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搜集体质资料及心脏插管术的解剖学资料,对81具南方人尸体的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的长度、直径夹角等情况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如下:81具南方人尸体的上腔静脉总长度为(60.84±12.14)mm,心包外段长度为(42.29±8.76)mm,外径为(17.51±2.99)mm;心包内段长度为(18.43±6.22)mm,外径为(19.21±3.15)mm。左、右头臂静脉长度为(66.89±10.01)mm和(40.15±8.45)mm,外径分别为(12.61±2.56)mm和(12.17±2.82)mm。左头臂静脉与上腔静脉之间的夹角为128°25'13″±24°51'30″。对上腔静脉主要属支的注入部位及管径也作了观察。心脏插管时,经右侧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入右心较为短捷。 相似文献
2.
3.
解剖50侧成人尸体大隐静脉,测量大隐静脉注入股静脉处和大隐静脉主要属支注入大隐静脉处的外径,及各注入处与髂前上棘间连线的垂直距离。大隐静脉入股静脉处的直径为4.9±0.7mm,其属支注入大隐静脉处的直径分别是:旋髂浅静脉4.0±1.1mm,腹壁浅静脉3.6±1.0mm,阴部外静脉3.3±0.9mm,股外侧静脉4.6±1.2mm,股内侧静脉4.3±1.1mm;大隐静脉点均位于股内侧,距髂前上棘8~15cm。同时讨论了以大隐静脉股段及其主要属支为蒂轴型静脉皮瓣的解剖学要点。 相似文献
4.
头臂静脉血栓永久性上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多发于下肢;发生于上肢、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的DVT比较少见,约占全部DVT的2%~3%.可继发头臂静脉血栓甚至上腔静脉血栓。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因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造成的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占12%~16%,病死率高。近年来,腔静脉滤器(vena cava filter,VCF)临床应用于DVT患者预防PTE特别是大块PTE,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6.
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耻骨上支的解剖学基础,为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提供参数。方法取半骨盆标本30个,用游标卡尺依次测量骨盆的外径、内径、矢状径,耻骨上支上下径及前后径,同时沿耻骨上支长轴以层距1mm作螺旋CT横断面扫描,确定最小横断面的上下径及前后径为可打入螺钉的最大安全直径。耻骨结节内缘进针点为A点,置入直径为2mm的克氏针,髋臼外上缘出针点为B点,测量A8的距离、克氏针与矢状面和横断面的角度、B点至坐骨大切迹外上缘(C点)的距离。AB距离为耻骨上支螺钉钉道的长度。置钉后进行CR拍片及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分析,观察钉道与髋臼及盆腔的关系。结果耻骨上支前后径及匕下径游标卡尺测量值与螺旋CT影像学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耻骨上支的最细部位在髋臼内侧壁内缘处,即髂耻粗隆内侧,该截面为近似为水滴状。AB距离左侧骨盆为(118.3±1.22)mm,右侧骨盆为(117.9±1.36)mm;BC左侧为(36.63±1.43)mm,右侧为(37.21±1.21)mm.最佳置钉点在耻骨结节内侧缘,克氏针与躯体矢状面成角40(°)~45(°),与横断面成角20(°)~35(°)。顺行置钉角度与逆行置钉角度相反,但是数值相同。螺钉的安全直径可达72mm,最大长度可达110.0mm。结论临床应用耻骨上支髓内钉内固定是可行的,术前一定要进行螺旋CT虚拟置钉评估,置钉点和置钉角度要有个体化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临床经颈外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45具(男28例、女17例)成年防腐尸体,测量颈静脉切迹至喉结最高点及穿刺点至左右头臂静脉中线交点上腔静脉间的距离,然后作相关回归分析。结果:颈静脉切迹至喉结最高点的平均长度男80.02mm、女84.4mm;经穿刺点至上腔静脉的平均长度男右108.91mm、男左123.32mm;女右103.81mm、女左117.34mm。结论:测出颈静脉切迹至喉结最高点的长度代入回归方程计算穿刺点至上腔静脉的近似长度。 相似文献
8.
冠状窦及其属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冠状窦及其属支插管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 4 7例离体成人心脏标本冠状窦及冠状窦口、冠状窦瓣的位置和形态、冠状窦属支的数目、起始和走行 ;测量冠状窦的长度和外径、冠状窦口的大小、冠状窦瓣的高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左室后静脉的直径及其与冠状窦所形成的角度。结果 :冠状窦长平均38.4 7± 7.81mm ,其外径在起始端、中点、末端分别平均为 6 .5 1± 1.97、7.99± 2 .6 5、9.79± 2 .4 8mm ;冠状窦口 95 .74 %呈椭圆形 ,仅 4 .2 6 %呈圆形 ,呈椭圆形者纵径和横径分别平均为 10 .6 5± 3.2 1和 5 .5 8± 1.97mm ;冠状窦瓣呈半月形者占 5 9.5 7%、筛形者占 8.5 1%、条索形者占 6 .38% ,无瓣者为 2 5 .5 4 % ,瓣高平均为 3.98± 2 .5 0mm ;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左室后静脉直径均数分别为 3.16± 0 .87、3.86± 1.16和 3.2 8± 0 .98mm。结论 :冠状窦及属支中的心大静脉较适合于插管 ,心中静脉及左室后静脉插管一般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在联合化疗时穿刺上肢静脉,特别是右侧上肢静脉时,因血流缓慢而致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加重,甚至引起血栓形成或静脉炎[1].选用下肢小静脉穿刺用药则有效地避免或减少了以上并发症,而且对患者头面、颈、胸部位水肿的缓解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学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 为临床腹部动脉插管提供有关的解剖学数据。②方法 采用血管压扁法 ,对 6 8具成人尸体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位置、长度和始端外径进行了测量。③结果 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的始端外径分别为 :(5 .82± 1.5 9) ,(6 .0 1± 1.39) ,(3.0 9± 0 .91)mm ,范围分别为 :2 .78~ 9.2 3,3.34~ 9.0 6 ,1.5 4~6 .5 1mm ;以上各动脉到腹主动脉的距离分别为 :(12 9.10± 11.90 ) ,(116 .40± 12 .10 ) ,(4 3.90± 9.40 )mm ;范围分别为 :10 1.70~ 145 .40 ,87.6 0~ 142 .0 0 ,2 7.10~ 6 6 .30mm .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的始端外径分别为 :(4 .2 9± 0 .94) ,(3.2 6± 0 .72 )mm ;范围分别为 :2 .5 5~ 6 .5 1,2 .0 4~ 4.80mm ;长度分别为 :(2 8.6 0± 8.40 ) ,(2 0 .0 9± 8.90 )mm ;范围分别为 :17.2 0~ 5 1.2 0 ,5 .10~ 5 1.40mm .④结论 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和肾动脉等的发起部位有波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手术方法,总结外科诊治经验。方法手术治疗13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其中肺癌6例,恶性纵隔肿瘤6例,SVCS狭窄1例。11例采用人工血管置换上腔静脉或补片扩大;2例采用人工血管转流。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上腔静脉梗阻症状均明显改善。1例术后人造血管血栓形成,经溶栓治疗后痊愈。全组患者术后存活时间为6~30个月。结论上腔静脉综合征采用原发病灶切除加人造血管置换手术治疗能够在短期内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Patients with thoracic malignancies invading the superior vena cava (SVC) and innominate vein that cause venous flow obstruction have a poor quality of lite and short survival time. Dartevelle et al reported that the 3-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27% for patients with mediastinal malignancies an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cently, some surgeons' experience suggested that the results of extensive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SVC and innominate vein were excellent. From May 2003 to December 2005, radical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SVC and/or innominate vein were performed in a group of patients for mediastinal or lung tumors invading the superior vena cava and/or innominate vein. We reported our experience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to explore the operative method, the optimal vascular graft, and the benefits of extended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SVC and/or innominate vein for invasive thoracic tumors. 相似文献
13.
汪忠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1):12-17
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血管。上腔静脉病变以上腔静脉综合征为代表,下腔静脉病变主要有布加综合征和下腔静脉综合征。本文对腔静脉疾病的诊治历史、临床表现、治疗进展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上腔静脉综合征22例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放化综合治疗由恶性肿瘤导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 ( SVC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2例患者采用放化综合治疗。放疗采用 6MV X线外照射 ,先大剂量冲击照射 ,4Gy/次 /d,连续 3~ 5 d后改用常规分割照射。化疗用 EP、NP或 AFP方案 ,恶性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结果 :2 2例中 1 4例完全缓解 ( CR) ,6例部分缓解 ( PR) ,总有效率 90 .9%。其中小细胞肺癌及恶性淋巴瘤无论先放疗或先化疗均达 CR。结论 :大剂量冲击放疗联合化疗对于缓解上腔静脉压迫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伴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的诊断与治疗经验,以提高对左上腔静脉的正确认识。方法统计先天性心脏病手术3342例,发现PLSVC76例,发生率2.27%。统计其在不同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中的发生率,给术前诊断提供经验。并根据PLSVC的不同引流部位,采取临时阻断或插管引流以保证手术视野无血,待心内畸形矫正后予以结扎或引流入右心系统以保证正常的血流动力学。结果全组死亡5例,但与左上腔静脉的处理无关,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①PLSVC畸形在先天性心脏病中较为常见,且在较为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生率较高。②PLSVC易漏诊,应加强术前诊断,重视术中探查。③术中应根据PLSVC的不同引流部位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血管切除重建治疗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和总结采用血管切除重建治疗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手术治疗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16例,其中局部晚期肺癌6例、晚期肺癌1例、侵袭性胸腺瘤4例、精原细胞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术中行原发肿瘤和受累上腔静脉全部或部分切除并重建上腔静脉,其中采用人工血管置换14例,人工血管旁路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早期死亡.平均随访23.57个月,无阻塞症状复发,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6%(11/13)、66.7%(6/9)、40.0%(2/5).结论上腔静脉切除重建能安全有效地解除梗阻症状,显著地提高和延长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但必须严格把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孤立性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的临床特点、自然病程及诊治经验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期减少临床漏诊率。方法采集、整理北京积水潭医院1例78岁孤立性PLSVC患者的症状体征演变史及其近21年历次就诊的检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例患者57岁出现心慌的首发症状,11年前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装双腔起搏器,术前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低,术中发现PLSVC,7年前开始出现腹腔静脉淤血表现,5年前因重度三尖瓣反流、右心功能不全而就诊,3个月前胸部增强CT加血管重建明确为孤立性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结论孤立性永存左上腔静脉阳性症状出现晚,首发症状常为各种心律失常,临床极易漏诊误诊,心脏查体可于早期闻及三尖瓣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为首选筛查手段,心导管检查或增强CT加血管重建可明确诊断。其心律失常治疗包括起搏器植入术及冠状窦靶点消融。部分患者需早期手术治疗,疾病晚期可考虑心脏移植术。 相似文献
19.
常规下腔静脉途径消融失败的 2 1例右前侧壁、右后侧壁、右侧壁、前间隔单一房室旁道患者 ,改经上腔静脉途径后均成功消融 ,手术时间及放电次数、X线曝露时间明显缩短。作者认为对常规经下腔静脉途径消融失败的右侧房室旁道采用上腔静脉途径可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介入治疗5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52~65岁,其中肺癌3例,淋巴瘤1例,纵隔转移癌1例。所有患者接受了局部溶栓、血管成形和内支架放置术。术后5例患者上腔静脉均开通呈扩张状态,4例临床症状消失,1例明显改善。5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和静脉造影可较好显示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溶栓、血管成形和内支架放置等综合介入治疗是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