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与类风湿关节炎(RA)关节X线损害的关系.方法:RA患者5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AKA,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拍摄双手和腕关节X线片.比较RA患者AKA阳性、阴性者双手关节侵蚀程度;并对AKA进行定量分析,比较手和腕关节X线片表现各期的AKA滴度水平变化及RF水平变化.结果:RA患者AKA阳性、阴性者双手关节侵蚀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AKA阳性者手和腕关节X线片未见异常、Ⅰ期、Ⅱ期与Ⅲ期之间的AKA滴度对数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X线片各期的RF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KA阳性的RA患者关节侵蚀程度更为严重.RA患者手和腕关节X线片各期的AKA滴度水平有显著性差异,AKA比RF更能反映RA的放射学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2.
刘波 《中国乡村医生》2002,18(17):16-17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病 ,其特征为对称性多关节炎 ,关节表现在类风湿关节的诊断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RA的病理表现为滑膜炎 ,因为只有可动关节才有滑膜衬里层 ,所以RA主要可累及可动关节。最初受累的关节按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掌指关节、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跖趾关节、肩、膝、踝、肘等。其中近端指间关节和腕关节受累最具有特征性。类风湿关节炎多数患者起病时累及 2 - 4个关节 ,多关节炎发病的病人起病较急 ,而以单关节起病的并不少见 ,数周或数月之后可逐渐累及其他关节。关节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心肺损害X线表现1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现已证实,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以关节炎症为主的周身免疫性疾病。因此,RA不仅损害骨、软骨及滑膜,同时还波及心、肺、肾、肝等内脏器官,其中尤以心肺最为常见,据Timmis等统计,在RA中心肺受累的发生率分别高达30~60%和50%,但由于临床经过隐匿、识别困难,故检出率较低,国内文献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138例RA的分析,着重探讨了有关类风湿性心肺病变的X线表现及其诊断。  相似文献   

4.
张永文  沈思钰  蔡辉 《四川医学》2010,31(7):1020-102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伴有显著的致残、致死率。在RA自然病程中,5~10年致残率为60%,病程30年的致残率为90%。35%RA患者在10年内丧失工作能力。RA关节畸形的具体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抗原活化的CD4^+T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滑膜纤维母细胞可产生很多前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7关节超声(US7)半定量评分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活动度的效果.方法:选取37例RA病人,根据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将RA病人分为hs-CRP正常组(n=14)与hs-CRP升高组(n=23),对2组病人病变严重侧腕关节,第2、3掌指关节,第2、3近端指间关节,第2、5路趾关节行灰阶超声和...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类风湿关节炎 (RA)是一种主要累及各运动关节的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原因不明 ,缺乏特异性的诊断试验。目前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及X线片三方面综合判断。诊断标准 :为统一诊断标准及提高诊断准确性 ,现在一般均按美国风湿病学会 1987所重新修改的分类标准进行诊断 (见表 1)。表 1 RA的分类标准1 .晨僵2 .3个或 3个以上关节肿胀 (软组织 )3 .手关节肿胀 (近端指间关节PIP ,掌指关节MCP或腕关节 )4 .对称性肿胀 (软组织 )5 .皮下结节6 .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7.骨关节X线片示手或腕关节侵蚀性缺损和 /或关节周围骨质…  相似文献   

7.
刘小玲  王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1321-1322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分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ELISA法。结果:血沉升高的患者中血清各型类风湿因子浓度显著高于血沉正常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且血沉正常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各型类风湿因子浓度也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血沉升高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后血沉转为正常期血清中各型类风湿因子的变化,结果显示各型类风湿因子都有明显降低,尤以IgG-类风湿因子降低更为突出(P<0.01)。结论:尽管血沉是一种判定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活动度和病情缓解的可靠指标,但特异性不强,且阳性率不高,而测定血清各型类风湿因子更能反映患者病情状况;并能对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恢复程度及预后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与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断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7例,男性22例,女性55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血沉与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及相关性.结果 男性组ESR中位数为48mm/h,95%可信区间为22.00-133.95mm/h;RF中位数为32.00IU/ml,95%可信区间为10.10-458.10IU/ml,ESR与RF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414,P=0.157),存在显著正相关(r=0.549,P=0.032).女性组ESR中位数为40mm/h,95%可信区间为12.00-134.65mm/h;RF中位数为40.10IU/ml,95% 可信区间为10.10-570.10IU/ml,ESR与RF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291,P=0.197),存在显著正相关(r=0.651,P=0.011).结论 RA的ESR、RF的阳性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RA患者的RF与ESR呈正相关关系,不存在性别差异性;对于ESR阳性但RF阴性或RF阳性但ESR阴性的患者需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炎症性自身免疫病 ,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类风湿关节炎同时也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除关节病变外 ,血管炎病变可累及胸膜、肺和心血管等全身多个器官 ,引起一系列的关节外表现。关节外病变的出现常预示疾病预后不良 ,现仅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作以归纳 ,以期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1 类风湿结节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关节炎较特异的皮肤表现 ,出现于2 0 %~ 30 %的患者 ,多见于关节隆突部及经常受压部位的皮下 ,如肘关节的鹰嘴突、头枕部及手足伸肌腱、屈肌腱及跟腱上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手部指间关节X线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深圳龙岗中心医院手外科专科医院收治的80例患有RA行双手正侧位X线检查的病例,根据手部X线表现对患者进行分组.将符合类风湿关节炎X线I期表现的病例作为A组,将符合类风湿关节炎X线Ⅱ期及以上表现的病例作为B组.检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临床指标,并采用影像学Sharp评分分析与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组RF、ESR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Sharp评分与ESR、CRP、RF及关节肿胀数均具有相关性.结论对于手部指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X线检查,同时分析患者RF、ESR、CRP等临床指标,对于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AKA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的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210例,其中RA组11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组65例,健康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均检测抗CCP抗体、抗AKA抗体和RF,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乳胶凝集法检测。结果:抗CCP抗体、抗AKA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2.7%、42.7%、82.7%,抗CCP抗体与RF灵敏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RF及抗CCP抗体均明显高于抗AKA抗体;3种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95%、99%、77%,抗CCP抗体、抗AKA抗体的特异度均比RF高。对RA的诊断联合3种抗体均阳性特异性为99%,灵敏度为40%;3种抗体中的任2项阳性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33.6%;1种抗体阳性的特异度为54%,灵敏度为26.4%,3种抗体均阳性与1种抗体阳性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目前应用的3种特异性抗体中,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价值最高,联合检测抗CCP抗体、抗AKA抗体和RF可以提高RA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脂的变化及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活动期RA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组,同时对受试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lglycerlde,TG)、高密度脂蛋白(His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l,ApoA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及活动性指标: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E)、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活动组Tc、HDLC、ApoAl显著降低(P〈0.01),ApoB显著增高(P〈0.01),而TG、LDLC无统计学意义;HDLC、ApoAl与RF、CRP、ESR呈明显负相关(P〈0.05或P〈0.01);TC与CRP、ESR呈明显负相关(P〈0.05或P〈0.01),TG、LDLC、ApoB与疾病活动性无明显相关。结论活动期RA患者出现了TC、HDLC、ApoAl显著降低,表明活动期RA患者出现了的血脂变化,而这种变化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20例RA和40例健康人进行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结果 抗-CCP抗体在RA患者中的阳性率为88.3%,特异性为96.3%.结论 血清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均高于RF,是RA良好的诊断指标,二者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可大大提高R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抗角蛋白抗体(AKA)滴度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及手和腕关节X线片分期的关系,研究AKA定量分析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RA组、非RA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AKA,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对AKA进行定量分析,观察AKA滴度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及手和腕关节X线片分期的关系.结果:RA组AKA阳性者AKA滴度分布以1∶10和1∶20为主;从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血清稀释度1∶10为对RA诊断的最佳阳性界值点,且特异度随血清稀释度的增加而增高;AKA阳性RA患者AKA滴度对数值与疾病病程、手和腕关节X线片分期、RF浓度呈正相关.结论:RA患者AK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滴度分布以1∶10和1∶20为主;从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血清稀释度1∶10为对RA诊断的最佳阳性界值点;血清稀释度越高,特异度越强.AKA滴度与RA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isomerase,GPI)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联合检测在RA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5例RA患者、62例非RA患者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每位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的滴度。比较RA组和非RA组GPI抗原水平,分析GPI与RF的相关性。结果 GPI抗原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44.6%,特异性为93.5%;RF的敏感性为72.3%,特异性为75.8%;GPI联合RF检测的敏感性为41.5%,特异性为96.8%。RA组GPI抗原水平高于非RA组(P〈0.001),GPI抗原与RF存在正相关性(P〈0.001)。结论 GPI特异性高,敏感性低,可用于RA的特异性诊断及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而GPI抗原与RF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病例(以美国风湿病协会标准入选)组和对照组血清中抗CCP抗体和RF的检测,寻找合理的诊断实验方法。方法将入选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清抗CCP抗体和RF检测,分别比较两组阳性率、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RF及抗CCP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78、χ2=112.145,P〈0.05、P〈0.05)。抗CCP抗体:灵敏度为70.25%,特异度为91.5%;RF:灵敏度为76.86%,特异度为47.06%。抗CCP抗体与RF进行联合检测时串联实验:灵敏度为61.16%,特异度为91.50%;并联实验:灵敏度为85.95%,特异度为47.06%。结论 RF和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例组和对照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有利于疾病的检测诊断。两者结合起来为临床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避免类风湿因子低特异性而导致误漏诊,提高了抗CCP抗体的敏感性,提高了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赵明妹 《当代医学》2022,28(6):43-46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效果及对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R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塞来昔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类风湿因子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及血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同时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 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利用以环瓜氨酸肽为抗原建立的ELISA技术及乳胶凝集试验分别检测105例RA病人、40例非RA弥慢性结缔组织病、35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Anti CCP抗体和RF的分布。比较两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两者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Anti 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2.9%、96.0%,RF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7.6%、56.0%。Anti CCP抗体与RF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25),Anti CCP抗体与RF的关系不密切。结论Anti CCP抗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Anti CCP抗体可视为RA早期诊断新的血清学指标,和RF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更好的诊断出可疑的早期RA病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CCP)抗体、抗核周因子(APF)抗体、抗角蛋白(AKA)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价值。方法检测RA组(196例)、非RA组(157例)、健康对照组(73例)上述5种指标的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不同方案联合检测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RF、抗CCP抗体、抗APF抗体、抗AKA抗体、抗MCV抗体灵敏度分别为76.02%、75.00%、45.92%、44.39%、72.45%,特异度分别为79.57%、96.52%、94.78%、96.09%、94.78%。RF与抗CCP抗体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3.37%,特异度78.26%,RF、抗CCP抗体、抗APF抗体、抗AKA抗体、抗MCV抗体5个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6.43%,特异度为75.65%。结论在5种指标中,RF、抗CCP抗体、抗MCV抗体灵敏度相对较高,除RF外,抗CCP抗体、抗APF抗体、抗AKA抗体、抗MCV抗体特异度均很高。5种指标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大大提高,特异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