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8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单纯传统动脉搭桥或转流术治疗37例,腔内介入治疗27例,传统手术与介入相结合的杂交手术18例。结果:71例取得良好疗效,症状明显改善,踝肱指数明显提高,术后CT血管造影检查提示远端动脉通畅率明显增加,6例移植血管内血栓形成,3例术后无明显改善而行截肢术,2例出现并发症病死。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法多样,根据患者全身情况、病变部位、范围等进行综合考虑,才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9例DLASOⅠ、Ⅱ期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通活血中药,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股动脉血流参数。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28,P〈0.05);治疗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股动脉血流参数均有明显改善(t=2.17~13.80,P〈0.05、0.01)。结论温通活血中药对Ⅰ、Ⅱ期DLASO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刺五加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刺五加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刺五加注射液对 4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连续静脉滴注 2 0 d,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下肢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 :刺五加注射液能使下肢动脉管腔增宽 ,血流峰值速度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小。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ASO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活血通脉方剂,水煎服,1剂/d,配合凯时10 μg/d,静点;对照组仅行凯时静点治疗.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42.55%,总有效率95.74%;对照组治愈率26.09%,总有效率86.96%,两组治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ASO行之有效,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果:27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运改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明显增大,静息痛好转,肢体溃疡愈合。术后检查踝肱指数为0.63±0.18,与术前(0.37±0.16)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人工血管感染,1例出现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2例于术后1年出现吻合口狭窄,均于治疗后好转。结论: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CD62P和CD63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糖尿病联合会的新分类法认为2型糖尿病(T2DM)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笔者应用流式细胞仪及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T2DM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及尿中微量球蛋白(β2M)的表达,探讨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CD62P)和血小板溶酶体α-颗粒膜蛋白(CD63)对早期诊断T2DM肾损害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腔内治疗方法,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腔内术治疗的1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92.3%(12/13),临床症状改善率92.3%(12/13),术后ABI为0.75±0.14,较术前0.3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76.9%(10/13),部分改善15.3%(2/13),10条肢体足背或胫后动脉恢复搏动,无手术相关死亡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良好,尤其对重症下肢缺血性患者。  相似文献   

9.
10.
<正> 我院1997年5月~2000年6月共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人工血管转流手术20例,术后除常规给予抗凝、祛聚药物外,辅助以中药阳和通洛汤、桃仁四物汤治疗。除1例截肢、1例复发外,其余均治愈出院。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stasis syndrome (BSS) and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ype 2 diabetic mellitus (DM).Methods: Platelet CD62p, CD63 expressions were determined in 30 type 2 DM patients with BSS, 27 type 2 DM patients without BSS and 20 normal controls by flow cytometry.Results: CD62p, CD63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ype 2 DM group with BSS than those in the type 2 DM group without BSS and in the normal controls. CD62p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D63, while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HbA1c, LDL-C and CD62p in DM patients with BSS.Conclusions: The increased level of platelet activation was the primary molecular basis of BSS in type 2 DM. It was important to perform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BSS and treatment of activating blood flow to remove BSS in type 2 DM.  相似文献   

12.
Bloodstasissyndrom (BSS)isacommonsyndrometypeindiabetesmellitus(DM).InordertorevealthemodernmedicalbasisofBSSinDM,previousresea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与血透患者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功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为10名健康志愿者,B组为20例自身动静脉内瘘长期存活的血透患者,C组为20例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功的血透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PAC-1的表达。结果C组的血小板活化指标明显高于B组和A组[CD62P:A组(1.31&#177;0.88)%,B组(2.57&#177;1.24)%,C组(4.67&#177;2.64)%;CD63:A组(0.77&#177;0.67)%,B组(1.04&#177;0.62)%,C组(1.96&#177;1.40)%;PAC-1:A组(0.81&#177;0.64)%,B组(0.96&#177;0.51)%,C组(2.04&#177;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血透患者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功与其循环的活化血小板水平较高有关,循环的活化血小板水平升高可能是血透患者自身动静脉内瘘反复失功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5-7+1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取药物治疗,其中观察组同时联合介入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足背动脉和胫动脉踝肱指数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足背动脉和胫动脉治疗后的踝肱指数分别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足背动脉和胫动脉治疗后的踝肱指数分别为(0.95±0.22)、(0.99±0.17),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联合介入治疗后出现过敏反应1例、血小板减少1例、穿刺部位血肿5例、假性动脉瘤3例、下肢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支架内急性闭塞1例,其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合计达4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介入治疗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改善临床症状,但存在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下肢过度灌注综合征、支架内急性闭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于发病后24h内采集加例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用荧光素标志的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糖蛋白CD62p和CD63的分子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将脓毒症患者分为一般脓毒症组和重症脓毒症组进行比较,并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CD62p、CD6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62p:(2.56±1.51)%比(1.48±0.40)%;CD63:(2.15±0.50)%比(1.29±0.35)%;P均〈0.01]。重症脓毒症组CD62p、CD63水平均高于一般脓毒症组[CD62p:(3.31±1.94)%比(2.05±0.87)%;CD63:(2.37±0.36)%比(2.00±0.53)%;P均〈0.05]。CD62p、CD63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CD62p:r=0.377,P=0.016;CD63:r=0.452,P=0.003)。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外周血中血小板出现明显活化,其活化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血小板脂膜蛋白(CD61)与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关系及奥扎格雷的干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6例ACS患者硝酸酯+奥扎格雷钠治疗前后静脉血CD62p、CD61和血浆vWF的表达水平,对两者在ACS时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设2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结果:ACS患者CD62p是[(89.60±6.98)%],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40.88±7.56)%](P<0.05),药物干预治疗后下降至(66.11±8.7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其水平变化与vWF、心绞痛和缺血ST-T改善一致;CD61表达量为(91.38±6.97)%,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药物干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差性(P>0.05)。结论:CD62p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且与vWF和临床症状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比较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0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联合介入治疗,对照组仅采取保守治疗.收集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于我院的3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股深动脉血流重建的治疗方法.对比治疗前后踝/肱血压指数和间歇性跛行距离.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患侧肢体温度较术前均有了显著的提高,肢体疼痛明显减轻或者消失.有患肢溃疡的患者于术后1月左右愈合.26例患者静息痛消失,10例好转,2例无效,于术后1周截肢治疗.出现坏疽的患者经截肢治疗后创面均愈合.随访患者半年,术后踝/肱指数平均为(0.58±0.15),间歇性跛行距离平均为(500.3±132.7)m,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 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间歇性跛行距离及踝/肱血压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提高,适合在此类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规范化治疗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逐渐成为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本文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原则、适应证和不同病变部位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讨论,提出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患者(Rutherford分级4~6级)应当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对于TASC分级为A、B级患者应当以腔内治疗为主;对于膝下动脉狭窄和糖尿病足患者应首选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动脉硬化斑块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及其受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血管外科ASO患者共22例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共获取动脉硬化标本27个。其中2型糖尿病者组取得髂股段动脉硬化标本13例,腘动脉及以远动脉段标本5例,无糖尿病者组取得髂股段动脉硬化标本9例。对ASO患者行手术治疗者留取动脉内膜斑块,分别进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了解PDGFR α和 PDGFR β在动脉硬化标本中的表达。并行RT PCR法检测PDGF A、B链mRNA的检测。结果 无糖尿病的ASO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苏木精 伊红染色可见少量脂质浸润,免疫组化见PDGFR α、β少量表达;2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苏木精 伊红染色大量脂质浸润,PDGFR α、β均大量表达。2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髂、股动脉段动脉硬化标本中PDGF B链mRNA的表达远远高于在无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PDGF B链在腘动脉段的表达较髂、股动脉段明显增加。结论 2型糖尿病伴ASO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标本中存在PDGFR α、β的高度表达,腘动脉标本中PDGF B链数量增多,提示该因子在此类患者中的病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