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扁桃体炎,祖国医学谓之“乳蛾”。宋·张从正所撰《儒门事亲》云“后之医者,各详其状,强立八名,曰单乳蛾,双乳蛾……”;《秘传喉科十八证》云“乳蛾,其状或左或右,或红或白,形如乳头,故名乳蛾”;《重楼玉钥》亦有“致生咽喉之旁,状如蚕蛾”的记述。由此可见,祖国医学称扁桃体炎为乳蛾,是根据扁桃体形似乳头、表面如同蚕蛾双翼的外观形态比喻而命名的。《秘授咽喉三十六症》叙  相似文献   

2.
格阳喉痹,为喉痹的一型,证见于《景岳全书·杂证谟》,由无根之火客于咽喉而成,证见咽喉微痛、色红紫,口干不欲饮,午后低热,脉沉而紧,或洪大无力,上热下寒。张景岳认为格阳喉痹源于肾阴亏损,水不制火,治疗此证应着眼于"虚",示人治当护养阴液,水足则火自降。现代临床对格阳喉痹研究不多,因症状主要表现为咽喉肿痛,或直接体现为乳蛾,即西医的扁桃体炎,故中医多以乳蛾论治。但格阳喉痹除了咽喉部的症状外,还伴有低热、腰膝酸软、上热下寒等阴虚症状,故不可与乳蛾混为一谈。治疗上要分清  相似文献   

3.
略论湿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湿证溯源  湿证 ,《内经》早有记载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 ,”“诸痉项强 ,皆属于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地之湿气 ,感则害皮害筋脉 ,”“湿胜则濡泻。”《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因于湿 ,首如裹”。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湿证》曰 :“湿之为病有出于天气者 ,雨雾之属是也 ,多伤人脏气 ;有出于地气者 ,泥水之属是也 ,多伤人六腑 ;有由于汗液者 ,以大汗沾衣不皇解换之属是也 ,多伤人肌腠 ;有湿从内生者 ,以水不化气 ,阴不从阳而然也 ,悉由脾肾之亏败。”2 湿证分类  湿之为病 ,有从外感而来…  相似文献   

4.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诚  董尚朴 《河北中医》2003,25(3):237-238
2 中医病因病机肾病综合征属中医学水肿、腰痛、尿浊等范畴。相似记载始见于《内经》 ,如《灵枢·水胀》篇称为“水”。指出 :“水始起也 ,目窠上微肿 ,如新卧起之状 ,其颈脉动 ,时咳 ,阴股间寒 ,足胫肿 ,腹乃大 ,其水已成矣。”《素问·水热穴论》曰 :“勇而劳甚则肾汗出 ,肾汗出逢于风 ,内不得入于脏腑 ,外不得越于皮肤 ,客于玄府 ,行于皮里 ,传为跗肿 ,本之于肾 ,名曰风水。”《金匮要略》称“水气”。《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曰 :“夫水之病 ,皆生于脏腑。方家所出 ,立名不同 ,亦有二十四水 ,或十八水 ,或十二水 ,或五水……。寻起…  相似文献   

5.
李莉 《河北中医》1989,11(3):22-23
喉痹一证,有虚实之分,初起肝肺火盛,上壅咽喉,多见肿痛,久则胆与三焦之火烁阴,迁延不愈,故《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痹者,闭塞不通也。中医认为咽喉疾病,由于内外邪毒结聚,气滞血瘀,经脉痹阻是其病理变化。喉痹为多种疾病的总称,包括乳蛾、喉痹、咽喉溃烂等病,兹录余师高濯风主任医师治疗顽固性咽喉溃疡验  相似文献   

6.
开关饮加减治疗食道癌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道癌属于中医“噎膈”证范畴。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甚至食入拒膈不下而复吐出,肢体羸瘦。对本病《素问·通评虚实论》曰:“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济生方·噎膈》曰:“寒温失宜……食饮乘戾”。而《景岳  相似文献   

7.
乳蛾,现代医学称扁桃体炎,为小儿常见疾患,《医宗金鉴》曰:“此证由肺经积热,受风凝结而成”,家父认为.“乳蛾”一证,起病甚速,小儿乃“纯阳之体”,加之藩篱未密,卫外不固,易为时邪所袭。盖小儿“肝常有余”,感邪后极易化热化火,高热久羁则引动肝风,风火相煽,则出现壮热抽搐惊风之证。故拟家传秘方:“利咽解毒汤”。方中钩藤、僵蚕平肝熄风,配以黄芩、连翘、板蓝根、山豆根、苦桔梗清热解毒,善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对认识与治疗各类退变性骨关节炎有悠久的历史 ,它归属中医“痹症”范畴。《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地之湿气 ,感则害皮肉筋脉。”明确的指出了痹症的形成乃风寒湿邪入侵肌表 ,留滞经络 ,阻遏气血 ,导致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酸楚、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其后 ,历代医家对其发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如《儒门事亲·痹论》曰“此疾之作 ,多在四时阴雨之时 ,及三月九月 ,太阳寒水用事之月…… ,或频水之地 ,劳力之人…  相似文献   

9.
刘岩 《国医论坛》2014,29(1):59-60
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感冒的风热犯表证中,叙述证治时称“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咽燥,乳蛾红肿疼痛……”,“热毒壅阻咽喉,乳蛾红肿疼痛,加一枝黄花、  相似文献   

10.
急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之为“风热乳蛾”,属于温病的范畴。笔者按辨证分型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简介于下。一、红肿型(红乳蛾) 咽喉乃肺胃之门户,呼吸饮食之要道,诸经循行交会之处所,喉核位于喉关,起着门卫的作用。温邪  相似文献   

11.
黄连阿胶汤治血小板减少症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玫 《西部中医药》1994,7(6):21-21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属中医“血证”与“发斑”范畴,多与火或气有关,《景岳全书·血证论》曰:“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 血动惟火惟气,火为肾阴不足,虚火妄动;气为脾气虚弱,不能统血。因虚火妄动,扰乱营血,血随火动,离经妄行,而致出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溢于脉络之外,渗于皮肤之间而出血。  相似文献   

12.
王余民 《河南中医》2003,23(11):63-64
中医肺系哮证、喘证诸证,乃临床之常见病,常易反复发作,迁延加重。对此,上自《内经》,下至今之各名家,论述颇多。如《灵枢·五阅五使》:“肺病者,喘息鼻张。”张景岳又曰:“气喘之病,最为危候,……所谓二证者,……一曰实喘,一曰  相似文献   

13.
从脾论治IgA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1]。本病属于中医学“血证”、“水肿”、“腰痛”等范畴。现有的临床研究及文献资料表明,IgA肾病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中脾虚湿热是临床常见的证候。 1 理论依据 1.1 中医传统理论 《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也。”《灵枢·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以血尿、蛋白尿、水肿为临床表现的IgA肾病与脾的关系密切。脾乃后天之本,主运化,职司饮食消化和精微的吸收转…  相似文献   

14.
三焦谷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雄志  陈丹 《陕西中医》2002,23(1):92-92
三焦学说古今颇多争议。《难经·三十一难》曰 :“三焦者 ,水谷之道路”:笔者求之《内经》、《难经》,提出三焦谷学道说 ,探讨如下。《灵枢·营卫生会》篇曰 :“上焦出于胃上口 ,并咽以上 ,贯膈而布胸中”,《难经·三十一难》亦曰 :“上焦者 ,在心下 ,当胃上口 ,主内而不出”,故口、咽、食管皆属上焦 ,主受纳饮食 ,如雾露之降 ,《灵枢·营卫生会》篇曰 :“上焦如雾”是也。《灵枢·营卫生会》篇曰 :“中焦亦并胃中 ,出上焦之后所受气者 ,泌糟粕 ,蒸津液 ,化其精微 ,上注于肺脉 ,乃代而为血。《难经·三十一难》曰 :“中焦者 ,在胃中脘 ,不上…  相似文献   

15.
古医书好引“经”语。“经”通常指《内经》(或《素问》,或《灵枢》)。《医学启源·制方法》“《经》曰:‘味为阴,味厚为纯阴,味薄为阴中之阳……’”所引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但有时《难经》《伤寒论》等亦  相似文献   

16.
赭石,性味苦寒,功能凉血止血,下气消痰,开郁散结。笔者临证与其他清热泻火药物相伍用之,治疗成人急性扁桃体炎,奏效尤捷。急性扁桃体炎,中医属“乳蛾”范畴。此病小儿多见,幼儿形气未充,腠理不密,病此多属风热,成人常由精神疲劳,情志不畅而诱发,因而常兼郁火。总由气、血、痰、火结于咽喉,已成有形之邪,治当清热、散火、消结三者并举,法方完备。消结者,下气散结之  相似文献   

17.
周剑  祁宝玉 《中医杂志》1990,31(12):45-47
糖尿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消渴”范畴。对其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人早有认识,如《河间六书·宣明方论·消渴总论》指出,消渴一证可“变为雀日与内障”。《儒门事亲·刘完素三消论》日:“夫消渴者,多变聋盲……之类。”中医对本病尚无特有命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诊断为“视瞻昏渺”或“暴盲”,属于“眼底血证”范畴。现将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综述如  相似文献   

18.
<正> 《景岳全书》的“四维”药中,竟以大黄为二良将之一。该书在《血证·论治》中还指出:“火盛迫血妄行者,或上或下,必有火脉火证可据,乃可以清火为先,火清而血自安矣。宜芩、连、知、柏……择而用之……或闭  相似文献   

19.
形盛气衰是指形体丰腴,而中气亏虚之证,其人多兼痰湿,属于形气相失范畴。《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形气相得,谓之可治。形气相失,谓之难治。”笔者临证时,每见有形盛气衰之证,治疗多从气衰入手,常获良效。现举二则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乳癖一证,《外科正宗》曰“乳癣,乃乳中结核。”清·吴谦等进一步论述:“乳中结核,小者如梅,大者如李……时时隐痛,皮色如常。”此乳中肿块。相当于现代医学中之乳房良性肿瘤,如乳房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病等。现就乳癖的病机、证治探讨如下。 乳癖的发生多与精神因素有关。伤于七情者多忧郁伤肝,思虑伤脾,内生痰湿,导致气滞痰凝或肝失调达,气滞血瘀,郁阻乳络,聚结成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