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黎体璎  张苏展 《浙江医学》1993,15(5):268-269
对20例可手术乳腺癌病人进行改良根治术和传统根治术腋淋巴结清扫程度的自身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5例乳腺癌临床Ⅰ、Ⅱ期中有3例作改良根治术后残留淋巴结4枚,但无癌转移;临床ⅢA期病人5例中有3例作改良根治术后残留淋巴结5枚,其中1例2枚淋巴结中有癌转移,但其改良根治术标本中4枚淋巴结有癌转移;改良根治术腋淋巴结残留率为30%(6/20)。提示对临床Ⅰ、Ⅱ期乳腺癌病人采用改良根治术作为标准术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的保乳治疗与非保乳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探讨保乳术在微创乳腺外科中的地位,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2004年10月,本院接受保乳治疗的21例乳腺癌临床资料,与同期本院78例行改良根治术常规综合治疗的I,Ⅱ期乳腺癌做临床疗效对比研究.随访5年、10年.结果 病理检查保乳手术组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各切缘均无浸润,腋窝淋巴结检出14枚,临床全部治愈,随访5年存活率为100%,复发率为9.52%(2/21),10年存活率为80.95%(17/21),复发率为42.86%(9/21).改良根治术组腋窝淋巴结检出37枚.随访5年存活率为92.31%(72/78),复发率为16.67%(13/78),运处转移率8.97%(7/78)(转移部位为锁骨上淋巴结,肺转移),10年存活率为80.77%(63/78),复发率为47.44%(37/78),远处转移事为37.18%(29/78).结论 保乳术组与行改良根治术组5年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0年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0年复发率亦无显著性差异.保乳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以及生活质量较改良根治术组高.分析:保乳术的疗效不比扩大根治术差,而术后生活质量高于扩大根治术组,所以更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改良旧儿玉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的经验和效果,以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40例乳腺癌病人采用改良旧儿玉法手术的经验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改良的儿旧玉法清除的LevelⅢ组淋巴结的个数在1~7枚,平均4.82枚,胸大小肌之间的Rotter淋巴结清除个数2~4枚,平均3.31个。39例病人无胸壁局部复发,胸大肌外形饱满无塌陷,张力良好,上肢功能及肌力接近于对侧。结论改良儿旧玉法易于完成腋窝LevelⅢ淋巴结的清扫,对于需行锁骨下组淋巴结清扫乳腺癌均可采用此法清除腋窝高位组淋巴结,安全易行,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4.
席浩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1):935-936
目的 总结改良児玉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的经验和效果,以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该院40例乳腺癌病人采用改良児玉法手术的经验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改良的児玉法清除的LevelⅢ组淋巴结的个数在1~7枚,平均4.82枚,胸大小肌之间的Rotter淋巴结清除个数2~4枚,平均3.31个。39例病人无胸壁局部复发,胸大肌外形饱满无塌陷,张力良好,上肢功能及肌力接近于对侧。结论 改良児玉法易于完成腋窝LevelIII淋巴结的清扫,对于需行锁骨下组淋巴结清扫乳腺癌均可采用此法清除腋窝高位组淋巴结,安全易行,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5.
陈淑如  彭伟强  黄宇康  吴楚成 《吉林医学》2010,31(36):6800-6801
目的:通过术中鉴别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病检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38例乳腺癌患者,术前用美兰液4ml注射到肿瘤周围,然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切除标本中,从原发肿瘤周围先解剖出染色淋巴管,然后追寻到第一站引流淋巴结(前哨淋巴结)。结果:本组38例中,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25例,检出率达66%。其中活检出前哨淋巴结平均数1.74枚(0~3枚),清除腋窝淋巴结平均数12枚(8~19枚)。47.3%病例仅为前哨淋巴结阳性。无一例发生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结论:用美兰染色方法,可以活检出前哨淋巴结,可以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和改良根治术的比较,探讨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5年8月我院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15例乳腺癌临床资料,其中Ⅰ期9例,Ⅱ期6例(ⅡA期4例、ⅡB期2例)。手术方式为肿瘤广泛切除术或象限切除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行辅助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与同期107例行改良根治术常规综合治疗的Ⅰ、Ⅱ期(Ⅰ期32例、ⅡA期46例、ⅡB期29例)乳腺癌做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结果:1)病理检查:保乳手术组手术标本石蜡病理检查各切缘均无癌浸润,腋窝淋巴结平均检出9.6枚,阳性3例(20.0%。改良根治术组腋窝淋巴结平均检出10.6枚,阳性21例(22.1%)。2)生存情况:经过19个月中住随访期(8~36个月),保乳手术组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全部生存。改良根治术组局部复发率为0(0/107),远处转移率1.9%(2/107),手术至远处转移间期16~27个月,转移部位分别为左锁骨上淋巴结、肺,其中1例死亡。3)两个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与仿根治术相比较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保乳治疗是Ⅰ、Ⅱ期乳腺癌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术中鉴别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病检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本组25例乳腺癌患者,术前用美蓝液4ml注射到肿瘤周围,然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切除标本中,从原发肿瘤周围先解剖出染色淋巴管,然后追寻到第一站引流淋巴结(前哨淋巴结)。结果在25例乳腺癌患者中成功活检出前哨淋巴结17例,成功率68%。活检出前哨淋巴结平均每例1.4枚(0~3枚),清除腋窝淋巴结平均每例11枚(范围8~19枚)。23.5%病例仅为前哨淋巴结阳性。无1例发生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结论用美蓝染色方法,可以活检出前哨淋巴结,但其检出率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乳腺癌(Ⅰ期26例;Ⅱ期78例;Ⅲ期4例)施行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治疗结果。结果:108例患者术后发生皮下积液5例,皮缘坏死7例,上肢淋巴性水肿3例,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5例。Ⅰ期5a生存率为78.0%,Ⅱ期5a生存率为54.8%。结论:重视保护胸外侧支神经可避免胸肌挛缩导致的上臂运动障碍及术后早期化疗综合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丁勇兴  段克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2):1577-1578,1582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定8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41例(术中保留ICBN),对照组42例(术中切除ICBN)。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至3年,比较2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感觉异常发生率、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和肿瘤局部复发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113.56±5.78)min,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为(12.28±2.19)枚,患肢淋巴水肿3例;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0.17±5.41)min,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为(12.83±2.13)枚,患肢淋巴水肿2例;2组患者手术时长、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患肢淋巴水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为21.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67%(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清扫腋窝淋巴结时,予以保留ICBN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胸壁和上臂内侧感觉异常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36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36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改良根治术,其中TNM分期Ⅰ期8例、Ⅱ期22例、Ⅲ期6例,手术关键在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要彻底显露腋窝保护好重要的神经血管束,术后接受辅助治疗,併随访18-36个月.结果:改良根治术治疗早、中期乳腺癌手术併发症少、胸部瘢痕小、上肢功能良好、胸部外观满意、复发率低.结论:改良根治术治疗早、中期乳腺癌及合理辅助治疗,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在腋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通过体检或超声影像学检查发现腋下淋巴结阳性59例,行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结合Ⅲ组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Ⅲ组淋巴结清扫患者42例,其中41例腋下淋巴结阳性,伴有Ⅲ组淋巴结阳性者13例,3年远处转移率为9.5%,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2.4%;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患者17例,3年远处转移率为35.3%,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23.5%,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淋巴结清扫患者总生存率为92.9%,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患者为88.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发现腋下淋巴结阳性者,行Ⅲ组淋巴结清扫可提高腋窝淋巴结清扫彻底性,并对术后的合理治疗和提高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临床分期为T1-2N0M0的乳腺癌患者,术中用1%亚甲蓝注射在原发肿瘤周围进行腋淋巴结定位并前哨淋巴结切除;随即行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切除术,全部标本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中78例发现了前哨淋巴结(SLN),占78%,发现前哨淋巴结的患者中40例(51.2%)有腋窝淋巴结癌转移,其中有3例SLN阴性,用亚甲蓝为示踪剂SLNB的准确率为96.1%(75/78),假阴性率为7.5%(3/40);SLN对腋窝淋巴结状况预测的敏感性为92.5%(37/4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90.2%。结论 亚甲蓝示踪法在探查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估测癌转移,指导根治切除术范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应用价值。方法:82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采用1%亚甲蓝作为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剂。结果:全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行SLN和腋窝淋巴结(ALN)活检,全组82例,成功检出SLN 78例,4例未检出,检出率为95.12%,准确率为96.15%。结论:应用亚甲蓝进行SLN的认定有利于简化乳腺癌手术方式,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Ⅲ期乳腺癌患者192例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就其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92例患者的3年复发转移率为21.88%,单因素分析显示,3年复发转移率与年龄、术后放疗、术后规范化疗、病理类型、阳性淋巴结个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有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放疗、术后规范化疗、病理类型、阳性淋巴结个数及ER、PR、HER2的表达是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术后放疗、术后规范化疗、病理类型、阳性淋巴结个数及ER、PR、HER2的表达是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50%酒精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晓斌  贺宝艳  刘斌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296-1297
目的:探讨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有效方法。方法:对56例常规预防皮瓣坏死综合措施的基础上,加用50%酒精纱布湿敷创面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336例常规预防皮瓣坏死综合措施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皮瓣的皮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皮瓣坏死6例(坏死率10.7%);对照组皮瓣坏死78例(坏死率23.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50%酒精纱布创面外敷,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胸肌间淋巴结(IPNs)的检出比、阳性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4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行IPNs病理检查的患者,记录其IPNs检出、转移情况,分析其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原发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尖群淋巴结、雌孕激素受体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关系。结果:IPNs的检出比为9.00%,转移比为28.26%。IPNs转移患者肿瘤原发灶较大,临床分期较晚,肿瘤位于外上象限者最多,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多,ER表达率低,HER-2基因高表达比较高。结论:IPNs应被重视,乳癌改良根治术中对IPNs常规清扫,可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价;术后可合理选择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准确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案以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自1989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399例65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337/399,85.5%),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71.4%和69.6%.全组总的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9%和56.3%.单因素分析显示ER、PR状态、T分期、淋巴结状态以及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雌激素受体状态、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状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老年乳腺癌的治疗应采用以综合治疗为主的方案,其中外科手术和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个体化选择.雌激素受体状态、淋巴结转移状态和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期、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率。结果Ⅱ期与Ⅲ期患者共74例,所占的比例为87.07%;病理分型主要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2.35%;肿瘤直径〈3.0 cm者62例,≥3.0 cm者23例。行手术治疗后,甲级愈合72例,5年总生存率为70.59%。其中肿瘤直径〈3.0 cm者5年总生存率(87.10%)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0者的26.09%(χ2=30.08,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83.67%)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数超过4枚者(35.29%)(χ2=11.49,P〈0.01);而年龄≤40岁者5年生存率(36.36%)显著低于40岁以上患者的82.54%(χ2=16.75,P〈0.01)。结论对临床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及肿瘤直径〈3.0 cm者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加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治疗乳腺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解剖入路、成功率和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的感觉状态。方法:121例保留ICBN的乳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保留乳房手术组(简称保乳组,48例)和改良根治术组(简称改良组,73例),前者行1/4乳房切除或肿瘤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者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两组术中均保留ICBN;评价两组ICBN的解剖入路和保留成功率以及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臂皮肤感觉状态的差异。结果:保乳组经顺行法、中间法或逆行法解剖ICBN各有5、35和8例,改良组分别有33、38和2例(P<0.01);两组ICBN保留成功率分别为64.6%(31/48)和87.7%(64/73)(P<0.01),保乳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暴露不佳引起的误伤和逆行解剖的不足,改良组是淋巴结固定并与ICBN粘连或侵犯该神经;两组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7.5%(18/48)和15.1%(11/73)(P<0.01)。结论: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和改良根治术解剖ICBN入路存在差异,保乳组以中间法为主,改良组以中间法和顺行法为主;改良组ICBN保留成功率高于保乳组;两组失败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误伤和淋巴结粘连或侵犯ICB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