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昭炜 《微循环学杂志》2006,16(1):8-10,F0003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皮肤微循环观察的临床应用的报导,这对多部位微循环观察的开拓有重要意义和贡献。有作者称,皮肤固定区域微循环状态与脏腑有相应的关系。基于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对皮肤微循环的形态变异与某些疾病的关系,再次加深认识,以提供临床医技参考。  相似文献   

2.
疾病与眼球结膜微循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疾病与眼球结膜微循环曾昭炜*临床微循环观察是近30余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医技方法。人们可以借助相应的仪器和设备直观、动态地观察到疾病的微循环变化。在人体上能观察到微循环的部位很多,但眼球结膜微循环(BCM)观察独具特点:(1)能够全面地观察到微循环...  相似文献   

3.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于2005年9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开拓临床微循环新局面专题研讨会”。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代表73人出席了会议,其中从事临床工作42人,基础研究29人,日本大阪国立心血管中心Nimi教授参加大会。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从1988年2月起,应用活体微循环显微镜的检查方法,对460例舌质色泽与镜下微循环变化关系进行观察,以探求不同舌质变化的生理病理基础。现将观察方法、结果及讨论述下:  相似文献   

5.
微循环指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迎接即将于今年11月9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微循环学术会议,本期我们特别独家刊载我国多位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家为大会所著的专題报告,共八篇,以飨读者。因本刊篇幅有限,各报告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均未能收录在内,在此谨向有关作者致歉,并向为本刊供稿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6.
为迎接即将于今年11月9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微循环学术会议,本期我们特别独家刊载我国多位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家为大会所著的专題报告,共八篇,以飨读者。因本刊篇幅有限,各报告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均未能收录在内,在此谨向有关作者致歉,并向为本刊供稿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7.
<正> 十四、间歇性跛行时间测定在闭塞性脉血管疾病中应用本实验作检查,一者是检查动脉受损的程度,再者是测定肌肉供血的情况,此检查可以鉴别肢体的其它疾病。检查方法是请病人以120步/min的速度、即2步/s在平地上行走(或作平板行走试验),记录病人下肢出现疼痛时的时间,作此实验时,可请一健康人伴同行走以作对照,动脉损害越重,行走的时间就越短,经过治疗后,可再作此实验对比其恢复情况。病情严重的程度按:轻者走500m以上发病,中度者走200~250m以上发病,严重者仅走100m以  相似文献   

8.
人体皮肤微循环的观察与临床应用(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皮皮(Skin)复盖于全身表面,约占体垂的16%,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活体皮肤微循环观察,不论对全身疾病或局部病变都有独特的临床诊断价值,这一点在我们的临床观察中得以证实。 1 皮肤的组织结构皮肤主要可分为上皮性的表层及结缔组织构成的真皮。皮肤的厚度依部位不同在1~4mm左右,真皮下方有疏松  相似文献   

9.
临床微循环“综合定量评价”理论基础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微循环“综合定量评价”理论基础的再认识RestudyofScientificBasisofMulti-quantitativeEvaluationinClinicalMicrocirculation¥//文/田牛,姜澜客观、准确、全面评价微循环状...  相似文献   

10.
<正> 1983年病理生理学会第一届微循环专题讨论会(天津)制定了《人体微循环观察的设备、指标及操作常规》及《微循环常用术语推荐方案》。1985年第二届微循环专题讨论会(武汉),田牛教授及其同事提出了《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使微循环检测方法进一步完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增加了各学者间资料的可比性,促进了临床微循环的发展。本人在学习并运用这些方法开展工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微循环学杂志》1991,1(1):11-11,38
<正> 按全军微循环专业组规划,1986、1988年先后制定了甲襞和球结膜微循环观测的规范化和综合定量评价方法,为临床观察微循环变化,分析病情,协助诊断,确定治疗,判断预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述方法已在全军和全国推广应用并获良好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 皮肤被覆全身,在成人约占体重的16%,面积约为1.5~1.8m~2,是人体中表面积最大的器官。临床活体皮肤微循环观察。不论是对全身疾病还是局部病变,均能提供微循环的变化指标,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某些疾病属局部动脉供血不足或静脉梗阻性疾病,微循环障碍可在皮肤微血管管袢构形上出现特殊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儿童支气管肺炎与哮喘病甲皱微循环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 童时期因其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及其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 ,使其易患呼吸道疾病 ,且发病多急促 ,如处理不当易使病情恶化。我国微循环研究者对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如急性支气管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哮喘等作过许多研究 ,发现在上述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过程中 ,甲皱微循环  相似文献   

14.
许多脏器疾病都同微循环的改变息息相关,即微循环变化是许多脏器疾病的基础病变及先期改变。所以观察脏器的微循环变化,对诊断疾病和判断疾病的预后有很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许多肝脏疾病及肝脏病理病生变化的基础都是肝脏微循环的改变,如肝脏手术、肝移植、休克等。所以,评估肝脏微循环状态对临床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大鼠模型的肝脏微循环研究在国外已广泛开展,为许多肝脏疾病的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 为探讨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本文对我院70例肝炎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的观察,初步总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观察对象:男35例,女35例。年龄为17~20岁3例,21~30岁16例,31~40岁25例,41~50岁14例,51~60岁7例,60~75岁5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0例,慢性活动型肝炎40例,所  相似文献   

16.
人体皮肤微循环的观察与临床应用(下)曾昭炜*表4皮肤病损与杂病的异形管袢形态发生频次异形管袢皮肤病损(n=90)输入枝输出枝全管袢袢顶水肿合计杂病(n=31)与病损皮肤无直接关系大鱼钩34430173大哑铃166201510丝球状183101231)...  相似文献   

17.
脐周皮肤微循环观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腹 部皮肤的微循环 ,主要表现在静脉系统 ,腹壁浅静脉网络密集 ,(见图 1) ,当肉眼尚未见到腹壁微血管因疾病而引起变化之前 ,用微循环显微镜就可以见到微血管静脉端及其微血流的各种变异 ,这样 ,给临床诊断有所帮助。本文讲述腹部脐 (umbilicus)周皮肤微循环观察的临床应用。1 病例报告病例一 肝硬化 :病人夏×× ,男性 ,5 2岁 ,农民 ,病人瘦弱 ,贫血、腹部悬垂性膨隆 ,肝区钝痛 ,有呕血便血史 ,腹围92厘米 ,脐中温度 35 .4℃ ,下肢下凹性浮肿 ,临床诊断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并腹水 ,作腹部脐周皮肤微循环观察 :( 1)袢顶呈环状大蝌蚪变…  相似文献   

18.
临床甲臂微循环检查的体会与讨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相似文献   

19.
<正> 我们于1988~1990年期间,对住院的54例哮喘患儿的甲襞微循环作了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的动态观察,现报告如下: 对象、方法与结果按照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住院患儿共54例,男25例,女29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2岁,平均8岁。  相似文献   

20.
再植断指再灌注后微循环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后再植手指微循环损伤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动态检测断指再植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观察断指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用甲襞微循环测定仪动态观察再植手指甲襞毛细血管的扩张、渗出、出血、毁损、再生及微循环血管的血流状况。结果 断指再植后SOD 2周内持续低于正常水平,且于1—6h和24—72h形成两个低峰期。再植断指甲襞微循环恢复血液灌注后经历渗出、结构毁损和结构功能恢复三个时期。结论 断指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至少在两周内持续存在,微循环损伤是再植手指缺血再灌注损伤最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