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0年1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6例,按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Esprit呼吸机(美国卫康公司生产),选用自主通气/指令通气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注射剂,首次负荷量0.8mg加入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以后给予纳络酮注射剂2.4mg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用微量泵以5ml/h的速度静脉泵入,q 12h,连用3d。结果观察组插管率为13.04%,死亡率为8.70%,对照组插管率39.13%,死亡率26.0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2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纳洛酮辅助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够明显改善呼吸循环功能,解除呼吸抑制,提高插管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张奇元  张杰 《临床荟萃》1998,13(23):1058-1060
目的:观察尼可刹米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吸氧和吸氧同时静脉点滴尼可刹米,2小时后重新测定血气。结果:实验组PaO明显增加,PaCO降低。实验PaCO和TCO、HCO有显著正相关。结论:尼可刹米使用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与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性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且予以相应的护理,将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变化与I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由于治疗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在治疗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舒适程度与气道反应,术后及时给予营养支持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等,患者的呼吸频率及心率恢复正常,呼吸困难症状显著好转,二氧化碳分压(P~CO:)与pH值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上述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多方位、全面、严密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细心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研究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7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感染、祛痰、解痉、低流量持续吸氧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吸机进行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PaO2显著上升,PaCO2显著下降,pH值改善明显,较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的通气功能,减轻患者的呼吸肌压力,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通气功能障碍,造成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易引起Ⅱ型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目的是辅助病人呼吸,操作简单患者易接受,它可避免气管插管及插管机械通气引起的并发症,减轻呼吸肌疲劳。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夏锡荣施毅童茂荣曹鄂洪肖鑫武赵蓓蕾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市南京军区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ARF)是临床危重病症之一。随着抢救水平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肺保护性通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的肺保护效果。方法 3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小潮气量组(17例)和常规潮气量通气组(18例),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机械通气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最终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存活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小潮气量组机械通气后BALF中TNF—α、IL-6、IL-8的水平明显低于常规通气组;小潮气量组气压伤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常规通气组。结论 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选用小潮气量进行机械通气,可以减轻机械牵拉诱发的细胞因子释放,减轻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序贯应用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械通气技术的大量临床应用,使其成为抢救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1]。给予危重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可在短期内改善通气,更好地改善痰液引流和控制肺部感染,使病程缩短,预后显著改善。同时有创性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患者上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丧失,加之许多患者年老体弱,肺功能较差,机械通气的较长期应用,更易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机会[2]。拔管撤机的指征一般控制较为严格,患者很难在短期内达到指征,直接撤机拔管可能发生撤机困难或失败。本文拟探讨经短期气管插管有创性机械…  相似文献   

10.
近年低通气模式治疗呼吸衰竭并取得良好效果,为老年呼吸衰竭的治疗提供一新方法。本文对27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低通气、低潮气量、低频率通气,同时加强综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996年12月~1998年1月住我院呼吸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老年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理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效果.方法:4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取留置鼻胃管鼻饲法实施肠内营养.观察组以富合膳食纤维的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作为肠内营养配方,对照组以普通鼻饲饮食为营养配方;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及体质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比较2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提高,患者体质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肌围均增加(P<0.05);对照组以上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合理肠内营养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况,有助于缩短带机时间.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长期反复的气道炎症,支气管—肺组织结构的毁损及急性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导致肺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严重病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为了解COPD呼吸衰竭患者夜间睡眠过程中是否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乳酸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入院治疗0,6,12,24h动脉血乳酸、动脉血气,按预后将患者分成未愈组和对照组;比较未愈组和对照组血乳酸指标有无差异。结果:未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z)、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0,6,12,24h动脉血乳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血乳酸连续监测可用于评估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湛晓勤  苑冀容 《现代康复》2001,5(3):100-10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0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不同病期的COPD患者进行血清IL-8、IL-6水平检测。结果 COPD缓解组、急性期非呼衰组、急性期呼衰组血清IL-8水平明显增高,(P&;lt;0.001),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IL-6水平在急性期非呼衰组,呼衰组亦显著较正常组增高(P&;lt;0.001)。缓解组水平接近正常(P&;gt;0.05)。结论 IL-8、IL-6参与了COPD患者的炎症过程,其血清水平有助于对COPD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经面罩双相气道正压 (BiPAP)通气近年来已应用于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 ,但其对重症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还有争议[1~ 4 ] 。经人工气道行同步间歇指令 压力支持通气 (SIMV PSV) ,由于有可靠的密闭通气环路结构 ,通气效果显著 ,是临床上治疗重症COPD急性呼吸衰竭常用的通气模式。本文就经面罩BiPAP通气与经人工气道SIMV PSV机械通气在重症COPD急性呼吸衰竭中的疗效作一比较研究 ,以评价经面罩BiPAP通气对重症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6.
苏衍岐  苏尚廉 《临床荟萃》1996,11(23):1081-1082
将我院近年来救治的42例慢阻肺呼衰并发多器官受损或衰竭的病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收治慢阻肺118例,其中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者42例占35.6%。男27例,女15例。年龄≤45岁3例,46~55岁7例,56~65岁14例,≥66岁18例。诱发因素多为肺部感染。死于多器官衰竭21例,死于休克1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 4 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急性期与缓解期及 38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 )、甲状腺素 (TT4)、促甲状腺素 (TSH)。同时检测动脉血中氧分压 (PaO2 ) ,并分析COPD呼吸衰竭患者PaO2 与TT3 、TT4和TSH的相关性。结果呼吸衰竭组急性发作期TT3 ,TT4水平均值显著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 (P <0 .0 5及P <0 .0 1) ;呼吸衰竭死亡组TT3 ,TT4水平均值显著低于存活组 (P <0 .0 1)。COPD患者PaO2 与血清TT3 和TT4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 ,与TSH呈显著性负相关 ,r分别为 0 .5 6 71、0 .5 346和 - 0 .4 935 ,(P <0 .0 5 )。结论COPD呼吸衰竭患者血清TT3 和TT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 ,缺氧是导致COPD呼吸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监测血清中TT3 ,TT4的浓度有助于判断COPD危重程度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旨在研究内皮素-1,一氧化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体内的变化,方法;选择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取静脉血测定内皮素-1,一氧化氮。结果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组ET1,NO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ET-1,NO升高可能参与了COPD急性期发生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