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王付  谢新年 《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12-1813
《伤寒杂病论》是书论小便不利,其病位虽不离膀胱,但其证机且不尽在膀胱,审其证机主要有脾胃证机,湿热证机,津血虚证机,阳虚寒湿证机等,临证若能审明证机,以法论治,则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中医学对汗证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的积累,早在《伤寒杂病论》中即已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关于汗证的条文有一百多条,涉及六经病和杂病,详尽论述了汗证的发生、转归、预后,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以及整体治疗的中医学精髓。笔者根据对经典的学习,认识到临床多见自汗、盗汗、头汗、手足心汗等全身或局部汗出以及黄汗等特殊类型的汗出情况,将汗证的病机分为:营卫不和、阳明热盛、阳明热结、湿热互结、肾阳虚弱、水气互结、肝阴亏虚、少阳开阖不利、火郁、阴阳两虚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型汗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疗方案,以及后世对于汗证治疗的发展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4.
《伤寒杂病论》人参药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该研究通过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对《伤寒杂病论》中人参应用指征和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张仲景时期,人参药证以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腹部扁平、硬满、脉搏沉细少力为体质特征。人参主治呕吐、腹泻等体液大量丢失后引起的消化功能、呼吸功能减退为主的疾病。人参药证以发热、烦躁、口舌干燥、口渴;脉沉而喘;头痛、发热;腹痛、呕吐;下利、心下痞满及恶寒为临床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5.
"证"是病机与证候的统一体--从《伤寒杂病论》谈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原文的剖析,从证的结构、病机与证候互测、证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多病机与证候四个方面讨论了病机与证候的关系,明确了“证”是病机与证候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6.
纵观今之临床,“悸证”颇为常见,既可单独成病,又可为失眠、眩晕、耳鸣、胸痹、虚劳等病证所兼见,现代医学之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衰等病亦常见此症.目前对本证之机制研究甚为深入,其新药开发更是方兴未艾.然其治法药物多囿于活血化淤或养阴益气,其于临证,似有偏颇.故完整掌握仲景“悸证” 论治体系,于今之临床、科研无不具有裨益作用.  相似文献   

7.
8.
凭脉辨证是张仲景辨证的主要特色,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脉证在《伤寒杂病论》中内容丰富、论理精辟。探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关于脉证的条文,认为《伤寒杂病论》脉证思想主要包括凭脉辨病因、凭脉辨病位、凭脉辨病性、凭脉确定病证、阐释病机、凭论治凭脉判断预后几个方面,实际上就是凭借脉象辨证论治。《伤寒杂病论》脉证思想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对临床诊治疾病和深入研讨中医基础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有结聚、聚积之意,外邪侵袭或素有病理产物者,均可导致病邪结聚而成结证。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论:“今夫五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本草经集注》云:“……脏腑随其虚实冷热,结以成病。”《伤寒杂病论》一书为中医学辨证论治之典范,广论外感,兼以内伤杂病,对于结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有着深刻的认识,自成体系,论述颇为丰富,现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凡由于腰部受损,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或肾虚腰府失养所引起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称为腰痛。腰痛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年轻或年老患者均可见到。关于腰痛的认识,早在《内经》就有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言:“督脉为病,脊强反折”。说明腰痛的病变在肾,病理以虚为主,并与督脉相关。  相似文献   

11.
《伤寒杂病论》中对疼痛的论述颇多,病因包括寒邪、热邪、寒热错杂、气机不利、水邪、风湿、痰饮、正虚为病,分别散在不同篇目中。不同病因所致的疼痛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仲景亦采用不同的治法。寒邪所致的疼痛,究其表里,祛寒止痛;因热所致的疼痛,结合六经特点,泄热止痛;寒热错杂的痛证,仲景擅用和法;气机不利的痛证,《伤寒杂病论》中运用柴胡剂运转枢机止痛;风湿所致痛证结合湿邪特征并类比表证论治;因虚所致疼痛,仲景重视固护中焦,补虚则痛止。仲景对于痛证的辨证论治,首辨虚实,有虚者必顾其虚;再辨表里,使邪去不伤正。本文根据病因分类,归纳整理《伤寒杂病论》中有关痛证辨证与治法的条文,并加以总结,以期寻找仲景的痛证辨治规律。  相似文献   

12.
《伤寒杂病论》中常涉及复杂病机证候,临床表现多样,病情错综复杂,给准确治疗带来一定难度,笔者认为无论多复杂的病机证候,只要能掌握一定的立法和用药规律,则能以简搏繁,理清治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本文首先明确了"复杂病机证候"的概念,除大家所公认的"多经、多脏腑同病及表里同病、虚实并见、阴阳混淆"等病机错杂证候外,还当包括多种病邪交织在里,纷繁复杂的情况。此外,从立法原则和用药原则两方面探析《伤寒杂病论》对复杂病机的证候的具体治疗,旨在抛砖引玉,供同道商讨。  相似文献   

13.
周毅萍  何新慧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560-1561
《伤寒杂病论》记载了许多难治证及死证,张仲景在条文中未列出治法方药,但其对症状的细微观察和描述对后人仍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对于此类患者,须密切注意其神志、脉象及相关特征症候的观察,并提前预防。  相似文献   

14.
助读《伤寒杂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付 《中医药学刊》2006,24(5):799-799
学用《伤寒杂病论》是历代医家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重点与难点,是诊治常见病与疑难病的向导,欲学好用活《伤寒杂病论》,若没有合适的参考用书作指导,则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与应用能力,《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130万字)的出版,则为深入学习、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参考用书.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悸证有较多论述,其中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更设专篇论述悸证, 现归纳为十方证,阐释于后。  相似文献   

16.
刘松林 《光明中医》2010,25(10):1766-1768
<正>身重是指身体沉重,如负重物的感觉,属于患者自觉症状[1]。临床上此症多与湿邪相关,或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停滞于肌肤、骨节所致,然初习中医者常  相似文献   

17.
王恒照  王艳 《四川中医》1998,16(8):13-14
多寐一证,属于神志之病变。研读《伤寒杂病论》中之有关原文,仲景于本证有“多眠睡”、“但欲眠睡”、“嗜卧”、“但欲寐”、“但欲卧”、“默默欲眠”、“默默但欲卧”之不同称谓。现以阴阳邪正交胜与神志受病改变为立论之中心,以内在病机与所见脉证为辨证分型之依据,复据证而推出其所略之方药,旨在取其理法方药相对应,用于指导临床辨治多寐证。1热盛伤阴,神昏多寐据原文以究诸仲景所述本型多寐证起因,则有三端。即一是由其人所患本系太阳温病,因医者误用辛温发汗,故造成表里俱热以致阴伤神昏;二是由其人患阳明经中风而邪溢太…  相似文献   

18.
王孝先  毕肯  王倩 《中医药学刊》2004,22(3):412-413
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器组织及其在水谷运化,气血运行,水液代谢,精神情志活动等方面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规律,以及这些活动规律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相似文献   

19.
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器组织及其在水谷运化,气血运行,水液代谢,精神情志活动等方面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规律,以及这些活动规律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相似文献   

20.
《伤寒杂病论》渴症十辨上海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系92级一班贾杨,刘燕溥主题词《伤寒杂病论》渴/中医病机口渴为中医临诊常见症状,考《伤寒杂病论》条文,涉及渴症者不下七十。然因其病机错综,往往令初学者踌躇生惑。为此,笔者试将文中典型渴症之病机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