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桡骨远端骨膜瓣逆行带蒂转移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4月对21例腕舟骨骨不连患者采用桡骨远端骨膜瓣逆行带蒂转移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 X-线片显示腕舟骨腰部骨折骨不连16例,腕舟骨近端骨不连5例,切取桡骨骨膜瓣1.2cm×4.2cm。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疼痛、腕关节活动度等情况。结果术后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20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为4个月,腕关节疼痛基本消失,腕关节功能参照Krimmer腕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结果:优17例,良3例,可1例。结论应用带蒂桡骨远端骨膜瓣移位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具有重建舟骨血运,促进骨折端再血管化及成骨,同时提供坚强有效内固定,提高该类骨折愈合率。  相似文献   

2.
陈立兵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155-156
目的对采用骨膜瓣移位术对患有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观察。方法抽取74例患有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7例。分别采用理疗方式和骨膜瓣移位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1个月和3个月的骨愈合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骨膜瓣移位术对患有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带不同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治疗肱骨中下段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16例肱骨中下段骨不连(中段7例,下段9例)患者在有效可靠的内固定或外固定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骨问返动脉为蒂的尺骨上段骨膜瓣、桡侧返或桡侧副动脉为蒂的臂下外侧骨膜瓣和肱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肱骨中下段内侧骨膜瓣进行移植治疗。结果 术后临床追踪随访平均7个月(3~12月)。无切口感染、神经干损伤、患肢血运障碍等主要并发症。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个月(3~7月)。术后肘关节、腕及手部功能无障碍。结论 带血管蒂的骨膜瓣移植术操作简便,损伤较小,血管解剖恒定,血运丰富,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安全可靠,是一种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不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周俊  周传友  陈武 《中国医药科学》2014,(16):202-204,207
目的评价空心加压螺钉联合臀中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对27例移位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患者采用改良Smith-Peterson入路(S-P)空心加压螺钉联合臀中肌骨瓣移植治疗。结果 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0个月,平均36个月。骨性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5个月,骨折愈合25例,愈合率93.3%,股骨头坏死3例、其中2例骨折不愈合后期发展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另1例为内固定取出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率为10.0%。结论采用改良S-P入路对股骨头周围血供破坏小,臀中肌骨瓣移植联合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对提高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愈合率和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骨皮质去除术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患者10例,均采用骨皮质去除术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观察疗效,出院后每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结果 10例患者肌瓣均存活,其中1例直接缝合创口处边缘有小面积皮肤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4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优4例,良5例,中1例。结论 在彻底清创后,采用骨皮质去除术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创口和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并临床应用易退加压螺丝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同时移植带肌(血管)蒂骨瓣,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并便于骨折愈合后拨钉。方法:在松质骨加压螺丝钉的基础上,将螺纹的后部增加3-5圈由深逐渐变浅(呈锥形)的螺纹。临床应用中于股骨颈张力侧和压力测分别植入该钉各一枚,同时于股骨颈前上方凿槽并植入带肌(血管)蒂髂骨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8-10个月开始负重。结果:102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应用易退加压螺丝钉+带肌(血管)蒂骨瓣移植病人中,8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42个月,其中优良率为92.1%,尚可5.6%,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各1例(2.3%)而再次手术。26例因骨折愈合达2年以上而要求取钉,证实该钉拔出较容易。结论:易退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确切,愈合后便于拔钉;同步植入肌(血管)带骨瓣可促进股骨头早期血供的建立及复活,加速骨折愈合过程,提高股骨头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在胫骨骨折不愈合处作长约4.0cm×1.5cm×1.5cm骨槽,去除死骨及硬化骨,再将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胫骨槽内并固定,游离血管与邻近下肢血管吻合提供血供。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最早术后8周有新骨形成,术后12周髂骨块与胫骨组织愈合,效果满意。31例骨折骨性愈合均良好,愈合时间6,10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术后31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治愈率100%,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带旋髂深动脉髂骨瓣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具有改善骨折处血液循环,利用骨瓣生长能力促进骨生长、加速骨愈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0月~2009年5月使用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2~56岁,平均39.8岁;在影像增强器监视下行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切开复位,复位满意后与肌肉下骨膜外置入LISS钢板,再次确认满意后通过导向器经皮拧入锁定螺钉。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9.4个月。术中均未输血、植骨,术后均未使用石膏外固定。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骨折再移位或成角畸形。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5.8(13~18)周。无一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现象。本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88.6(71~95)分,其中优15例,良6例。各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微创锁定钢板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对骨骼血供影响小,骨折愈合快,固定可靠,术后感染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刘志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4,(22):176-178,181
目的:研究评价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3年6月因内固定失败而造成四肢长骨干无菌性骨不连患者43例,均采用锁定钢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进行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12.6个月。骨不连均愈合,愈合时间为(5.9±1.0)个月。3例(6.9%)出现切口表面感染,经治疗后均痊愈;2例(4.7%)切口延迟愈合;1例(2.3%)出现肢体短缩〈2 cm,无一例发生骨折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显著改善,其中功能优良35例(81.4%),可7例(16.3.%),差1例(2.3%)。结论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具有确切的疗效,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能为骨折提供可靠的内固定稳定性和良好的骨诱导以及骨传导作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采用臀小肌骨瓣及股方肌骨瓣双重植骨,治疗了中青年股骨颈骨折28例。经平均3年3个月随访,27例骨折愈合好,占96.5%。愈合时间3个月~8个月,平均5.5个月。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占3.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桡动脉茎突返支骨瓣转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桡动脉茎突返支骨瓣转位的手术方案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患者19例,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8个月,评价腕关节功能,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4个月X线复查骨折均愈合,腕关节功能评定,19例患者手术效果优14例,良5例。结论桡动脉茎突返支骨瓣转位手术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能有效的促进骨折愈合,是治疗腕舟骨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182-183
目的探讨骨皮质剥脱术治疗四肢长骨干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使用骨皮质剥脱术治疗的四肢长骨干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8例。结果 38例患者的43根长骨均术后随访4~25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均一次手术成功,骨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所在患者术后均经过X线和CT检查后确诊患者的恢复程度。所有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四肢长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术,可以加速骨折断端的血运重建,加快骨折处的新骨生成,加快患者骨不连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骨膜瓣与筋膜瓣联合包绕治疗难治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用吻合血管的骨膜瓣包绕骨折端,骨膜瓣的外围再用吻合血管的筋膜瓣包起,临床应用63例。结果术后2个月有大量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3.5~4.5个月骨折线消失,难治性骨折愈合。结论该方法对治疗难治性骨不连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徐帅  朱礼乐 《中国当代医药》2013,(11):192-192,194
目的对踝上后倾截骨术新术式临床疗效初步总结与分析。方法2010年9-12月,对37例胫腓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行踝上后倾截骨术新术式手术治疗并随访观察。用AOFAS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结果37例患者随访6-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5.5±3.4)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5.1±2.4)周。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为61-98分,平均(89.5±7.1)分。结论踝上后倾截骨后,距骨相对跖屈,关节间隙相对增宽,有利于关节软骨面恢复,防止关节负重时进一步加重创伤。后倾5°-10°,踝穴稳定性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空心钉结合带筋膜跗外侧血管蒂骰骨骨膜瓣移位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至2012年发生距骨颈骨折的12例患者,采用空心钉结合带筋膜跗外侧血管蒂骰骨骨膜瓣移位治疗,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及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根据Marylan评分系统对后足功能进行评价,其中优9例,良3例。12例均达到骨性愈合,X线片显示骨痂通过骨折线,骨折线已消失或接近消失,未出现缺血性骨坏死的情况。结论空心钉结合带筋膜跗外侧血管蒂骰骨骨膜瓣移位治疗距骨颈骨折能够保护伤后距骨的血液供应,有利于骨折愈合预防骨坏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超声电导活性骨提取物治疗高能量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6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使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的胫骨骨折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超声电导活性骨提取物治疗:术后第7天起,每天治疗30min,持续15d,对照组术后予以不含活性骨提取物的超声电导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5~14个月。试验组胫骨骨折愈合时间为9—15周,平均(11±3)周,无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发生;对照组为13~36周,平均(18±4)周,延迟愈合3例(愈合时间为8~9个月)。按Johner—Wruhs标准评估,术后12和26周,试验组优良率分别为93.3%(28/30)和100.0%(30/30),对照组为50.0%(15/30)和86.7%(26/3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电导活性骨提取物是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泌肽在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1998年3月—2002年10月采用骨泌肽经皮注射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26例,骨不连16例,每月拍X片对照。结果:42例均行跟踪观察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延迟愈合26例中愈合25例,愈合率96%。骨不连接16例中愈合14例,愈合率87%,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结论:骨泌肽经皮注射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接具有临床疗效确定,患痛苦小,医疗费用低,副作用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骨不连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小儿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和临床疗效。结果 21例患儿中19例取出内固定后更换固定方式均成功,2例多次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后骨不连患儿改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后复位良好,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儿骨折端均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5.5±1.2)个月。结论小儿骨不连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较易进行诊断,及时的更改固定方式,保证骨折端的稳定性能够有效的治疗骨不连的情况,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血管蒂跗骨瓣转位植骨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3月治疗的16例距骨颈患者,骨折按Hawkins分型:Ⅱ型10例,Ⅲ型4例,Ⅳ型2例,据骨折类型及粉碎部位分别采用前内侧、前外侧或联合入路显露骨折并复位,后外侧入路行空心钉内固定,切取跗内侧血管蒂第一楔骨瓣或跗外侧血管蒂骰骨瓣局部转位植骨.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及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2年(平均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1例出现距骨体缺血坏死.踝关节功能按Hawkins评定标准:优11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7.5%.结论空心钉内固定结合带血管蒂跗骨瓣植骨治疗距骨颈骨折,骨折固定稳固,可早期活动,带血管蒂的跗骨瓣植骨有利于骨折愈合、降低骨坏死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陈旧性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经验,分析骨不连的病因,评价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对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骨科从2010年7月—2013年7月手术治疗的14例骨不连患者进行分析,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加自体骨移植的治疗方法。综合评价骨折骨折愈合率、手术并发症、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4例患者,经过术后随访,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随访时间3~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2个月,平均7.1个月。其中12例临近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另有2例临近关节仍存在活动障碍,无内固定失败等。结论骨不连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的不同以及术后发生感染均是引起骨折后骨不连的重要原因。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骨移植技术是治疗陈旧性骨不连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