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其各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坏疽尤其糖尿病足较为少见且尚未被足够认识。因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对其诊治也应为临床医师所重视。我院在1994年至1997年6月住院病人中发现糖尿病足8例,均为Ⅱ型糖尿病患者,占480例Ⅱ型糖尿病住院病人总数的1.67%。现就8例患者的治疗情况结合文献讨论如下。1 病例资料 见表1。糖尿病诊断技WHO1985年规定之标准,糖尿病足分级技WANGER级。2结果与讨论糖尿病足是一种因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代谢紊乱以及多种诱发因素所致的肢端慢性进行性病变,严重者可致溃疡和(或…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预防是治疗的关键,充分认识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重视足部护理,可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史、住院前空腹血糖、血糖控制的情况、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患者的年龄越大、病史越长、入院时空腹血糖越高、治疗过程中血糖控制不良和合并下肢血管和神经病变者,越容易发生糖尿病足。因此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现将临床工作中几点护理本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和血管的病变,皮肤、组织极易受到外伤,而且由于供血不足,免疫力低下,伤口易感染,形成溃疡,难以愈合。若治疗护理不当或不及时,最终导致坏疽或截肢。所以,加强对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4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  相似文献   

4.
有乐 《家庭中医药》2008,15(2):28-28
糖尿病人因下肢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及感染等因素,导致下肢疼痛、麻木、足部溃疡及肢端坏疽,临床上统称为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临床表现,是糖尿病严重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病程较长而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舌象与2型糖尿病足的关系,为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足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共纳入2糖尿病患者180例,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60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120例。对舌象资料进行客观化判定,对比2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足的舌象特征,建立预报糖尿病足发生舌象的回归模型。结果 2型糖尿病足患者红舌、青紫舌的出现率比糖尿病患者组高,但红舌、白苔和滑苔的出现率比糖尿病组低(P < 0.05)。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青紫舌、黄苔、腻苔、裂痕舌、齿痕舌均是2型糖尿病足发生的正相关影响因素,紫舌出现时2型糖尿病足的概率是红舌的12.53倍;黄苔和腻苔时糖尿病足的概率分别是正常舌苔时的4.069和4.617倍;裂纹舌和齿痕舌时2型糖尿病足发生的概率是正常舌的5.723和3.776倍。结论 舌诊客观化在判断2型糖尿病足及预测2型糖尿病足方面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总结临床防治经验。方法针对1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DF组,针对另外10例非糖尿病足患者分为ND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同时对多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总结其危险因素;两组患者均为该院及外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结果 FBG、AbA1c、糖尿病肾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性别、年龄等均为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其多种因素均可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产生影响,因此应该在病发早期积极对患者进行相关因素的筛查,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施加相关干预,最终减少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56例(糖尿病足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无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31例(对照组)。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足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痛史、空腹血糖、血糖的控制、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等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糖的控制情况、合并下肢血管和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独立高危因素,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正确的足部护理对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血管并发症之一 ,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 ,并发感染所致的足患[1]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坏疽者约占 2 .8%~ 1 4 .5 % ,它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自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对收治的 1 8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8例均为 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符合1 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 1 0例 ,女 8例 ;年龄 5 0~ 78岁 ,平均 67岁 ;…  相似文献   

9.
目的该文主要就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以及危险因素进行了探究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所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糖尿病足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该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糖尿病肾病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两组患者的BUN、DBP、FBG、HbA1c、HDL-C、白蛋白以及总蛋白等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非条件回顾分析证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了糖尿病足之后存在有FBG、HbA1c、白蛋白、糖尿病病程以及糖尿病肾病这5个因素。结论为了取得良好的2型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治疗效果,也就需要及时排除其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脱疽"范畴,作为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引起的下肢感染、溃疡及深部组织损伤~([1]),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药外用制剂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有显著的优势,笔者应用活血止痛洗剂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42例患者均来自2015年10月—2016年4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周围血管科的糖尿病足住院患者。42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和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因糖尿病足而截肢大大影响患者自身生活质量和寿命,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近几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足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发病主要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三大因素有关,其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综合因素引起的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或坏死,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我院自2002~2004年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28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及(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它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约占糖尿病患者15%以上,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1],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负担,加强护理是提高糖尿病足治愈率的关键.我科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60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综合因素引起的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或坏死,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我院自2002-2004年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28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和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导致^[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病程中的严重阶段,可使患者致残。有5%-15%糖尿病足患者一生中面临截肢的危险^[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自2003年11月至2007年6月,我院骨科先后为12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进行了截肢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对该疾病的防治经验。方法选取于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30例,另外再取30例非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收缩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神经周围病变情况。结果对比两组的情况后发现糖尿病足发生病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血糖过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等。结论临床上需要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研究组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足患者、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病程、年龄、SBP、HbA1c、FIB、性别、周围血管病发生率、糖尿病肾病发生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医生接诊后应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测定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惠州市中医医院2012年至2014年12月就诊的50例怀疑有糖尿病高危足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指数测定,同时对下肢血管行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计算该群病例中糖尿病高危足的发生率及与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的符合率,并分析ABI数值与年龄、病程、吸烟史、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等指标的相关性,了解糖尿病足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根据ABI指数分级并与下肢血管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等因素是高龄2型糖尿病高危足的相关性险因素。结论:ABI指数检查在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方面均能较好反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9.
周围血管病变与糖尿病肢端坏疽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糖尿病足是其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足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和特有的临床表现,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最新的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中下肢坏疽的发病率为2.6%,其中截肢率可达40%,且随着局部感染、缺血的加重,患者的累积病死率明显升高,由此也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耗费。众多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肢端坏疽的发生与周围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高血糖状态下血管病发生的机制,对于糖尿病足及肢端坏疽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现将近年研究的主要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坏疽又称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2型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足坏疽不但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还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需要截肢。在非创伤性截肢中,糖尿病足坏疽占54%以上。2002-2005年我院共收治46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经针对原发病治疗,并加强对糖尿病足坏疽的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