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气活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流变学及血瘀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益气活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流变学及血瘀证的影响白敬华王惠兰兰医一院关键词益气活血血瘀证血液流变学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称COPD)存在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即气虚血瘀。在中医血瘀证的研究中,血液流变学的某些指标已被许多学者作为诊断血瘀证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灌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兼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灌肠三联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替硝唑,头孢拉定胶囊加物理疗法联合治疗。均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三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和积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外敷,灌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着,通过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可初步判断中药内服、外敷、灌肠三联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血液流变学可能作为慢性盆腔炎的辨证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灌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兼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灌肠三联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替硝唑,头孢拉定胶囊加物理疗法联合治疗。均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和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外敷、灌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通过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可初步判断中药内服、外敷、灌肠三联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血液流变学可能作为慢性盆腔炎的辨证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血瘀证目征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瘀证球结膜微血管特点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探讨目征机理.方法:按1986年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和1988年北京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上制定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血瘀组与非血瘀组,拍摄球结膜图像,检测18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对各组血瘀证诊断记分(包括症状积分和血液流变积分)、血瘀证目征积分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瘀证诊断记分、血瘀证目征积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诊断记分、目征积分与血液流变学中全血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血栓长度、血栓干重等关系密切.结论:血瘀证目征是诊断血瘀证的有效方法,目征与高黏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反复发作,病 势缠绵,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对慢性盆腔炎的微循环研 究,近年来主要有盆腔阻抗微分图探测女性盆腔阻抗变化, 来推断盆腔血液动力学情况;以及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 宫颈多点及穹窿微循环血流量测定。本课题应用微循环理 论,通过阴道镜对宫颈微循环的观察,来研究慢性盆腔炎血 瘀证在宫颈微循环方面的改变,以期为慢性盆腔炎血瘀证在 临床诊断及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在中风先兆证痰瘀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发病进程中的检测及与其临床症状改善的相关关系.方法:观察16例痰瘀阻络型和14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中风先兆痰瘀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改善不明显.结论:中风先兆证痰瘀阻络型和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与血液流变学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临床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中风先兆证的病情发生、发展及预后观察等方面指导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热止带浸膏对苯酚胶浆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的影响,探究该方清热止带、化瘀、抗炎的作用,为阐释其临床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苯酚胶浆致大鼠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造模1d后大鼠按照剂量给予清热止带浸膏灌胃,持续给药21d后检测大鼠子宫通畅率、血液流变学、子宫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结果:清热止带浸膏可显著降低实验大鼠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增加子宫通畅率,改善子宫病理状态。结论:清热止带浸膏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解热、改善血瘀、抗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IgA肾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根据血瘀证评分标准将184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血瘀证组168例(轻度组105例、重度组63例)和非血瘀证组16例,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观察各项指标与血瘀证的关系。[结果]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中红细胞变形指数与血瘀证积分负相关(r=-0.9355),其余指标与血瘀证积分正相关(r=0.1452~0.9722),相关性显著(P<0.01或P<0.05)。血瘀证组(轻度组、重度组)与非血瘀证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重度血瘀证组与轻度血瘀证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肾功能正常组与肾功能异常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除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肾功能异常组的血瘀证积分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结论]IgA肾病患者处于血液高凝高粘、血液流变性异常、微循环障碍状态,其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血瘀程度密切相关,血液流变性异常和血瘀是其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血液流变学与五型血瘀证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医五型血瘀证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探讨其内在联系。方法:采用N6A全自动血液粘度仪进行常规测定。结果: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血瘀有直接相关性,其中Ⅱ型、Ⅲ型、Ⅳ型血瘀证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增高。结论:血液流变学对中医五型血瘀正定性和定位辩证诊断上升到定量诊断用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血液流变学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李平  王志强 《医学文选》1995,16(5):383-384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性、粘滞性、变形性及凝固性的科学。我国血液流变学研究始于70年代初期。近20多年来,从初起研究血瘀证到研究中西医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药物作用机理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现综述如下:1 血液流变学与证的关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证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血液流变学的中医研究是对中医证型的研究,临床报道较多的是血瘀证的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脂肪肝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初步明确早期脂肪肝、血液流变学、中医血瘀证三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早期脂肪肝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饮食法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1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TC、TG、肝切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早期脂肪肝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脂肪肝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升高,证实在早期脂肪肝就存在血液流变性障碍,即表现为高黏滞血症,脂肪肝大鼠存在血瘀证,表明了血瘀证和血液流变学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改变探讨心病瘀血舌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随机选择72例心病瘀血舌患者、30例心病非瘀血舌患者、30例非心病瘀血舌患者与20例健康人,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心病瘀血舌患者血液存在"黏"、"浓"、"凝"、"聚"状态,且不同证型有不同的"黏"、"浓"、"凝"、"聚"倾向。血液凝聚性增高是不同血瘀证型的共同病理基础。阳虚血瘀证血液的"黏""聚"状况最为严重,痰瘀痹阻证和气滞血瘀证血液中的RBC聚集性增加明显;阳虚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血液中的RBC变形能力下降显著;而阴虚血瘀证RBC聚集性增加和RBC变形能力减弱均很明显。痰瘀痹阻证、气滞血瘀证、阴虚血瘀证患者的血液处于"高浓"状态;气虚血瘀证和阳虚血瘀证的血液浓稠性改变并不明显。结论:心病瘀血舌的出现,是血液流变性异常改变至一定程度而导致舌微循环障碍的结果。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为心病瘀血舌患者的诊断、辨证及疗效观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血细胞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比较血细胞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的诊断价值,为血瘀证的诊断提供新的参考指标,对96例血瘀证患者和60例健康人进行11项血细胞参数和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4项血细胞参数和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瘀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的阳性率分别为91.7%和87.5%,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对血瘀证诊断的特异性基本一致,而敏感性血细胞参数好于血液流变学指标,表明血细胞参数可作为诊断血瘀证的新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2):62-65
目的对妇炎宁汤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资料,按患者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妇炎宁组50例,予以妇炎宁汤剂+常规西药治疗;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妇炎宁组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2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以及红细胞比积)均较治疗前有效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5);同时,妇炎宁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水平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妇炎宁汤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理想的临床疗效,且能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口服液对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其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glycoproteinⅡb,GPⅡb)人类血小板抗原3(human platelet antigen-3,HPA-3)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进行血瘀证计分并检测血液流变学,采用TaqMan探针技术检测GPⅡb HPA-3基因多态性,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4周后复查血液流变学并进行血瘀证计分。结果: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后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含有至少一个突变型基因C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及血瘀证计分与AA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能减轻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血瘀症状,改善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变性,这种改善作用与GPⅡb HPA-3基因多态表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肺心病是造成我国中老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近十年来国内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肺心病发病学的关系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发现肺心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对肺循环阻力及肺动脉高压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血液流变学检测倾向于对各个影响血  相似文献   

17.
郑肇良  符月琴 《海南医学》2010,21(11):103-104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流变学指标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了解其在脑出血诊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88例符合标准患者,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从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分析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全血还原黏度(高、中、低切)在血瘀证组偏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中医证候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可做为血瘀证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肝病与气质类型及血液流变学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病的发病病因及其与人的气质类型和血瘀的关系。方法 对 73例肝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型、气质分类 (五态人 )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中医五态人中 ,太阴人与太阳人易患肝病 (属肝病高发气质 ) ,同时伴有明显的瘀血症状 ,血液流变学检测除血浆粘度外 ,其余各项均显著高于少阴人和少阳人 ,亦高于健康人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情志的亢奋和抑郁 (过激 )以及血瘀的存在是肝病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变形性、凝固性、粘滞性以及心脏、血管粘弹性的科学。其各项指标也是中药研究的重要观测内容,尤其是在血瘀证及活血化瘀药物的药理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血瘀是中医学特有的病理学概念,血瘀证是对血液流行不畅而在经脉内外停滞瘀积,导致疼痛、肿块、出血、皮肤及舌质青  相似文献   

20.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份流动变形规律的学科,是物理学向生物学和医学渗透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自1966年首届国际血液流变学会议以来,国外研究十分活跃。我国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始于70年代,首先是从研究中医的血瘀证开始的。10余年来中医药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疾病的诊断与辨证、预防治疗、药物作用机理等领域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现简要回顾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