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生物学特点和疫苗研究的进展。已经和正在研制的RSV疫苗包括:(1)福尔马林灭活RSV疫苗;(2)活病毒疫苗,是通过冷传代和温度敏感传代获得的RSV减毒活疫苗,其免疫反应与自然感染相似,感染野生型RSV不加剧病情,能被动获得RSV中和抗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是目前正在婴幼儿中试用观察的疫苗;(3)cDNA疫苗,是从RSV cDNA克隆中回收具有感染性重组RSV的活病毒疫苗,在下呼吸道高度减活,可显著提高对野生型-RSV感染的免疫力,安全性好,可构建含有RSV A、B组的G基因cDNA2价疫苗;(4)载体疫苗,RSV F、G嵌合疫苗由表达含有RSV F和G蛋白的杆状病毒纯化获得;(5)亚单位疫苗,对下呼吸道感染具有保护作用,中和抗体滴度高;(6)合成肽类疫苗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F和抗G蛋白IgG抗体水平与哮喘儿童RSV感染及感染后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 以RSV(Long株)及表达RSV F和G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66例6岁以下哮喘患儿RSV流行期间双份血清中抗RSV F和G蛋白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1)本组哮喘患儿RSV感染率为35%;(2)RSV感染组哮喘患儿血清抗F和G蛋白IgG抗体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了解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后特异性保护抗体的反应,探明RSV感染后血清保护性抗体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以表达呼吸道合胞病毒(RSV)F和G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为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3例RSV感染后婴幼儿双份血清中抗RSV的F和G蛋白特异性IgG抗体反应。结果表明,1岁以内婴幼儿RSV感染后,血清中F和G蛋白特异性IgG抗体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G蛋白特异性IgG抗体反应明显低于F蛋白;1岁以后,机体对RSV感染的抗F和G蛋白特异性IgG抗体反应较1岁以前明显增强。说明婴幼儿RSV感染后,机体抗RSV的F和G蛋白特异性IgG抗体反应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尤其以G蛋白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F和抗G蛋白IgG抗体水平与哮喘儿童RSV感染及感染后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以RSV(Long株)及表达RSVF和G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66例6岁以下哮喘患儿RSV流行期间双份血清中抗RSVF和G蛋白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1)本组哮喘患儿RSV感染率为35%;(2)RSV感染组哮喘患儿血清抗F和G蛋白IgG抗体滴度明显低于非RSV感染组;(3)RSV感染后哮喘中~重度发作组血清抗F蛋白IgG抗体滴度明显低于轻度发作组;(4)哮喘患儿RSV感染后恢复期较急性期血清抗F和G蛋白抗体滴度均有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在不同年龄组及两种蛋白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血清抗F和抗G蛋白特异性IgG抗体对哮喘患儿RS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RSV感染后抗F和抗G蛋白特异性IgG抗体滴度的高低亦反映哮喘急性发作的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是骨髓移植(BMT)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BMT患者并发RSV下呼吸道感染,若未经抗病毒治疗病死率接近100%,而应用利巴韦林(ribaririn)治疗者病死率高达50%-70%.报道静注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RSV-IGYV)治疗儿童BMT合并RSV感染的疗效. 病例和方法RSV-IGIV是一种含有高浓度RSV中和抗体(抗体滴度>19200MU/ml)的IgG免疫球蛋白.1991年6月至1996年2月,11例BMT合并RSV感染患儿接受了RSV-IGIV治疗…  相似文献   

6.
RSV感染中能产生中和性抗体的抗原是F和G糖蛋白,但中和抗体对机体无明显的保护作用。推测细胞免疫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Mψ)感染RSV后,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抑制物,同时病毒基因的干扰使Mψ抗原提呈功能受损,结果辅助性T细胞(TH)不被激活,故不能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而产生白细胞介素4(IL-4)的细胞克隆不受抑制,IL-4分泌增多。IL-4能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RSV感染中能产生中和性抗体的抗原是F和G糖蛋白,但中和抗体时机体无明显的保护作用。推测细胞免疫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M)感染RSV后,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抑制物,同时病毒基因的干扰使(M)抗原提呈功能受损,结果辅助性T细胞(T_H)不被激活,故不能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而产生白细胞介素4(IL-4)的细胞克隆不受抑制,IL-4分泌增多。IL-4能特异性诱导B细胞合成IgE,从而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但其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一种快速、可靠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检测方法,对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RSV进行研究。结果:RT-PCR方法可检出病毒量为10TCID50/ml(TCID50为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用于扩增F蛋白基因的引物经计算机基因库检测与其他病毒无同源性,实验同步扩增其他常见呼吸道感染病毒均无阳性扩增带;实验过程6小时内完成。在RSV好发季节对53例拟诊为病毒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婴儿咽拭子进行检测,RSV阳性28例(52.8%)。提示RT-PCR方法检测RSV具有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等特点,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发病机理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研究者发现RSV感染患儿存在着一系列免疫功能紊乱。本文用APAAP技术对RSV感染患儿淋巴细胞CD3、CD4、CD8、CD23、CD25、CD57、IFNr、HLA-ABC、HLA-DP和HLA-DR等表面标记进行检测,并用ELISA技术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性IgE(R  相似文献   

10.
快速诊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快速诊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E),比较不同病毒学试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77例急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CSF)标本中单纯疱疹病毒(HSV)特异性DNA;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CSF和血清标本中HSV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结果CSF中HSV特异性DNA、IgM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3/177)、10%(1/100)和470%(47/100),血清HSVIgM、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5%(6/48)、72.9%(51/70)(因为标本量不足或缺如,未能对全部病例进行抗体检测);3例患儿确诊为HSE。结论用套式PCR检测CSF诊断HSE较敏感、特异。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最常见病原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SV感染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异常的免疫病理有关。RSV感染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如:IL-1抑制物的产生,IL-2活性降低,IL-2R表达障碍,IFNγ减少和IL-4、IL-5、IL-6、IL-8、TNFα的活性增强,在RSV感染的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感染情况及感染后细胞免疫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8例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内RSV及其A、B亚型抗原进行了检测;采用APAAP法、MTT比色法和ELISA法对T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PBMC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可溶性IL-2受体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8例RSV感染患儿中7例PBMC内可检测到RSV抗原;11例RSVA亚型感染者5例PBMC内均为RSVA亚型阳性,7例RSVB型感染者2例B亚型阳性;7例恢复期和10例对照组患儿均为阴性;发病3天以内PBMC中RSV抗原阳性者多于3天以后(P<0.05)。RSV感染组PBMC内RSV抗原阳性者,CD4细胞比率和IL-2水平均低于阴性者(t=2.38,2.40,P值均<0.05)。提示: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可被RSV感染,可能由此加重免疫活性细胞损害,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基因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乙肝基因疫苗免疫效果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 在新生儿系列血清中均未检聘书国型肝炎病毒(HBV)DNA和血清学感染标志;对照组和感染组新生儿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3%(28/30)和83%(39/47)(x^2=1.74,P〉0.05),两组  相似文献   

14.
抗DNA酶B对小儿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抗DNA酶B测定A组溶血性链球菌(GAS)感染血清学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抗DNA酶B微量法和自制试剂,测定548例GAS感染所致疾病的小儿血清抗DNA酶B抗体,同时测定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结果(1)急性风湿热组(ARF)抗DNA酶B阳性率(72.5%)与ASO阳性率(76.5%)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活动期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组病人的抗DNA酶B阳性率(82.6%)明显超过ASO阳性率(55.4%)(P<0.001);抗DNA酶B联合ASO测定在两组的阳性率均在90%左右。(2)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皮损组抗DNA酶B阳性率92.6%,明显超过ASO的59.2%(P<0.05)。(3)AGN上感组抗DNA酶B与ASO的阳性率分别为76.7%和73.9%(P>0.05)。抗DNA酶B联合ASO的阳性率在上感组和皮损组均超过90%。结论抗DNA酶B在诊断ARF和AGN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特别与ASO联合应用价值更大;对活动期风心病和GAS皮肤感染致AGN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ASO。  相似文献   

15.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极易侵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婴幼儿。研究利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评价纯化融合蛋白(PFP2)疫苗在BPD高危儿童中应用的安全性、致免疫力及保护效果。对象和方法研究人群选取美国某儿童医院12个月以上BPD儿童21例,均有RSV...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44例临床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中HCMV-DNA,同时作病毒分离及HCMV-IgG、IgM测定。结果表明:HCMV-DNA阳性者14例,阳性率为32%;而病毒分离阳性者8例,阳性率为18%;HCMV-IgG、IgM阳性率分别为39%和23%。提示:(1)部分ITP患儿发病时有HCMV活动性感染;(2)PCR技术特异、敏感、快速,对ITP患儿的HCMV活动性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宫内感染HBV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机理和预后研究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4  
为了解宫内受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导致免疫失败的机理和预后,用植物血凝素(PHA)作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用HBV前S2多肽特异性扩增HBVDNAS区基因并分析其变异情况。对497名携带HBV母亲所生新生儿单纯接种乙肝疫苗,并对携带HBV母亲产前注射免疫球蛋白(HBIG)(妇产组);对携带HBV产前不注射HBIG母亲所生490名新生儿生后注射HBIG加乙肝疫苗(中山组)。两组均随访4~6年。结果显示,妇产组HBV的宫内感染率为14.3%,中山组HBV的宫内感染率为5.7%;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显示宫内感染HBV后其细胞免疫功能不足,T淋巴细胞对HBV的特异性刺激源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孕妇产前多次注射HBIG能有效减少HBV的宫内感染;在受宫内HBV感染的儿童中存在着乙肝病毒变异,感染变异病毒是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并易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8.
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免疫检测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72例确为RSV所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对照组43例,治疗组29例;后者以IVIG200-300mg/kg/次静滴2次后,血清IgG,IgG亚类,SV-SIgG水平上升,T不禁 巴细胞及其亚群也有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显效率87.25%明显优于对照组,未见不良副反应。本文证实IgG及IgG亚类水平低下,T细胞功能紊乱,易发生RSV感染;RSV-SIgG可直接来活病毒,减少RSV-SIgE产生  相似文献   

19.
细胞因子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吸道合肥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最常见病原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SV感染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异常的免疫病理有关。RSV感染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如:IL-1抑制物的产生,IL-2活性降低,IL-2R表达障碍。IFNγ减少和IL-4,IL-5,IL-6,IL-8,TNFα的活性弱强,在RSV感染的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中和活性测定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310014)陶明方,周馥英浙江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项哨呼吸道台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因其流行广泛,特别是低龄婴儿感染后常发生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