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崔示德  王利军  刘劲燕  原艳明  高伟  李鹏  吴洁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527-1527,1532
利比里亚位于西非热带地区,为疟疾高传播区,尤其雨季、旱季交替期,为蚊媒繁殖、孳生的活跃期,疟疾广泛肆虐,以恶性疟为最多见。作为中国第八批维和医疗分队,在联合国维和部队驻利比里亚绥德鲁地区二级医院期间,于2008年12月~2009年8月。收治疟疾患者共45例。现将病例诊治经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按蚊是自然的传播媒介,人一旦被带有疟原虫的雌性按蚊叮咬即受染。利比里亚地区疟疾高度流行,绥德鲁市是利比里亚疟疾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蚊子带虫率达到97%。一旦被蚊虫叮咬,感染疟疾的几率很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北京出发赴利比里亚维和人员的疟疾相关知识及行为选择情况,分析疟疾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为指导赴利维和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在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中国赴利维和人员的疟疾知识及防护措施选择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 90.53%的维和人员知晓疟疾主要由蚊子传播,对于紧急备用药品(76.65%)及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霜(53.30%)作用的知晓率低。曾赴非人员疟疾知晓率较首次赴非人员高。出国后疟疾防护措施选择长效驱蚊蚊帐(90.75%)的人员最多,选择室内滞留喷洒杀虫剂(62.56%)的最少。结论应加强对于首次赴利比里亚维和人员的疟疾相关知识培训。赴利部队应注重营区卫生管理,结合多种预防措施全方位防控疟疾。  相似文献   

4.
维和二级医院的病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分析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二级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疾病特征,为后续分队的组训及进一步做好维和卫勤保障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查阅2004年5月18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间门诊及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国驻利比里亚绥德鲁地区维和二级医院共诊治门诊患者7 107例。门诊以内科疾病最居多,占35.7%,外科、口腔科、皮肤科及以疟疾为主的传染科疾病也较多,分别占17.0%、16.0%、11.1%和10.7%;疟疾是主要传染病,占传染病总数的86.1%;诊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及无症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39例。共收治住院患者453例,平均住院时间为5.2 d。住院患者以传染病(占51.4%)和内科疾病(占36.7%)最多,其中疟疾占住院总数的40.8%。结论:根据利比里亚维和任务区的疾病特征,充分准备维和任务区内常见病及特殊疾病的防治药物和器材;国内组训阶段应着重做好维和任务区的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特别是AIDS的诊断和防护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利比里亚工作的维和人员患恶性疟疾时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寻求心理干预的措施。方法:对60例患恶性疟疾的维和人员进行分组,A组人员为来自非疟疾流行国,B组人员为来自疟疾流行国,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其在疟疾不同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心理干预。结果:两组观察对象在疟疾治疗的不同阶段均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来自非疟疾流行国维和人员心理问题存在情况明显高于来自疟疾流行国维和人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论:维和人员,特别是来自非疟疾流行国的维和人员患恶性疟疾时,在疟疾治疗过程中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应密切观察,认真分析,并给予心理干预,可提高维和人员恶性疟疾治疗效果,保障维和人员身心健康,为后续赴利医疗分队在疟疾综合治疗方面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控制残存疟疾病例扩散和输入疟疾传播,巩固防治成果。方法 1995-2007年对下辖各县、乡进行疟疾监测,采取控制传染源为主的措施,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疟疾患者的早期发现、治疗和疫点处理。结果 全市疟疾发病率从1995年0.48/万下降至2007年0.01/万,连续13年未发现本地传播的疟疾病例和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 疟疾监测措施有效,防治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疟疾流行情况的调查分析,掌握疟疾流行趋势,提出可行的防控依据,确保消除疟疾工作圆满完成。方法对华坪县1953年至今的疟疾发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疟疾防控措施及消除疟疾工作的落实情况。结果华坪县从1953年—2014年全县共收报疟疾病例12314例,年平均发病率503.49/10万,发病情况呈现三个流行周期,整体发病呈下降趋势,1986年以后全县无本地感染发病病例,2010年以后全县无病例发生,2015年10月17日—19日经云南省消除疟疾专家组现场考核评估,我县通过消除疟疾认证。结论华坪县疟疾防控工作经过全县医务人员的长达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到2011年以后全县无本地及输入性病例发生,按照《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年—2020年)》的要求,2015年提前达到消除疟疾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黄石市1951—2021年疟疾流行特征、防控策略、措施及取得的效果,为进一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951—2021年黄石市疟疾防治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疟疾流行情况、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绘制“半对数”线图、表格展示历年发病情况和防控工作开展情况。结果 1951—2021年黄石市共报告疟疾527 78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0.07/万。疟疾防治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疟疾高流行阶段(1951—1979年)、实现基本消灭疟疾阶段(1980—1999年)、巩固防治成果阶段(2000—2010年)、消除疟疾阶段(2011—2021年),不同流行时期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在疟疾高流行阶段,大力开展普查普治,强化对现症病人管理;实现基本消灭疟疾阶段,采取突出重点、分类防治策略;当发病率降到1/万以下,采取疟疾监测为主措施,包括传染源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疫点处置、流动人口疟疾管理、蚊媒监测等,通过积极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1989年疟疾发病率降至1/万以下,1999年达到了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水平,2015年通过省级消除疟疾验收。近年来随着劳务输出及对外交流增多...  相似文献   

9.
GM(1,1)灰色模型在疟疾疫情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灰色模型在海南省疟疾流行预测及防治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GM(1,1)模型。根据1999年-2004年海南省疟疾发病率建立疟疾发病率预测模型,并对2005年海南省疟疾发病情况进行预测,从而对海南省2005年疟疾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海南省疟疾发病率预测数学模型分别为Y(t)=135.8807e^0.2237(t-1)-64.6007,经拟合检验,模型拟合度好(C=0.2949,P=1.000)。利用本模型对2005年海南省疟疾发病率进行外推,估计2005年海南省疟疾发病率为130.43/10万,实际发病率为52.46/10万,发病率比预计的减少了77.97/10万,降幅达59.78%。结论建立的疟疾发病率预测数学模型拟合度好,2005年疟疾发病率的模型预测值与观察值差异显示海南省2005疟疾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发病不稳定地区疟疾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疟疾曾是严重危害湖南省人民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20世纪50年代,全省年疟疾发病率高达1560.4/万.经过50余年的防治,基本控制了疟疾的流行.余年的防治,基本控制了疟疾的流行。从1996年起疟疾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本省感染的疟疾病例逐年减少,以输人性疟疾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51%和93.49%。由于多年来疟疾病人显著减少,临床医生接诊疟疾病人少,甚至从未见过疟疾现症病人,对其淡薄,警惕性不高,诊断意识不强,缺乏临床经验,特别是在临床症状不典型时易造成误诊及漏诊。本文收集2003年以来在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门诊,经病原学确诊的疟疾现症病人中资料较完整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供临床医生诊治疟疾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07年粤桂琼联防区广西8市县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7年粤桂琼疟疾联防区广西8市县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评价防治措施,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广西8市县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8市县疟疾发病率为0.01/万,比上一年的发病率下降了66.67%。发热病人血检未发现本地传播的疟疾病例和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控制疟疾的措施有效,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西双版纳州5年来疟疾控制情况分析,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5年来全州疟疾的疫情资料、防治措施、人口相关资料和地理气候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西双版纳州5年的疟疾发病率分别为2002年25.40/万、2003年21.47/万、2004年15,31/万、2005年7.54/万、2006年4.39/万。结论经过5年的疟疾防治,全州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疟疾流行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广西疟疾防治措施及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1年以来全区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04年全区疟疾疫情资料和各种疟疾监测数据,按疟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区疟疾发病率从2001年的0.86/10万下降至2004年的0.44/10万,基本消除疟疾地区无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报告,控制疟疾地区和未达标地区常住户口居民血栓平均疟原虫阳性率分别为0.008%和0.016%。结论基本消除疟疾地区疟疾疫情较为稳定;控制疟疾地区疟疾传播尚未阻断;开发的林场、矿场民工,移民和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当前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十堰市地处鄂西北,辖5县1市2区,2006年底人口数为346.50万。间日疟为本地主要的疟疾流行病,中华按蚊是惟一传播媒介。疟疾曾经是十堰市主要的传染病,1976年疟疾报告发病率高达2636.77/10万。经过多年积极防治,疟疾报告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到1992年已降至1/10万以下,1994年经湖北省卫生厅考核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了解十堰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的流行态势,以便采取有效的防制对策,现将全市1995-2006年疟疾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疟疾历史上曾是一种严重危害平江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传染病。据记载,1949年前全县80%以上的居民患过疟疾。1934—1940年间,全县疟疾患者累计达45万多人次。流传着“谷子黄,人上床,畏冷发烧,面色苍黄。摆子成片,无法抵挡,万亩良田,一片荒凉”的悲惨景象。解放后,从1950年开始,政府动员全体医疗卫生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地开展全民性的疟疾群防群治。经过55年的前赴后继、艰苦努力,坚持不懈、反复斗争,全县疟疾发病率已由1954年的451.80/10万下降到1978年的10.00/10万以下,达到基本控制标准。继之通过有效的灭疟后期管理与流动人员监测,巩固了基本控制疟疾的成果。至2005年已连续20年无本地疟疾病例发生。有效遏制了疟疾病魔肆虐,取得了基本消灭疟疾的重大工作成果。现将55年来全县疟疾防治工作的过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孟连县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2004年疟疾疫情,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县、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防治措施落实情况,问卷调查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及蚊帐使用情况。结果2002-2004年,孟连县的疟疾发病率从项目实施前的21.8/万下降至18.3/27;疟疾正规治疗率提高50个百分点;估算全县2004年的血检和走访漏报率明显减少;当地居民对疟疾常识的知晓程度比2002年有明显提高,发热2d内就医率增加50%。结论孟连县疟疾防治能力和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明显,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西右江区全球基金疟疾监测项目实施5年的防控措施,评价监测效果。方法收集2003~2007年百色市右江区疟疾疫情报告、发热病人血检资料、IFAT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7年右江区血栓当地发热病人70116人次,仅检出2例阳性病人,阳性率为0.0003%;血检流动人口13095人次,检出27例间日疟病例,阳性率为0.21%。结论右江区疟疾发病率继续控制在1/万以下,当地感染病例少,疟疾发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现行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有效可行,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疟疾监测,继续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8.
重症疟疾的分子生物学及其发病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丰莲 《中国热带医学》2007,7(3):447-448,469
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常见和威胁生命的寄生虫病。据2005年世界疟疾报告,全球约有3.5—5亿人口感染疟疾,每年导致100万人死亡,大多数居住在非洲。疟疾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之一,恶性疟疾是疟疾致死的主要原因。据全国传染病疫苗情动态简介示:2005年全国报告疟疾发病数39943例和死亡数45例,比2004年的37991例和32例,分别上升5.1%和40.6%;其中2005年恶性疟疾发病数3747例和死亡数40例,比2004年的3690和死亡28例,分别上升1.5%和42.9%。可见我国疟疾疫情尚未完全得到控制,恶性疟仍然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近10多年来,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国内各地区间与国际间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有可能引起疟疾重新流行或爆发流行。要想根本控制和防止疟疾的发生,必须深入开展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包括搞清其发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梁松 《右江医学》1998,26(4):247-248
为了解疟疾流行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1986~1995年对百色市12个乡镇发热病人311837例,进行采血涂片检查,结果常住人口的疟疾检出率为0.022%(67/300582),流动人口的疟疾检出率为0.960%(108/11255),前者低于后者;年度检出率显示常住人口疟疾检出率逐年下降,而流动人口的疟疾检出率则居高不下。又对该市1986~1997年疟疾病人中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进行比较,发现农村居民疟疾病人所占的百分比(75.776%)高于城市居民疟疾病人所占的百分比(24.224%)。认为流动人口和农村居民是疟疾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0.
解放初期,广西靖西县疟疾流行严重,1958年疟疾发病率高达250.39/万(7813/301201),是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混合流行高中度疟区,经疟疾控制前期、疾病控制期、灭疟后期三个阶段,采取落实病人根治、防蚊灭蚊、发热病人血检、病灶点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使疟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三日疟已经绝迹,90年代以来疟疾年带虫发病率均控制在1/万以下,1994-2001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防治效果显,有效控制了疟疾传播流行。2001年11月经广西卫生厅组织专家现场考核验收,确认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总结防治监测工作经验,巩固发展基本消灭疟疾成果,进一步加强基本消灭疟疾后灭疟监测和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是严防疟疾死灰复燃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