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A.PyLori)感染与某些胃肠疾病密切相关,故Hp根除直接关系到与其相关疾病的转归.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Hp耐药株的逐年增加,一些以往Hp根除率高的方案疗效也在下降[1],因此使用其他有效抗生素和合理调整方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胃炎伴HP感染病人,随机分为A、B组及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予西药序贯疗法治疗10 d;A组予西药序贯疗法治疗10 d联合中药辨证论治4周;B组予西药序贯疗法治疗10 d联合中药辨证论治2周.观察3组HP根除率,并采用症状积分量表测评.结果:3组病人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3组治疗后有效率及HP根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慢性胃炎伴HP感染能根除HP,缓解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低于单独应用西药序贯疗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序贯疗法能否获得比标准三联疗法更高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除率以及两种方案之间发生副反应的差异。方法将6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先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2次/d,口服,共5d,然后再继续予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2次/d,口服,共5d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疗程结束30d后复查快速尿素酶试验,观察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分别为3例和2例。结论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是一种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的Hp根除方案,可作为治疗Hp感染的一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序贯疗法能否获得比标准三联疗法更高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除率,以及比较两种方案之间发生副反应的差异.方法 将Hp阳性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先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2次/d,口服,共5 d,然后再继续予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2次/d,口服,共5 d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疗程结束30 d后复查快速尿素酶试验,观察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为93.3%,对照组分别为73.3%,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分别为3例和2例.结论 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组成的10天序贯疗法是一种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的Hp根除方案,可作为治疗Hp感染的一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Warren与Marshall[1]首次报道的一种专门寄生于胃黏膜的革兰微需氧菌,数十年来,研究证实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密切相关,世界胃肠组织已将其列为胃癌的I类致癌因子,人群感染呈全球性分布,我国HP平均感染率为59%[2]。尽管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已有30余年历史,但临床根除治疗仍然常常面临困难。2007年, Graham[3]将HP根除率及效果满意度划分为5个级别:A级(excellent)为ITT>95%,B 级(good)为ITT 90%-94%,C 级(acceptable)为ITT85%-89%,D级(poor)为ITT81%-84%,F级(unacceptable)为ITT<80%。随着抗生素耐药日趋严重,传统标准三联7天疗程疗法对HP根除率从大于90%下跌至80%以下[4]。影响HP根治疗效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菌株本身因素、宿主因素两方面。菌株方面主要包括对抗生素耐药、球样交、分布密度、毒力因子状态、生物膜的形成,而宿主方面主要是患者依从性差、对PPI代谢过快、高泌酸状态、不同疾病类型等[5]。为了提高HP根除率,国内外学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研究,试图找到根治效果最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由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组成的10天贯疗法的根除幽门螺杆菌(H 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符合条件的H p阳性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序贯疗法)采用前5天雷贝拉唑(10m g,2次/天)+阿莫西林(1000m g,2次/日),后5天雷贝拉唑(10m g,2次/天)+左氧氟沙星(200m g,2次/日)+克林霉素(500m g,2次/天);对照组(标准三联疗法)采用奥美拉唑(20m g,2次/日)、克林霉素(500m g,2次/日)、甲硝唑(200m g,2次/日),治疗10天.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碳14呼气试验,观察H p根除率分别为92.5%和94.9%,而对照组按I T T和P P分析H p根除率分别为75.0%和78.9%.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合对照组不良反应分别为3例和5例,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组成的10天序贯疗法是一种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的H p根除方案,可以作为治疗Hp感染的一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10天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与依从性。方法选取220例黏膜切片作Giemasa染色及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Hp均为阳性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前5天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后5天予兰索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予兰索拉唑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7天。疗程结束1个月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复查胃镜并胃镜下取黏膜活检作Giemasa染色,两者均阴性为Hp根除。结果疗程结束1个月后Hp根除率治疗组93.6%,对照组7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10天序贯疗法治疗Hp根除率较传统三联疗法高,安全可靠,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探讨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有效方法。方法:我院2010年2月~12月间经胃镜病理及快速尿素酶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阳性589例,其中第一次根除Hp治疗失败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的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埃索美拉唑+可乐必妥+克拉霉素+替硝唑的标准四联疗法治疗。结果:治疗后停药4周复查,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73%)(P<0.05)。治疗组复查Hp,48例阴性,2例阳性,根除率96%。对照组复查Hp,36例阴性,16例阳性,根除率为69.2%。2组间根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最新的序贯疗法是一个高效的根除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序贯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3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改良序贯疗法和经典三联疗法,疗程2周,比较两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结果:序贯法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为94.3%(66/70),经典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为74.2%(49/66),P〈0.05。结论:序贯法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明显高于传统经典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由潘托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组成的10日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且HP阳性的盎者11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前5天口服潘托拉唑+阿英西林,后5天口服潘托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对照组(57例)口服潘托柱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7天,比较治疗后两组HP根除率。结果Hp根除率治疗组93.0%,对照组81.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潘托拉唑、左氧氟沙星等组成的10日序贯疗法治疗HP感染具有较高的根除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根除对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根除对疣状胃炎(VG)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将合并Hp感染的VG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正规抗Hp治疗)和对照组(对症处理)各26例,疗程7d,根除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复查胃镜和Hp。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p转阴率(85.1%)显著高于对照组Hp转阴率(19.2%),治疗组有效率(92.3%)显著好于对照组(26.9%),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VG关系密切,根除治疗对VG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慢性胃炎治疗的价值。方法将92例经胃镜、病理学和Hp检测确诊为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分为A组和B组,并以同期57例非Hp相关慢性胃炎作为阴性对照组(C组)。A组除给予正规三联抗Hp治疗外,各组基础治疗相同。观察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12~18个月随访结束时的症状体征、胃镜检查结果及粘膜炎症程度和炎症活动度变化。结果A组治疗前炎症程度和活动度均较C组严重(P<0.01),而与B组相似(P>0.05)。疗程结束后4周A组炎症程度和炎症活动度均明显轻于B组(P<0.01或0.05)。A组炎症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消退(P<0.01),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2~18个月随访发现,A组Hp持续阴性35例(35/41),炎症得到持久的控制,中-重度的炎症程度和活动度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P均<0.01),而B组炎症很快恢复至治疗前水平(P>0.05),中~重度炎症程度及炎症活动度病例明显增加(P<0.05或0.01)。A组症状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均<0.01)。结论Hp相关性胃炎给予根除Hp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成为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左氧氟沙星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 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4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每天1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375 mg,每天2次;左氧氟沙星片100 mg,每天2次,均口服;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每天2次;阿莫西林胶囊1.0 g,每天2次;克拉霉素片0.25 g,每天2次,均口服。2组均治疗2周。60 d后行胃镜及组织学复查。结果消化道症状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组织学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25.0%(P<0.01)。治疗组治疗后除纳差、嗳气、恶心外,其余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相应指标变化显著(P<0.05或P<0.01)。治疗组Hp转阴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1.0%(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左氧氟沙星可以提高Hp根除率,且对CAG伴异型增生的逆转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大样本方式进一步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2个月内在我院被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胃窦粘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共1658例,其中Hp阴性889例,Hp阳性769例。在Hp阴性病人中轻度慢性炎症(42.7%)比重度(22.1%)多见;在Hp阳性病人中轻度慢性炎症(7.5%)比重度(73.2%)少见;随Hp菌量的增加,重度炎症明显增加,轻度炎症明显减少;肠化生和粘膜萎缩在Hp阳性病人中多见,分别为20.2%和10.3%(其在Hp阴性病例分别为14.5%和7.5%)。结论:Hp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它与胃窦粘膜慢性炎症程度及肠化生和粘膜萎缩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 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各种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同时HP阳性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方案为前3d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后7d给予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对照组(56例)三联为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10d,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P根除率。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91.3%,对照组为73%,其根除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等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治疗HP具有较高的根除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序贯与标准疗法用于Hp相关胃炎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Hp相关胃炎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43例,A组患者采用序贯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则采用标准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B组为67.4%,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A组HP根除率为88.4%,B组为67.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B组为7.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并且HP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炎症的程度、部位、活动性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为临床胃炎抗Hp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胃镜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165例患者行活检病理诊断及Hp检测,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165例慢性非萎缩性胃患者Hp感染率为41.82%,与性别、胃黏膜炎症的程度、活动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年龄、炎症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程度、活动性有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必要作抗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18.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和防治策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 采用日本产GIF-N30型纤维胃镜对402例7个月-14岁儿童进行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部粘膜组织行病理检查及Hp检测。结果 检出Hp感染相关性胃炎137例,检出率为34.08%,其中男78例,女59例,Hp感染率男女性别间无差异(P>0.05),但年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05)。临床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消化道出血、食欲不振、消瘦、头痛、头昏等。胃镜下胃窦粘膜微小结节改变及病理显示固有层内有淋巴滤泡形成者,Hp检出率较高(>50%)。结论 儿童Hp感染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但与性别无关,Hp感染相关性胃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有赖于胃镜、病理检查及Hp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致十二指肠溃疡时胃窦炎症和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 选择 4 8例有不同程度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 ,用组织学方法评定胃窦炎症程度 ,同时测定胃粘膜内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结果 IL 8、TNFα、MPO、MDA的含量均与胃窦粘膜的炎症程度和Hp感染的强度呈正相关 ,IL 8、TNFα、MPO、MDA之间也有明显的相关性 ,而IL 6与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中 ,炎症因子可能为联系Hp相关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朱惠明  詹群珊  黄勋 《广西医学》2003,25(9):1634-1635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后疗效评估的最佳方法。方法:对50例血清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CagA)抗体阳性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阳性患抗HP治疗后,进行13C-UBT与HP-CagA抗体测定。结果:50例HP感染患抗HP治疗后,HP-CagA抗体阳性例数48例(96%))13C-UBTb阳性例数8例(16%)。结论:13C-UBT是抗HP治疗临床疗效监测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