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体会。方法将70例拟行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对照组行传统体表定位穿刺置管。观察2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完成穿刺置管操作时间及误穿动脉、血肿形成和引起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和总穿刺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穿刺置管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超声定位方法与解剖定位方法行右颈内静脉(rIJV)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解剖定位(AL)组,超声中线预定位(PU)组,超声中线实时定位(RU)组,每组40例。全麻气管插管后行rIJV穿刺置管,记录穿刺针入静脉的位置,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与AL组比较,PU组和RU组穿刺点距静脉中点距离明显缩短(P0.01),穿刺、置管时间明显减少(P0.01),穿刺次数明显减少(P0.01),静脉后壁穿透率明显降低(P0.05),一次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AL组3例误穿动脉,2例血肿,PU组、RU组仅有1例误穿动脉。结论在行IJV穿刺置管过程中超声中线定位比解剖定位具有明显优势,且超声中线预定位和超声中线实时定位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长轴平面、短轴平面和斜轴平面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穿刺引导平面。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医学部EICU收治的患者180例,男94例,女86例,年龄34~82岁,按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分为短轴平面组、长轴平面组和斜轴平面组,每组60例。在超声引导下使用三种不同的引导平面行颈内静脉置管术,记录三组刺入目标血管时间、总穿刺时间、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穿刺点数量和置管成功率。记录三组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气胸、血肿和误穿动脉)。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短轴平面组和斜轴平面组刺入目标血管时间和总穿刺时间明显短于长轴平面组,斜轴平面组刺入目标血管时间和总穿刺时间明显短于短轴平面组(P0.05);三组穿刺点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轴平面组进针改变方向次数最多,斜轴平面组进针改变方向次数最少(P0.05);斜轴平面组误穿动脉发生率明显低于长轴平面组和短轴平面组(P0.05),三组均未发生气胸、血胸。结论与长轴平面和短轴平面比较,使用斜轴平面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可降低危重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误穿颈总动脉的风险和缩短穿刺时间,是安全而有效的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路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对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需行颈内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66例,随机分为2组,即超声引导组与对照组。超声引导组(188例)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178例)根据体表标记盲探下行颈内静脉置管,比较2组之间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188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188/188);对照组178例患者中有5例置管失败,置管成功率为97.1%(173/1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声引导组有181例(占96.2%)患者一针穿刺成功,对照组有95例(占53.3%)患者一针穿刺成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引导组无一例患者发生误伤动脉、血肿、假性动脉瘤及气胸,对照组有12例患者误伤动脉,5例发生血肿,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无患者发生气胸。结论超声引导可提高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一种新的颈内静脉置管与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进行比较,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心脏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一种新的途径行颈内静脉置管,Ⅱ组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观察中心静脉导管位置,并均于术后x线摄胸部平片.结果 Ⅰ组穿刺总成功率100%,一次穿刺成功率93.33%,均显著高于Ⅱ组(93.33%和60.00%)(P<0.01),Ⅰ组患者无误穿动脉、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新的穿刺方法具有操作容易、安全性大、穿刺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等特点,是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有实用价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颈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王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在小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月~6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择期手术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超声定位组(D组):使用便携式B超仪在颈部以二维超声图像确定颈内静脉位置进行穿刺;对照组(C组):以传统的颈内动脉搏动的外侧为标志进行穿刺。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D组超声图像的颈内静脉走向与同侧乳头的关系。结果 D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C组(P<0.05),穿刺次数和操作时间显著少于C组(P<0.01),误穿颈动脉并发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超声定位在小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明显减少穿刺次数和缩短穿刺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体型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改进及效果.方法 对456例患者按照国际肥胖指数标准选择改良前、中路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一针穿刺成功率、误穿动脉率及血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改良颈内静脉置管方法,具有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与体表解剖法比较、探讨术前超声定位与术中动态引导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用于急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价值。方法:拟行急诊血液透析患者90例,ASAⅡ~Ⅳ级,随机分为3组,(n=30),所有患者均去枕平卧,头左偏30°体位,于环状软骨平面穿刺。A组:体表解剖法组,依据体表解剖标志定位,行右颈内静脉中路法穿刺置管。B组:超声定位组,术前超声定位,并标记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C组:超声动态引导组,使用便携式彩超定位,全程引导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分别记录穿刺次数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早期穿刺并发症等情况。结果:C组1例失败,B组有2例失败,A组5例失败。与A组比较,C组穿刺次数少(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高(P〈0.01),无误穿动脉(P〈0.05),但穿刺时间最长(P〈0.05)。与B组比较,C组操作时间更长(P〈0.05)。结论:急诊血液透析患者右颈内静脉穿刺前常规超声定位,有利于提高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解剖变异或穿刺困难者宜采用超声实时引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一种新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针点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80例,按穿刺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进针点为甲状软骨上缘的颈部皮纹与右侧胸锁乳突连线的交点,针尖朝向右胸锁关节,进针角o与皮肤40~50°。B组中路颈内静脉置管。记录各组总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及并发症,术后均行X线胸部平片观察中心静脉管的位置。结果 A组总穿刺成功率和一次试穿成功率均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误穿动脉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未出现无困难置管、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病例。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新进针点操作容易,安全性大,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置管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途径经皮中心静脉置管用于6岁以下小儿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对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置管及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进行比较,评价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用于6岁以下小儿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拟施各种大手术6岁以下的小儿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Ⅰ组: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Ⅱ组:经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Ⅲ组: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及并发症。Ⅰ组患儿中随机选取30例于术后X线摄胸部平片,观察中心静脉导管位置。结果 Ⅰ组穿刺总成功率为10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67%,均显著高于Ⅱ组(91.67%和51.67%)和Ⅲ组(93.33%和58.33%)(P<0.05或0.01);Ⅰ组患儿穿刺成功时间(18±5)s,插管完成时间为(134±39)s,均短于Ⅱ组[(65±21 s)和(257±688)]和Ⅲ组[(51±16)s和(184±53)s](P<0.05或0.01)。Ⅱ组误穿动脉2例、置管困难3例;Ⅲ组误穿动脉3例;Ⅰ组无误穿动脉、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用于6岁以下小儿具有操作容易、安全性大、穿刺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等特点,是小儿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有实用价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B型超声定位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附28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B型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经验.方法 回顾我中心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期间采用B型超声定位行颈内静脉置管的2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9.3%(284/286),置管成功率为100%(286/286); 穿刺时间50 s~12 min,平均106.8 s; 带管时间5~64 d,平均13 d; 未出现血气胸、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结论 B型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操作简单、方便、安全,适用于各级别医院.在颈短肥胖,被动体位情况下,B型超声定位下置管优势大于传统的盲探法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置管法.  相似文献   

14.
体表定位穿刺失败后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深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时,应用超声引导的时机、准确性、成功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统计2006年8月至2008年11月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450例患者,探讨超声介入的时机,寻找体表定位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影响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与血流量的因素.结果 共计穿刺450例患者,其中23例常规体表定位穿刺失败,占5.1%;失败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22例,改股静脉置管1例.超声检查发现体表定位穿刺失败的原因包括:①右颈内静脉缺如;②右颈内静脉位置变异:靠外、靠上、靠下,以靠外侧多见,占34.7%,1例位置较深;③重症患者因体位不合适导致穿刺不成功者占21.7%.结论 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简便易行,其临床普及应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型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
方法:回顾我中心2008年11月—2009年12月期间采用B型超声定位行颈内静脉置管的4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9.5%(470/472),置管成功率为100%; 穿刺时间50 s至12 min,平均102.6 s; 置管时间5~71 d,平均14.6 d; 无1例出现血气胸、皮下血肿等并发症。
结论:B型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是一种新的超声介入下颈内静脉穿刺技术,因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操作成本低,适用于各级别医院。在颈短肥胖,被动体位情况下,置管优势大于传统的盲探法及彩色多普勒引导下置管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术在婴儿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年龄30d~1岁,体重3.70~12.0 kg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在超声引导下将颈内静脉置于屏幕中央,用18G BD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置静脉外套管后,放入引导钢丝,然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B组)选择右颈内静脉中路或后路,用18G BD静脉留置针穿刺,回血通畅后经静脉外套管置入引导钢丝,最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记录两组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失败率及并发症.结果 A组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穿刺总成功率100%,明显高于B组的80%(P<0.05);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0%,显著高于B组的65%(P<0.01);A组无失败病例,B组失败率20%;A组的穿刺并发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婴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提高了成功率,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并缩短穿刺置管时间,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包括误伤动脉、气胸、血胸、血肿和导管位置异常等,其发生率可高达10%,颈内静脉置管失败率可超过19%[1,2]。如何提高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在麻醉后使用呼气末正压可以提高颈内静脉充盈度,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3]。但对于清醒患者能否通过Valsalva动作提高穿刺成功率,文献报道很少。本研究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穿刺架引导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作用。方法 124例患者在超声穿刺架引导下沿颈内静脉置入三腔或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果 124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且无明确并发症。结论 超声技术与穿刺架引导的结合使得颈内静脉置管变得安全、方便、快捷,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和穿刺失败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与腋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需要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99例,男68例,女31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两组:锁骨下静脉穿刺组(SV组,n=49)和腋静脉穿刺组(AV组,n=50)。记录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超声定位时间、静脉深度、静脉最大内径,计算静脉塌陷率。记录深静脉一次穿刺成功、二次穿刺成功、总穿刺成功例数和穿刺时间。记录误穿动脉、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V组比较,SV组超声定位时间明显缩短(P0.01),静脉深度、静脉最大内径明显增大(P0.01),呼吸塌陷率明显降低(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二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误穿动脉、气胸等并发症。结论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穿刺较腋静脉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0.
徐杰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1):136-137
目的通过对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160例病人中心静脉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完成时间。结果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穿刺一次进针成功率高,且完成时间短。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它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