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多级纳米粒;测定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及纳米微粒表面结构;并检测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药物释放规律。结果课题组制备的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大小均匀,载药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90nm,Zeta电位为4.3mV,包封率(94.12±5.20)%,载药量(2.05±0.12)%。与游离的丹参酮ⅡA单体相比,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释放速度明显减慢,在120h累积释放量为72.59%。结论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成功制备了含RGD修饰的丹参酮ⅡA多级靶向纳米粒。与丹参酮ⅡA单体相比,制备成纳米制剂后,多级靶向载药纳米粒能随着时间的延长将药物逐步释放出来,具有良好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壳聚糖作为载体材料、冬凌草甲素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纳米粒,研究载药纳米粒Zeta电位与载药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离子交联法在系列pH下制备出不同Zeta电位的冬凌草甲素-壳聚糖纳米粒(Ori - CS - NPs).测量粒径分布、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用HPLC测定载药量,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初步得出了ORI - CS - NPs(粒径242.01±11.45nm,PDI <0.3)的Zeta电位随pH升高而降低,载药量随Zeta电位的增高而降低.结论 采用离子交联法在不同pH下可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Zeta电位及载药量呈一定规律变化的载药纳米粒;纳米粒的Zeta电位与载药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青蒿琥酯-壳聚糖纳米粒(ART-CS-NPs)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ART-CS-NPs,以包封率和粒径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及处方,通过形貌观察、粒径和电位测定、体外释药考察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以优化处方、工艺制备的ART-CS-NPs在透射电镜下呈现圆整、均匀的球形微粒,形态规则完整。粒径为(186.8±12.2)nm,PDI为(0.259±0.004),Zeta电位为(+31.7±1.5)mV,包封率为(69.4±1.4)%,载药量为(19.67±0.32)%。ART-CS-NPs体外释放曲线以Higuchi方程拟合结果最好。结论:离子交联法所制ART-CS-NPs形态规则完整,载药量、包封率较高,体外释放具有缓释作用,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己内酯(MPEG-PCL)为载体制备紫杉醇MPEG-PCL纳米粒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MPEG-PCL共聚物,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1H-NM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紫杉醇MPEG-PCL纳米粒,并测定了粒径分布、Zeta电位、结构特征、包封率以及载药量;同时以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为释放介质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 成功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为4 875的MPEG-PCL共聚物。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紫杉醇MPEG-PCL纳米粒具有规则的球形结构,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02.3±3.5)nm,PDI=0.102,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5.6±3.2)%和(8.5±0.4)%。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紫杉醇可以缓慢的从MPEG-PCL纳米粒中释放出来。结论 MPEG-PCL共聚物是紫杉醇的良好载体,所制备的纳米粒具有包封率和载药量高、药物释放缓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聚乙二醇-聚十六烷基氰丙烯酸酯(PEG-PHDCA)聚合物制备5-氟尿嘧啶(5-Fu)纳米粒,并对其进行体外释药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5-Fu PEG-PHDCA纳米粒,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得到最佳处方,并对5-Fu聚合物纳米粒的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进行了研究.结果:制得的5-Fu聚合物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32 nm,Zeta电位为-(12±2)V,载药量为12.3%,包封率为48.8%.体外释放研究发现,5-Fu PEG-PHDCA纳米粒释药近似符合Higuchi释药模型:Q=0.564 4+8.386t1/2(r=0.996 0).结论: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5-Fu聚合物纳米粒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其体外释放显示出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布洛芬聚氰基丙烯酸烷酯纳米粒(IBU-PACA-NP)。方法采用乙醚界面缩聚法制备布洛芬聚氰基丙烯酸烷酯纳米粒;以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考察处方及工艺条件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L9(34)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按优化处方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66 nm,包封率为96.60%,载药量为17.83%,Zeta电位为-20.2 mV。结论乙醚界面缩聚法制备的布洛芬聚氰基丙烯酸烷酯纳米粒粒径小,包封率和载药量符合要求,可用于口服或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柚皮素壳聚糖纳米粒,初步探讨其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细胞毒性和细胞摄取。方法:以壳聚糖和鱼精蛋白作为载体材料,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柚皮素壳聚糖纳米粒,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形态,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散度(PDI)和Zeta电位,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恒温振荡水浴法对柚皮素壳聚糖纳米粒进行体外释放度研究,最后采用人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进行了细胞毒性、细胞摄取研究。结果:柚皮素壳聚糖纳米粒为球形或类球形粒子,结构完整,大小均一、球形度好,分散均匀,PDI、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分别为0.268,139 nm、+15.7 mV和83.34%,柚皮素壳聚糖纳米粒体外释放呈缓释,24 h累积释放量达到了80%以上,体外释药过程用Higuchi方程拟合较好。MTT试验显示不同浓度的壳聚糖纳米粒和细胞作用72 h后,细胞活力均大于95%,本文所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无细胞毒性。细胞摄取试验表明载FITC的壳聚糖纳米粒和A549细胞作用3 h后,可明显看到大量带绿色荧光的纳米粒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结论:离子凝胶法成功制得粒径较小的柚皮素壳聚糖纳米粒,具有缓释性好,毒性小,壳聚糖纳米粒摄取率较高,可大大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叶酸修饰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PEG-FOL)为载体,构建紫杉醇靶向纳米粒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乳化-分散法,以溶液稳定性、粒径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考察乳化剂的用量、有机相种类、水相与有机相比例、聚合物分子量、药载比、剪切速度等因素对纳米粒制备的影响,确定最优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载药量进行评价。结果 合成了载体PLGA-PEG-FOL;制备的紫杉醇靶向纳米粒为均匀球形粒子,粒径为(88.2±6.7)nm,Zeta电位为(56.5±4.2)mV,包封率为(92.9±3.2)%,载药量为(4.8±1.3)%。结论 纳米粒制备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制备的纳米粒大小均匀,粒度分布较窄,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吴燕  田姗  孔健  徐荣 《安徽医药》2016,20(10):1852-1856
目的 以叶酸修饰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PEG-FOL)为载体,构建紫杉醇靶向纳米粒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乳化-分散法,以溶液稳定性、粒径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考察乳化剂的用量、有机相种类、水相与有机相比例、聚合物分子量、药载比、剪切速度等因素对纳米粒制备的影响,确定最优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载药量进行评价。结果 合成了载体PLGA-PEG-FOL;制备的紫杉醇靶向纳米粒为均匀球形粒子,粒径为(88.2±6.7)nm,Zeta电位为(56.5±4.2)mV,包封率为(92.9±3.2)%,载药量为(4.8±1.3)%。结论 纳米粒制备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制备的纳米粒大小均匀,粒度分布较窄,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硫酸长春新碱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载体材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硫酸长春新碱固体脂质纳米粒(VCR-SLN),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VCR-SLN,以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放。结果 VCR-SLN为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为(144.83±2.71)nm,Zeta电位为(-24.77±0.513)mV,包封率为(40.54±0.45)%,载药量为(1.14±0.074)%。药物体外释放曲线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复乳溶剂挥发法适用于制备硫酸长春新碱固体脂质纳米粒。  相似文献   

11.
人参皂苷Rd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人参皂苷Rd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从旋转薄膜-超声分散法、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高剪切乳化超声法和高压乳匀法中优选出制备方法;在脂质、表面活性剂等辅料和主药用量的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条件;用凝胶柱色谱和HPLC法测定包封率,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激光粒径分析仪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脂质、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主药的用量对Rd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高压乳匀法适合制备Rd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粒表面呈圆整的球状,大小相近,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102.7±27.0)nm,Zeta电位为(-44.9±9.5)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1.8±2.6)%和(6.37±0.21)%(n=3)。纳米粒稳定性良好,在4℃下保存4周后,粒径和包封率变化不明显。结论:高压乳匀法适合制备人参皂苷Rd固体脂质纳米粒,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替尼泊苷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并表征其理化性质.方法 以人血清白蛋白和蛋黄卵磷脂E80为辅料,替尼泊苷为主药,采用超声法制备替尼泊苷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及其冻干制剂.以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为主要考察指标来优化纳米粒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对其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用葡聚糖凝胶柱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结果 成功制备了替尼泊苷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82.3 ±11.7 nm,PDI为0.168 ±0.02,Zeta电位为-10.75±1.42 mV,包封率为82.27%±2.74%,载药量为4.29%±0.11%;冻干制剂的外观良好,复溶后的粒径和PDI均符合要求.结论 所用方法简单新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壳聚糖作为载体材料、冬凌草甲素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纳米粒,研究载药纳米粒Zeta电位与载药量的关系。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在系列pH下制备出不同Zeta电位的冬凌草甲素-壳聚糖纳米粒(Ori-CS-NPs)。测量粒径分布、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用HPLC测定载药量,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初步得出了ORI-CS-NPs(粒径242.01±11.45nm,PDI<0.3)的Zeta电位随pH升高而降低,载药量随Zeta电位的增高而降低。结论采用离子交联法在不同pH下可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Zeta电位及载药量呈一定规律变化的载药纳米粒;纳米粒的Zeta电位与载药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分子量的三甲基壳聚糖(TMC)对载胰岛素口服纳米粒性质的影响,以寻找更适于口服的TMC分子量.方法 选用高、中、低分子量(400、200、50 kDa)的TMC为载体材料,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载胰岛素的聚电解质纳米粒;以不同分子量的TMC、三聚磷酸钠(TPP)和胰岛素(Ins)的浓度为考察因素,以纳米粒表面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筛选试验,对比不同分子量的TMC对纳米粒性质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中分子量TMC载胰岛素纳米粒的载药量较高,包封率合适,且释药较平稳,为相对较优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8,(3):317-321
目的:制备盐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Sal-NLCs)并优化处方。方法:采用熔融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Sal-NLCs。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以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处方中Sal用量、油相中固态脂质双硬脂酸甘油酯与液态脂质辛癸酸甘油酯的质量比、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35蓖麻油(EL)与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HS15)的质量比及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P40)的用量。考察所制Sal-NLCs的外观形态、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药机制。结果:最优处方为Sal 0.86 mg、双硬脂酸甘油酯40.70 mg、辛癸酸甘油酯11.30 mg、EL 44.05 mg,HS15 7.95 mg、P40 3.8 mg;所制Sal-NLCs呈类圆形、分布均匀,粒径为(81.81±2.60)nm、PDI为0.183±0.042、Zeta电位为(-24.9±3.4)m V、包封率为(94.35±1.50)%、载药量为(1.47±0.04)%(n=5),24 h内累积释放度达到(99.81±3.90)%(n=3),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模型,其中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4%。结论:按优化处方成功制得具有缓释效果的Sal-NLCs,且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相似文献   

16.
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相关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制备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并对其体外相关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载基因纳米粒;用纳米粒度仪测量粒度分布、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用透射电镜观察粒子的形态;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用凝胶阻滞分析和电性结合分析对载药方式进行初步推测。结果所制备的载基因纳米粒形态规则,大多呈球形,平均粒径约150nm,PDI<0.2,Zeta电位约20mV;包封率大于90%,载药量约30%;凝胶阻滞和电性结合分析结果表明,pDNA与壳聚糖分子间可通过电性结合作用而完全结合。结论采用复凝聚法可制备粒度分布均匀,形态规则,具有较高包封率和载药量的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电性结合作用是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载药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阿昔洛韦眼用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家兔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离子交联法制备阿昔洛韦壳聚糖纳米粒,考察其体外性质及其经家兔眼部给药后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通过离子交联作用制备纳米粒,考察了纳米粒的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以及体外释放性质,通过家兔眼部结膜囊内给药,考察眼房水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并与市售阿昔洛韦滴眼液相比较.结果:阿昔洛韦壳聚糖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35 nm,多分散系数为0.256,Zeta电位为43.9 mV;平均包封率为15.6%,平均载药量为1.9%;家兔眼部给药后,AUC0→6 h达到3.69μg·h-1·mL-1,是市售制剂的2.4倍.结论:实验初步证实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可以促进阿昔洛韦的眼部吸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载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C)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聚合法制备了GemC-MSN,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了纳米粒的粒度分布和电位,并通过透射电镜对纳米粒的形态进行了表征。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评价了纳米粒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特性。采用MTT染色法,考察了GemC-MSN对A549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建立了体内肿瘤动物模型,评价纳米粒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纳米粒分布均一,平均粒径为107.29 nm,PDI为0. 167,Zeta电位为0.107mV;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7.31±1.25)%和(87.37±2.12)%;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纳米粒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96h时释放达到平衡;体内外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GemC-MSN较游离GemC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结论:MSN作为药物的新型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能显著提高GemC的载药量,控制药物的缓慢释放,能显著提高GemC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将为GemC新型给药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青藤碱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PLGA-TPGS)纳米粒(SPTN)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以PLGATPGS为载体,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SPTN;另以PLGA为载体制备青藤碱PLGA纳米粒(SPN)作为对照。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2种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种纳米粒中药物含量,计算其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度和考察SPTN的体外稳定性,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10 mmol/L磷酸二氢钠(38∶62,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2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SPTN和SPN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94.6±2.8)、(382.4±3.2)nm,Zeta电位分别为(-21.3±1.7)、(-13.9±2.3)m V;载药量分别为(9.5±0.7)%、(6.2±0.8)%,包封率分别为(41.3±1.6)%、(32.8±1.8)%;体外药物释放二者均呈两相释放,30 d时累积释放度分别为92.8%、71.3%;与0 d时比较,高温(40℃)、强光[(4 500±500)lx]、高湿[(90±5)%]条件下10 d内SPTN的外观性状、粒径、载药量均无明显变化,6个月的加速试验和12个月的长期试验中SPTN的外观性状、粒径、载药量也均无明显变化。结论:SPTN具有比SPN更小的粒径、更大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体外释放更完全,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体外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负载阿霉素的壳寡糖纳米粒,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抗肿瘤细胞毒性。方法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负载阿霉素的壳寡糖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和表面电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包封率、载药量,考察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采用MTT法对载药壳寡糖纳米粒在体外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细胞毒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制得的阿霉素壳寡糖纳米粒呈球形或类球形,形态较为完整,平均粒径为(136.77±1.21)nm,表面电位为(20.53±0.31)m V,包封率为(56.99±1.40)%,载药量为(15.49±0.38)%,168 h的累积释放率为72.15%;阿霉素和载药纳米粒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且载药纳米粒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强于游离阿霉素。结论此方法制备的阿霉素壳寡糖纳米粒粒径较小,药物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并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