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热吹风器在全麻术后低体温患者的使用方法,以避免低体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全麻术后进入恢复室体温低于36℃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分别监测进入恢复室时的体温、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记录复温时间和在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使用电热吹风器在全麻术后低体温患者复温时间和在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使用电热吹风器,可缩短患者在恢复室的复温时间、停留时间,减少低体温造成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术中体温干预与监测,观察比较保温组与非保温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的变化。方法:接受体温监测病人80例,随机分为非保温组和保温组;保温组患者在非保温组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盖充气式保温毯,将温度调节至36-40℃,术中使用静脉液体及冲洗液均加温至37℃。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开始时和手术中每隔15min测量体温。结果:手术开始后30min至结束时,非保温组患者体温下降明显,存在发生低体温的危险;保温组患者体温在手术开始30min后维持在正常水平略有升高。结论:对全麻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体温管理,可以有效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全身麻醉中低体温原因的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中50 %~70 %的患者会发生轻度低体温,对于病情较重或体质较差的患者,围术期意外低体温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低体温是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长时间大手术,老年人和小儿手术时更易发生.特别指出全麻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更易导致低体温的发生.低体温可以使术中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外周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1],术中低体温比正常体温者死亡率明显增加.手术中体温低于36 ℃成为体温过低.  相似文献   

4.
浅谈术中病人低体温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保持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可使体温恒定在37±0.2℃,当手术中体温降至36℃以下时称为低体温.低体温易致心脏病、血凝病、抵抗力降低、伤口愈合缓慢川等不良后果,加强围术期体温监测,积极防治低体温,对病人术后恢复和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低体温是指患者中心体温低于36℃,是围手术期最为常见的体温失衡现象,多因全麻对体温调节功能的抑制以及手术室环境温度较低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低体温导致术后的感染率明显增加,可能与低体温状态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有关。本研究拟观察术中保温措施及低体温对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的保温护理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6℃以下称为低体温.多发生在手术和麻醉中,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易发生低体温的现象容易被医务人员所忽视,有研究显示大约有50%的手术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6 ℃,33.3%病人中心体温<35 ℃[1],而人体体温调节中枢通常将中心体温调节恒定在37℃,术中低体温可引起多种并发症,针对造成低体温的原因做好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的保温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术中低体温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体温低于36℃以下,如果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可达50%~60%,其中1/2患者术中体温低于36℃,1/3患者术中体温低于35度.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手术患者术中体温下降,可由此引发寒战,增加病人的不适感和许多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对手术患者的体温监测,发现采用了有效的保温措施,患者术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降低了麻醉复苏期的寒战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麻醉复苏.现就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危害及预防低体温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6例)。术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体温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体温变化,并对比两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60min体温(36.45±0.38)℃、术中120 min体温(36.21±0.41)℃、术后体温(36.78±0.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41±0.33、35.37±0.42、36.01±0.56)℃,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反应发生率(5.56%,2/36)显著低于对照组(14.71%,5/34),组间差异P0.05。结论手术患者积极采取低体温预防性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术中体温情况,降低低体温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董美丽  于兰贞 《中外医疗》2011,30(34):17-18,20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规避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风险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5月于本院手术室行腹腔镜手术的40例妇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应用联合保温措施对手术患者进行规避低体温风险的护理,观察术后患者体温及寒战情况。结果 2例患者术后体温略低,其余在36℃以上,无一例发生术后寒战。结论 循证护理在规避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风险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围手术期的手术患者因室温低,全身麻醉,脏器暴露和输注低体温液体而常常发生低体温(36℃),尤其是全麻患者,由于麻醉药对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的抵制,另外由于伞麻使用肌松剂,即使体温达到相应反应值,也无法引起寒颤来产热,因此全麻患者更容易发生低体温.而低体温可引起麻醉药物代谢缓慢而影响苏醒,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受抑制,增加术中刨面渗血和感染机会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维持体温恒定有重要意义.近一年来我院手术部特别重视对全麻患者体温维持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围手术期影响体温调节的因素及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凌雪  王宝忠  雷燕  高杰  邱利飞 《河北医学》2009,15(10):1212-1213
术中低体温是围手术期最常见的热紊乱现象之一,多数情况下,低体温程度不重,因此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术中低体温是指围手术期体温低于36℃,一般情况下体温低2—3℃,即中心体温在34~36℃之间。导致手术期病人发生低体温的因素很多,诸如环境温度、麻醉及麻醉用药等。低体温可引起麻醉药物代谢缓慢而影响复苏、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抑制、增加术中创面出血和感染机会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围手术期的低体温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黄开碧 《右江医学》2009,37(2):153-154
目的观察术中保温对儿童患者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开腹手术患者7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常规护理,术中未采取任何保温措施;观察组35例术中注意保温,室内温度维持在23℃~28℃,使用Warm-TouchTM充气式保温装置及电子液体加温仪,冲洗液用水温浴箱加温至37℃。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血压、心率、体温的变化及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寒战和躁动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心率、体温与术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而观察组患者无显著性改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血压平稳、心率减慢、苏醒快、寒战及躁动发生率低(P<0.01)。结论术中低体温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和循环系统,延缓患者的术后恢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监测体温变化,对输液液体及冲洗液加温,下半身使用保温毯保暖,并保持手术间温度,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人体温度调节系统通常保持机体核心温度在37℃左右,核心体温的稳定对人体正常代谢及各种生理功能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期间,由于患者紧张焦虑,并受到麻醉药物、手术室低温、手术部位暴露和输入低温液体、出血等影响,核心体温会下降,当核心体温<36℃时即称为术中低温,术中发生率达50%~70%[1-2].低体温可产生多种不利影响,即使轻度低体温也可导致术后较多并发症的发生.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手术时对手术部位消毒、手术切口暴露、机体散热加快和冷灌注等导致术中低温的自体调节功能减退,较正常成年人发生术中低温的概率高,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4.
胡艳萍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91-1392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腹腔手术常见并发症,术前因患者禁饮食,胃肠减压,灌肠等术前准备,导致体内热量降低和水分丢失过多。约50%患者术后中心体温低于36℃,特别是长时间的开放性腹腔手术患者及老年人、小儿更易发生。我院对全麻的50例腹腔手术患者,实施必要的保温措施,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术中保温对直肠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术中保温对直肠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调节室温24~26℃及覆盖棉被;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还采用变温毯、术中使用血液/液体升温仪进行输血输液,盆腔冲洗液用水温浴箱加温至37~39℃等综合保温措施.观察两组围术期肛温及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寒颤及躁动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体温降低、苏醒延迟,寒颤、躁动等发生率较观察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术中积极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可减少直肠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低体温、苏醒延迟、寒颤及躁动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全麻术后体温过低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5,9(10):915-915,921
全麻术后患者体温<35℃,不仅影响切口愈合,增加感染率,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肺疾患等并发症。我院2004年1 ̄6月通过对100例全麻患者在术中术后进行了相应的护理,有效地控制了低体温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全麻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全麻采用气管插管加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方法 将老年腹部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0例在围术期实施综合保温措施,对照组80例采取常规保温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低体温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5.0%,低体温发生率为7.5%,均低于对照组的16.3%、48.8%(P<0.05).体温≤36℃的患者SSI发生率为26.7%(12/45),高于体温>36℃患者的4.3%(5/115)(P<0.01).结论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与围术期低体温有关.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预防围术期低体温发生,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全麻情况下腹腔手术患者在术中低体温的状况,探讨预防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在全麻下并且ASA麻醉分级为Ⅰ~Ⅱ级的98例腹腔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干预组49例患者在术前和手术过程中进行四肢保暖,两组手术室内温度都保持在26~28℃,术中用37℃的腹腔冲洗液和加温输液等综合保温措施;对照组依照常规处理,不使用特殊的保温方法。结果:术中60min和术毕时两组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寒战8例(16.33%),对照组寒战26例(53.0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体温比35℃低者,干预组3例(6.12%),对照组28例(57.1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的保温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术中患者的体温保持稳定,可以有效发挥预防患者发生手术后低体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充气式加温仪中低档保温温度对脊柱手术患者术中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脊柱俯卧位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档组和中档组各30例。对照组为室温被动保温,另两组采用Bair Hugger 750充气加温仪进行主动保温,低档组选择32℃保温,中档组选择38 ℃保温。比较3组手术患者术中核心体温、低体温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尿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麻醉开始前、麻醉诱导后30 min 3组间鼓膜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60 min后各时间点核心体温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档组鼓膜温度T2(36.77±0.26)℃、T3(36.76±0.20)℃、T4(36.83±0.24)℃、T5(36.79±0.24)℃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组发生低体温2例(6.7%)、低档组发生低体温4例(13.3%)、中档组发生低体温0例,3组间低体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中档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组与低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中出血量、尿量、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8 ℃中档保温能有效预防低体温发生,能较好维持患者术中正常的核心,而32℃保温有术中患者体温持续下降趋势,存在术中低体温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加温至36 ℃~37 ℃的甲硝唑注射液作为冲洗液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对降低术后吸收热程度和减少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4月~2010年7月的139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700例和观察组69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体温和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温至36 ℃~37 ℃的甲硝唑注射液作为冲洗液应用于剖宫产手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吸收热和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