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顾青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23-24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者的血浆D-D水平。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病程演变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体积大小、病程演变的一种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变化。[方法]对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0例正常人用ELISA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治疗后第2,3周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升高,提示体内纤溶亢进,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及抗纤溶治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2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浆NO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O和D-二聚体是急性脑梗死并发的潜在危险因素,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临床检查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与预后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 (ACI)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和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Latex半定量法动态检测 93例患者及 2 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D 二聚体变化 ,分析其与梗死面积大小 ,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CI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与病情及预后关系密切 ,其中大梗死组血浆D 二聚体升高水平高 ,持续时间长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 ,预后越差 ,与中、小梗死组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ACI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D 二聚体越高 ,持续时间越长 ,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力华 《中外医疗》2008,27(29):175-175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机制,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0例正常人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较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中型、重型患者血浆D-2聚体水平均较轻型患者显著升高( 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是高凝状态的表现,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急性期脑梗死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在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设为研究组,另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并对2组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D-二聚体水平(2.45±0.23)mg/L及纤维蛋白原水平(3.56±0.63)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型组D-二聚体水平为(1.30±0.22)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2.76±0.39)g/L,中型组D-二聚体水平为(2.37±1.12)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22±0.34)g/L,重型组D-二聚体水平为(3.39±1.21)mg/L,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74±0.47)g/L,轻型组显著低于中型组和重型组,中型组显著低于重型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可有效诊断脑梗死,且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往往容易忽略而错过及时治疗的时期,使得急性脑梗死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增加.本文分析了D-二聚体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意义,以及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实际应用,并详细阐述了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处理方法以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柳结 《右江医学》2002,30(3):181-182
目的 :探讨D 二聚体 (D Dimer,DD)在缺血性卒中发病中的意义及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试剂盒 ,采用乳胶凝集法测定 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浆D 二聚体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亚急性期DD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χ2 =49.878,P <0 .0 1) ,恢复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腔隙性脑梗死各时期D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DD在急性脑梗死急性期升高不明显 ,亚急性期明显升高 ,恢复期又降至正常 ,DD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25%的患者可因出现局部和系统并发症而发展成重症AP(serereacute pancreatitis,SAP),引起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败血症甚至死亡。一些血液学参数可能是反应AP不良结局的预测指标。D-二聚体(D-Dimer,D-D)是反应纤维蛋白溶酶产生的标志,常被用来诊断急性肺栓塞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研究显示,D-二聚体可能与SAP有关。也有报道大多数SAP患者甘油三酯(TG)存在异常翻。  相似文献   

11.
血清抗心磷脂抗体?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D-二聚体(D-Dimer)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清晨空腹血清中ACA、D-Dimer的含量进行检测,并与135例正常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ACA阳性率远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1);ACA阳性组D-Dimer含量显著高于ACA阴性组;脑梗死患者病情越重,血清IgG-ACA阳性率越高,D-Dimer含量也越高;随时间变化,ACA阳性率逐渐减少,第1周与第2、第3、第4周ACA相比较(P<0.01);ACA阳性与50岁(含50岁)以下脑梗死患者关系密切。结论:血清中ACA、D-Dimer动态变化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同期56例体检正常的健康者(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D-二聚体,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脑梗死组血清hs-CRP与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中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脑梗死组血清bs-CRP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与脑梗死面积、NDS评分呈正相关(r=0.56和0.49;r=0.45和0.61,均P<0.05).结论 血清中hs-CRP和D-二聚体可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指标,对于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我院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60例脑缺血患者为对照组,观察Hcy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患者中高血压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76.67%,正常血压发生率为23.33%;高Hcy患者发生率为93.33%,Hcy正常患者的发生率19.05%;H型高血压的发生率为71.67%,非H型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8.33%,H型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非H型高血压(P<0.05)。结论Hcy作为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导致急性高血压脑梗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庞国庆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7):900-902,90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98名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组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清Hcy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给予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可降低血清Hcy,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肽素与急性脑梗死病情评估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138例及同期健康对照60例,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入院时和肽素水平,依据入院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重3个亚组,比较各亚组间和肽素水平。随访3个月,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预后评价指标,mRS评分大于2分为预后不良。分析血浆和肽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3个月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和肽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重度亚组高于轻、中度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和肽素是急性脑梗死后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03,95%CI:1.120~8.328,P<0.05)。结论和肽素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评估和近期预后判断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早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在早期进展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7例,分为早期进展组31例,非早期进展组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监测患者入院即刻和第3天的血浆DD浓度,同时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早期进展组入院即刻、第3天的血浆DD水平均高于非早期进展组(P<0.01)。2组入院第3天DD水平高于入院即刻(P<0.01)。在早期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入院即刻DD可作为独立预测ACI早期进展的因素(P<0.05)。早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DD水平与SSS下降分值呈直线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水平升高,血浆DD水平值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展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梗死范围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ACI)血糖水平与梗死范围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89例ACI患者在入院后48h内测清晨空腹血糖水平,依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对两组患者脑梗死范围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正常血糖组总有效率(87.75%)明显高于高血糖组(54.12%,P<0.01),高血糖组多发脑梗死发生率(40.00%)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10.29%,P<0.01)。结论ACI患者的脑梗死范围及预后与血糖水平有相关性,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提高ACI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以及叶酸、VitB12干预的作用。方法:1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Hcy;其中脑梗死组筛选出高Hcy血症患者85例,再随机分为叶酸、VitB12治疗组43例及常规治疗组42例作对照研究,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Hcy在脑梗死患者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酸、VitB12干预后治疗组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干预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血浆Hcy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叶酸、VitB12治疗可降低血浆Hcy水平,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