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临床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超声和实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进行检查,以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为金标准进行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理确诊病灶类型:肝细胞肝癌38例,血管瘤8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例,不均匀脂肪肝5例,硬化结节6例,结核球2例,术后包裹性积液1例,肝转移癌5例。常规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65.12%,特异性为72.00%,准确性为67.65%;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8.37%,特异性为92.00%,准确性为89.71%;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发现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组的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峰值时间、消退时间及峰值强度与良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取得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变化特征能够反映肝肿瘤微小血管血流分布情况及灌注量,对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量分析结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100例肝脏病变患者,根据病变性质分为恶性组(n=67)和良性组(n=33)。分别进行实时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时间-强度曲线(TI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图像。结合TIC曲线形态及由TIC曲线得到的病灶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峰值减半时间,分析良恶性病灶造影灌注特点。分析肝癌病灶超声造影类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分级的肿瘤大小关系。结果恶性组TIC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减半时间均明显早于良性组,峰值强度明显强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血流分级的升高,超声造影类型的环绕型、网络型比率有降低趋势,混合型、树枝型的比率有升高趋势。血流分级与超声造影类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χ2=21.647,P=0.010)。肿瘤≤3 cm的病灶超声造影类型以环绕型和网络型为主。肿瘤> 3 cm的病灶超声造影类型以混合型和树枝型为主。肿瘤大小与超声造影类型有明显相关性(Z=-3.768,P=0.000)。肿瘤分化程度与超声造影类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χ2=35.950,P=0.000)。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显示肝脏局灶性病变内部血流灌注情况、判断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根据造影增强方式和TIC曲线参数能够有效鉴别肝脏良恶性病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我院269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92.4%恶性病变动脉相呈现回声增强.病灶动脉相呈现高增强或等增强、延迟相消退为低增强或无增强,在良性病变中占13.8%(19/138),恶性病变中为94.7%(124/131);实时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限性病灶的敏感度89.6%,特异度97.5%,诊断符合率93.2%.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可显示肝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特点,对肝局灶性病变的分类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技术,探讨相对造影参数在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用造影剂SonoVue,对34例乳腺病灶进行超声造影(良性14例,恶性20例),应用随机配置的Qontraxt定量分析软件,对病灶及病灶旁组织勾勒感兴趣区,测量其声学定量参数,进一步获得相对造影参数。结果病灶的相对峰值强度、相对达峰时间、相对曲线下面积,良恶性病灶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的相对曲线尖度,良恶性病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各有特点。超声造影研究中,应充分重视病灶周围腺体的增强情况,病灶的相对造影参数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评价病灶增强时相及其形态学特征,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同时与CDFI进行比较,部分病例与CT进行对照。结果不同性质占位性病变具有不同的造影增强表现;与CDFI相比,超声造影可明显提高病灶血流显示率;同时,对于直径≤1.0cm病灶,检出率明显提高。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技术(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是本世纪初在欧洲发端,2004年引入我国,其中经验最成熟的是以肝脏为主的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超声造影能反映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真实灌注状态,通过分析造影剂灌注特点来达到定性诊断的目的[1,2],为肝脏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提供了很好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在移植肝脏局灶性低回声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肝移植术后肝脏局灶性低回声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肝移植术后肝脏出现局灶性低回声病灶患者,用西门子 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超声造影剂Sonovue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3个时相的造影剂灌注模式,并用自动跟踪对比量化技术(Axius ACQ)对病灶及周围肝组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0例出现局灶性低回声病灶的患者中,超声造影明确诊断梗死灶5例(低回声病灶为无增强,ACQ分析无造影剂灌注),非均质脂肪肝3例(低回声病灶在动脉相、门脉相呈高增强,ACQ分析该区域为正常肝组织,周围肝组织为血流灌注不良区域),肝癌复发2例(其特征为动脉相快速均匀高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快速消退).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能较好评估肝实质的血流灌注分布情况,有助于移植肝脏梗死灶、非均质性脂肪肝及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应用于浅表淋巴结疾病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应用灰阶超声造影和定量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浅表淋巴结疾病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灰阶超声造影对良恶性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92.68%)明显高于联合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75.6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5, P <0.05)。淋巴瘤组的速度参数(β)与良性和转移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U =0.36, P >0.05);而其观察指标有对比剂到达时间(AT)、峰值时间(TTP)、峰值强度(PI)等参数则与良性和转移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U =5.24、4.16、3.65、322、4.33、6.85, P <0.05);转移性组仅峰值强度(PI )与良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U =3.98, P <0.05)。结论超声造影对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准确率要高于常规超声技术,另外淋巴结造影后的灌注特征和定量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在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结疾病上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实时超声造影观察肝结核瘤血流灌注特征,以探讨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肝结核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肝结核瘤(14个病灶)行常规超声检查后,再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每一病灶造影动态增强特点,进行时间一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获得开始强化时间及峰值时间。结果:14个肝结核瘤病灶常规超声均表现为低回声,超声造影动脉相增强均呈高强化,其中10个病灶呈环状强化,4个病灶呈弥漫性强化,强化的起始时间为12.30-16.80S,平均(14.06±1.81)S,峰值时间为23.45-32.33S,平均(27.62±2.38)S。所有病灶动脉相迅速强化至高峰后,逐渐消退持续至门脉相及延迟相,病灶呈低强化或无强化。结论:超声造影可动态显示肝结核瘤血流灌注特征,密切结合临床及病理,可提高肝结核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评估肾脏血流灌注辅助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7年5月—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41例伴肾功能异常拟行肾脏穿刺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行肾脏超声造影检查。比较糖尿病肾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造影参数(肾皮质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平均渡越时间、肾血流量曲线下面积)的差异,并分析造影参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41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糖尿病肾病30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11例。糖尿病肾病组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明显低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峰值强度:3 837.16(2 449.16,5 929.16)比8 508.00(4 334.88,21 201.00),Z=-2.766,P=0.006;曲线下面积:0.14±0.05比0.19±0.05,t=-3.135,P=0.003]。糖尿病肾病组峰值强度与肾小球全球硬化率呈负相关(r=-0.489,P=0.006)。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定量评估肾脏的血流灌注,对于辅助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患者肝脏不同部位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有无差异性。方法:研究对象为经病理证实的肝纤维化患者16例,均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SonoVue 2.4ml,采集实时动态造影数据3min,使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分别记录浅层、中层、深层肝实质造影始增时间及强度,达峰时间、达峰强度和曲线上升斜率。结果:浅层、中层和深层肝实质各项参数中:中层肝实质造影始增时间较深层明显缩短(P<0.05),浅层肝实质造影始增强度明显低于中、深层(P<0.05),浅层肝实质达峰强度显著高于深层(P<0.05),浅、中层肝实质曲线上升斜率显著高于深层(P<0.05),达峰时间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可反映肝纤维化患者肝脏不同部位的血流灌注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肝纤维化血流灌注特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肝纤维化组15例,均经超声引导下肝组织活检病理证实,选取健康志愿者15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SonoVue 2.4ml,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对比剂肝动脉到达时间(hepatic artery arrival time,HAAT)、门静脉到达时间(portal vein arrival time,PVAT)、肝静脉到达时间(hepatic vein arrival time,HVAT)及相应血管灌注强度参数(peak intensity,PI),同时计算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epatic artery to hepatic vein transit time,HA-HVTT)、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ortal vein to hepatic vein transittime,PV-HVTT)及门静脉-肝动脉间隔时间(PVAT-HAAT,VVT),分析2组间上述各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肝纤维化组PVAT较正常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组HVAT、HA-HVTT、PV-HVTT及VVT较正常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HAAT、HA-PI、PV-PI及HV-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PVAT、HVAT及PV-HVTT可反映肝纤维化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望成为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朱斌  袁蕾  张冰  李茗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9):1158-1161
目的:探讨同一次检查中T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及T1WI动态增强成像的联合应用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价值,并对所有病灶进行免疫组化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进行评分,评价其相关性。方法:37例乳腺患者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分为良恶性两组,经过MRIT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后进一步行T1WI动态增强成像,对灌注及动态增强各参数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后病理图像及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结果:乳腺肿块37例,乳腺癌21例,乳腺良性病灶16例,应用T2WI首过灌注成像,良恶性组早期信号强度丢失率之间重叠很少,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5%;较T1WI动态增强组(敏感性47.6%,特异性为68.7%)提高;恶性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与微血管密度MVD有明显正相关性(r=0.502,P〈0.05),最大信号强度下降时间与微血管密度无明显相关性。良性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最大信号强度下降时间与微血管密度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乳腺癌T2WI灌注成像表现与病理特征相符,在乳腺癌血管生成的评价方面有重要价值。联合T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及T1WI动态增强成像能够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造影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观察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血流灌注特征,探讨超声造影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对28例患者28个甲状腺结节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甲状腺结节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应用Qontraxt定量分析软件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血流灌注特征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定量参数包括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P)、曲线尖度(Sharpness)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①甲状腺良性结节造影后多边界清晰,形态规则,以低强化多见。②甲状腺恶性结节造影后多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以等强化及低强化为主。③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强化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重叠性。环状强化更多出现在良性结节中。④甲状腺恶性结节达峰时间短于良性结节,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及时间-强度曲线存在一定的重叠性,但其与结节的病理生理密切相关,可以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提供有效的、补充性信息,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48例乳腺疾病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DWI及动态增强扫描.48例患者共检出53个病灶,其中良性肿瘤29个,恶性肿瘤24个,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选择健康志愿者2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良性组32例(24例甲状腺肿、8例甲状腺腺瘤),恶性组8例,均采用常规CT平扫和同层动态灌注扫描,计算出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比较两组患者各种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良性组BF、BV、PS、MTT及TTP值分别为(126.9±11.58)ml/(100g.min)、(35.19±2.73)ml/100g、(35.70±2.35)ml/(100g.min)、(8.41±0.92)s、(16.47±1.66)s;恶性组分别为(66.32±4.68)ml/(100g.min)、(23.23±3.88)ml/100g、(38.12±2.08)ml/(100g.min)、(15.22±0.26)s、(10.89±0.87)s。良性组与恶性组各灌注参数比较,BF和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参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良性组结节之间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可对甲状腺结节微血管血流动力学状况进行量化评估,通过分析各种灌注参数的差异,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