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观察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湿疹霜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亚急性湿疹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除湿胃苓汤及外擦湿疹霜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湿疹霜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清热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所致的迟发型变态反应的瘙痒性皮肤病,病因病机十分复杂,易反复发作,临床上较难治愈。湿热型湿疹是湿疹中较常见的类型,2000年5月至2004年4月,我们采用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的清热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11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多形性皮疹,可见红斑、丘疹、水疱、渗出、脓疮、糜烂、结痂、脱屑等不同皮疹,多为对称性、易糜烂,反复发作,剧烈瘙痒等临床特点。多年来笔者接诊百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加蒙药治疗,疗效满意,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除湿胃苓汤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亚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除湿胃苓汤治疗,对照组服用西替利嗪和维生素C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0.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除湿胃苓汤治疗亚急性湿疹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92年3月~1999年12月以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湿疹32例,收到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5岁,平均41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6个月,平均2.4年。2 治疗方法根据皮损特点,结合症舌脉辨证,分为四型治疗。2.1 肝胆湿热型 皮损局限性潮红或暗红肥厚,大小不等,间有丘疹、水疱、瘙痒难忍,伴口苦口干,烦躁易怒,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黄芩10g,栀子10g,泽泻12g,木通10g,车前子10g,生地黄30g,白鲜皮30g,地肤子15g。每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第三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湿疹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疗效,对本溪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湿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共纳入95例受试者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疗效、皮损形态、瘙痒程度、皮损面积、临床症状总积分、相关化验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湿疹的湿热蕴结型和血虚风燥型的症状积分和疗效,经秩和检验,P0.05,均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湿疹湿热方、湿疹风燥方联合应用湿疹外用方治疗湿疹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 E与湿疹的发病及转归可能存在一定意义,中药治疗可改善二者的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7.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所致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为瘙痒性皮肤病,病因病机十分复杂,易反复发作,临床上一般较难治愈.湿热型湿疹是各证型湿疹中较常见的类型,为了研究中医药的治疗效果,2000年5月至2004年4月笔者采用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的清热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11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除湿胃苓汤联合灸法及复方樟脑乳膏治疗脾虚湿阻型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8年3月—2019年10月石家庄市中医院诊治的100例脾虚湿阻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除湿胃苓汤加减口服联合灸法治疗及复方樟脑乳膏外用,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氯雷他定片、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口服联合复方樟脑乳膏外...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疗法在慢性湿疹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安阳县中医院 2016 年 3 月至 2019 年3 月间收治的 118 例慢性湿疹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9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即氯雷他定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证型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 18(IL–18)、IL–10 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SOD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 MDA、IL–18 以及 IL–10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3.2 % 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9.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比较复杂。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亚急性湿疹多因急性湿疹炎症病程较久或不适当处理后发展而来,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仍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伴瘙痒,再次暴露于致敏原及新的刺激可导致急性发作,如经久不愈,可发展为慢性湿疹。自2002年-2007年,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3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湿疹的疗效。[方法]65例病例,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分湿热型、湿阻型、血虚风燥型,治以清热、祛风、除湿为主。5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45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4.00%。[结论]辨证分型治疗湿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辨证分型治疗婴儿湿疹16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婴儿慢性湿疹166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以观察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清热利湿法和养血润肤法,并佐以疏风止痒之药,2周为1例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88%,结论:纯中药疗法内服外洗结合,标本兼治,疗效显著,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口服液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湿热型急性湿疹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给予清热除湿口服液,20ml/次,2次/d;中药对照组口服龙胆泻肝丸,6g/次,2次/d;西药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10mg,每晚口服1次。2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较盐酸西替利嗪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较龙胆泻肝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盐酸西替利嗪组及龙胆泻肝丸组基愈显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热除湿口服液治疗急性湿疹湿热证有效。  相似文献   

14.
齐炳 《光明中医》2007,22(4):80-8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的治疗方法,将120例湿疹分为湿热互结型、脾虚湿盛型、风盛血燥型、气血两虚型4型进行治疗,结合使用西药(包括外用药).结果:120例中,治愈95例,显效18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结沦:中西结合治疗湿疹疗效显著,复发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亚急性湿疹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疹是一种炎症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根据其皮疹特点常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期.临床中最常见的皮损是丘疹、脱屑,伴有瘙痒,应属亚急性湿疹.现代医学公认其发病原因为迟发性变态反应.目前其常用的药物是新一代H2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I型变态反应;激素类药膏长期外用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对亚急性湿疹疗效并不理想.2005年1月-2007年11月,笔者以健脾除湿立法治疗亚急性湿疹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药内服,对照组予息斯敏9mg口服,日一次,结合0.05%新适确得乳膏外涂,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慢性湿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湿热浸淫型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清热除湿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EASI评分、瘙痒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湿热浸淫型湿疹患者给予清热除湿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减少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湿疹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40例门诊患者,根据皮肤特点,结合症状,辨证分为4型。风热型,清热疏风祛湿方(荆芥20g,苦参10g,黄柏15g,生地30g,丹皮、连翘、防风、大青叶各15g,白鲜皮30g,车前草15g,甘草7g);湿热型,利湿清热止痒方(黄柏8g,黄芩10g,藿香、苍术各15g,枝子10g,白鲜皮20g,蛇床子10g,丹皮12g,苦参7g,地肤子21g,甘草6g);血燥型,养血祛风润燥方(当归20g,川芎15g,茯苓20g,通草10g,白鲜皮15g,丹参25g,鸡血藤、益母草各20g,玄参15g);血瘀型,活血化瘀祛湿方(当归20g,泽兰、牛膝各12g,地肤子21g,防风12g,鸡血藤、赤芍各15g,桃仁、红花各10g,银花藤、生地各20g)。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皮疹、瘙痒、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随访3个月。[结果]痊愈21例,显效9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一般急性起病治疗疗效较好,多为1个疗程,而慢性复发性则需2~3个疗程。[结论]辨证分型治疗湿疹.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刘德柱  刘传民 《河北中医》1998,20(3):144-144
角膜炎是临床常见的眼病,发病率高,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我科于1997年采用中药辨证治疗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10岁以下者1例,11~20岁者7例,21~30岁者17例,31~40岁者16例,41~50岁者8例,51岁以上者1例;首次发作者34例,其余均为再次或2次以上发作,其中3例反复发作6~8次.2 辨证施治我们根据中医辨证将本组病例分为4型施治.2.1 肝经风热型 此型症状一般较轻,临床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结膜炎后.自觉眼都磨痛,怕光,流泪,视力下降或仅有视力疲劳,眼部干涩等.眼部检查:球结膜轻度充血或无明显充血,角膜表面有细小的灰白色点状浸润,荧光素染色阳性,  相似文献   

20.
辨证治疗慢性湿疹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自1999年2月~2001年10月以来,辨证治疗慢性湿疹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1岁,平均35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1年。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