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毅 《医学文选》2002,21(3):387-389
儿童肥胖问题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广州、上海、北京三城市的调查 ,7~ 1 7岁儿童的超重率是 1 2 % ,肥胖率是 1 1 %。1 2~ 1 6岁是上海市男童超重率的高峰 ,可达 5 1 % ,是女童的 2倍。台湾城市小学儿童 1 974年肥胖者仅为 2 % ,1 990年其青少年肥胖率已达 1 7.4[1]。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形态、功能的发育 ,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心理行为 ,小儿肥胖也易发展为成人肥胖 [2 ] ,成为成年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病的诱因之一。本文就我国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病因、生理机能、社会心理行为和防治作一综述。1 病 因1 .1 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苏州市沧浪区6~12岁儿童超重、肥胖的现状,为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1年沧浪区体检的23所小学6~12岁的1382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3年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对苏州市沧浪区儿童超重肥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13822名学龄儿童中,超重儿童1997人,总超重率14.45%;肥胖儿童1672人,总肥胖率12.10%,男生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女生.结论 苏州市沧浪区学龄儿童超重率、肥胖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并及早予以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张亚果  冉域辰  张琚  李薇 《四川医学》2008,29(3):352-353
目的 为了解成都市城区学龄期儿童超重及肥胖的情况,及时对超重及肥胖儿童进行干预和治疗.方法 选取成都市3个城区6所小学共3769名6~12岁健康儿童进行调查,以身高别体重为参数,以WHO肥胖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结果 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8.9%和8.5%,总体肥胖-超重比为1.05.肥胖发生率在7~10岁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而在11~12岁有随年龄下降的趋势,10岁组肥胖率最高.整体人群中男童肥胖的发生率>女童,χ2=29.38,P<0.01.结论 成都市城区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虽然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但与国内城市比较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学龄期男孩的肥胖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8年吉林省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和分布特点,为青少年肥胖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8年吉林省6 505名9~18岁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测量收集资料,计算体重指数(BMI),利用WGOC标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标准)和IOTF标准(欧洲肥胖问题工作组标准)对不同年龄段的BMI、超重率和肥胖率进行分析。结果:按WGOC标准分析,吉林省9~18岁青少年总体超重率为10.07%,肥胖率为6.90%,超重加肥胖率为18.51%;按IOTF标准分析,吉林省9~18岁青少年总体超重率为11.74%,肥胖率为4.30%,超重加肥胖率为16.05%。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7~22岁男生超重率为8.20%,肥胖率5.07%;女生超重率4.61%,肥胖率2.6%)比较,吉林省青少年总体超重率和肥胖率明显增高。11~14岁是肥胖症的高发阶段,12岁是肥胖症发生最危险年龄。对于同年龄段,男生的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生,按WGOC标准,9~18岁男生超重率为11.94%,肥胖率为10.05%;9~18岁女生超重率为8.50%,肥胖率为4.27%。在12岁时男生超重率为19.77%,肥胖率为20.53%;12岁女生超重率为12.84%,肥胖率为10.89%。结论:吉林省青少年肥胖状况呈上升趋势,男生肥胖状况明显重于女生,学校、家长等应该对此引起注意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温州市小学儿童身高、体质量发育状况及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为做好预防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温州市小学儿童体格检查,测量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值,以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标准筛查超重、肥胖,以超重、肥胖发生率作为指标.结果 温州市6~12岁小学儿童身高每年增加5 cm,12岁以后增长速度变缓;男生身高、体质量均高于女生,城区学生身高、体质量略高于农村学生,温州市6~13岁小学儿童总体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2%和6.4%,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2.9%和7.9%;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2%和4.6%.除13岁组男生超重率外,其余各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均P< 0.01);随着年龄增加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降低(均P<0.01).结论 温州市小学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符合我国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的一般规律;温州市小学儿童总体超重率和肥胖率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男生高于女生,男生和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预防儿童肥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6~13岁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超重肥胖的发病机制及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的方法,于2010年抽取广西6 370名6~13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问卷调查,以《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为判断标准,对检出的超重肥胖儿童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6370名儿童超重肥胖率为9.9%,其中男童超重肥胖率为12.2%、女童7.5%;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14.6%、农村儿童4.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城乡、父母亲文化程度、出生体重、饮食开支、偏食、吃饭速度、户外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与儿童超重肥胖有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城乡、吃油炸食品、喝碳酸饮料、偏食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父母亲文化程度、睡眠时间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广西6~13岁儿童超重肥胖率低于全国水平,生活环境、饮食行为及运动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健康教育、饮食调整及运动锻炼是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青岛市城乡成人超重、肥胖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岛市6个区(市南、市北、四方、即墨、黄岛、胶南)35岁以上常住居民6 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青岛市居民超重率42.61%,男性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78,P<0.01);肥胖率为25.06%,男性高于女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52,P>0.05);城市超重率41.96%,肥胖率23.45%,农村超重率43.49%,肥胖率26.61%.不同年龄组间比较,除农村的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超重率及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3~118.930,P<0.01);超重率、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5岁之后均有所下降.乡村在45岁~、55岁~肥胖率均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5, P<0.01;χ2=5.86, 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居民教育程度对超重与肥胖有保护作用(OR=-0.439、-0.303,P<0.01),收入水平是危险因素(OR=0.091、0.119,P<0.01), 体力活动仅是超重的保护因素(OR=-0.195,P<0.01),农村的超重影响因素与城市相同.结论 青岛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2002年青岛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体力活动是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干预的重要因素,应增加体力活动,预防和控制超重与肥胖.  相似文献   

8.
儿童肥胖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李辉 《中国医刊》2005,40(5):7-9
1 儿童肥胖的流行现状 目前全球大约有1760万5岁以下的儿童超重,有1.55亿学龄儿童超重,有3000万~4000万肥胖儿童.根据欧美国家的统计,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儿童超重肥胖率增长了2~3倍.在美国,有10%~15%的学龄前儿童超重或肥胖,近十年增幅为50%~70%.英国从1989~1998年间3~4岁的儿童超重的发生率增长了60%,肥胖的发生率增长了70%,4~11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率为9%~13.5%,10年增长率约50%.日本1~6岁儿童的肥胖率为6.5%,6~17岁为 13%~15%.世界卫生组织对94个发展中国家的160个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1995年全球发展中国家学龄前儿童的超重发生率为3.3%,最高的在拉美和加勒比海(4.4%),其次是非洲(3.9%)和亚洲(2.9%),但在绝对数量上亚洲占第一位,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肥胖儿60%生活在亚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山东省3县农村地区儿童超重和肥胖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随机选取山东省3县17个行政村的7~12岁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7~12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1.41%和5.86%,男童和女童之间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OR=3.062,95%CI:1.708~4.932)、每天睡眠时间(OR=2.693,95%CI:1.136~5.641)、油炸食品的食用频率(OR=2.024,95%CI:1.041~3.570)、膨化食品的食用频率(OR=2.304,95%CI:1.208~5.416)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儿童出生体质量(OR=1.615,95%CI:1.013~2.742)以及父亲或母亲是否肥胖(OR=1.846,95%CI:1.109~3.520)也与农村儿童超重肥胖相关联。结论山东省3县农村地区儿童超重肥胖的比例相对较高,控制农村儿童超重肥胖应重点关注儿童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上海市7~9岁儿童生活行为因素及父母超重情况与肥胖的关系,为制订儿童肥胖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各1个行政区共9所小学,对入选学校所有二、三年级在校共2 533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及生活方式、运动情况和饮食习惯问卷调查.计算肥胖率及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儿童肥胖率.分析生活方式、运动情况和饮食习惯及父母超重情况,初步筛选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将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 该儿童群体超重率为34.14%,肥胖率为18.00%;其中男孩的肥胖率(22.89%)高于女孩的肥胖率(13.21%)(P<0.01);中心城区儿童肥胖率(21.62%)高于郊区儿童肥胖率(15.18%)(P<0.01).各年龄儿童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欲好、进食速度快、不喜欢体育课、看电视时间长、睡眠时间短、较鱼虾类常吃禽畜肉类及父母超重肥胖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上海市7~9岁儿童肥胖率较高,且儿童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运动情况及父母超重肥胖情况与儿童肥胖密切相关,可能为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肥胖干预工作,控制儿童肥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青少年肥胖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某小学311名7~13岁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和体格检查资料,计算体重指数,利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标准(WGOC标准)对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体重指数、超重率和肥胖率进行分析。结果按WGOC标准分析,本次调查的青少年总体超重率为17.68%,肥胖率为9.32%。男生超重率为21.71%,肥胖率为12.00%;女生超重率为12.50%,肥胖率为5.88%。结论本次调查显示深圳市青少年总体超重和肥胖率较其他地区高,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现象男生比女生严重。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和长时间静坐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学校、家长等有关方面应该对此引起注意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廊坊市卫生学校学生超重、肥胖及超重、肥胖学生对肥胖危害认知情况,为干预超重、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学生超重率、肥胖率;自制问卷调查超重、肥胖学生对肥胖危害的认知情况.结果 城市学生超重率为15.12%,肥胖率为5.81%;农村学生超重率为13.57%,肥胖率为4.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男生超重率为16.87%,肥胖率为6.26%,女生超重率为12.86%,肥胖率为3.62%;男生对于自身超重或肥胖的认知率为51.76%,明显低于女生(91.76%),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廊坊市卫生学校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率较高,城乡差异不明显,男生超重率、肥胖率高于女生,学生对于超重、肥胖的危害认识不足,采取减重措施比例偏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云南省通海县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现状及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通海县9个乡镇的18岁及以上在家常住人口4070人,对超重、肥胖及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4070人超重率为23.5%,其中,男性超重率为24.4%,女性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6.3%,其中,男性肥胖率为5.1%,女性肥胖率为7.2%,男性肥胖率低于女性(P=0.006)。不同人群的肥胖率存在差异,主要受年龄、性别和民族的影响。结论超重和肥胖成为影响云南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倡导合理营养、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实施超重肥胖的干预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与15年流行趋势   总被引:82,自引:2,他引:80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群体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和近15年来的流行趋势变化,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985年和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对象为7~22岁学生.利用新建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身高2,kg/m2)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分析不同群体检出率.结果:2000年我国7~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37%、1.46%、2.32%和0.92%,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0.38%、4.34%、5.94%和3.67%,比1985年成倍显著上升.地区差异极其明显:部分发达大城市男女生肥胖率达9.63%和4.50%,超重率达15.29%和8.77%;多数地区处于肥胖流行早期,西部肥胖检出率很低,乡村女生基本无肥胖流行.结论:中国发达地区采取学生肥胖综合防治措施已刻不容缓.其它地区也应采取相应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9年6月,百胜餐饮集团发布了<中国肯德基饮食健康政策白皮书>.据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率为22.8%,估计人数达到了2亿人,而大城市成人超重率则为30%.在全国超重成人中,大约有6000万人处于肥胖状态,肥胖率为7.1%.其中,大城市成人的肥胖率则高达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这个数字与1992年的调查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肥胖已成为百病之源,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本文从肥胖的诊断、病因、治疗等方面论述了针灸减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2009年6月,百胜餐饮集团发布了<中国肯德基饮食健康政策白皮书>.据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率为22.8%,估计人数达到了2亿人,而大城市成人超重率则为30%.在全国超重成人中,大约有6000万人处于肥胖状态,肥胖率为7.1%.其中,大城市成人的肥胖率则高达1 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这个数字与1992年的调查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肥胖已成为百病之源,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本文从肥胖的诊断、病因,治疗等方面论述了针灸减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石家庄市7~13岁儿童超质量率和肥胖率以及肥胖儿童家庭肥胖集聚性比例.方法 采用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石家庄市95 292例7~13岁儿童进行体检,调查石家庄市学龄儿童超质量肥胖率.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450例超质量肥胖儿童进行膳食行为、生活方式、肥胖儿童家庭聚集性调查.结果 ①石家庄市7~13岁儿童超质量率27.4%,肥胖率13.2%.儿童超质量肥胖率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肥胖家庭聚集性比例20.3%,超质量家庭聚集性比例75.3%.Ⅰ代亲属超质量率54.6%,肥胖率14.1%.Ⅱ代亲属超质量率53.1%,肥胖率13.7%.不同年龄儿童肥胖家庭聚集性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家庭聚集性在性别、出生体质量、家庭收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石家庄市7~13岁儿童超质量和肥胖率较高.超质量肥胖儿童家庭存在集聚性而且肥胖家庭聚集性比例较高.所以需要探索对家庭成员实施整体干预的肥胖干预新模式,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和改善儿童肥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2004年西安市11~17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西安市11~17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6城区30所中学1 804名学生(11~17岁),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2000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低体重标准及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推荐的超重和肥胖判定标准计算低体重率、超重和肥胖率.出生体重、家庭住址、经济状况、家长学历、职业和身高、体重等信息通过家长填写问卷采集.结果 西安市青少年总超重肥胖率为17.4%(超重率11.2%、肥胖率6.2%),其中男性总超重肥胖率为20.2%,女性为14.4%.低体重率为2.7%.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及父母体重与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显著相关(P<0.05).经性别、年龄调整后,城区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是郊区的2.7倍(95%可信区间1.8~4.0);家庭富裕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风险是不富裕家庭的1.6倍(95%可信区间1.04~2.5);父母超重或肥胖的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病风险是父母体重正常的1.8倍(95%可信区间1.3~2.5).结论 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影响西安市青少年健康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多发于城区、经济富裕或父母肥胖的家庭,以男性居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承德市6~17岁儿童肥胖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市城区和农村10所中小学,对入选的16 811例儿童进行体格检查.计算超体质量、肥胖率及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儿童超体质量、肥胖率.通过问卷调查初步筛选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将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 抽取的16 811例儿童中,超体质量率为13.09%,肥胖率为12.1%.其中男孩的超体质量、肥胖率高于女孩;城市、农村儿童超体质量、肥胖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春期超体质量、肥胖发生率高于青春前期;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与父母超体质量、喜喝含糖饮料、上网看电视时间长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市6~17岁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合理饮食、正确生活方式、增加运动可以部分减少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内蒙古通辽市7~13岁蒙古族正常体重、肥胖和超重儿童体格发育规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蒙古族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通辽市蒙古族学校991名7~13岁蒙古族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体成分测量和血液样本的采集.结果:991名通辽市7~13岁蒙古族儿童中,肥胖率为11.81%,超重率为16.15%.男生肥胖率为13.47%,女生肥胖率为10.08%,不同性别肥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超重率(17.23%)高于女生超重率(15.02%)(P<0.05).对比3组蒙古族儿童体成分发现,肥胖组、超重组儿童的BMI、体脂、体脂率、去脂体重、身体总水分、基础代谢率均高于体重指数正常组儿童(P<0.05).随着体重指数水平增高,其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现逐渐增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逐渐降低(P<0.05).结论:通辽市7~13岁蒙古族肥胖、超重儿童体成分、血脂水平较正常体重儿童发生改变,提示在控制儿童体格水平的同时还应该定期对肥胖儿童进行血脂检测,保证儿童体成分和血脂处于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