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Zhang HZ  Lan 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36-739
目的将微创锁孔手术理念融入远外侧入路,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设计远外侧经髁经颈静脉结节锁孔入路,以探讨精确磨除部分枕髁和颈静脉结节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8具福尔马林固定、颅内动静脉乳胶灌注的国人成人尸头,实验前建立术中导航资料。在导航系统用不同颜色标出需磨除的枕髁和颈静脉结节的范围。采用枕髁后锁孔手术入路的“S”型7cm切口,逐层游离翻转肌肉,做枕髁后直径约3cm骨窗,在神经导航辅助下依次磨除枕髁1/3、1/2以及颈静脉结节,观察显露结构的差异并测量显露长度,计算枕髁磨除前、后最大视野显露角度。结果(1)枕髁后锁孔手术入路的切口可完全满足经髁经颈静脉结节锁孔入路的要求。(2)在术前规划的前提下,神经导航可辅助精确磨除枕髁的1/3~1/2和颈静脉结节,从而避免了盲目磨髁造成的颅颈不稳定。(3)枕髁磨除前、磨除1/3和1/2的最大视野显露角度分别为:(39·2±3·3)°、(51·5±2·5)°和(57·5±2·7)°;磨除枕髁1/3和1/2后的最大视野显露角度与磨除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远外侧经髁经颈静脉结节锁孔入路具有可行性;磨除部分枕髁可显著增加术野显露角度,磨除颈静脉结节可增加中斜坡的显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锁孔入路的可行性,并与常规眶上外侧入路对比。方法:10例20侧湿头标本,分别模拟眶上外侧锁孔及常规入路,借助显微镜观察鞍区解剖结构,在神经导航下量化显露面积及操作角度,并利用Ammirati手术显露评分表对两种入路进行分级评分。结果:眶上外侧锁孔入路与常规入路对鞍区各解剖结构均可良好显露;锁孔入路显露面积(435.43±22.80)mm2,与常规入路(481.56±33.53)mm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入路对所选4个靶点的水平及垂直操作角度均高于锁孔入路,但仅后交通动脉起点及颈内动脉分叉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孔入路显露分级总评分为29(51.79%),常规入路为33(58.92%)。结论:眶上外侧锁孔入路可提供与常规入路相似的显露和控制范围,但操作简便,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内镜下经扩大蝶窦人路显露斜坡区的可行性,为切除斜坡区病变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10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上,模拟内镜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显露斜坡,观察有关显微解剖结构;收集40例成人头颅神经导航影像学资料并在神经导航仪中测量相关解剖距离.结果 扩大经蝶窦内镜入路在硬膜外可显露从鞍后到斜坡、枕骨大孔前缘的中线附近结构;在硬膜下可显露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后交通动脉及其与大脑后动脉汇合处、动眼神经、脑干腹侧等结构.在神经导航仪中测得以下数据:前鼻棘至蝶窦口、鞍底、颈内动脉隆突、视神经管隆突、咽结节、枕骨大孔前端的距离分别为(57.61±5.18)、(72.83±6.75)、(67.27±6.27)、(68.89±6.51)、(78.27±5.74)、(91.08±5.20)mm;双侧破裂孔间距、颈静脉结节间距、颈静脉孔间距、颈内动脉管外口间距、内耳门水平岩枕裂间距分别为(21.12±4.78)、(21.37±2.16)、(38.26±3.45)、(50.14±5.54)、(24.27±4.31)mm.结论 内镜下扩大经蝶窦手术人路可清晰显露鞍后一斜坡的解剖结构,适用于此区病变的手术治疗.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可应用于颅底解剖测量,简单、精确,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背景:影像引导神经外科、内镜辅助神经外科和锁孔入路是微侵袭神经外科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颅底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尸头解剖研究发现导航引导下内镜辅助远外侧锁孔入路能够良好的显露腹侧颅颈交界区的结构。 方法:对5例(10侧)尸头标本模拟远外侧锁孔入路,术中用神经导航实时定位,并做定量研究,分别用显微镜和内镜观察颅底结构。随后磨除后内侧1/3枕髁和颈静脉结节,再次用显微镜观察,最后测量和比较内镜和显微镜下各标本岩斜区的显露面积。实验数据采用Student-Newman-Keuls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研究。 结果:借助神经导航和角度内镜,通过面听神经、后组颅神经间的三个间隙能够近距离观察颅底结构,还能观察被颈静脉结节和枕髁遮挡的结构。0度内镜辅助远外侧髁后锁孔入路时岩斜区的显露面积为756.28 ± 50.73 mm2,明显大于单纯手术显微镜下的显露面积756.28 mm2,0度和30度内镜辅助下的显露面积分别为1147.80±159.57 mm2 and 1409.94±155.18 mm2,优于远外侧经髁经结节锁孔入路(1066.26±165.06 mm2) (p < 0.05)。 结论:借助内镜和神经导航,远外侧髁后锁孔入路能够良好的显露腹侧颅颈交界区,角度内镜能够明显扩大岩斜区的显露范围,避免磨除颈静脉结节和部分枕髁。  相似文献   

5.
李则群  兰青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9):2754-2758
目的 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尸头颈解剖量化评价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人路,探讨其可行性和手术适应证.方法 将6具10%甲醛固定的尸头颈标本,经有色乳胶灌注后用于实验,首先行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入路解剖,观察各个步骤显露的解剖结构,第四脑室底的面积和中脑导水管下口与双侧外侧孔连线与正中沟交点处的垂直和水平观察角度,与去除寰椎后弓后的参数比较;并与扩大骨窗成常规人路时寰椎后弓去除前后的相应参数作比较.结果 通过调整尸头颈标本位置和显微镜的投射角度,枕下正中锁孔入路下分离小脑延髓裂后可逐层显露脉络膜、下髓帆、第四脑室底、侧隐窝、外侧孔、小脑下蚓部及中脑导水管开口.虽然锁孔入路下角度显露不如常规入路下宽(P<0.01),但显露第四脑室底的面积与常规入路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寰椎后弓也不能增加锁孔人路下第四脑室底的显露面积(P>0.05),但可增加各点垂直观察角度(P<0.05),对水平观察角度没有影响(P>0.05).结论 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入路与常规入路具有相似的显露面积,可以安全、微创地进行第四脑室内、脑桥延髓背侧以及小脑下蚓部等部位肿瘤手术.  相似文献   

6.
Wu CY  Lan 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9):606-610
目的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设计幕上、下乙状窦前经部分迷路锁孔入路,探讨精确磨除入路相关骨质结构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8具经40%甲醛固定、颅内动静脉乳胶灌注的成入尸头,实验前建立术中导航资料。在导航系统中用不同颜色标出重要结构的范围。采用迷路后锁孔手术入路的耳后7cm“C”型切口,分层翻开皮瓣和肌筋膜瓣,做耳后约3.5cm×3cm骨窗,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轮廓化乙状窦、骨半规管、面神经管,磨除部分迷路及岩尖,观察部分迷路及岩尖磨除前后显露结构的差异,测量术野范围和乙状窦前间隙最大术野角度。结果(1)迷路后锁孔入路的切口完全满足经部分迷路锁孔入路的要求。(2)神经导航可辅助精确磨除入路相关骨质,减少盲目磨除造成的重要结构的误伤。(3)该入路可广泛显露岩斜区、桥脑小脑角、桥脑前区和海绵窦后部的重要结构。(4)部分迷路及岩尖磨除后的水平视野为:左侧(18.8±1.6)mm),右侧(17.7±1.2)mm;最大术野角度为:左侧(59.3±9.2)°,右侧(57.0±11.0)°。垂直术野的增加值为:左侧(10.0±1.0)mm,右侧(10.0±0.8)mm。双侧术野范围和最大术野角度的增加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幕上、下乙状窦前经部分迷路锁孔入路具有可行性;磨除部分迷路及岩尖可显著增加术野范围和术野角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切除斜坡肿瘤的理想手术入路.[方法]采用经扩大口咽入路成功切除1例斜坡脊索瘤,评价术中暴露情况,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通过扩大口咽入路能使肿瘤充分暴露,并安全而完整地切除肿瘤,术中出血600 mL.[结论]扩大口咽入路能对斜坡下部获得较好的暴露,是切除斜坡下部肿瘤理想的手术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8.
1998年11月~1999年5月收治3例斜坡齿突型颅底畸形患者,经采用经口咽入路切除齿状突减压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手术方法  经口作咽后壁正中直切口,切开粘膜层咽横肌、咽峡筋膜,显露环椎前结节、枢椎椎体上半部及斜坡下部。磨去环椎前结节及前弓,显露齿状突,在手术显微镜下仔细磨去齿状突,使后纵韧带及硬脑膜变软回弹,以达到前路减压治疗的目的。2 结果  本组3例患者术后呼吸平稳,肢体末梢麻木感及肌力比术前明显改善。手术创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1年,患者均能参加一般轻体力劳动。3 讨论  此入路具有损伤小,直接显…  相似文献   

9.
扩大经蝶窦入路显露斜坡区的内镜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内镜下经扩大蝶窦入路显露斜坡区的可行性,为切除斜坡区病变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0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上,模拟内镜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显露斜坡,观察有关显微解剖结构;收集40例成人头颅神经导航影像学资料并在神经导航仪中测量相关解剖距离。结果扩大经蝶窦内镜入路在硬膜外可显露从鞍后到斜坡、枕骨大孔前缘的中线附近结构;在硬膜下可显露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后交通动脉及其与大脑后动脉汇合处、动眼神经、脑干腹侧等结构。在神经导航仪中测得以下数据:前鼻棘至蝶窦口、鞍底、颈内动脉隆突、视神经管隆突、咽结节、枕骨大孔前端的距离分别为(57.61&#177;5.18)、(72.83&#177;6.75)、(67.27&#177;6.27)、(68.89&#177;6.51)、(78.27&#177;5.74)、(91.08&#177;5.20)r/mm;双侧破裂孔间距、颈静脉结节间距、颈静脉孔间距、颈内动脉管外口间距、内耳门水平岩枕裂间距分别为(21.12&#177;4.78)、(21.37&#177;2.16)、(38.26&#177;3.45)、(50.14&#177;5.54)、(24.27&#177;4.31)mm。结论内镜下扩大经蝶窦手术人路可清晰显露鞍后-斜坡的解剖结构,适用于此区病变的手术治疗。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可应用于颅底解剖测量,简单、精确,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林宜生  漆松涛  戴学军 《广东医学》2000,21(11):947-948
目的 探讨巨大下斜坡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方法。方法 对16例下斜坡巨大脑膜瘤患者在全麻下经外侧枕下入路显微直视下分块切除肿瘤,术后加强监护及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 肿瘤全切12例,次全切4例,镜下全切率达75%。后组颅神经保留率90%,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3a,疗效满意。结论 经外侧枕下入路符合解剖生理要求,能充分暴露手术野,较全面切除肿瘤,降低手术病死率,可作为下斜坡肿瘤的首选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锁孔经后颞下联合经脉络裂入路至环池的显微解剖并定量测定显露范围.方法 在8例16侧成人尸头标本上,采用锁孔经后颞下联合经脉络裂入路显露环池,并在导航下定量测量显露范围.结果 选择合适的锁孔骨窗行经后颞下入路时,Labbe's静脉多数不影响操作,可较好显露三叉神经、大脑后动脉P2a段和脑干外侧面.在同一骨窗中行经脉络裂入路时,向尾侧牵拉海马体后,穹隆伞至外侧膝状体垂直距离由5.28±0.46mm增至11.18±0.57mm,除1例外,均可较好显露大脑后动脉P2p段. 结论锁孔经后颞下和经脉络裂入路可以分别显露环池下部和上部.MRI冠状位上,海马旁回内缘中点可以作为两种入路选择的解剖标志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扩大经蝶窦入路提供内镜解剖学资料.方法 选择经10%甲醛固定、红色乳胶灌注双侧颈内及椎动脉的中国人成人带颈头颅标本20例行内镜入路相关数据测量;另选5例头颅标本,运用内镜模拟扩大经蝶窦入路对其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察、测量、照相.结果 扩大经蝶窦入路可清晰显示鞍上、海绵窦、斜坡等区域的解剖结构.(1)内镜下鼻腔的标志有上中下鼻甲、蝶腭动脉等.蝶窦内有鞍底、斜坡凹陷及视神经、颈内动脉隆突等解剖标志.(2)内镜下蝶骨平板、鞍结节、鞍底、斜坡为中线区,内1/3视神经管及颈内动脉隆突为中线旁区,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及上颌神经、下颌神经隆突为外侧区.(3)内镜下颈内动脉分为鞍旁段及斜坡旁段,前者细分为隐匿段、下水平段、前垂直段及上水平段,下水平段较实际长度明显变短.结论 内镜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可以清晰暴露邻近蝶窦的颅内及海绵窦内结构,提供从前方角度处理该区域病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赵刚  徐松柏 《吉林医学》2007,28(9):1062-1064
直径超过4cm的垂体腺瘤被称作巨大垂体腺瘤.位于鞍区,即颅底部的中央,两侧为海绵窦,海绵窦内为第Ⅲ、Ⅳ、Ⅴ、Ⅵ对颅神经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上邻视神经、视交叉、颈内动脉床突上段、下丘脑等结构,下邻蝶窦、鼻腔.巨大垂体腺瘤往往将这些重要的结构侵袭、包绕,这些都使得其治疗极为棘手[1~4].相比之下,经鼻蝶入路是最安全、成熟、简捷的手术入路,但由于入路的深、窄,光线难以照明,存有死角,手术空间小限制器械操作等因素,对巨大型垂体瘤而言难以取得良好效果[5].而内窥镜的应用弥补了不足,使该入路成为到达鞍区的最佳入路.成角内窥镜的应用使得这一入路横向可以显露海绵窦内侧壁和外侧壁,纵向可以到达中颅凹、鞍区、和下斜坡.而经颅切除侵入海绵窦的肿瘤部分路径远、需牵拉脑组织、并经海绵窦外侧壁在颅神经之间进入海绵窦,易造成颅神经的损伤.而且对于颈内动脉的破裂难以控制,因为颈内动脉的损伤不可能进行直接修补和旁路架桥手术,当内窥镜经鼻蝶入路被应用时出血可能被控制,对于破裂出血可以暂时夹闭颈内动脉的近段和远端,颈内动脉的近段和远端的控制是可以通过显露破裂孔段颈内动脉和显露上水平段颈内动脉实现.为了防止迟发性颈内动脉破裂,在海绵窦内可以应用移植材料包裹显露的颈内动脉[6].这些都表明,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在治疗巨大垂体腺瘤方面具有广泛的优势和应用前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经穹窿间中间帆入路的手术显露,并探索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导航辅助下在16具尸体头颅标本上模拟经穹窿间中间帆入路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分析第三脑室、松果体区的显露.选择6例松果体区、第三脑室肿瘤患者行经穹窿间中间帆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导航辅助下经穹窿间中间帆入路手术能在标本头颅上顺利完成,可清晰显露第三脑室后部及松果体区.6例松果体区、第三脑室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除1例,无新神经功能损害及死亡发生.结论 经穹窿间中间帆入路手术治疗松果体区、第三脑室肿瘤技术上可行,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iMRI)联合神经导航在内镜经鼻蝶入路斜坡脊索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斜坡脊索瘤患者35例,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内镜治疗组同一术者在iMRI联合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经鼻蝶入路行斜坡脊索瘤切除术。结果 35例患者共计扫描56次,扫描1~3次,平均1.6次。直接获得手术全切者9例,经iMRI扫描继续切除直至全切者11例;未全切除者15例。术后脑脊液鼻漏2例、出血2例,视力下降3例、鼻出血1例,死亡1例。随访6~24个月,至随访期结束,5例复发。结论 iMRI联合神经导航辅助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斜坡脊索瘤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下斜坡和枕骨大孔腹侧肿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效果.方法:对12例尸体(24侧)远外侧经髁入路进行解剖,并对21例下斜坡和枕骨大孔腹侧肿瘤进行切除.脑膜瘤10例,神经鞘瘤8例,脊索瘤3例.肿瘤大小:2.0~3.0 cm 6例,3.1~4.0 cm 10例,4.1~5.0 cm 4例,>5.0 cm 1例.手术入路包括:远外侧经髁后入路16例,部分经髁入路5例.结果:21例肿瘤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远外侧经髁入路包括3种情况:经髁后入路,部分经髁入路和完全经髁入路.经髁后和部分经髁入路足够暴露和切除下斜坡和枕骨大孔区肿瘤.  相似文献   

17.
枕颈部疾患经口咽前入路手术治疗的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波  徐荣明 《医学综述》2009,15(1):129-131
枕颈疾患手术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治疗寰枕关节的严重不稳及神经压迫的外科手术中,枕颈融合是可供选择的措施之一,后路内固定包括椎弓根螺钉、经关节螺钉及侧块螺钉技术;经前路分颌下入路和口咽入路,经口咽前入路已经被临床证实是一种治疗枕颈部疾患有效安全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8.
下斜坡至颈3(C3)椎体病变由于部位深在,显露非常困难,是当前神经外科领域较难达到的区域之一。本文就我院1994年来经下颌下-咽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例波及下斜坡至C3椎体的病变作一介绍。1 病例报告  例1 男,31岁,因枕部疼痛,讲话口齿不清,舌头发硬,呛咳,右手麻木9个月,颅颈交界区MRI检查显示下斜坡及寰椎前弓、枢椎椎体骨质破坏,脑干腹侧有一3.5cm×5.0cm的异常信号区,延髓及上段脊髓受压,诊断为延颈髓腹侧肿瘤,于1994-01-19入院。入院时检查见舌肌及胸锁乳突肌明显萎缩。在全麻下经下颌下-咽后入路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下斜坡及寰…  相似文献   

19.
报告14例颅咽管瘤,采用经眶额下入路切除,全切10例,次全切除4例,手术效果满意。作者认为此入路对肿瘤显露好、脑组织损伤轻,适于各型颅咽管瘤切除。  相似文献   

20.
扩大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的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应用.方法:1997年6月至2002年3月采用该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10例,肿瘤主要累及于鞍上、蝶筛窦及上斜坡区.结果:本组10例中,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发生颅神经麻痹4例,其中动眼神经障碍3例,外展神经障碍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影像学随访6~24个月,全切除肿瘤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次全切除者无明显增大.结论:该入路可充分显露鞍区肿瘤,术野开阔,对脑组织损伤小,适用于已侵犯蝶筛窦区及上斜坡的侵袭性垂体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