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对骨科不同年龄段病人的镇痛效果,并为不同手术部位的镇痛找到最佳方案。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的骨科围手术期需要镇痛治疗患者320例,其中男152例,女168例;年龄21-78岁,根据手术部位分为上肢、脊柱、关节、下肢四大组,各组按照完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分为A、B两组,其中上肢、脊柱、下肢组分为A组:超前镇痛+术后硬膜外阻滞;B组:超前镇痛+术后多模式镇痛。关节组分为A:超前镇痛+术后关节局部镇痛;B组:超前镇痛+术后外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呕吐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结果术后当天至术后2d,B组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5d,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当天至术后第5d内,B组使用哌替啶的次数显著少于A组(P〈0.05);出现呕吐的次数也低于对A组(P〈0.05)。结论在骨科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超前镇痛联合术后多模式镇痛对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在关节手术后持续外周神经阻滞较关节腔及周围局部给药镇痛效果更好并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后呕吐、嗜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髋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塞来昔布的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髋部手术患者中72例,塞来昔布组、镇痛泵组各36例,塞来昔布组在手术前8h口服塞来昔布400mg,术后当天口服200mg,术后3-5天视病人疼痛情况停药;镇痛泵组病人于手术后麻醉药作用消失前静脉应用镇痛泵,维持至术后第2天。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塞来昔布组VAS评分低于镇痛泵组(术后第2天P〈0.05),未见不良反应,镇痛泵组出现7例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在髋部手术围手术期应用塞来昔布进行超前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围手术期包括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而手术后疼痛则是围手术期患者的主要痛苦所在。手术后约30%~75%的患者有明显疼痛,其中49%为中度疼痛、23%为重度疼痛、8%为极重度疼痛。以往医护人员及患者本身存在一些偏见,认为术后疼痛不可避免。现研究表明,术后疼痛不仅可造成患者痛苦和心理损害,而且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延长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4.
尹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507-508
目的对围手术期超前使用平衡镇痛在肛肠的手术中的止痛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来自我院的30例的进行肛肠手术的患者使用腰俞穴进行麻醉,对其资料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使用超前平衡镇痛和传统镇痛组,两组患者手术前准备相同,手术后均服用布洛芬缓解胶囊进行止痛,一天2次,每次300mg。对Ⅲ~Ⅳ度的内痔以及内括约肌痉挛的患者进行内括约肌的松解术,对VAS评分在6分以上的患者使用盐酸曲马多基尼系那个止痛。超前平衡镇痛的患者在手术前半小时肌内注射安定10mg,手术中采用盐酸利多卡因5mL、以及芬太尼50μg、地塞米松5mg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20mL进行腰俞穴的麻醉止痛。手术之后把双氯酚酸钠塞入肛内,一枚即可。传统镇痛的组中使用5mL2%的利多卡因、5mL 0.75%的盐酸布比卡因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成20mL行腰俞穴麻醉。对两组手术后的VAS评分,盐酸曲马多使用率、呕吐、恶心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VAS的评分超前平衡镇痛组要明显的比传统镇痛组低,手术后盐酸曲马多使用率超前平衡镇痛组也比传统镇痛组的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在肛肠手术止痛是一种安全、稳定,有效的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5.
<正>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其所承受的体内外因素导致的各种膝关节病损日益增多,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半月板损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等。针对膝关节的各种疾病与损伤,临床上开展了各类相应的手术进行治疗,如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及各种关节镜手术等。与此同时,关于膝关节手术的术中及术后镇痛也越来越引起骨科及麻醉医生的关注。在面对伤病及面临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科围手术期超前镇痛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骨科手术患者228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分成2组。A组超前镇痛及护理干预包括:合理评估、COX-2抑制剂超前镇痛、多模式/个体化镇痛、有效的护患沟通与健康宣教;B组术后给予传统的镇痛泵(PCA)进行镇痛。手术后两组患者根据疼痛程度、VAS数字疼痛评分法、镇痛药物使用、患者满意度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通过超前镇痛及护理干预,减轻了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应用超前镇痛及护理干预对骨科围手术期镇痛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2种自控镇痛方法在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50例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50例。术中观察并记录疼痛、镇静、下肢运动阻滞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镇痛优良率及轻、中度镇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A组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评分为(0.3±0.2)分明显低于PCEA组的(1.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A组尿潴留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PCEA组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A和PCEA用于剖宫术后镇痛均可获得安全和理想的镇痛效果,PCIA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及尿潴留发生率较PCEA明显低,且可避免PCEA潜在的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DM)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的几率远远大于非DM患者。25%~50%的DM患者一生中会经历1次手术,5%的手术患者合并DM,有报道称急诊和择期手术患者23%合并DM。在接受手术治疗的中老年患者中,10%~15%为DM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老年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死亡4例,其余老年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术后发生血压升高31例,心力衰竭9例(既往均有慢性心脏疾病),心律失常13例,给予护心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并发肺部感染19例,1例死亡,其余经抗感染、祛痰治疗后治愈;并发泌尿系感染4例,均为直肠癌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较长患者;发生离子紊乱21例,低血糖7例,高血糖27例,下肢静脉血栓5例,肺梗死1例,心肌梗死3例,脑梗死7例,除死亡患者其余患者经积极给予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死亡病例为肺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1例,呼吸衰竭1例,肿瘤晚期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结论对老年患者认真进行手术风险评估,作好充足的术前准备,术中仔细、规范操作,术后系统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体现整体医疗水平,这对于降低老年外科患者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科开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影响因素及意义。方法选择80例外科开腹手术患者,评估患者的术前焦虑状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术后时间、疼痛程度,按需给药。结果外科手术患者均存在术前焦虑状态,术后根据个体及时给予镇痛药物镇痛效果良好。结论重视对患者术前焦虑因素的评估、术后及时镇痛及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指导,对缓解术后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德昌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7):1768-1769
笔者收集1989~2002年期间手术治疗胸壁结核47例,一次手术成功率95.7%(45/47),复发3例,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92年4月~2003年4月,我院共收治贲门癌患者182例,其中60岁以上年龄62例,筛选有手术适应症且无手术禁忌的46例进行治疗,围手术期间采取综合措施,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科1997年3月至2003年3月的2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存活206例。结论 积极的围手术期的治疗,包括院前急救、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各种合并症的防治及康复治疗等措施,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正>"十人九痔"。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下段同肛门周围皮肤或邻近组织、器官之间,因病理性原因形成的不正常通道[1],多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症,临床上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主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形成的饮食和排便习惯却与痔瘘的发生密切相关,如长期食用辛辣食物可直接刺激肛门直肠黏膜,引起直肠静脉丛充血;而便秘和排便方法不当,可使腹压增大,直接影响直肠肛门静脉血液回流,致使静脉淤血。手术患者,须配合适当饮食调养,方可达到预  相似文献   

15.
胆源性休克不同于其它脓毒性休克,其本质是胆道梗阻,胆道感染问题。因此及时手术引流解除梗阻是各种治疗措施中的首要和根本措施。但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重要器官功能多处边缘状态,围手术期并存病多,在休克、感染时极易并发多器官衰竭(MOF)死亡。因此,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对救治老年胆源性休克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临床实践,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就老年胆源性休克围手术期治疗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手术治疗甲状腺癌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对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44例患者为1组,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而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实验组患者中,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较高,差异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PD)是一种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统疾病,以震颤、肌张力强直、运动减少和体位不稳为主要临床特征[1],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服用药物治疗只能起一种替代作用,而不能阻止疾病的自然进展[2],并且都存在有副作用和长期应用后药效衰减的缺点.我院神经外科1 999年8月~2002年4月采用立体定向计算机辅助CT导向,结合电生理刺激的定位方法,对68例PD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科从2000年3月至2001年12月共为72例鼻窦炎患者进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在25~78岁,平均41.9岁,病程1~25年。其中全组鼻窦炎28例,鼻窦炎并发鼻息肉37例,筛窦囊肿7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头痛、流脓涕、嗅觉减退等。药物治疗无效,常规给予鼻窦内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人做手术术后并发症多且较严重 ,故准确评价并正确掌握糖尿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原则甚为重要。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 82例全部为手术病人 ,急诊手术 2 5例 ,择期手术 5 7例 ;男 3 6例 ,年龄 3 8~ 75岁 ,入院前不知有糖尿病病史 16例 ,已知有糖尿病病史者 66例 ;术前漏诊者 8例。1.2 伴随病种和糖尿病程度胆系感染及胆石症 3 4例 ,占 4 1.5 % ,急性阑尾炎 12例 ,胃肠道肿瘤 12例 ,肠梗阻 3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2例 ,腹部外伤 4例 ,乳腺癌 3例 ,甲状腺疾病 2例 ,下肢静脉曲张 4例 ,多发疖肿及局部蜂窝织炎 4例 ,门脉高压征…  相似文献   

20.
从外科手术角度,患者的内环境相对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充分理想的液体治疗可维持机体细胞、组织及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实际上在外科基础方面也有许多概念和措施的更新及进步,临床医师往往甚少关注而显得对该领域的观念认识滞后,对术后患者基本上只是关注水、电解质的补充,而对创伤后组织微循环的变化认识不足,容量治疗的随意性很大,输血指征的掌握以及晶体、胶体的合理应用也缺乏理论指导,应引起广大外科医生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