例阳性 ,阳性率 2 5.9%。结果提示 :原位杂交方法对尖锐湿疣的诊断、鉴别诊断、防止误诊、漏诊 ,提高确诊率 ,可以提供直接可靠的依据。图像定量分析对于判断 HPV感染的程度及其 DNA含量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性传播疾病     
20 0 30 4 5 3 北京地区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和分型 /洪少林 (中国医科院协和医大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 2 0 0 2 ,2 4 (4 ) .- 397~ 4 0 02 0 0 30 4 5 4 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张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 2 0 0 2 ,33(3) .- 444~4 46对 4 4例已经组织病理学方法确诊的尖锐湿疣(CA)标本分别采用 HPV多克隆抗体和 HPV11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研究 ,并用分别针对HPV6和 HPV11- DNA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免疫组…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往研究发现,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率很高[1],而且在HPV阳性病例中感染型别也有不同,既有低危型HPV11/6b阳性,也有HPV16/18阳性病例。已知宫颈尖锐湿疣组织HPV16和18型抗原阳性者具有更高的恶变危险性[2],故称之为高危型。文献报道[3]HPV感染与ras和c-myc癌基因的激活与表达在宫颈癌发生中起一定作用。笔者用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对HPV感染型别与c-myc和ras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探讨高危型HPV感染的尖锐湿疣病例癌变的可能性。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64例外生殖器尖锐湿疣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自行制备的HPV6b和11型E7蛋白多克隆抗体检测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HPV6b和11型E7蛋白的表达,探讨该抗体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55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尖锐湿疣皮损石蜡标本,用自行制备的HPV6b和11型E7蛋白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其中18例皮损冰冻标本用RT-PCR法测定HPV6b和11型E7蛋白mRNA表达,分析与免疫组化结果的符合率。 结果 55例尖锐湿疣皮损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PV6b和11型E7蛋白为胞核染色,且皮损全层表皮细胞均有阳性表达,但基底层阳性细胞较多。HPV6b和11型E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36%(42/55)和58.18%(32/55),总阳性表达率为94.55%(52/55),两蛋白双阳性率为40.00%(22/55),两蛋白均阴性表达为3例(5.45%)。18例尖锐湿疣冰冻标本经RT-PCR法检测,HPV6b和11型E7 mRNA阳性表达分别为15例和10例,双阳性表达7例,其阳性表达型别与免疫组化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均为100%。 结论 该自行制备的HPV6b和11型E7蛋白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尖锐湿疣皮损,检测结果直观,可以观察到HPV6b和11型感染细胞在病损中的分布位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PV16/18阳性的尖锐湿疣DNA倍体和cyclin D1、P53、P21WAF1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使用组织芯片技术和DNA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观察227例外阴尖锐湿疣和21例外阴鳞状细胞癌的DNA倍体类型,并进行cyclin D1、P53、P21WAF1免疫组化研究.结果HPV 16/18阳性外阴尖锐湿疣2C细胞占(44.36±6.66)%,3C~4C占(37.72±8.43)%,5C占(15.21±6.33)%,>5C占(2.71±1.04)%.98例HPV16/18阳性尖锐湿疣中,cyclin D1、P53、P21WAF1阳性者分别为39例(39.80%)、52例(53.06%)、47例(47.96%).HPV 16/18阳性外阴尖锐湿疣与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PV16/18阳性外阴尖锐湿疣DNA倍体图像分析显示高度增殖活性,cyclin D1、P53高表达,P21WAF1低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感染不同亚型HPV的尖锐湿疣(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与CA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COX-2和TGF-β1在30例HPV6/11阳性(低危型组)和30例HPV16/18阳性(高危型组)的尖锐湿疣组织中的水平,同时以25例健康男性正常包皮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低危型组和高危型组CA组织中,COX-2阳性率均为66.7%,正常对照组COX-2阳性率为0%,3组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低危型组、高危型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全部表达,阳性表达率均为90.0%,3组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A组织中COX-2和TGF-β1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感染不同亚型HPV的CA组织中存在COX-2和TGF-β1过表达,且表达水平不同,COX-2和TGF-β1表达水平可能与CA增生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巨大型尖锐湿疣与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女性生殖道普通尖锐湿疣、巨大型尖锐湿疣、上皮不典型增生及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增殖活性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主要亚型分布,探讨这4种病变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AgNOR)、免疫组化染色(SP法)以及原位分子杂交(ISH)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这4种病变中PCNA、P53、C-erbB-2的表达以及HPV6/11和HPV16/18亚型的分布.结果巨大型尖锐湿疣和上皮不典型增生在AgNOR颗粒面积/核面积比,以及PCNA的阳性指数(PI)和平均吸光度这些反映细胞增生活性的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但与普通尖锐湿疣和鳞状细胞癌两组相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癌基因蛋白P53的表达上,此4组病变之间均有不同.C-erbB-2在鳞状细胞癌组中阳性率较高,而其余3组病变之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普通尖锐湿疣感染的HPV亚型主要是低危型的6/11型(16/22例),鳞状细胞癌和上皮不典型增生主要感染的HPV亚型为高危型的16/18型(9/14例和3/6例).巨大型尖锐湿疣感染的HPV亚型中两者均高:HPV6/11为66.67%(8/12例),HPV16/18为41.67%(5/12例).结论巨大型尖锐湿疣是一类无论在组织形态、生物学特征和病原学基础等方面均有异于普通尖锐湿疣的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11.
含c-Src同源序列SH2酪氨酸磷酸酶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与含c-Src同源序列SH2的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30例尖锐湿疣、13例宫颈癌和11例正常包皮组织中SHP-2的表达。结果包皮组织中磷酸酪氨酸和SHP-2阳性着色主要定位在表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胞核,阳性表达细胞数量较少;而尖锐湿疣则相反,主要位于呈疣状增生浅层的凹空细胞胞浆内,阳性细胞成片分布;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胞浆呈阳性表达,弥漫性分布,胞核呈阴性表达。尖锐湿疣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磷酸酪氨酸和SH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7%(29/30)和100%(13/13),而11例正常包皮均呈胞浆阴性表达。结论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细胞均存在与磷酸酪氨酸和SHP-2相关的细胞信息通路的异常激活。磷酸酪氨酸和SHP-2分布部位和阳性强度的改变可能与其癌变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PV6/11,16/18,31/33型和酪氨酸磷酸酶2(SHP2)在尖锐湿疣(CA)组织重构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CA组织中HPV6/11,16/18,31/33型和磷酸酪氨酸、SHP2的水平及分布,并以正常人皮肤(包皮)10例、宫颈鳞癌13例作为对照。结果CA和宫颈鳞癌组HPV6/11,16/18,31/33型的阳性率分别为80.5%,38.9%,36.1%和69.2%,38.4%,53.8%。CA、宫颈鳞癌与正常包皮组比较均P<0.05。CA和宫颈鳞癌组磷酸酪氨酸和SHP2在胞浆和胞核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7.2%,22.2%和100%,0。正常包皮组SHP2在胞浆和胞核中的阳性率为0和80.00%,CA和宫颈鳞癌组在胞浆和胞核中的阳性率比较P<0.05。结论尖锐湿疣和宫颈鳞癌组细胞磷酸酪氨酸和SHP2的表达较正常皮肤组显著增强,提示CA组织重构中存在细胞信息通路的异常激活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宫颈尖锐湿疣的分化程度与HPV亚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宫颈尖锐湿疣的分化程度与HPV感染亚型的关系,用PCR方法分析宫颈尖锐湿疣的HPV亚型,电镜观察宫颈尖锐湿疣的超微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尖锐湿疣中HPV抗原表达。结果显示,扁平型宫颈尖锐湿疣HPV6/11的感染率明显高于HPV16/18的感染率(P<0.01),乳头型宫颈尖锐湿疣HPV16/18的感染率明显高于HPV6/11的感染率(P<0.01);扁平型宫颈尖锐湿疣主要表现为凹空细胞,乳头型宫颈尖锐湿疣主要表现为细胞核的病理性改变;具有凹空细胞的宫颈尖锐湿疣中,HPV6/11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PV16/18的阳性率(P<0.01),以细胞核病理性改变为特征的宫颈尖锐湿疣中,HPV16/18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PV6/11的阳性率(P<0.01);HPV抗原的表达仅见于HPV6/11感染且凹空细胞明显的宫颈尖锐湿疣。结果表明,宫颈尖锐湿疣的分化程度与HPV感染亚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HPV6型早期蛋白E7在尖锐湿疣初发、复发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早期蛋白E7在尖锐湿疣病情转归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u ltrasensitiveTM s-p免疫组化法对56例初发尖锐湿疣患者的活检组织,35例复发尖锐湿疣患者的活检组织及27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HPV6型E7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56例初发尖锐湿疣患者HPV6型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9.5%,35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的活检组织中HPV6型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1.4%,27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HPV6型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0。尖锐湿疣患者初发与复发组织的HPV6型E7蛋白表达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HPV6型早期蛋白E7与尖锐湿疣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尖锐湿疣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其复发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没有统计学意义。HPV6型早期蛋白E7与尖锐湿疣的病情转归的联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抗原肽冲击树突细胞治疗尖锐湿疣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持异抗原肽激活的树突细胞免疫治疗,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致复发性生殖器尖锐湿疣的病理学作用。方法 对79例复发3次以上尖锐湿疣患者,按知情同意原则,予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细胞免疫治疗。治疗前后取疣体,分别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结果 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细胞免疫治疗后,病灶处组织中大量免疫组织浸润,空泡细胞减少,乳头瘤病毒阳性染色强度大大减低或转阴。结论 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细胞免疫对于改善人乳头瘤病毒反复感染的生死器尖锐湿疣湿疣病变局部免疫状态,清除HPV感染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XIAP和caspase-9在CA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72例CA组织和2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XIAP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果:CA组织中XIA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56.94%)高于对照组(15.00%),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spase-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7.50%)较对照组(70.00%)低,其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蛋白在CA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83,P<0.05)。结论:XIAP抑制caspase-9的活性和表达,两者共同参与CA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2063例人乳头瘤病毒原位杂交病理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HPV-1/11感染与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之间的联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2063例标本中HPV-6/11DNA进行检测,并对凹空细胞进行流行病学评价。结果 2063例中有1466例阳性,阳性率71.06%,尖锐湿疣组、增生组、乳头状瘤组和食上皮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6.16%、59.86%和69.57%。以凹空细胞作为诊断标准,其灵敏度为77.93%,特异度为95.26%,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尖锐湿疣病损中鼠双微体(MDM)2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MDM2在尖锐湿疣过度增殖及潜在癌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32例尖锐湿疣患者病损和10名正常人皮肤组织中MDM2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用PCR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结果:32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病损中MDM2 mRNA阳性表达22例,占68.75%,其中,HPV6/11型18例,HPV16/18型4例。正常皮肤组织中未检测到MDM2基因表达。结论:MDM2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尖锐湿疣过度增殖及潜在癌变有关,但其与HPV型别的关系尚须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EVER1基因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51例尖锐湿疣患者及47例正常对照进行研究,观察EVER1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结果:尖锐湿疣组中甲基化阳性率为13.73%(7/51),部分甲基化率为17.65%(9/51),非甲基化率为68.62%(35/51),总甲基化阳性率为31.38%。正常对照组的甲基化阳性率8.51%(4/47),部分甲基化率为2.13%(1/47),非甲基化率为89.36%(42/47),总甲基化阳性率为10.64%。结论:尖锐湿疣患者甲基化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表明尖锐湿疣的发生可能和EVER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