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诊断与及其预防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根据临床用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本站2004年至2006年管治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8例结核病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有61例病人出现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发生率17.53%,348例病人中HBsAg阳性32例,其中13例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占40.63%。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且多发生在用药的第1~8周。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对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2.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1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肝损害问题。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的1464例肺结核病人,应用抗结核药后出现肝损害的172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DLL)的高发年龄为20~60岁(70.3%),消化道症状出现和肝功能改变多发于用药后8周内的强化治疗期,占73,8%,轻者加保肝药治疗可不停用抗结核药,重者须停药并着重保肝治疗,157例(91.4%)恢复正常,13例(7.6%)好转,2例自动出院,41例(23.8%)需减量或停药,对化疗效果产生影响。结论:DLL的发生率为11.8%,体重<50kg的老年男性、既往已有肝损害或嗜肝病毒感染、饮酒、合并肺外疾病、HRZ三药联用等为易感因素。DLL一旦发生,应及早行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3.
高秋莲  郝峥 《临床医药实践》2009,(1Z):1241-1242
<正>药物性肝病又称药物性肝损害,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药物的过敏反应导致的疾病,也称为药物性肝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结核病的发病率始终居高临下,抗结核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害发病率报道较高。本研究总结了我科2003年至2007年住院治疗的结核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46例,以分析和总结抗结核药致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4.
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导致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导致肝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处理原则。方法124例肺结核患者住院行抗结核治疗,对出现肝损害的18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肝损害发生率14.5%,老年患者易发生;临床症状少且不典型,与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不易区别。轻度肝损害者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保肝治疗,中度以上肝损害者暂停抗结核药并保肝药治疗,肝功能在4周内恢复正常者17例,占94.4%。结论抗结核过程中出现肝损害者比较常见,只要及时给予相应处理,绝大部分患者肝功能可恢复正常并坚持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结核化疗所致肝损害。方法 抗结核治疗867例病人引起肝损害137例。用3HRZ/6HRE方案112例,3HRS(/E)/HRE25例。结果 137例肝损害病人中,发生时间在1周内16例,1-2周34例,3-4周49例,5-6周35例,6周以上13例。轻度肝损害53例,中度者69例,重度者15例。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利欣等保肝、解毒治疗,除2例中度、4例重度肝功能恶化死亡之外,均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抗结核药物治疗引起肝损害在化疗过程中常见,应避开危险因素,慎重选择抗结核药物及剂量,定期复查肝功能,早发现及时处理肝损害,最大限度地完成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6,(6):1298-1300
目的:评价护肝药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ATDH)患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接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结核患者300例,随访3月,并检测其实验室肝功能各指标。结果:其中287例患者占95.67%的结核患者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物,预防性护肝药物主要有益肝灵、水飞蓟宾、甘草酸制剂、双环醇、葡醛内酯和还原性谷胱甘肽等;预防性使用护肝药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3.83%(11/287),与文献报道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10%,经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9,P>0.05)。结论:护肝药物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意义不大,应根据患者基础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护肝药。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人药物性肝损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翠芬  李净  华来庆  熊林平 《江苏医药》2004,30(12):949-950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药物是抗结核药,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发生机制复杂。本通过分析262例经抗结核治疗的住院结核病例,探索影响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3年间临床诊断并住院治疗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7年2月我院临床诊断并住院治疗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39例,按照国际共识意见对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分型,对比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阿拓莫兰联合复方甘草甜素(美能)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结果:3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中肝细胞损害型22例(56.41%),胆汁淤积型10例(25.64%),混合型7例(17.95%)。10.26%(4/39)患者7天内肝功能恢复正常,46.15%(18/39)患者14天内肝功恢复正常,30.77%(12/39)患者21天内肝功恢复正常,7.69%(3/39)患者28天内肝功恢复正常,1例肝功异常持续34天以上,无死亡病例。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国际共识标准的确规范了临床诊断,有助于肝损害的鉴别诊断,但其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实验,美能和阿拓莫兰联合治疗2周内可明显改善药物性肝损害表现及恢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致儿童肝损害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从事儿童传染病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制定抗结 核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1 年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肺结核或肺外结核,接受抗结核药物治 疗的0~14 岁患儿227 例,对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情况以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7 例结核病患儿抗结核治疗过程 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56 例(24. 7%)。其中婴儿(≤1 岁)13 例,发生肝损害8 例(61. 5%);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时间常见于用药 后1 周内(25 例,44. 6%),53 例(94. 4%)发生在用药后2 个月内;静脉用药、联合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以及艾滋病合并结核病 的儿童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概率较大。儿童结核病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与性别无关,与年龄、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用 药时间、合并艾滋病等因素有关。儿童结核病引起肝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症状肝酶升高(64. 3%)及有明显纳差、恶心、呕吐、 腹痛、皮疹等临床症状(35. 7%)。结论:结核病婴儿(≤1 岁)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概率较大。肝损害发生时 间常在用药后1 周内,大部分肝损害发生在用药后2 个月内,且多数肝损害表现为无症状肝酶升高,建议监测肝功能时间为用 药后第1、2 周,后每2 周1 次直到2 个月,2 个月后每月1 次至疗程结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6例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保肝治疗)和观察组(静脉滴注促肝细胞生长素),每组各33例,治疗4周,对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以及肝功恢复比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降低,肝功恢复正常比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是世界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2位,耐药性肺结核患者数量逐年递增[1]。随着结核病的高发,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也明显增加,抗结核药所致的肝损害已成为我国药物性肝损害的重要原因,是结核患者中止抗结核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核患者的规律化疗及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本院2014年1月至12月住院结核病患者60例在抗结核治  相似文献   

12.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有关问题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7年1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的应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多发在12周内,少数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及黄疸,多数无临床表现.轻者不停用抗结核药而加用保肝药治疗,重者停用抗结核药并加用保肝药治疗,23例肝功均恢复正常.结论:对结核患者,特别是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高危结核患者,应加强肝功监测,并视具体情况给予预防性保肝.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9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在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仅应用抗结核药物.观察2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情况及肝损害的处理方法.结果 治疗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10.9%低于对照组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抗结核保肝治疗中,保护肝细胞,减少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焦建中  解好群  王秀丽  尚艳  李依萍 《医药导报》2006,25(11):1225-1225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发病时间、病程和预后。 方法对42例因行抗结核治疗导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治疗方案中,以含有异烟肼和利福平的治疗最易导致肝损害,抗结核药所致的肝损害多发生用服药后2个月内,经保肝降酶等治疗后,78.6%的患者在1个月内肝功能可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高,抗结核治疗时应定期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李扬  刘佳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679-1682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伴慢性肝病患者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926例资料,分析其患者按正规抗结核方案(2HREZ/4HR)治疗过程中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有无慢性肝炎、合并不同类型慢性肝炎、肝损害程度及其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以及对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影响。结果:926例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其中236例患者伴有慢性肝炎,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213例(30.87%);236例伴有慢性肝炎患者治疗中出现肝损害104例(44.07%);有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P<0.05);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肝功能损害程度重;药物性肝损害较易出现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内。结论: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应密切监测其肝功能的变化,尤其是在抗结核强化期内,必要时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结核病人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应用甘利欣治疗的结果。方法 将208例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捐害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给予甘利欣保肝治疗,对照组102例用肌苷、维生素C和高渗糖治疗。结果 甘利欣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正常的速度和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甘利欣用于治疗药物性肝损害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药物性肝损害19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规律。方法 对 1 98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药物性肝损害占同期急性肝炎的 9.70 % ,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抗结核药占47.98% ,中药占 1 8.69% ,用药 2~ 4周出现肝损害占66.1 6% ,用药 2周内出现肝损害占 2 5 .2 5 % ,临床病例以急性肝炎型最常见 ( 70 .2 0 % ) ,主要为纳差、腹胀、乏力、尿黄 ( 75 .2 5 % ) ,其次为黄疸 ( 60 .1 0 % ) ,肝功能损伤以 ALT,GGT,TBIL升高为主。能治愈者 1 78例( 89.90 % ) ,好转 1 4例 ( 7.0 7% ) ,死亡 4例 ( 2 .0 2 % )。结论 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与病毒性肝炎相似 ,无特异性 ,引起肝损害的药物较多 ,中药引起的肝损害达 1 8.69%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高危人群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俊  许金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396-3397
目的:探讨高危人群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结核科抗结核治疗94例存在高危因素人群病人,统计两组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及临床症状,肝损发生率及引起肝损的原因。结果:对照组(未干预)肝损发生率、程度和合并黄疸的例数、均较实验组(干预)升高,出现肝损与时间之间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而ALT120~200U/L的例数较对照组降低。两组资料显示引起药物性肝损的原因中以利福平为主,出现药物性肝损的时间高峰为4周以内,而引起肝损的3种药物的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长期饮酒者、HBV感染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者这些高危因素人群抗结核治疗时给予干预方案,可以减少肝损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和护理对策。方法总结本所2010年2月~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320例肺结核患者,在治疗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表现,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护理措施。结果抗结核药物发生肝损害大都在治疗后30~60d左右,主要有恶心、呕吐、纳差、厌油食、黄疸、乏力、腹胀、肝区疼痛等临床表现,经有效治疗及护理,1~2周,肝功大部分即可恢复正常。结论在抗结核治疗中要给予保肝药物预防肝损害,定期检测肝功能,及时发现和治疗肝功异常患者,加强护理,降低肝损害的发生,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琥珀酸氢化考的松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收治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共97例,入院第一周给予一般性治疗,包括停用可疑药物,补充葡萄糖、维生素、门冬酸钾镁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其中63例肝功能逐渐恢复,而34例患者肝功能无改善甚至有不同程度恶化,此时除上述一般性治疗外同时给予静滴琥珀酸氢化考的松共9天。结果:使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后34例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好转。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经及时停药、保肝等对症治疗后,大部分能恢复正常,而肝损害严重者正确使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