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韩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4):42-42
家庭肠内营养多以大号注射器缓慢推注为主,但由于营养管接口与注射器乳头并不适配,常给护理使用造成诸多不便,且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营养管接口的毁损,缩短营养管的使用寿命。为了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护理效率,利于家庭肠内营养的开展,2005年3月-2008年5月,我们将三通管用于家庭肠内营养,使家庭肠内营养护理操作更为简单方便,明显增强了患者及家属的治疗信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在临床静脉输液中,利用双通道输液器可以减少护士来回更换液体的时间,减少护士工作量。我科把双通道输液器用于食管癌术后滴注肠内营养液,代替以前护士用注射器注食及用单通道输液器注食,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有研究显示,肠内营养可满足脑卒中患者的营养需求,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1]。神经内科收治脑卒中患者多合并吞咽困难,常需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帮助脑卒中患者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但临床常有患者及家属因为高额的肠内营养费用而放弃此项治疗或仅选部分治疗内容,影响了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我科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自2012年开始应用输液泵及改良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降低了患者进行肠内治疗的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家庭肠内营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同期我院接受治疗且出院后需留置营养管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家庭肠内营养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保证患者出院后的生命健康,提高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服务对实行家庭肠内营养出院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基本外科符合条件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出院计划服务。于病人出院后1个月、2个月统计两组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堵塞、移位、腹泻、便秘、营养管断裂)、体重指数、血浆白蛋白及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住院天数、出院后1个月及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体重指数、病人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两组病人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计划的实施可以减少病人住院日,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同时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上,很多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会使用鼻胃肠管.鼻胃肠管的管径相对较小,留置鼻胃肠管又为无创操作,所以肠内营养管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但是由于一些患者需要持续泵入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管的管径较小,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鼻胃肠管堵塞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脑室出血患者常采取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冲洗为主的综合治疗。以往只在脑室引流硅胶管处直接连接脑室引流器,往脑室内灌注尿激酶或生理盐水时需脱开连接处进行操作,其步骤繁琐且易造成污染。我们将静脉输液中使用的一次性三通管应用于脑室外引流,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昏迷或不能由口进食者,以鼻胃管供给食物和药物,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需要,鼻饲完毕后,一般将胃管开口端反折,用纱布包好,夹紧用别针固定于合适处。在工作中,因鼻饲频率高反复反折胃管,易引起胃管断裂;同时管理不当,易引起食物或药物从胃管反折处溢出,影响食物的吸收及用药疗效、污染被单。笔者将三通管用于鼻饲患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脑室出血患者常采取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冲洗为主的综合治疗.以往只在脑室引流硅胶管处直接连接脑室引流器,往脑室内灌注尿激酶或生理盐水时需脱开连接处进行操作,其步骤繁琐且易造成污染.我们将静脉输液中使用的一次性三通管应用于脑室外引流,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Freka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24-25
严重创伤、感染、大手术后以及器官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其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和不同程度的蛋白质的消耗,如不及时纠正和补充,就会影响器官的功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据有关文献报道:在ICU发生营养不良占40%~100%,营养支持占60%~84%,接受肠内营养占52%~92%。因此,早期建立肠内营养,可降低重症患者应急性溃疡的发生,增强胃肠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细菌易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Freka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廖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9):24-25
严重创伤、感染、大手术后以及器官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其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和不同程度的蛋白质的消耗,如不及时纠正和补充,就会影响器官的功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1,2]。据有关文献报道:在ICU发生营养不良占40%~100%,营养支持占60%~84%,接受肠内营养占52%~92%[3]。因此,早期建立肠内营养,可降低重症患者应急性溃疡的发生,增强胃肠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细菌易位的发生。目前临床上采用胃管的种类很多,因硅胶胃管和聚氯乙烯胃管的价廉而广泛应用,但是,对于ICU的重症患者,如昏迷、建立了人工气道的患者等,安置胃管有相当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15.
鼻空肠管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对机械通气(MV)患者留置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方法将ICU收治的5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25例)和B组(25例),A组留置鼻空肠管,B组留置鼻胃管,观察两组肠内营养可以耐受的起始时间、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并发症情况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A组肠内营养可以耐受起始时间、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明显比B组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机械通气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空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比鼻胃管更为有效、安全,并有助于减少VAP发生,有助于尽早脱机。 相似文献
16.
《齐鲁护理杂志》2016,(12)
目的:探讨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6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留置鼻胃管,观察组患者留置鼻空肠管,比较两组肠内营养实施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胃肠道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可耐受起始时间、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腹泻、误吸、反流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对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能够提供更有效、安全的营养支持,并能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和VAP的发生,有助于实现尽早脱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早期经鼻空肠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7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2例)。2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吸氧、心电监护、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禁食、胃肠减压、使用生长抑素及质子泵抑制剂、解痉止痛、静脉内营养支持治疗等),观察组除常规综合治疗外,于入院48~72 h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治疗7 d后监测2组患者血、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血浆白蛋白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电解质紊乱、腹腔感染、死亡)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7 d后血、尿淀粉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SAP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和有效的,对保护肠道黏膜屏障、防止感染、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加快症状恢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介绍液囊空肠管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总结其护理措施,强调应加强心理护理、导管的护理、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拔管的护理等。 相似文献
19.
三通管在长期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2月~2003年1月,我科对106例长期留置胃管患者(其中住院病人86例,家庭随访病人20例)采用了三通管连接胃管末端注食的方法,方便实用,介绍如下。1方法选3M公司产的输液用无菌三通管1个,成功插入胃管后,将胃管末端连接三通管的入口(红色的橡胶胃管可直接连接三通管;白色硅胶胃管末段有一个漏斗型的彩色塑料接口,应剪去塑料接口后连接三通管),用纱布包裹固定即可。三通管一般更换1次/周,在留置胃管期间一般只需2~3个三通管交替使用,可用75%的酒精长期浸泡,使用前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冲洗。但75%酒精作为浸泡液对三通管的塑料成分有轻微… 相似文献
20.
休克是一个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生发展以循环功能的急剧改变为主要表现,包括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的改变,器官组织血液灌注量的改变。在重症病房,经常收治休克病人,除能及时消除病因外,并应采取输血、输液等治疗措施以补充循环血量.休克过程才停止发展,病人可望恢复健康,否则病情将进一步恶化。以前静脉注入液体是一名护士用注射器抽取液体,另一名或同一名护士将此液体注入病人静脉内,如此反复,而我院重症病房自2004年以来就采用三通管与输液器相连接方法进行静脉注射,只需一人操作,简便而快速,为抢救重症休克病人的生命取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