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蓉  蔡辉  董晓蕾  赵智明  袁爱红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2):17-20,100,7,1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血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和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LOX-1在其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9)、高脂饲料组(n=17),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再随机分为高脂血症模型组(n=8)和吡格列酮组(n=9),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正常组和模型组)和药物(吡格列酮组)干预4周后,常规方法检测各组血脂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主动脉LOX-1、Bax、Bcl-2蛋白表达,TUNEL染色法观察主动脉内膜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成功复制17只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吡格列酮干预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主动脉LOX-1、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主动脉LOX-1、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1),且吡格列酮组主动脉内膜AI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调节凋亡蛋白表达,减少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LOX-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刘春丽  商玮  蔡辉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1):23-26,F0003,I000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6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普通饲料对照组(9只)和高脂饲料组(17只),分笼饲养,12周后检测其空腹血脂水平,以确定高脂饲料组造模成功;再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吡格列酮组(9只)。第13周起予吡格列酮组大鼠吡格列酮(10mg/kg/天),余两组用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周后,平行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水平,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包括光镜、电镜),免疫组化检测主动脉CTGF表达,并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染色结果。结果: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大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造模成功。吡格列酮组给药4周后血清TC、TG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主动脉CTGF表达也显著下调(P<0.01)。光镜下可见吡格列酮组内皮细胞偶有脱落,内膜下少量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轻度增生;电镜下可见吡格列酮组大鼠血管内皮层整齐,偶见线粒体水肿,中膜平滑肌细胞少见泡沫样变,均较模型组好转。结论:主动脉CTGF表达增加参与了高脂血症对大鼠血管内膜的损伤,吡格列酮干预能够降低主动脉CTGF表达,减轻主动脉内膜损伤,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α,PPARα)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协同刺激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coactivator 1 alpha,PGC-1α)在阿霉素(doxorubicin,DOX)诱导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中的变化及其对心肌能量代谢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小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阿霉素模型组、PPARα抑制剂组和PPARα激动剂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小鼠采用阿霉素诱导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模型,检测其中PPARα及PGC-1α蛋白的表达,PPARα抑制剂组和PPARα激动剂组在造模前分别采用PPARα抑制剂及激动剂对小鼠预处理2周,高效液相层析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量线粒体内腺苷酸含量,[3H]-ADP(氚标记二磷酸腺苷)掺入法检测线粒体膜腺苷酸转运体(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tor,ANT)转运活性,并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结果:成功建立阿霉素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模型,PPARα及PGC-1α蛋白在模型组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线粒体内高能磷酸盐含量和线粒体转运活性明显降低(P0.05),心功能显著下降,血流动力学指标紊乱(P0.05);与模型组比较,PPARα抑制剂预处理2周后,可显著降低PPARα/PGC-1α表达,线粒体内高能磷酸盐含量及线粒体ANT转运活性显著降低(P0.05),心功能恶化;而予PPARα激动剂预处理干预2周,上调PPARα/PGC-1α蛋白表达同时,虽然线粒体内高能磷酸盐含量未发现有显著变化,但其可改善阿霉素心肌病大鼠线粒体ANT转运活性,超声心动图显示对心腔大小及心功能有改善作用(P0.05)。结论:在阿霉素诱导扩张性心肌病中,PPARα/PGC-1α对ANT的活性起重要调控作用,激活PPARα/PGC-1α可减轻阿霉素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4.
芪苈强心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芪苈强心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结扎冠脉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n=5)、心肌梗死组(MI, n=16)和芪苈强心组(4 g·kg-1·d-1, n=15),28 d后检测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检测Fas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黄嘌呤氧化酶(XO)和caspase-3蛋白表达,比色法测定XO和清除活性氧活性。结果: MI组非梗死区心肌细胞AI升高,Fas、XO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XO活性增加,清除活性氧活性降低(P<0.01)。芪苈强心组与MI组比较,非梗死区心肌细胞AI降低,Fas和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XO活性降低,清除活性氧活性升高(P<0.01),但梗死面积和XO蛋白表达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能够抑制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活性氧簇生成及降低Fas和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选择性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对异氟醚引起的老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和脑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36只11个月大的雄性C57BL/6J 小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Con)、异氟醚组(Iso)、吡格列酮(10 mg/kg)+异氟醚组(Pi10+Iso)、吡格列酮(20 mg/kg)+异氟醚组(Pi20+Iso)和单纯吡格列酮(20 mg/kg)组(Pi20)。各异氟醚处理组的小鼠吸入混合1.4%异氟醚的氧气2 h;Con和Pi20组的小鼠仅吸入氧气2 h。吡格列酮溶于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在小鼠吸入异氟醚或单纯氧气前2 h,按10 mg/kg或20 mg/kg灌胃,Con组和Iso组小鼠仅给予相同容量的1% CMC。在异氟醚处理结束后48 h行恐惧记忆实验以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6 h时取部分小鼠分离皮质和海马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PPARγ蛋白及ELISA法检测脑组织IL-1β和TNF-α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Iso组的僵住行为减少(P<0.05),海马IL-1β水平增加 (P<0.05);与Iso组比较,Pi10+Iso组的僵住行为和PPARγ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Pi20+Iso组的僵住行为和PPARγ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且海马中IL-1β水平降低(P<0.05)。各组海马和皮质TNF-α水平以及皮质中IL-1β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以减轻异氟醚引起的老年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并可以缓解异氟醚引起的小鼠海马IL-1β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背景: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信号途径在心血管系统有许多正效应。血管紧张素Ⅱ与心肌的纤维化密切相关,然而却很少有研究关注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途径能否通过减弱血管紧张素Ⅱ的表达从而改善放射性心肌损伤。 目的:探索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后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对放射性心脏损伤模型大鼠的作用。 方法:6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吡格列酮组、模型组及照射+低、高剂量吡格列酮组。模型组及照射+低、高剂量吡格列酮组大鼠采用前后对穿照射方法接受6 MV高能X射线照射野心前1.5 cm×1.5 cm,照射剂量300 cGy/min。照射完后6 h时,低、高剂量吡格列酮组大鼠分别接受10,20 mg/kg吡格列酮灌胃,此后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30 d;模型组大鼠灌胃2 mL蒸馏水。吡格列酮组大鼠在对应时间灌胃10 mg/kg吡格列酮。 结果与结论:给予吡格列酮干预后,受照射大鼠的心脏组织损伤减轻,心脏纤维化减轻,心脏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减少。提示吡格列酮干预可降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在大鼠放射性心脏损伤中的表达,提示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途径可能对放射性心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PARs)的配体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对压力过负荷大鼠心功能、心室重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Wistar大鼠腹主动脉缩窄致压力过负荷模型,术后48 h存活的40只随机分成:手术组(CAA组)、非诺贝特干预组(F组)、吡格列酮干预组(P组)及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联合干预组(F+P组)。另以10只雄性Wistar大鼠为假手术对照。在给药处理12周后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重塑指标、血浆和心肌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心肌的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mRNA表达变化。最终36 只大鼠获完整资料,上述各组分别为7、8、7、6和8只。 结果: F组、P组及F+P组的左室湿重/体重、平均动脉压、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及心率低于CAA组,而左室压力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高于CAA组;F组、P组、F+P组及CAA组间血浆和心肌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无显著差异。P组和F+P组大鼠心肌AT1 mRNA 的表达水平低于F组。 结论: 尽管PPARα配体(非诺贝特)和PPARγ配体(吡格列酮)对血浆和心肌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无明显影响,但PPARs信号通路激活能抑制压力过负荷大鼠心室重塑,降低前后负荷,并提高±dp/dtmax。PPARγ途径激活可抑制心肌AT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陈忆  张黎军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1):27-29,32,F0004,I0001
目的:观察氧化应激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在胰岛素抵抗(IR)大鼠骨骼肌的表达及运动、吡格列酮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糖高脂饲料饲养;8周后再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IR组、运动干预组和吡格列酮干预组,后两组分别进行游泳训练及吡格列酮(20mg/kg/天)灌胃,持续8周。16周末测量各组大鼠体重(BW)、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骨骼肌8-OHdG表达。结果:(1)IR组大鼠FBG、FINS、HOMA-IR水平升高,骨骼肌8-OHdG表达增强、SOD活性降低;运动、吡格列酮干预后SOD活性增加,其它指标均下降。(2)相关性分析发现,实验大鼠HOMA-IR与8-OHdG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SOD活性呈负相关。结论:运动、吡格列酮可通过抑制IR大鼠骨骼肌的氧化应激反应,改善IR。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肌肉环指蛋白1(MuRF-1)在心肌梗(MI)死后慢性心衰大鼠心脏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分子机制,对心功能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及其与cTnI的关系。方法:将48只制作成功的心肌梗死大鼠及假手术大鼠纳入研究,分为sham 组、MI组、MG-132组及TNF-α组,检测各样本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N末端原脑钠肽水平(NT-proBNP),观察心肌组织学变化;原位杂交及real-time PCR法半定量测定心肌组织MuRF-1 及cTnI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确定心肌MuRF-1及cTnI蛋白质水平,并对MuRF-1及cTn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MI及TNF-α组相比,MG-132能够显著降低NT-proBNP(P<0.05),使心衰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有下降趋势,心肌组织损伤减轻,并使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升高(P<0.01),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增加(P<0.01),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降低(P<0.01)。与sham组相比,MI组MuRF-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cTnI水平降低(P<0.05);MG-132能够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后MuRF-1表达(P<0.05),升高cTnI水平(P<0.01);TNF-α则起相反作用。相关性分析显示,MuRF-1与cTnI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MuRF-1在慢性心衰中表达显著升高,使心功能损害加重,其作用通过抑制cTnI表达而实现;抑制蛋白酶体活性能够通过抑制MuRF-1表达而升高cTnI水平,改善心功能。MuRF-1的激活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原低压缺氧暴露过程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及腺苷酸转位酶活性变化特点。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1 d组、5 d组、15 d组和30 d组。缺氧组于模拟海拔 5 000 m高原低压舱内连续缺氧23 h/d。提取心室肌线粒体,Clar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氧化呼吸活性;HPLC法测量线粒体内腺苷酸含量;[3H]-ADP掺入法测量线粒体ANT转运活性。 结果: 大鼠经缺氧1 d、5 d、15d 后, ST3和RCR显著降低,缺氧30 d时ST3仍显著低于对照组, ST4在缺氧1 d、5 d、15 d时显著升高,缺氧30 d时降低,RCR在30 d时接近正常。缺氧1 d和5 d心肌线粒体ATP含量、ANT活性明显下降,缺氧15 d时接近正常,缺氧30 d时则再次降低。 结论: 缺氧对心肌线粒体氧化呼吸功能的抑制是导致线粒体内ATP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缺氧过程中ANT活性与线粒体内ATP含量成协调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长期新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TCV116干预对心肌梗死(MI)后心肌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大鼠MI模型,1周后将大鼠随机分为:(1)MI对照组;(2)MITCV116治疗组(2mg.kg-1·d-1):另设假手术组及假手术TCV116组。22周后检测:(1)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及心脏形态学指标如左室相对重量(LVW/BW)和左室腔相对面积(LVCA/BW);(2)室间隔存活心肌中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B型钠尿肽(BN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型和III型胶原(collagenI、III)基因的mRNA表达;(3)存活率。结果:MI对照组与MITCV116治疗组间总体MI范围无显著差异(34%±14%vs33%±13%,P>0.05)。MI对照组LVW/BW和LVCA/BW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βMHC、BNP、TGF-β1、collagenI和III基因的mRAN表达显著大于假手术组(P<0.01);同时MAP、LVSP、dp/dtmax显著低于和LVEDP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也伴随着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0.05)。TCV116治疗组,LVW/BW和LVCA/BW与MI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βMHC、BNP、TGF-β1、collagenI和III基因的mRNA表达低于MI对照组(P<0.05或P<0.01);与此同时,MAP、LVSP、dp/dtmax显著高于及LVEDP显著低于MI对照组(P<0.05或P<0.01),并伴随着生存时间的延长(P<0.05)。结论:长期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阻断剂干预能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塑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delayed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DLIP)对动物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的心脏功能、心肌形态以及心肌凋亡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取4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MI组:手术结扎动物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2周后成模;NDLIP组:动物MI模型成功后,每隔1 d进行1次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直至第4、6、8周;假手术(sham)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心脏LAD只穿线不结扎,不实施NDLIP。将各组大鼠常规饲养,于第4、6、8周末进行心室插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接着再进行腹主动脉取血、离心,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cl-2和Bax水平;最后再取左心室前壁、匀浆,用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Ⅱ、Ⅲ、Ⅳ的含量。结果:与MI组相比,在实施心肌梗死4、6、8周后,NDLIP组可使左心室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水平都显著升高(P0.05);血清Bcl-2水平显著升高(P0.01),Bax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实施NDLIP干预可改善其血流动力学,促进线粒体呼吸功能,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归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巨噬细胞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当归的治疗作用,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及当归的干预机制。 方法: 结扎SD大鼠冠脉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心肌梗死(MI)组和心肌梗死当归(MI+angelica)组。术后24 h开始给药,MI+angelica组腹腔注射当归(20 mL·kg-1·d-1,相当于生药10 g·kg-1·d-1),sham组和MI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1、2、4周记录左室血流动力学改变,检测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含量、TGF-β1及巨噬细胞的变化。 结果: ① MI组和MI+angelica组非梗死区心肌TGF-β1及巨噬细胞阳性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P<0.01),以1周的阳性表达为最高,但MI+angelica组低于MI组(P<0.01);② 术后各时点MI组心功能受损,于术后2周和4周心肌胶原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1);术后4周MI+angelica组心功能损害轻于MI组,心肌胶原含量低于MI组(P< 0.01)。 结论: 当归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在非梗死区的浸润、下调TGF-β1的表达,阻断促纤维化发生的环节,减轻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反应性胶原的过度沉积,防治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及糖皮质激素诱导亮氨酸拉链(GILZ)蛋白表达调节方面的作用。方法:形态观察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不同浓度吡格列酮(1×10~(-4)mmol/L~1×10~(-2)mmol/L)处理细胞48 h,然后于分化的第2、4、6天用油红O染色测定细胞甘油三酯相对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过氧化物增殖活化受体(PPAR)γ2和脂蛋白酶(LPL)的mRNA表达。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细胞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GILZ蛋白表达。结果:油红O法显示甘油三酯相对含量随药物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组比,1×10~(-3)mmol/L和1×10~(-2)mmol/L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性增加(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PPARγ2、LPL的mRNA表达也是随着药物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组比,吡格列酮高于1×10~(-3)mmol/L浓度时,PPARγ2、LPL的mRNA表达显著性增加(P0.01)。Western blot显示GILZ蛋白表达随着药物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吡格列酮可下调GILZ表达,上调PPARγ2及下游LPL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参提取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造模方法成功复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将大鼠分为模型组以及丹参提取物低(10 mg·kg-1·d-1)、中(20 mg·kg-1·d-1)、高(40 mg·kg-1·d-1)剂量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大鼠为对照组,各组大鼠数量均为8只。丹参提取物各治疗组给予上述对应的各药物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饲养4周后应用HE染色、Masson染色和电镜法观察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和血管结构病理成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心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34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较为紊乱,部分心肌细胞轮廓消失,坏死心肌组织呈现明显的纤维化,血管不完整,血管超微结构模糊或者消失;丹参提取物治疗之后,新生的血管数量明显增多,且超微结构分析表明,内皮细胞形态相对完整。心肌组织中VEGF及CD34蛋白表达结果证实,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大鼠表达略有增加,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和模型组比较,丹参提取物各治疗组VEGF及CD34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结论:丹参提取物可明显促进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30只存活的MI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左西孟旦组(Levo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n=10)的大鼠接受相同的外科手术,只是不进行动脉结扎。Levo组胃灌注左西孟旦4.67 μg·kg-1·d-1治疗28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同时给等量蒸馏水。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Masson-trichrome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RT-qPCR检测COL1A1、COL3A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IRT1/TGF-β1/Smad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 结果 超声心动图测量显示,与模型组相比,Levo组大鼠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降低(P<0.05),而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显著升高(P<0.01)。Masson-trichrome显示,左西孟旦治疗可显著减少坏死心肌组织、抑制炎性细胞的浸润并减少胶原蛋白沉积。RT-qPCR分析显示,左西孟旦治疗显著降低了MI大鼠心肌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含量(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左西孟旦治疗可显著上调MI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P<0.01),下调TGF-β1和p-Smad3蛋白表达(P<0.01)。 结论 左西孟旦具有抗纤维化和心保护作用。这些作用可能通过SIRT1/TGF-β1/Smad3信号通路介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MI)后心室重塑过程细胞因子与胶原分子的关系。 方法:制备雄性Wistar大鼠心肌梗死和假手术对照模型,于手术后3 d、1 w、4 w分别观察不同时点梗死区和非梗死区的Ⅰ、Ⅲ型胶原及炎症因子的mRNA变化。 结果:心肌梗死后第3 d胶原(Ⅰ、Ⅲ型胶原)和细胞因子(TGF-β1、TNF-α)皆上升,梗死区Ⅰ、Ⅲ型胶原在第4周仍然比非梗死区为高,TGF-β1、TNF-α在第1周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同期假手术组(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梗死区和非梗死区TGF-β1、TNF-α均与Ⅰ、Ⅲ型胶原存在相关(P<0.01)。 结论:炎症因子参与心室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干预细胞因子可能作为早期防治心室重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可溶性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sTGFβRⅡ)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SD大鼠MI模型,3 d后存活大鼠进行实验,随机分为MI组、pAd-sTGFβRⅡ组(携带TGFβRⅡ胞外区基因即sTGFβRⅡ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和空载体组,并另设假手术组。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和射血分数(EF)的变化,取心肌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TGFβRⅡ基因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天狼星红-饱和苦味酸染色法检测Ⅰ、Ⅲ型胶原的表达,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胶酶谱法分析MMP-9的活性。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和空载体组HR、LVEDD、LVESD、Ⅰ和Ⅲ型胶原、MMP-9 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其活性均明显增加(P<0.01),EF明显下降(P<0.01)。(2)与MI组比较,pAd-sTGFβRⅡ组HR、LVEDD和LVESD明显减小(P<0.01),EF明显升高(P<0.01);Ⅰ和Ⅲ型胶原、MMP-9 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其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假手术组。结论: sTGFβRⅡ干预能够改善MI后心功能,抑制TGF-β介导的MMP-9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