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床药学服务减少中药用药不良反应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90例内科慢性病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的中药应用组采用常规的中药治疗,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组采用中药应用+临床药学干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满意程度;内科慢性病患者对中药机制的认知、用药的依从性、中药不良反应认知;药学干预前后证候积分和生存质量积分;中药使用不良反应。结果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组的满意度100.00%,高于常规的中药应用组的80.00%,P <0.05。药学干预前两组证候积分和生存质量积分接近,P> 0.05;干预后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组证候积分和生存质量积分的改善幅度更大,P <0.05。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组内科慢性病患者对中药机制的认知、用药的依从性、中药不良反应认知更好,P <0.05。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组中药使用不良反应更少,P <0.05。结论内科慢性病患者实施中药应用和临床药学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提高其对中药的认知并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临床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近年来收治的中医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药学服务,由临床中药师实施药学服务.结果:观察组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师在临床上开展药学服务能使中药副作用显著下降,确保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临床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临床中药师进行药学服务.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中药药学服务方式。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兴化市中医院收治的采用中药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60例,患者并未采用药学服务;选取2019年1—12月收治的采用中药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60例,患者接受药学服务,比较药学服务实施前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差异。结果 实施药学服务后患者个体差异、疗程过长、炮制不当等因素影响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低于实施前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5,P=0.024)。结论 患者接受中药治疗,易受炮制不当、服用不当、配伍不当等因素影响,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为有效规避不良影响因素,对患者提供中药药学服务,对降低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在治疗过程中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药不良反应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药在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主要适用于慢性疾病,疗程较长,且以减轻症状为主,对一些化学药疗效不佳的病证也有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我院在采取临床药学干预之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2009年10月我院采取临床药学干预之后的发生率,并分析易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剂型、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不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 我院使用的涉及不良反应的632种中药中,共有13种剂型,其中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54.32%.最易引发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3.51%.在采取临床药学干预措施之后,我院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临床药学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 临床药学干预对于减少重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铁烽 《海峡药学》2006,18(5):212-213
本文通过分析医疗机构在中药应用中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一些环节,提出临床药学的工作重点和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90例中药服用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用药指导策,实验组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比较两组对中药药理作用、煎煮方法、服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的了解程度;干预前后患者遵医用药行为评分;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对中药药理作用、煎煮方法、服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的了解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遵医用药行为评分相似,P> 0.05;干预后实验组遵医用药行为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在中药服用干预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用药认知以及遵医行为,从而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魏晓南 《海峡药学》2014,(3):160-162
随着中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不仅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也开始逐渐使用中药。现已有诸多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如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品双黄连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龙胆泻肝丸等,都是由于临床掌握不好剂量和用法而出现不良反应。可见中药运用不当同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以便更合理地应用中药。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临床药学从西药开始起步、发展、扩大,现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逐步向中药方面扩展.中药临床药学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以来,在广大中药学工作者的努力下,有了一定进步,但综观全局,其进展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1.
金慧 《海峡药学》2012,24(9):274-275
为更好地使临床药师融入医疗团队的诊疗活动,该文以药物不良反应为切入点,从药师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时发现与处理、为医生提供不良反应的最新信息等方面对如何以药物不良反应为切入点开展临床药学服务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与探究中药不良反应监控及药学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未实施中药不良反应监控及药学服务之前于本院就诊及接受中医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实施中药不良反应监控及药学服务之后于本院就诊及接受中医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中毒性休克等中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与对照组患者(7.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5.00%)与对照组患者(87.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控及药学服务十分重要,对于中医治疗患者的安全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师采用药学服务的应用效果,分析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患者中药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31日-2019年1月31日玉溪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服中药治疗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及中药师药学服务干预,比较2组患者负面情...  相似文献   

14.
郭玉姝 《中国药房》2014,(11):974-976
目的:探讨中药师提供优质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从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实践阐述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切入点和主要内容,明确实际工作中的难点以及应对策略。结果与结论:综合性医院的中药师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中药学服务,而且可以提高中药师的业务能力,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和药学服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方式。方法从临床药师角度分析1例晚期胃癌患者服用吉非替尼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利用药学理论,与医师共同探讨治疗方案,实施院内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通过不良反应跟踪分析,提出合理建议,促进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师应从干预药物不良反应人手开展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药师药学干预方法。方法 90例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中药用药干预组及中药师药学服务组,各45例。常规中药用药干预组采用常规中药用药干预,中药师药学服务组采用中药师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干预前后疾病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中药原理认知评分、遵医正确煎煮药物行为评分、正确服药行为评分、病情好转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药师药学服务组满意度为100.00%(45/45),高于常规中药用药干预组的80.00%(3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0,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疾病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疾病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改善,且中药师药学服务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中药用药干预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师药学服务组患者的中药原理认知评分、遵医正确煎煮药物行为评分、正确服药行为评分分别为(96.11±9.16)、(94.56±3.21)、(96.21±1.23)分均高于常规中药用药干预组的(84.03±3.21)、(85.21±3.21)、(85.68±3.79)分,病情好转时间为(8.22±1.21)d短于常规中药用药干预组(11.91±1.27)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师药学服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低于常规中药用药干预组的1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39, P<0.05)。结论服用中药治疗患者实施中药师药学服务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正确煎药和服药行为,提高其对药物原理的认知,并加速病情好转,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陈正超 《齐鲁药事》2009,28(2):96-98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们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服用合格中药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有害的反应。不良反应关系到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临床在使用药物时不仅要求药品的治疗作用具有有效性,还要考虑到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发生不良反应。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中药不良反应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液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剂,以及供配制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起效快,疗效确切。但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液品种越来越多,中药注射液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频频发生,从“鱼腥草事件”到“刺五加事件”,再到最近的“茵栀黄事件”。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遭遇质疑,甚至有人认为应将之列为高风险药物。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分析中药注射液静滴引发安全性问题的原因、不良反应特点、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防范措施几方面,加以综述,旨在呼吁行业内合理规范的生产与使用中药注射液,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地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展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前后的ADRs发生率。结果口服制剂类ARDs发生率由之前的3.71%下降至0.19%,注射制剂类ARDs发生率由之前的10.42%下降至4.03%。西药类ARDs发生率由之前的13.25%下降至5.35%,中药类ARDs发生率由之前的3.48%下降至1.12%。抗生素类ARDs发生率由之前的11.42%下降至4.27%。解热镇痛抗炎药类ARDs发生率由之前的7.42%下降至1.03%。消化系统药类ARDs发生率由之前的8.47%下降至2.10%。心脑血管系统药类ARDs发生率由之前的10.45%下降至5.36%。抗肿瘤药类ARDs发生率由之前的9.53%下降至3.88%。血液系统药类ARDs发生率由之前的8.47%下降至1.94%。精神麻醉药类ARDs发生率由之前的9.47%下降至4.30%。生物制品类ARDs发生率由之前的5.36%下降至1.18%。严重ARDs发生率由之前的5.83%下降至1.29%。结论有必要将临床药师药学服务的开展放到重要位置,这对于降低ADRs发生率具有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婷  付敏  聂晶磊 《海峡药学》2023,(8):113-116
目的 基于我院中药临床药师日常药学服务工作实践,探讨中药临床药师在中医院可实行的药学服务模式,为中药临床药师工作模式提供借鉴。方法 介绍我院中药临床药师开展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模式,从药学查房、病历讨论、处方点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中药用药咨询和科室中药合理用药培训等内容出发,阐述了我院中药临床药师在开展有关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结果 该实践模式在提供中药临床药学服务上取得一定效果,但目前实践模式尚不成熟,仍在探索阶段。结论 中药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担任着重要职责,开展药学服务不仅需借鉴临床药师模式,更需结合中医药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将传统中医药思维与现代医药理念融会贯通,走具有中医药特色临床药学服务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