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我院妇儿两科协作,对1984年4~12月所收治的11例新生儿吸入性生前感染性肺炎,选用了灭滴灵作为抗感染治疗的初步探讨,得到了肯定的疗效。并介绍了产时吸痰,同时作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双菌培养,结果提示本病是以厌氧菌为主或厌氧菌与需氧菌的混合感染性疾病。认为将灭滴灵作为杀灭厌氧菌良药,与临床常用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联合用药,对本病的双菌混合性感染是极为可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厌氧菌感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患儿的厌氧菌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双套管防污染毛刷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对RRI患儿从下呼吸道刷取气管分泌物 ,进行厌氧及需氧菌培养。结果  79例RRI患儿中有 5 0例检出细菌 ,34例为厌氧菌占 6 8 0 % (34/ 5 0 ) ,其中厌氧菌及需氧菌混合感染为 18例。结论 厌氧菌感染在RRI患儿中占有很大比例 ,这一结果对RRI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肠道微生态学研究现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人的肠道中栖息着大约 1× 10 14个、约 10 0多种细菌 ,构成了所谓肠内菌群 ,其中肠杆菌、肠球菌等需氧菌仅占菌群的 1/ 10 0 0 ,绝大多数为厌氧菌 ,健康情况下它们与宿主之间处于生理的、和谐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状态 ,维持人体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对保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1 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定植过程新生儿刚出生时胎粪是无菌的 ,生后数小时粪便中首先出现肠球菌、链球菌和肠杆菌等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后2 4h大肠杆菌占优势 ;双歧杆菌于生后第 2天出现 ,增长十分迅速 ,第 4~ 5天开始占优势 ,1周后其数量可达细菌总数的…  相似文献   

4.
厌氧菌中的脆弱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属和消化链球菌属是临床重要的病原菌。脆弱类杆菌主要存在于腹腔感染中;产黑色素类杆菌多在肺及上呼吸道感染中;梭状芽胞杆菌属因有外毒素,可引起各种非化脓性感染加腹泻、食物中毒及破伤风等,这些细菌亦可引起败血症或创伤感染。而消化链球菌属则可引起皮肤和皮下脓肿,或参与各种混合感染。厌氧菌常与需氧菌形成混合感染,因而,常需用多种抗生素针对感染中的各种病原菌。如青霉素或第  相似文献   

5.
Shinn等在偶然发现了灭滴灵治疗急性、溃疡性齿龈炎显著疗效后,才认识到灭滴灵是治疗厌氧菌的特效药物。目前,灭滴灵仍然是治疗厌氧菌败血症的广谱药物。在呼吸道感染方面,脆弱类杆菌很少参与,治疗这种厌氧菌感染,早期治疗药物是选择青霉素。此时,脆弱类菌群对抗生素治疗起着“决定性因素”,因为它们是产生β-内酰胺酶唯一常见的厌氧菌。因为,所有常见的呼吸道病原菌(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卡他布兰汉球菌、百日咳杆菌)均对β-内酰胺抗生素敏感,因此,大环内酯类药物有取代青霉素的趋势,且它对于需氧菌和厌氧菌都有效。它的短处在于一方面由于口咽部和呼吸道感染时梭形杆菌不是少见的病原菌,且在试管内对大环内酯耐药。一些最重要的下呼吸道病原如军团肺炎杆菌、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药敏感而对青霉素耐药。Brook描述过青霉素常不能根除复发性咽扁桃体病人咽部的A组溶血性链球菌,有证据提示这是由于需氧菌和厌氧菌溶都是产生β-内酰胺酶的微  相似文献   

6.
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与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发生HSV感染的新生儿大部分是在分娩时由产道获得病毒。患原发HSV感染的母亲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发生临床感染的危险很高,据估计大于50%;母为再发性感染虽经阴道分娩,则新生儿感染危险性低,被认为低于5%。理论上有以下几个原因:再发感染时,子宫颈常不被侵犯,而原发感染时子宫颈通常受累;再发感染时产道内HSV较原发感染时效价低,存在时间短。另外,抗HSV抗体的存在与否也影响新生儿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人体肠道中柄息着大量细菌,约1014个,500~1000类,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1].肠道微生态(intestinal microecology,IM)主要由细菌组成,病毒和真菌只占少数.IM有很多重要生理功能,包括营养成分的吸收、脂肪在体内分布、调节肠上皮屏障(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IEB)黏膜的发育以及调节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的建立等.本文就IM与IEB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外科厌氧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5年2月以来,新生儿外科感染40例中,厌氧菌培养阳性为42.5%,其中腹部外科厌氧菌感染高于软组织感染(0.5>P>0.5)。软组织厌氧感染中坏死性筋膜炎高于皮下坏疽(P<0.25)。全组多为厌氧菌与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并存的混合感染(88.24%)。因此,对新生儿外科感染治疗应注意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围产儿厌氧菌感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所谓厌氧菌(Anaerobic bacteria)是指一般用血琼脂作需氧培养,虹缸培养或二氧化碳培养时,由于氧的毒害作用而不能生长的细菌。1974年 Chon 报告了国产儿厌氧菌感染23例,1982年上海报告2例。最近 Noel 重报告纽约医院 NICU 18年中有1290例围产儿血培养阳性,其中29例(2.2%)为厌氧菌。因为厌氧菌感染在围产儿有其一定的特征,故专题谈谈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B簇链球菌感染是新生儿致命感染的最常见病因。新生儿早期B簇链球菌感染(简称B链感染,下同)的发病率为活产婴的1.1~3.7‰,病死率为22~80%。致病B链来自母亲阴道及直肠。母亲带菌率为8~31%。如母亲分娩时阴道带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疾病厌氧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厌氧菌培养的阳性率,了解厌氧菌的感染情况及在各种标本中的分布。方法 应用VITAI-200细菌培养箱及VITEK-60鉴定仪对厌氧培养及分离的厌氧菌种进行鉴定。结果 478份临床标本进行厌氧和需氧培养,122份标本细菌培养阳性,总阳性率255%,其中单纯厌氧菌阳性22例,占阳性标本18%;单纯需氧菌阳性81例,占阳性标本66.4%;两者混合阳性19例,占阳性标本15.6%。包括混合感染,共检出厌氧菌45株,厌氧菌检出率为8.5%。结论 在临床标本检测中,厌氧菌有较高的培养阳性率,开展厌氧培养能提高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及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人体肠道中栖息着大量细菌,约1014个,500~1000类,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1]。肠道微生态(intestinal microecology,IM)主要由细菌组成,病毒和真菌只占少数。IM有很多重要生理功能,包括营养成分的吸收、脂肪在体内分布、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肺脓肿的细菌学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研究证实单纯厌氧菌或与需氧菌混合感染在成人肺脓肿患者的病因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过去没有系统地研究小儿肺脓肿的病因学问题,更未曾采用专门的厌氧菌技术。本文扼要介绍我们在治疗小儿肺脓肿病人的细菌学研究和治疗经验。细菌学的发现是由于采用现代的技术操作规程经由气管吸取标本而获得。  相似文献   

14.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初探婴儿期肠道菌群菌种演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婴儿粪便菌种组成,探索婴儿期肠道菌群定植规律。方法收集15例健康婴儿出生后第0、2、4、7、10、14、28天,以及3、6、12月时的新鲜粪便,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检测肠道菌群结构,对其优势菌种进行测序,分析婴儿期肠道菌群菌种演替过程。结果 DGGE指纹图谱可见,婴儿期的肠道菌群结构随出生后时间变化显著;克隆测序结果显示,变形菌门的细菌定植最早,以专性需氧菌肠杆菌、假单胞菌为主,其次是厚壁菌门的专性厌氧菌(梭状芽孢杆菌、小韦荣球菌)和兼性厌氧菌(多枝梭菌)定植,随后疣微菌门定植,放线菌门定植最晚,以双歧杆菌为主,并逐渐成为优势菌群。结论婴儿期肠道中专性需氧菌首先定植,随后是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变形菌门细菌定植最早,厚壁菌门细菌次之,随后是疣微菌门细菌,以双歧杆菌为主的放线菌门细菌定植最晚。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在上呼吸道感染中,产生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厌氧菌明显增多,此与青霉素在抗感染中的失败率增加有直接关系。这类细菌主要包括:类杆菌属、梭形杆菌属、消化道链球菌,其中产黑色素类杆菌、口腔类杆菌、梭形杆菌最重要,可引起慢性中耳炎、慢性乳突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复发性扁桃体炎和肺脓肿。这些细菌来源于正常口腔菌丛,多藏在扁桃体、舌的缝隙和齿龈下缺氧的地方,在这里,厌氧菌的数量明显多于需氧菌,两者之比10:1。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时期尿液成分正常数值有特殊之处,了解正常足月新生儿的尿液成份,有助于临床对新生儿疾病尤其尿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目前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197例正常新生儿尿液分析,提供国内新生儿时期尿液成份的正常数值。资料与方法对象来源于1986年1月1~31日4月1~30日在本院产房出生的197例正常足月分娩新生儿,其中男104例、女93例。新生儿体重为2500~4000g,孕期为37~42周,一般情况正常,无疾病或感染,母亲非异常妊娠,分娩及生产史无特殊情况。新生儿饮  相似文献   

17.
159例经血培养证实的小儿败血症中厌氧菌118例(74.8%),共检出菌148株。同一病人同时或先后检出2种厌氧菌20例,3种厌氧菌5例,25例同时检出需氧菌。检出厌氧菌中主要是消化球菌、脆弱类杆菌和专性厌氧杆菌。94例体外药敏试验甲硝哒唑、氯霉素、氟哌酸对厌氧菌抗菌活性很高。临床参照药敏,给予青霉素、头孢菌素、甲硝哒唑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母亲产时发热伴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我院)产科建卡、母亲产时发热(体温峰值≥38℃)、胎龄≥37周、单胎的新生儿,根据我院新生儿感染的诊断标准[生后12~24 h血常规WBC≥50×109·L-1和(或)CRP≥20 mg·L-1,或生后24~48 h WBC≥30×109·L-1和(或)CRP≥8 mg·L-1)]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从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母亲体温峰值,产前血WBC数和CRP,是否硬膜外麻醉,是否合并其他感染高危因素[B族链球菌(GBS)阳性、羊水Ⅲ°或羊水异味、胎膜早破≥18 h],分析产时发热母亲新生儿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323例新生儿进入分析,感染组123例,对照组200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母亲体温>38.8℃(OR=11.89,95%CI:3.21~67.12)、产前血WBC>13.1×109·L-1(OR=6.50, 95%CI:1.87~78.25)、GBS阳性(OR=7.91 ,95%CI:1.77~22.13),羊水Ⅲ°或羊水异味(OR=33.1,95%CI:3.34~101.56)和胎膜早破≥18 h(OR=15.12,95%CI:5.72~67.39)为母亲产时发热新生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感染与母亲产前体温峰值、血WBC数相关。母亲产时发热且合并其他感染高危因素者,新生儿感染风险升高。硬膜外麻醉虽会引起母亲产时发热,但可能并不增加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沙眼衣原体感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概况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trachomatis)是非典型病原体之一 ,在儿童主要引起新生儿结膜炎和婴儿肺炎。母亲孕期感染后如不及时治疗 ,可在孕期或分娩时造成胎儿感染 ,且分娩后又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给婴儿。受感染的新生儿出生后可在睑缘、鼻咽部分离出沙眼衣原体 ,感染的新生儿只有18 %~50 %有眼结膜炎的临床表现。部分衣原体的原体可通过泪腺进入鼻咽部及下呼吸道 ,因而可延至生后6周至6个月发生肺部炎症。沙眼衣原体作为儿童肺炎重要的病原菌 ,已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Lopez_Hurtado报道新生儿呼…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需氧菌败血症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儿需氧菌败血症59例临床分析解放军第202医院儿科(沈阳,110003)杜凤兰荆科李薇本文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经血培养证实为需氧菌的新生儿败血症59例作一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根据1986年9月全国儿科杭州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