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红灵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3):2554-2555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红细胞、免疫球蛋白输注在卵巢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1例卵巢癌患者术中出血依据输注红细胞悬液类型不同随机分为2组.A组(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组)60例,B组(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免疫球蛋白组)61例,观察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免疫球蛋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输血的免疫抑制作用,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结论]在卵巢癌患者术中出血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免疫球蛋白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红细胞(RBC)输注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本院申请输注1. 5单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ICU患者41例,分析其输血前(T0)、输血后(T1)、输血后12 h(T2)、输血后24 h(T3)、输血后36 h(T4)、输血后48 h(T5)和输血后60 h(T6)的RDW值,并获取相关的临床及实验数据。RDW的变化(△RDW)计算为输血后各时间点的RDW与T0时RDW的差值。结果输血后各时间点的RDW值均升高(P 0. 05),其中T3时最高。T0时41例患者中22例(54%)有异常的RDW值。亚组分析发现,对比T0时MCV异常与正常的患者,前者的最大△RDW要更大(P=0. 023);而对比T0时RDW异常与正常的患者,两者的最大△R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479)。结论输注红细胞可以显著增加RDW值,该影响应准确地报道在评估RDW预后作用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滤器在狗失血性休克实验性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在犬失血性休克条件下白细胞对机体重要脏器的损伤以及白细胞滤器减轻损伤的作用。方法 建立犬失血性休克模型 ,将 12只雄性犬分为空白组、输注全血组、输注去白组 ,在失血后 2h分别回输等量生理盐水、全血、去白细胞全血 ,观察输血 (液 )后血生化指标及心、肝、肾、肺的病理变化。结果 白细胞计数、血清LDH、GOT、MDA水平全血组较去白组显著升高(P <0 0 5 ) ;形态学上 ,肝、肾损伤全血组较去白组严重。结论 输注去白细胞血液较输注全血能明显减轻激活白细胞对重要脏器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去除白细胞输血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研究去白细胞过滤的血液 ,减少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预防同种免疫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 ,按操作规程在无菌间操作。结果 滤过前后悬浮细胞中的白细胞浓度分别为(7.4 4 6± 1.92 5 )× 10 9/ L和 (6 .970± 2 .85 1)× 10 5/ L ,白细胞的清除率为 (99.990 0± 0 .0 4 6 9) % ;红细胞的回收率 :(83.0 5± 5 .5 2 9) % ,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与血液的保存时间无显著关系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有所降低 ,血小板含量显著减少。结论 去除白细胞血液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了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减少医院输血后感染和并发症 ,保证安全科学输血 ,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肿瘤患者50例,收治时间为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并将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观察组患者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比较两组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平均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老年肿瘤患者,观察组老年肿瘤患者治疗后的平均愈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老年肿瘤患者(P0.05)。结论: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减少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缩短患者平均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闭环式信息管理系统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实施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观察组,1200例),与2013年4月到2015年1月未实施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组患者(对照组,1000例),对比不同管理系统对输血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的红细胞总量、平均输注量、最大输注量、最小输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同适应症组红细胞输注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可实现临床输血全程监控,明确输血适应症,节省血液资源,提高输血不良反应的上报率和及时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闭环式信息管理系统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实施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观察组,1200例),与2013年4月到2015年1月未实施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组患者(对照组,1000例),对比不同管理系统对输血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的红细胞总量、平均输注量、最大输注量、最小输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同适应症组红细胞输注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可实现临床输血全程监控,明确输血适应症,节省血液资源,提高输血不良反应的上报率和及时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去白细胞红细胞制备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去白细胞红细胞 (LDRC)在制备全程中质量控制的方法 ,优化其制作条件 ,提高其质量 ,保证其临床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方法 随机抽取 6 2袋红细胞悬液 (15 0ml/袋 ,由 2 0 0ml全血制备 )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各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其对白细胞去除效果的影响 ;测定血液滤除前后游离血红蛋白的值 (n =8)。按1%比例抽查并行细菌培养。观察输注后的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⑴红细胞悬液内血浆的含量与白细胞滤除后袋内残余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P =0 0 0 0 ) ;红细胞悬液内血小板的含量与白细胞滤除后袋内残余白细胞计数数呈负相关 (P =0 0 0 0 )。快速滤除和慢速滤除将增高残存白细胞的数目 ,降低滤除效果。⑵优化质控条件制备LDRC ,将白细胞滤除的时间控制在 10~ 4 0min内 ,结果残余白细胞计数 <1× 10 6/袋的LDRC所占的百分比由4 6 9%提高至 90 91%;白细胞清除率 >3log(99 9%) /袋的LDRC所占的百分比由 5 6 1%提高至 78 1%。⑶红细胞回收率的平均值为 (90 4 8± 4 73) %;游离血红蛋白在白细胞滤除前后的平均值分别为 91 2 5g/l、96 0 0g/l,差别不显著。⑷LDRC在 4℃冰箱储存 1~ 5d ,血培养检测未见细菌生长。⑸临床输注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制备LDRC过程中 ,需要进行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新生儿悬浮红细胞输注次数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方法选取泸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需要输血的ICU新生儿164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80例。按照ICU新生儿第1次输血时日龄将其分为3组,30 d、30 d~、≥60 d。按ICU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将其分成3组,1 500 g、1 500 g~、≥2 000 g。按照ICU新生儿住院时间分成两组,15 d、≥15 d。按照ICU新生儿是否感染及ICU新生儿母亲在妊娠期间是否有合并症将其分为两组,有、无。使用医用精准测量仪测量患儿体质量,记录输注悬浮红细胞患儿例数、悬浮红细胞输注次数。整理日龄、感染、母体妊娠期合并症及悬浮红细胞输注次数。结果 1 500 g、1 500 g~悬浮红细胞输注次数2~3次、4次率显著高于≥2 000 g,输注1次率显著低于≥2 0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女性1次输注率低于男性,2~3次、≥4次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第1次输血日龄中30 d 1次输注率显著低于30 d~、≥60 d,2~3次、≥4次率高于30 d~、≥6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新生儿有感染、妊娠期母体有合并症输注2~3次、≥4次率显著高于新生儿无感染、妊娠期母体无合并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第1次输血日龄、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感染及妊娠期母体合并症是ICU新生儿悬浮红细胞输注次数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性别、第1次输血日龄、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感染及妊娠期母体合并症即是影响ICU新生儿悬浮红细胞输注次数单因素,也是其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女性、第1次输血日龄较小、出生体质量低、新生儿感染及妊娠期母体合并症是ICU新生儿悬浮红细胞输注次数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对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经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小板同种抗体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类血小板抗体(HPA)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并分析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次数、输入血液成分的关系。结果输血次数为2~3次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4~5次患者与>5次患者(P<0.05)。输注机采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输注悬浮红细胞患者与输注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患者(P<0.05)。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同种HLA抗体阳性率为46.15%,同种HPA抗体阳性率为25.38%,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3.85%。结论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中,同种HLA抗体最多,其次为HPA抗体,最少的是血小板自身抗体;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且与输入血液成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就诊且资料完整的MS患者122例为MS组,另从同期体检的个体中按照年龄相仿、性别相同的原则挑选健康个体122例作为对照组。根据血常规检测结果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结果计算出患者的NLR。对照组与MS组临床特征的比较采用Wilcoxin配对检验(差值呈偏态分布的资料)或配对t检验(差值呈正态分布的资料),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法分析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对MS的鉴别效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的比较采用Delong等提出的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组患者高血压的发病率、空腹血糖水平、甘油三酯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75/47、(8.2±1.9)、(3.3±4.0)mmol/L、(7.66±1.73)×109/L、(5.39±1.34)×109/L、3.03±1.48]明显增高(均P0.05),淋巴细胞计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2.09±0.97)×109/L、(0.87±0.36)mmol/L]则明显降低(均P0.05)。符合四条诊断标准的MS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明显高于符合三项诊断标准的患者(均P0.05)。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区别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上述四个参数中,以NLR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与其他三个参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LR可以反映MS病情,其与MS的关联强度可能高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液对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产妇中符合PPH诊断标准且需接受输入血液制品的287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限制输液组(148例)和常规输液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输入血制品数量及种类、总住院费用及其构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家属误工时间等,通过SF-36量表评估患者术后1月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八个维度的差异。结果限制输液组产妇出血总量低于常规输液组(P0.05),血液制品的用量和种类少于常规输液组(P0.05),从输液总费用、输入血液制品费用、抗生素费用和护理费用等方面降低了住院总费用(P0.05),减少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家属误工时间(P0.05),增加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八个维度的评分(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可减少产后出血患者出血和输血量,减少患者及家庭住院期间人力和物力支出,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液成分输注临床路径应用效果。方法将血液科2019年1月-12月511例住院输血患者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进行应用效果比较分析;并对医护人员和路径管理人员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路径组在输血治疗全过程用时、等候输血医嘱执行时长、医嘱执行到取血时长、例均输血费用方面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路径组平均住院日与对照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路径组输血记录规范合格率、用血合理性评估合格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输血申请单填写合格率、输血知情同意书签订合格率、输血感染筛查检查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医护人员和路径管理人员对血液成分输注临床路径内容完整性、流程合理性、诊疗规范性、实用性以及与病种临床路径兼容性满意度较高;认为对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质量有积极作用,对医护原有工作模式、工作量影响有限,对缩短住院日无贡献。结论《血液成分输注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18)》科学、合理,实用性强,易推广。应用本路径可以规范输血诊疗,优化流程,节约诊疗时间与输血费用,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在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将术中输血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对照组(20例)未进行预存式自体输血,将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自体输血量及异体输血量、手术前后的血常规变化和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围手术期出血量为(720±665)ml,低于对照组的(1060±558)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均未输注异体血而且安全渡过围手术期.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在术后7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见输血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1例输血反应.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中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可避免输注异体血,避免了异体输血的诸多不良反应,且临床疗效与输注异体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edeposit autotransfusion in oper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protrusion.Methods Fifty patients of transfusion with lumbar disc protrusion were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by stratified sampling randomly,30 patients whose blood were predeposited before operation in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 other 20 patients whose blood were not predeposited before operation in control group.The blood loss,the blood requirements during operations,the hemotological routine indexes and the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blood transfusion were compared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blood loss of experimental group [ (720 ± 665 ) ml ] perioperative period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 1060 ± 558 ) ml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All the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nt through perioperative period safely without allogenic blood transfusion.Hemoglobin,red blood cell and white blood cell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for 3,7 days (P> 0.05 ),the platelet count after operation for 7 day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No complication was observed in experimental group but 1 case with complication was observed i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 Predeposit autotransfusion is an effective to avoid hom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and its complications for the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protrusion.Furthermore,the clinical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predeposit autotransfusion patients and the allogenic blood transfusion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在终末病案质量管理中的管理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的病案1 000份,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0份,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病案管理法进行管理,实验组选取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分析比较两组的病终末病案质量管理水平以及病案首页完整规范性和病历完整性。结果实验组的终末质量甲级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终末质量乙级率(28.00%)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的病案首页完整规范性和病历完整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地使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终末病案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病案终末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当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与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诊断明确的5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未行手术治疗,以NLR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7例病人获得随访。47例患者中1年生存率为53.2%。其中低NLR组的病人1年生存率为83.3%;高NLR组病人1年生存率为21.7%,单因素分析显示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分期、体力状况ECOG评分以及NLR水平相关(均有P<0.05),对与预后相关的变量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期处于广泛期和高NLR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 NLR可能是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Postpartum haemorrhage is a common and potentially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delivery. In clinical obstetrics, exact measurement of blood loss is often difficult. Red blood cell (RBC) transfus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vention to treat the complications of this sustained blood loss. Despite the introduction of various new guidelines, the triggers for transfusion still vary widely between clinicians. Therefore,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multicentre trial, the 'Wellbeing of obstetric patients on minimal blood transfusions' (WOMB) study, was developed.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effect of RBC transfusion on th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of the mother after delivery. Patients with a haemoglobin (Hb) level between 3.0 and 4.9 mmol/l and a blood loss of at least 1000 ml or a decrease of > 1.2 mmol/l in the Hb level a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RBC transfusion or not. A total of 400 patients will be included. Primary outcome is physical fatigue. The total follow-up period is 6 weeks. Currently, the study is ongoing in 10 hospitals in the Netherland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 new transfusion policy based on Hb-levels as well as HRQoL criteri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及观察儿科输液患儿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根据输液患儿护理方式,将我院2013年7-12月418例输液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对照组在常规的护理方式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成份,观察及比较两组输液所取得的实效。结果观察组输液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满意度及信任度分别为90.83%、85.59%、93.45,而对照组分别为64.55%、72.48%、78.84两组指标进行比较P〈0.05且差异显著。指标监测情况观察组及时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输液、使用敷料、敷贴更换及时率分别为84.28%、47.60%、89.52%,对照组分别为50.80%、22.22%、82.54%,经检验P值均小于0.05,差异显著。结论儿科输液患儿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保障输液工作的有效开展,值得在各级医疗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血液流变特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怀萍  王忱  李莉 《中国医师杂志》2004,6(12):1619-1621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血浆代用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0例髋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按20ml/kg在手术开始前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4%琥珀明胶或乳酸林格氏液扩容量,达到高容量血液稀释。检测稀释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AHH后循环功能稳定,围手术期异体血输入量胶体液组明显少于晶体液组。AHH后全血粘度、Hot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细胞变形指数6%羟乙基淀粉组升高。结论术前AHH可以有效地雏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优化血液流变状态,利于微循环灌注,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减少异体输血量,肢体溶液优于晶体溶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半髋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接受PFNA内固定及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合并症、内植物并发症的指标。结果两组平均随访12个月,PFNA组临床更具微创性,半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并发症更少。结论 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均为治疗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方法,对于骨质较好的年轻患者可选择PFNA,但对于合并症多,骨质疏松患者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