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强氧化酸性水对救护车内空气消毒效果。方法:用强氧化酸性水喷雾对医院一线救护车内空气进行消毒,并与传统的紫外线照射和过氧乙酸喷雾对照。结果:用强氧化酸性水对细菌的杀菌率达90%,与传统的空气消毒方法平均杀菌率基本相等。结论:强氧化酸性水喷雾消毒空气不仅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而且高效、快速、无毒、无害。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余巧珍  朱恒光 《当代医学》2014,(33):156-157
目的:了解季节因素对救护车内空气消毒效果的影响,以更好地做好日常车内感染控制工作。方法对景德镇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2009年1月~2011年12月救护车内空气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个年度1~3月、7~9月救护车内空气监测合格率情况为:2009年为79.34%和72.67%、2010年为87.64%和62.05%(P<0.01)、2011年为92.06%和80.25%(P<0.01);救护车后车厢和驾驶室空气监测合格率情况为:2009年为79.64%和56.41%(P<0.01)、2010年为91.07%和81.46%(P<0.01)、2011年为87.79%和72.93%(P<0.01)。结论季节因素对救护车内空气消毒效果有影响,7~9月应加强空气消毒质量的管理,尤其要加强对后车箱内环境的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3.
救护车污染状况及消毒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救护车在运送和急救病人中起到重要作用 ,但其可能导致医源性交叉感染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未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因救护车转送的病人种类复杂 ,包括传染病在内的各种急、危、重病人 ,救护车车厢空气及物体表面污染状况令人担忧 ;另一方面救护车的清洁消毒和管理目前尚未形成制度 ,是在预防院内感染上极易被忽视的薄弱环节 ,但它又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1] 。为了对救护车污染状况及消毒方法进行探讨 ,现将救护车污染状况及消毒方法综述如下 ,以引起同行重视。1 污染状况1.1 救护车内空气污染状况 据楼文军[2 ] 等人报道 ,以接送…  相似文献   

4.
霍梅 《青海医药杂志》2009,39(11):37-38
目的:明确救护车内物品药品的名称、数量,避免药品物品的浪费,简化查对制度,确保救护车内物品药品完好率100%。方法:列表管理救护车内的物品药品;建立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及使用登记本;由专人负责查对、登记等。结果:确保了救护车完好率100%,避免了物品药品的浪费,方便了工作中的查对。结论:改进后的救护车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工作效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相似文献   

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新近出现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以近距离空气传播为主。在SARS流行初期,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收治SARS的医院内医务人员感染率很高。到这些医院就诊的病人也受到感染,一些医院成为SARS扩散蔓延的源头,其中一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医院使用无隔离救护车运送SARS病人过程中,造成医护人员和司机感染。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救护车艾叶熏蒸消毒的最佳剂量和时间.方法:救护车采用艾叶熏蒸进行车内空气消毒,检测空气中细菌含量,比较艾叶熏蒸的不同剂量(3g/m3、4g/m3、5g/m3)和不同消毒时间(60min、90min、120min)的灭菌效果.结果:救护车空气消毒剂量用4g/m3、5g/m3艾叶熏蒸后空气细菌含量减少无显著性差异(P>0.05),4g/m3艾叶熏蒸后比3g/m3艾叶熏蒸后空气细菌含量明显减少,差别有显著性(P<0.01),消毒90min、120min后空气细菌含量减少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毒90min比60min空气细菌含量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救护车艾叶熏蒸消毒的较佳剂量为4g/m3,熏蒸密闭时间为90min.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上海市青浦区医疗急救中心救护车内空气、随车物品的污染状况,探索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完善院前急救质控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比较8.4液喷雾、紫外线照射在不同时间段内对救护车内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方法:对救护车随机应用3种方法在早8:00和晚20:00进行空气消毒,并在消毒前后应用平板沉降法空气采样,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早8:00和晚20:00分别用浓度为1:100的8.4液对救护车进行喷雾消毒效果最好。结论:在早8:00和晚20:00分别用浓度为1:100的8.4液对救护车进行喷雾消毒是一种经济、便捷、安全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优化救护车内急救设备管理的效果.方法 本院自2018年1月开始实施优化救护车内急救设备管理措施,以实施前(2017年1—12月)作为实施前组,实施后(2018年1—12月)作为实施后组.记录优化救护车内急救设备管理措施实施前后救护车内急救设备校正率、故障发生率,记录医疗事故发生次数;由护士长对实施前后护士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如何预防交叉感染等问题对麻醉常用物品进行了细菌培养和消毒效果的测定,结果发现麻醉常用物品的染菌情况是很严重的,在使用80%酒精消毒后,可使染菌量下降97%,有效地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空气消毒机的动态消毒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现场检测方法,对郑州市各级医院空气消毒机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空气消毒机使用1-3个月,灭菌率为94.44%;使用3-6个月,灭菌率为83.49%,使用9-12个月;灭菌率为79.90%,使用9-12个月灭菌率为71.00%;使用12个月以上,灭菌率为56.14%.结论空气消毒机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消毒效果越来越差,应定期监测消毒效果,及时更换机内紫外线灯及过滤网,保证室内空气达到国家环境卫生的消毒标准.  相似文献   

12.
陈世玉  易凤琼  张明 《重庆医学》2006,35(3):236-237
目的研究比较手术室空气动态消毒与静态消毒的效果。方法采用静态和动态2种方法对手术室空气消毒。在进行卫生学监测的同时观察两组空气消毒法术后的感染率。结果手术切口感染率在动态消毒法中为0.06%,在静态消毒法中为0.4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消毒法在手术进行中污染回升较缓慢平稳,空气细菌数一直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而静态消毒法则污染严重。结论空气动态消毒是一种较理想的空气消毒法,提高了空气质量,有助于维持室内空气洁净度,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综合治疗台喷枪使用前后的污染状况和常用消毒方法的效果。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方法进行采样及消毒,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后的喷枪头有明显细菌污染,除了分布于口咽部和鼻腔的正常菌群外,还有致病菌。酒精灯烘烤、乙醇擦拭和碘伏擦拭3种消毒方法均可有效消毒。结论耳鼻喉科综合治疗台喷枪头存在污染,侵入性操作有引起医源性医院感染的可能,常规消毒方法效果明显,以乙醇擦拭和碘伏擦拭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ICU分区前、后室内空气细菌污染状况,客观地评价外科ICU分区管理对于空气污染的影响。方法:分区管理即将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分区收治。在动态状态下,对ICU分区前及分区后感染区(A)、非感染区(B)室内空气(沉降菌)分别进行5次采样培养,对细菌计数和致病菌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分区前5次空气采样共培养出细菌93株,细菌总数为(591.33±162.53)cfu/m3,分区后5次空气采样A区细菌菌落总数为61株,细菌总数为(392.12±174.43)cfu/m3,B区培养出细菌30株,细菌总数为(201.30±90.62)cfu/m3。A、B区细菌菌落数与分区前比较均有减少,B区与分区前相比空气细菌总数明显降低(P<0.05)。分区前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致病菌;分区后A、B区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结论:采用分区管理的方法将感染与非感染患者从地域上分开,减少了ICU各区空气中细菌总数及致病菌的种类,有效地降低了非感染区空气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5.
复方香艾液气溶胶对特定空间的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香艾液气溶胶对特定空间消毒的效果。方法:借助气溶胶喷雾机将复方香艾液呈气溶胶状喷洒到流动采血车内,同时用三氯异氰尿酸(健之素)溶液作阳性对照,分别于消毒前、消毒后0.5 h、1 h、2 h、4 h各时间段按自然沉降法取样,进行细菌培养,观察两种消毒方法对采血车内空气消毒的效果及维持时间。结果:两种消毒剂比较,均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维持时间相当。结论:复方香艾液气溶胶具有和三氯异氰尿酸气溶胶相同的消毒效果,能有效防治采血车空气中细菌污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公共场所空气有效的消毒方法和理想的空气消毒剂。方法 用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过氧乙酸和甲醛进行实验室抑菌试验和8家公共场所的现场空气消毒试验。结果 2%甲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的抑菌浓度最低(0.0313%);现场空气消毒试验表明:优氯净(含有效氯10%,100ml/m^3呼吸带高度喷雾)、过氧乙酸(5%,0.5ml/m^3地面喷洒)和甲醛(0.2%,0.5ml/m^3,1.0ml/m^3地面喷洒)杀菌率分别为63.18%、47.98%、34.01%和69.85%。结论 在公共场所进行空气消毒,用100ml/m^3优氯净(含有效氯10%)实施呼吸带高度喷雾消毒,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17.
三种不同空气消毒方法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的空气消毒方法在手术室空气消毒中的应用效果,寻求手术室的最佳空气消毒方法。方法:对我院一间普通手术室采用三种不同的空气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对二三种方法的消毒效果、不同物体表面细菌监测结果及各细菌检出率与构成比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室空气消毒30min后,动态消毒机法空气培养监测无菌率为61.11%,显著高于紫外线灯照射法的无菌率(32.43%)和醋酸氯己定喷雾法无菌率(36.84%),P〈0.05;动态消毒机法消毒后不同物体表面细菌监测合格率为100.00%,高于紫外线灯照射法和醋酸氯己定喷雾法(P〉0.05):各种细菌检出率和构成比也均低于紫外线灯照射法和醋酸氯己定喷雾法。结论:动态消毒机法克服了传统静态消毒方式的缺点,杀菌作用强,效果好,优于其他传统消毒方法,适合基层医院手术室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空气消毒液对手术间空气消毒的可行性。如何让每位手术患者都在手术间空气细菌数少于200cfu/m^3的安全环境下完成手术治疗。方法:应用紫外线对比新型空气消毒液对空气消毒的效果。结果:2种消毒方法对手术间的空气消毒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实际工作中把2种空气消毒方法的优点相结合,才能确保手术间的空气合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手工浸泡消毒呼吸机管路与全自动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的效果。方法根据呼吸机管路消毒方式分为手工浸泡消毒组与全自动清洗消毒组,分析比较两组即刻采样和干燥后采样的消毒合格率。结果干燥后采样,全自动清洗消毒组消毒合格率高于手工浸泡组(P<0.05)。结论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使用全自动消毒机,使呼吸机管路的消毒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为临床提供了合格的呼吸机管路,对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苍术浸泡液对医院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将苍术按1∶2比例浸泡于95%酒精里,将苍术浸泡时间分别为24、48、72、96和120 h,取其浸泡液,按房间体积1g/m3对房间进行空气消毒,并与紫外线照射消毒做比较。结果苍术浸泡液浸泡时间72、96 h效果最佳,与紫外线照射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苍术浸泡液消毒空气是一种理想的空气消毒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