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伴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尿酸变化,探索尿酸与TD的关系。方法:采用尿酸酶法测定23例TD患者、相匹配的23例非TD患者及24例正常对照的血清尿酸水平,使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TD的严重程度。结果:TD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低于非TD组及对照组(P均〈0.01),而非TD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尿酸水平无差异。TD组中AIMS评分与血清尿酸水平呈负相关(r=-0.435,P〈0.05)。结论:TD患者存在低血清尿酸水平并与TD的严重程度有关,尿酸可能参与了T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TD)患者体内自由基代谢状况与TD的关系。方法测定36例TD、36例非TD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40名正常人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红细胞ATP酶及丙二醛(MDA)浓度,并进行三组间方差分析;生化指标与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总分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清SOD活性、ATP酶活性均高于TD组及非TD组,对照组MDA浓度低于TD组及非T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D患者血清SOD活性、ATP酶活性、MDA浓度与非TD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IMS总分与SOD、ATP酶、MDA均有显著相关(r=-0.225,r=0.225,均P〈0.05)。结论TD患者的血清抗氧化酶、ATP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异常,自由基代谢障碍可能与TD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TD)患者体内尿酸及总胆红素水平与TD的关系:方法测定65例TD(TD组)、58例非TD(非TD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42名正常人(对照组)血清尿酸及总胆红素浓度,并与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总分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TD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及非TD组(P〈0.05),TD组不同性别血尿酸水平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TD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及总胆红素水平与PD患者的病情轻重无明显相关性(r=-0.26及-0.31,P〉0.05),血尿酸及总胆红素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33,P〉0.05)。结论血清尿酸及总胆红素水平与TD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司法鉴定中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表现特点。方法:223例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案例资料,按是否意外事故所致,分为意外事故组177例和非意外事故组46例,对两组的病因诊断、一般情况、鉴定目的及症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意外事故组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为(33.7±14.3)岁;非意外事故组则以中老年为主,平均年龄(51.6±17.7)岁,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18,P〈0.01)。意外事故组以男性较多、文化程度较低及作伤残评定较多,而非意外事故组则以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显著较多,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行为能力评定及伤残评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01)。意外事故组主要病因诊断是脑外伤172例(97.2%),非意外事故组是阿尔茨海默病18例(39.1%);意外事故组以遗忘综合症显著为多,非意外事故组则以智能障碍和情感障碍显著为多(P〈0.01)。结论:意外事故组因起病的方式、病因、病程甚至发展和预后均与非意外事故组不同,因此两组的症状表现形式及鉴定目的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共情能力,探讨患者共情能力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103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88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评估,比较二者的共情能力;同时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组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组IRI-C共情性关心分及共情总分平均为(14.7±4.0)分和(44.2±11.3)分,均较对照组的(16.0±4.5)分和(46.3±11.9)分显著为低(P〈0.01或P〈0.05)。控制年龄、症状后的IRI-C与SDSS偏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IRI-C共情性关心分与SDSS中社会性退缩分(r=-0.421,P〈0.01)、责任心和计划性分(r=-0.344,P〈0.05)及总分(r=-0.335,P〈0.05)分别呈负相关。控制症状后的IRI-C与PSP偏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IRI-C观点采摘分(r=0.288,P〈0.01)、共情性关心分(r=0.301,P〈0.01)及IRI-C总分(r=0.268,P〈0.01)与PSP总分均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共情能力障碍,其共情能力与其社会功能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障碍(SAD)患者的发病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对30例SAD患者(患者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评估;以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38分为界,评估SAD的严重程度。结果:患者组LSAS评分平均(78.0±27.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9.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7,P〈0.01)。患者组EMBU中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分和过度保护因子分平均(11.10±3.93)分和(10.77±2.5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1.97)分和(9.30±1.77)分(t=3.035、2.578,P〈0.01或P〈0.05);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和偏爱被试因子分平均(43.30±11.45)分和(10.50±2.9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20±8.10)分和(12.87±5.43)分(t=3.085、2.104,P〈0.01或P〈0.05)。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分平均(13.93±5.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33±2.26)分(t=2.457,P〈0.05),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和偏爱被试因子分平均为(43.07±12.07)分和(10.50±2.9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53±8.26)分和(12.87±5.43)分(t=3.170、2.104,P〈0.01或P〈0.05)。结论:SAD的发生与父母养育方式有关,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可能是SAD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TD)患者血浆非酶抗氧化物浓度变化与TD的关系.方法 分别运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精神症状和TD严重程度;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TD组(60例)、非TD组(60例)和对照组(45名)血浆白蛋白(Alb)、胆红素(Bil)、尿酸(UA)浓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生化指标与TD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46.8±3.4) g/L和(12.7 ±3.3) μmol/L]比较,TD组[(40.2±2.5) g/L、(9.2±2.1)μmol/L]和非TD组[(41.2±2.3) g/L、(10.2 ±3.1)μmol/L] Alb和Bi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TD组Alb浓度低于非TD组(P =0.033),Bil浓度差异趋于显著水平(P =0.052),U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D组AIMS总分与Bil(r=-0.373,P=0.008)、阴性症状分(r=-0.262,P=0.044)显著相关.结论 非酶抗氧化物可能在TD的病生理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缺损特征。方法:40例合并糖尿病(合并组)及40例无糖尿病(单纯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同时以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RBANS量表评定进行对照。结果:合并组与单纯组PANSS及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RBANS评分以合并组总分(129.9±2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8.2±25.0)分(P〈0.01);且RBANS评分中即刻记忆因子评分(20.1±8.17)分显著低于单纯组(24.4±8.4)分(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损害,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即刻记忆损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PK)水平变化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关系。方法 测定3 0例TD、3 0例非TD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 0名正常人血清CPK水平,并分析TD组CPK水平与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TD组患者血清CPK水平(4 4 2 . 2 8±165. 42 )U/L、非TD组(2 3 9 .5 4±97. 94)U/L与正常组(98. 0 6±3 0. 3 6)U/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D组与非T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0 0 )。3 0例TD患者血清CPK水平与AIMS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 .44 9,P =0 . 0 13。结论 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血清CPK水平升高,与TD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伴有迟发性运动障碍(TD)与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常对照血清尿酸水平,探索尿酸在TD发生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Simpson迟发性运动障碍专用量表进行筛选,共入组TD患者30名(TD组),非TD患者32名(非TD组),健康对照组33名,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用药时间、体重等相关信息;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患者TD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三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并分析TD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AIMS总分间的关系。结果三组血清尿酸水平(正常组:338.97±81.29umol/l,TD:222.2±69.53umol/l,非TD组:270.46±89.89umol/l)间存在显著差异(F=14.94,P0.05)。TD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AIMS评分呈负相关(r=-0.391,P0.05)。结论尿酸可能参与了T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家庭关怀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制定社会心理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37例进行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的测评。结果①男性患者的积极应对维度分低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0.70,1.68±0.72,t=2.89,P〈0.01);②家庭功能越好,积极应对维度分越高。严重家庭功能障碍组的积极应对维度分明显低于另外二组;③患者积极应对维度分为1.52±0.72,低于国内常模(1.78±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66.24%有不同程度的家庭功能障碍,积极应对方式明显不足,尤其是男性、严重家庭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个案管理对佛山市顺德区有肇事肇祸倾向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将有肇事肇祸倾向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个案管理模式,而对照组仅维持原来的社区随访服务。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生活质量量表和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评定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家庭负担,并计算两组患者的肇事肇祸率。结果:在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BPRS评分[(32.51±4.03)和(34.18±4.46)]、SDSS评分[(7.51±2.90)和(7.99±4.16)]、MRSS评分[(56.09±20.61)和(58.74±22.30)]和FIS量表评分[(35.20±10.31)和(37.28±14.2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干预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13.32±4.75)显著高于对照组[(12.58±4.97)(P0.05)];干预组的肇事肇祸率(12.6%)显著低于对照组(18.2%,P0.05)。结论: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个案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降低肇事肇祸率,改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石杉碱甲治疗痴呆,探讨血浆胆碱酯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变化与认知功能改善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39例,血管性痴呆(简称VaD)37例,随机分为石杉碱甲治疗组44例,对照组32例,在入组前、观察第2、4、8及12周时,测定其血浆胆碱酯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的CHE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09.2±51.4)mg/L,(282.9±49.7)mg/L,t=6.26,P〈0.01],治疗组SOD血浆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06.2±29.4)mmol/L,(167.6±27.7)mmol/L,t=-5.80,P〈0.01];其中,治疗组内,VaD患者比AD患者的血浆SOD浓度高[(228.0±24.3)mmol/L,(196.0±26.0)mmol/L,t=-3.99,P〈0.01]、MMSE评分改善明显(20.1±5.8,15.6±5.6,t=-3.48,P〈0.0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痴呆病因可能具有不同的抗氧化物代谢过程,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优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探讨抗Hp治疗对TI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后1w内住院的TIA患者(TIA组,n=84)和健康查体的离退休人员(对照组,n=78),检测血清HP抗体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Hp阳性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抗Hp治疗组(n=30)和常规治疗组(n=28)。抗Hp治疗组给予根除Hp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终点事件的发生,复查Hp抗体及CRP。结果 TIA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9.05%vs 51.28%,χ2=5.34,P<0.01)。TIA组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90±5.01 vs 1.37±0.89,t=8.17,P<0.01)。Hp阳性TIA患者CRP水平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7.37±6.00 vs 2.63±1.82,t=6.94,P<0.01)。抗Hp治疗后CRP显著降低(6.88±6.24 vs 2.81±2.39,t=3.34,P<0.01)。抗Hp治疗组TIA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vs 25%,χ2=4.04,P<0.05)。抗Hp治疗组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 vs 14.29%,χ2=4.60,P<0.05)。结论 Hp感染与TIA有关;CRP升高在Hp相关TIA发生中起一定作用;抗Hp治疗可显著降低TIA患者复发率,同时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social skills training,SST)对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有效性。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训练计划,采用日本SST的训练模式,结合放松训练,以小组训练的方法,对54例住院患者(精神分裂症30例,双相障碍17例,器质性精神障碍7例)进行为期6周的集中训练。结果经过6周的训练,54例患者的SST评价表总分(从第一周至第六周依次为:28.2±14.4,37.0±13.6,48.9±13.5,57.9±12.8,68.4±15.1,74.1±17.0,F=81.85,P〈0.01)、日常基本技能得分(从第一周至第六周依次为:5.9±3.8,8.2±3.6,11.4±4.0,14.4±3.5,16.8±4.1,18.2±4.7,F=85.15,P〈0.01)、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从第一周至第六周依次为:5.6±4.1,8.4±3.9,11.8±4.1,13.9±3.6,17.3±4.2,19.0±4.6,F=85.52,P〈0.01)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分(从第一周至第六周依次为:17.0±7.7,20.5±7.5,25.8±7.5,29.9±6.9,34.6±7.8,37.2±8.4,F=57.71,P〈0.01)均逐步增加。结论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检测40例SCI、40例脑梗死(CI)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和TNF-α含量。结果:SCI组和cI组hs—CRP含量分别为(8.86±0.96)和(16.32±1.8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9±0.56)mg/L(P〈0.01),CI组hs—CRP含量亦显著高于SCI组(P〈0.05);SCI组和CI组TNF-α含量分别为(1.92±0.73)和(2.56±0.91)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3±0.42)ng/mL(P〈0.01),CI组TNF-α含量亦显著高于SCI组(P〈0.05)。在SCI患者中,梗死灶数〉2个组(n=19)hs-CRP为(9.45±0.97)mg/L,显著高于梗死灶数≤2个组(n=17)的(7.21±0.75)mg/L(P〈0.01),两组TNF-α含量分别为(1.97±0.83)和(1.66±0.56)ng/mL,无显著差异。血压测定值越高,腔隙性梗死灶数量越多,未服降压药者梗死灶数量显著多于正规降压治疗者(P〈0.05)。结论:炎症过程参与了脑小血管病变;hs—CRP和TNF-α水平与脑缺血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脑的小血管病变范围密切相关。高血压是腔隙性SCI最常见的病因,未降压治疗的重度高血压更易引起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从预防再发的角度看,对SCI应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高血压患者应尽早正规服用降压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完美主义心理特点及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本病例对照研究中,选取65例符合ICD- 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及65例按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进行配比的无精神障碍的志愿者,用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病例组在完美主义总分(90.05±17.48)分vs(68.01±10.23)分、担心错误(24.46±7.40)分Vs(12.38±5.07)分、行动的疑虑(14.89±3.79)分vs(8.26±3.03)分、父母期望(12.45±4.24)分Vs(8.76±4.01)分、退避(0.61±0.26)分Vs(0.27±0.24)分、幻想(0.49±0.24)分Vs(0.32±0.15)分和自责(0.56±0.26)分Vs(0.29±0.14)分上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求助(0.33±0.14)分Vs(0.52±0.23)分、解决问题(0.28±0.13)分vs分(0.59±0.27)上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完美主义总分与退避、自责正相关(r=0.58,0.48,P<0.01),与求助、解决问题负相关(r =-0.55,-0.55,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可能比正常人更追求完美,更多使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63例首次发病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病情;同时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心肌酶是否高于正常值分为:观察组(心肌酶增高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心肌酶正常组)。观察组于治疗4周后复查心肌酶和量表再次评估。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LDH、α-HBDH、CK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以CK、CK-MB值增高显著(P均0.001);治疗后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前观察组SAP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SAN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BPR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PRS、SAPS评分显著下降(P均0.01)。观察组SAPS评分与血清CK、CK-MB水平呈正相关(r=0.42,P=0.02;r=0.37;P=0.04)。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阳性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