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儿科名医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补肾填精的经典方剂,配伍上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深受广大医者的青睐。因其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学认为肾藏先天之精,是脏腑阴阳之本,也是生命之源,因此称为“先天之本”。肾脏疾病属中医学“水肿”“关格”“癃闭”等范畴[1]。现代医学中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炎等都属于肾脏疾病的范畴。近年来六味地黄丸治疗肾脏疾病的实验研究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改善肾功能等多种作用[2-3]。笔者现将近年来六味地黄丸治疗肾脏疾病的实验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六味地黄丸(汤)是中医名方,始见于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其方药组成是将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减去炮附子、桂枝,并以熟地黄取代干地黄而成。由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泽泻、丹皮、云苓六味药组成。原书用以治疗小儿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气不足等证。本方  相似文献   

3.
六味地黄丸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艳  刘西建 《国医论坛》2004,19(2):50-52
六味地黄丸始见于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滋阴补肾的基础方 ,由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组成 ,临床应用广泛 ,药理研究也较为深入 ,现将近年来的药理研究综述如下。1 调节免疫功能六味地黄汤能从多方面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杜氏[1] 报道 ,六味地黄汤能拮抗醋酸氢化可的松肾阳虚模型引起的脾脏重量减轻 ,似与中医“阳化气 ,阴成形”理论相关。脾脏为中枢免疫器官之一 ,脾重反映了脾内淋巴细胞数量 ,间接反映了体内淋巴细胞总体水平。六味地黄汤能提高造型动物的 IL - 2活性 ,IL- 2是由脾细胞分泌的一种淋巴因子 ,具有…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治疗复发性口疮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文洁 《新中医》2002,34(3):58-59
笔者应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治疗复发性口疮3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癫痫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美玉 《中医杂志》1996,37(4):208-209
癫痫一病,常有神志异常、抽搐、昏仆、吐涎等症状,其病机均以先天脑发育不良为本,痰火阻窍为标,故治疗应以补肾填精、养肝健脑为主,降逆祛痰、熄风止痉为辅。肾为先天之本,补肾则能使肾精充盈,生髓填脑,髓海充实则元神自清。肾水既足,滋养肝木,肝木柔顺调畅,筋濡脉润,痉掣自除。肝木为枢,枢机和利,脏腑气血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65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0~1991年以来,笔者用中药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65例,效果满意,兹小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65例患者中,男50例,女  相似文献   

7.
六味地黄丸(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李玲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5):310-312
六味地黄丸(汤)研究新进展李玲(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700)六味地黄丸出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决》,方中用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辅以山萸肉养肝肾而涩精,山药补益脾肾而固精,又配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之益脾,泽泻清泄肾火,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所谓组方严紧,三补三泻,滋补而不留邪,降泄而不伤正,是通补开合的代表方。本方原为主治小儿“五迟”证,现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本文就近?...  相似文献   

8.
药浴治疗肾脏疾病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浴疗法亦称“水疗” ,早在西汉《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记载。近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设施的不断改善 ,药浴疗法渐受青睐 ,成为人们祛病强身、养颜悦容的重要手段。近年来 ,一些医家致力于药浴法治疗肾脏疾病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有人着眼于中医“开鬼门”之传统理论与药浴法的作用机制 ,大胆地提出了“皮肤透析”的设想[1] ,在肾脏病治疗方面独辟蹊径 ,并丰富了肾脏病中医治疗的理论及方法。现就涉猎所及综述于下 ,冀以溯本求源 ,探幽发微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1 源流考探肾脏病患者因肾小球滤过功…  相似文献   

9.
10.
真武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温阳利水之名方,用于治疗太阳发汗伤阳致阳虚水动、少阴寒化致阳虚水泛引起的各种病症。目前被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以泌尿、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疾病治疗为突出,疗效确切。通过对近年真武汤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归纳总结,发现真武汤在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实验中取得较好的疗效,在改善肾脏疾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显著提高患者疾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治疗肾脏疾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同时也发现目前真武汤相关研究仍缺乏标准化、系统化,原经方具体成分起效的药理分子机制未研究透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六味地黄丸合温胆汤治疗顽固性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补肾化痰法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3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肾脏疾病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治疗精液异常56例卢太坤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厦门361001)精液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凡在5~7天未性交(包括手淫、遗精)而排出的精液量不及3~5ml,超过30分钟不自行液化,每毫升精子量不及0.6亿以上,活动精子数不及60%,畸形...  相似文献   

13.
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痤疮6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蓉 《新中医》2003,35(11):57-58
痤疮是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以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痤疮,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6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  相似文献   

14.
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跟痛症30例,总有效率为93%,提示滋补肝肾法对本病有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儿童乳房异常发育症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宋贞  赵虹 《新中医》2005,37(8):86-86
儿童乳房发育症是青春发育期以前的男、女儿童一侧或双侧乳晕下隆起扁圆形结块,或乳房略见隆起而不伴有乳头、乳晕的发育。笔者于2003年1月~2004年7月,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儿童乳房异常发育症,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郝艳鹏  张悦 《北京中医》2009,(3):231-233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十二经之根,肾阴肾阳为人一身之元阴、元阳。肾的阴阳亏损,会引起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异常;反之,其他脏器的病变日久也可引起肾的阴阳亏损,即所谓“久病及肾”。传统中医理论对肾脏疾病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留下许多宝贵的治疗经验和具有独特疗效的经典方药。当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的实验方法建立相应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机理的主要途径。本文仅就当前常用的证候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六味地黄丸(汤)现代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六味地黄丸(汤)源于《小儿药证直诀》,系滋阴补肾之经典名方,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等六味药组成,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所致各种病症。近十年来,不少学者对本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根据有关资料综述如...  相似文献   

18.
郝艳鹏  张悦 《北京中医药》2009,28(3):231-233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十二经之根,肾阴肾阳为人一身之元阴、元阳.肾的阴阳亏损,会引起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异常;反之,其他脏器的病变日久也可引起肾的阴阳亏损,即所谓"久病及肾".传统中医理论对肾脏疾病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留下许多宝贵的治疗经验和具有独特疗效的经典方药.当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的实验方法建立相应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机理的主要途径.本文仅就当前常用的证候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炎以及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雷公藤多苷。近年来,雷公藤多苷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综合、分析并归纳雷公藤多苷近年来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新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尿石通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反复尿路感染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鸿雁  吕红星 《新中医》2003,35(5):65-65
目的: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观察尿石通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反复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78例反复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口服尿石通和六味地黄丸;对照组30例口服六味地黄丸,2组同时加用抗生素。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8%,对照组治愈率33%,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尿石通合六味地黄丸可提高反复尿路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