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统计、分析口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方法:对123例口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进行分析.结果:123例涉及7种β-内酰胺类药物,出现频率最多的头孢氨苄,其次为阿莫西林;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其次为药疹.结论:应重视口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分析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儿科门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的儿科门诊处方18000张,对其中含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含抗生素的处方9776张,占总处方数的54.31%,含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处方8425张,占总处方数的46.81%,占含抗生素处方的86.18%。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58.63%。联合用药率为9.21%。结论儿科门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特殊杂质的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傅丽君 《海峡药学》2012,24(6):240-241
对我院妇产科的近1年来患者所使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总消耗金额以及用药的频度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结果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品的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克洛使用较多.  相似文献   

5.
从加强宏观调控,促进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市场稳定发展;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开发新产品,发展我国β-内酰胺类抗素工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业;防止β-内酰胺类抗生素滥用等方面阐述存在的问题或差距,提出发展建议;通过十大城市入网医院用药分析;可见在大城市中,抗感染药物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主,其中头孢菌素类居首,青霉素类抗生素次之。  相似文献   

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输液溶媒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际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输液溶媒的调查,考察配伍溶媒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门诊处方,对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输液的患者年龄、性别、抗生素及其溶媒进行汇总统计,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输液配伍溶媒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共抽查181人次,其中有18例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占9.9%;133例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占73.5%;29例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占16%;1例用10%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占0.6%。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输液溶媒最佳溶媒是0.9%氯化钠注射液(pH值为4.7~7.0),实际使用中普遍存在不恰当的现象,望临床各科相互监督,合理选择适当溶媒,充分发挥药物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情况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我院住院患者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情况、病例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总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治疗费用和病原茵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期内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总用药频度增长26.07%;药物的DDDs排序前4位大多数为限制使用的二线抗茵药物;大多数抗生素在调查期内细菌耐药率的差别不显著.对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最低者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其次为头孢克洛、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最低者为美罗培南,其次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吡肟.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有较明显的改善,部分细菌耐药性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药物用量呈上升状态,表明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  相似文献   

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输液溶媒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反应(ADR),分析其原因及对策,促进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方法收集本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ADR病例报告120份,根据原始报告表及相关病历资料对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剂型、给药途径、原患疾病与ADR、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例数、药品剂型与ADR、给药途径与ADR、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汇总。结果发生ADR的人群以儿童和老年人居多;原患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最多;发生ADR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头孢曲松最多;静脉给药最容易引起ADR;同时也存在着13-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现象,120例ADR患者经过停药和积极的对症治疗,治愈98例,好转22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加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抗生素 ,由于其生产工艺复杂 ,药物本身性质不够稳定 ,因而产品中较易引入杂质[1] 。这些杂质的存在 ,不仅使药效降低 ,抗菌活性减弱 ,甚至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因此对此类药物中的杂质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现就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中杂质的来源 ,杂质与药品安全性的关系 ,以及近年来杂质检测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1 杂质来源1 1 药品生产中使用的溶剂、催化剂如半合成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头孢拉啶中都不同程度地残留着溶剂N ,N 二甲基苯胺 (剧毒物)。美国…  相似文献   

11.
杨句容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650-3651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与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58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ADR病例报告中涉及28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曲松钠(37例),青霉素(20例)和头孢噻肟钠(12例).A型不良反应33例,B型不良反应125例,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居多(115例).反应程度绝大多数为轻、中度反应,重度反应7例,无死亡病例报告.结论:应加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理使用,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利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广州地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提供用药信息、动向.方法:采用DDD分析法和金额排序法,对广州地区2001年~2003年β-内酰胺类抗生素购入数据进行统计、综合分析.结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2002年、2003年分别以5.97%和28.33%的速度增长;在DDDs排序中,2001年青霉素钠注射剂居首位,2002、2003年口服的头孢拉定国产品连续居首位;在金额排序中,前20位的药物主要为注射型的第3代CEPs药物;抗微生物各类药物金额连续3年的构成比无大的变化,基本稳定.结论:广州地区医院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从总体上看基本稳定,但某些品种仍存在应用频率过大现象.  相似文献   

13.
367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临床报告的367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1993年~2002年临床报告的367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ADR,按照不良反应类别进行归纳、统计和分析.结果:同期ADR临床报告共1 370例,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占26.79%.涉及青霉素类241例,占65.67%,头孢菌素类126例,占34.33%.共25种药物,其中阿莫西林居首位148例,占40.33%.ADR涉及人体器官10个,其中皮肤黏膜损害330例,占85.71%.其严重程度,轻度43例(占11.72%),中度331例(占84.74%),重度13例(占3.54%).结论:本次调查报告中,青霉素类所占比例较高,其中阿莫西林居首位;绝大多数涉及皮肤黏膜损害,ADR损害程度以中度为主,但还有些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方法 2010年2月~2013年11月选择在我院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患者300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用药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生不良反应18例,发生率为6.0%,其中轻度12例,中度5例,重度1例,所有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18例不良反应患者主要涉及皮肤系统损害10例,消化系统损害4例,神经系统损害3例,循环系统损害1例。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为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与哌拉西林钠,分别占8例、4例、3例与1例,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比较多,多为皮肤反应,要积极进行对症干预。  相似文献   

1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133例报表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重庆市ADR监测中心收到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33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ADR病例报告中涉及26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曲松钠(37例),青霉素(20例)和头孢噻肟钠(12例)。A型不良反应18例,B型不良反应115例,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居多(98例)。反应程度绝大多数为轻、中度反应,重度反应15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应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一类抗菌药物,因其化学结构中都有β-内酰胺环,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合成,它们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免疫学特性。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氧青霉烷类、氧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  相似文献   

17.
住院患者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统计某市立医院2002年1~12月内住院药房β内酰胺类抗生素消耗数量、金额,计算用药频度(DDDs),并对该类药品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DDDs排序前5名分别为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替唑钠、头孢他啶、青霉素钠。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1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复合制剂使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苏州市某中医医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复合制剂的临床使用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2005年—2009年该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复合制剂使用的品种、规格、剂型、销售数量和总金额,对金额排序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占抗生素总金额的比例逐年增长,2008年达62.48%;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的总消耗金额比例则先增后减,2008年起呈明显下降趋势;两者金额比值由0.42降至0.13。2005年—2009年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的品种数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复合制剂金额进入该年度前10位的药物中分别有4,3,3,2,1种;在DDDs进入该年度前10位分别有3,2,2,1,1种。结论:该中医院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抗生素的监管及用药前的药敏监测以减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176例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监测分析上海市长宁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年1~12月发生在我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17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药品16种,排前3位的是青霉素、头孢拉定和头孢唑林。不良反应累及人体的9个系统,比例最高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结论:应关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卢岩 《中国药房》2008,19(2):157-159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问题。方法:阐述临床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的现状、法规及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肤过敏试验方法及判断标准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青霉素类抗生素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原药皮肤过敏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