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必强  郭酉新 《广东医学》2002,23(12):1248-1249
目的研究吗啡受体在离体大鼠心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大白鼠工作心模型,比较缺血预处理和纳络酮+缺血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前后模型,左室压(LVP)、左室舒张末期压(LVDEP)、左心室内压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主动脉压(AP)、冠脉流量(CF)、主动脉流量(AF)和测定冠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心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及自灌注停搏液至完全停搏的时间(AT)。结果纳络酮明显抑制了心肌缺血预处理所产生的心肌功能恢复,使ATP含量和SOD活性下降,增加了LDH的漏出,纳络酮抑制了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吗啡受体介入了离体大鼠心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阿片受体参与大鼠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在缺血/再灌注心肌中应用阿片受体激动剂吗啡和阻滞剂纳络酮,研究缺血后处理的保护机制和吗啡药物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行Langendorff心脏灌流:①停灌/再灌组(I/R);②纳络酮组(NAL);③缺血后处理组(Post-con);④纳络酮加后处理组(NAL Post-con);⑤吗啡组(MOR);⑥吗啡加纳络酮组(MOR NAL)。观测左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max),心肌梗死面积,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含量(LDH),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心脏复灌初期采取缺血后处理或灌注吗啡可以改善心功能,减小梗死面积。纳络酮对停灌/再灌心肌没有影响,但可削弱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效果并完全取消吗啡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阿片受体的激活是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再灌之初给予吗啡能起到缺血后处理样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吗啡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工作心脏缺血再灌注的延迟性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即对照组、吗啡组、纳络酮组、格列本脲组、吗啡 纳络酮组和吗啡 格列本脲组。腹腔注射给药24h后,建立离体工作心脏模型,4℃St.Thom asⅡ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30min,复灌45min。观察心脏缺血再灌注前后血流动力学恢复率、心肌酶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吗啡组的心排出量(CO)恢复率、左室发展压(LVDP)恢复率、左室压力微分(±dp/dtmax)恢复率及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30min缺血再灌注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纳络酮和格列本脲可以完全阻断吗啡的作用,而单独使用纳络酮或格列本脲对大鼠心脏不产生影响。结论吗啡预处理对缺血心肌可以产生延迟性保护作用,其作用与阿片受体和心肌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鼠离体心脏对缺血再灌输损伤的耐受及不同浓度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孕鼠离体心功能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雌性SD大鼠40只中非孕鼠10只做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孕鼠30只,于孕后第20天随机分为3组:无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F0组)、低浓度瑞芬太尼组(RF1组)和高浓度瑞芬太尼组(RF2组),每组10只。麻醉后开胸取心脏,建立Langendorff孕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每组均灌注平衡20min,对照组(Con组)与无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F0组)用95%O2和5%CO2饱和的K-H液持续灌注20min,停灌30min再灌注45min;浓度瑞芬太尼组(RF1组)、高浓度瑞芬太尼组(RF2组)缺血前分别用含瑞芬太尼20μg/L或40μg/L的95%O2和5%CO2饱和K-H液灌注20min,全心缺血30min,复灌45min;记录各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收缩压(LVSP)及冠脉流量(CF)变化,测定平衡15min后到再灌注后15min内冠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再灌注后45min时的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取每组孕鼠心肌做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在平衡20min末,与对照组比较,各组LVEDP、LVSP和LDH的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在灌注后各时间点LVEDP升高(P<0.05),LVSP和CF降低(P<0.05),灌注后15min冠脉流出液LDH活性增高(P<0.05),再灌注后45min后心肌MDA含量增高(P<0.05),梗死面积增大(P<0.05),电镜下心肌结构破坏明显;与无瑞芬太尼预处理组比较,两瑞芬太尼预处理组在灌注后各时间点LVEDP降低(P<0.05),LVSP以及CF升高(P<0.05),灌注后15min冠脉流出液LDH活性降低(P<0.05),再灌注后45min后心肌MDA含量降低(P<0.05),梗死面积较小(P<0.05),电镜下心肌结构破坏不明显;与RF1组比较,RF2组保护作用明显(P<0.05);结论:孕鼠离体心脏对缺血再灌输损伤的耐受下降,瑞芬太尼浓度依耐性地保护离体孕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Langendroff's离体灌流装置探讨氯丙嗪对离体鼠心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氯丙嗪能减轻缺血一再灌注时心脏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漏出的增加,抑制心肌细胞游离脂肪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提高心肌C_2~(2+),Mg~(2+)—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提示:氯丙嗪可减轻离体鼠心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其机理与氯丙嗪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肌腺苷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 /再灌注后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离体大白鼠工作心脏模型 ,比较经腺苷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前后左室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心室内压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主动脉压、冠脉流量、主动脉流量和测定冠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 (LDH) ,心肌ATP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及自灌注停搏液至完全停搏的时间。【结果】腺苷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产生相似的心肌保护作用 ,明显促进心肌缺血再灌后心肌功能的恢复 ,增进心脏的收缩功能、心肌ATP含量和SOD活性的恢复 ,减少LDH的漏出。【结论】腺苷预处理对心脏模拟体外循环的缺血再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该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腺苷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肌腺苷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离体大白鼠工作心脏模型,比较经腺苷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前后左室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心室内压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主动脉压、冠脉流量、主动脉流量和测定冠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心肌AT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及自灌注停搏液至完全停搏的时间。结果:腺苷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产生相似的心肌保护作用,明显促进心肌缺血再灌后心肌功能的恢复,增进心脏的收缩功能、心肌ATP含量和SOD活性的恢复,减少LDH的漏出。结论:腺苷预处理对心脏模拟体外循环的缺血再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低温缺血常温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60只SD大鼠离体心脏平衡20min后随机分为5组(n=12):空白对照组(Con组)于37℃用Krebs-Henseleit缓冲液(K-H液)持续灌注175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于37℃用K-H液灌注40min,27℃缺血75min,37℃K-H液再灌注60min;丙泊酚预处理1组(P1组)、2组(P2组)和3组(P3组)分别在缺血前给予含50、100和150μmol/L丙泊酚预处理,预处理后同I/R组。观察平衡末(基础值)、缺血前及再灌注末的心率(HR)、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力上升和下降速率最大值(±dP/dtmax);在平衡末、再灌注后1、10、20、30及60min分别取冠状动脉流出液,测定其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再灌注末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并测定再灌注后各组心肌梗死面积。结果P2组和P3组在再灌注后60min时HR、LVDP、±dP/dtmax、SOD活性均高于I/R组(P<0.05);而LVEDP、心肌梗死面积、MDA含量小于I/R组(P<0.05);P2组和P3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冠状动脉流出液中CK及LDH值均明显低于I/R组相应时间点所测值(P<0.05)。结论100和150μmol/L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低温缺血常温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60只SD大鼠离体心脏平衡20 min后随机分为5组(n=12):空白对照组(Con组)于37 ℃用Krebs-Henseleit缓冲液(K-H液)持续灌注175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于37 ℃用K-H液灌注40 min,27 ℃缺血75 min,37 ℃K-H液再灌注60 min;丙泊酚预处理1组(P1组)、2组(P2组)和3组(P3组)分别在缺血前给予含50、100和150 μmol/L丙泊酚预处理,预处理后同I/R组.观察平衡末(基础值)、缺血前及再灌注末的心率(HR)、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力上升和下降速率最大值(±dP/dtmax);在平衡末、再灌注后1、10、20、30及60 min分别取冠状动脉流出液,测定其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再灌注末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并测定再灌注后各组心肌梗死面积. 结果 P2组和P3组在再灌注后60 min时HR、LVDP、±dP/dtmax、SOD活性均高于I/R组(P<0.05) ;而LVEDP、心肌梗死面积、MDA含量小于I/R组(P<0.05) ;P2组和P3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冠状动脉流出液中CK及LDH值均明显低于I/R组相应时间点所测值(P<0.05). 结论 100和150 μmol/L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于缺血前全身应用N 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大鼠离体缺血 再灌注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和心功能测定程序记录左心室压力波形并作各项参数分析 ,同时检测不同时刻冠状静脉流出液中的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并作冠脉流量和心肌含水百分比测定。结果 研究发现NAC能够显著改善左心室血流动力学指标 ,增强心肌收缩力和舒张性 ,减轻生物膜脂质过氧化程度 (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低 ) ,但心肌含水量、冠状动脉流量、冠脉流出液中SOD活性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 提示NAC的心肌保护作用与加强GSH的抗氧化能力和自身的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NAC能够对缺血 再灌注心肌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对长时程缺血引起的缺血/复灌(I/R)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全心停灌60 m in,复灌120 m in复制长时程心肌缺血的I/R模型,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复灌各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实验结束测定心肌组织form azan含量的变化。结果:在长时程心肌缺血的I/R模型中,缺血后处理能提高心肌细胞的form azan含量,降低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但对心室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善。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不仅能提高心肌细胞的form azan含量,降低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而且能明显改善心室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钙激活钾通道阻断剂pax illine减弱了两者联合应用的作用。结论: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上,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产生加强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钙激活钾通道的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张丽  戴伟  高春霖  戴兵 《医学综述》2012,18(13):2116-2118
目的观察雷诺嗪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I/R、R10、R20三组(各8只)。将大鼠麻醉后开胸取出心脏,即刻连至Langendorff灌注装置,K-H液平衡灌注后停灌造成全心缺血,再用普通K-H液、分别含有10、20μmol/L雷诺嗪的K-H液复灌。分别记录各组缺血前、再灌注15、30、45、60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量取缺血前及再灌注末1 min的冠脉液测定心肌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留取心尖部组织,测定三磷酸腺苷(ATP)及Ca2+含量。结果缺血前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R10组和R20组的左心室形成压(LVD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与I/R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10和R2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心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缺血前LDH、CK、ATP及C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末三组的LDH、CK均有增加的趋势,含有雷诺嗪组的LDH、CK活性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R10和R20组的ATP含量明显增高(P<0.05),且随雷诺嗪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a2+含量明显下降(P<0.05),且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雷诺嗪对I/R心肌有保护作用,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左旋卡尼汀(L-CN)对离体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比较预处理与后处理及预处理联合后处理保护作用的区别。方法动物心脏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后处理组、L-CN后处理组、L-CN预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左旋卡尼汀分别于缺血后、缺血前或缺血前后给予10 min。检测心率(HR)、冠脉流量(CF)和不同时间点冠脉收集液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并测定心肌梗死区与风险区的比例。结果各组CK,LDH,CF,HR及心肌风险区在灌注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复灌60 min时,各项指标在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CF在复灌120 min时,、L-CN后处理组与其他处理组相比P〈0.05。各组心肌梗死范围在心肌风险区无明显差别。结论左旋卡尼汀预处理、后处理及二者联合对离体大鼠心肌均有保护作用,预处理及后处理与二者联合的保护作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线粒体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mitoSlo1通道)开放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是否与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有关.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和复灌120 min复制局部缺血/复灌损伤模型,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各项心室力学指标.提取大鼠心肌线粒体,分光光度法测定钙诱导下520 nm吸光度的改变.结果: 与单纯缺血/复灌组相比,Slo1通道激动剂NS1619预处理组明显降低离体心脏缺血/复灌后的梗死面积[(17.21±5.59 vs 46.54±3.60)%]和复灌期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69.21±8.30 vs 253.79±15.85) U/L],促进左室动力学的恢复;线粒体渗透转换孔开放剂atractyloside拮抗了NS1619的作用.在分离的心脏线粒体,NS1619预处理组520 nm处吸光度的下降明显低于单纯加钙组[(10.70±3.22 vs 21.53±2.57)%].结论: mitoSlo1通道激活具有抗心肌缺血/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渗透转换孔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雷米普利预适应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性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离体大鼠心脏采用Langendoff灌流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1)对照组;(2)缺血-再灌组(I/R组);(3)雷米普利预处理组(Ramipril 0.05mg/kg);(4)雷米普利预处理组(Ramipril 0.1mg/kg):(5)HOE140+雷米普利预处理组(HOE1400.1mg/kg+Ramipril 0.1mg/kg)。每组7只。记录左室内压(LV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率(HR),定时收集冠脉流出液测量冠脉流量(CF)和肌酸激酶(CK)活性。再灌注结束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I/R组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可显著降低LVP和+dp/dt max(P〈0.01),升高LVEDP(P〈0.01),降低CF(P〈0.01),缺血-再灌注后10、20min显著降低HR(P〈0.01);(2)与I/R组比较,Ramipril 0.05mg/kg组缺血-再灌注后20、30min可显著升高LVP(P〈0.01)及增加CF(P〈0.05);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可显著升高+dp/dtmax(P〈0.01),降低LVEDP(P〈0.01);(3)与I/R组比较,Ramipril 0.1mg/kg组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可显著升高LVP(P〈0.01),升高+dp/dtmax(P〈0.01),降低LVEDP(P〈0.01);增加CF(P〈0.05);(4)与Ramipril 0.1mg/kg组比较,HOE1400.1mg/kg+Ramipril 0.1mg/kg组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可显著降低LVP(P〈0.05);降低+dp/dtmax(P〈0.05);升高LVEDP(P〈0.05);降低CF(P〈0.05);(5)I/R组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CK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Ramipril 0.05mg/kg组及Ramipril 0.1mg/kg组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CK与I/R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HOE1400.1mg/kg+Ramipril 0.1mg/kg组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CK与Ramipril 0.05mg/kg组及Ramipril 0.1mg/kg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6)实验前24h舌下静脉注射雷米普利0.05mg/kg或0.1mg/kg均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中MDA含量。结论雷米普利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离体大鼠心肌损伤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激活缓激肽B2受体,减少缓激肽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外源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复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用结扎心脏冠脉前降支30min造成心肌缺血,松开结扎120min作为再灌。观察心脏收缩功能、心肌酶学和心肌梗死面积等指标。结果:25μmol/LCORM-2(外源性CO释放剂)显著改善了离体心脏缺血复灌时心功能的损伤,降低了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的释放,减少了梗死面积,但对冠脉流量的影响不大。10μmol/LCORM-2可减少LDH、CK和心肌梗死面积,但对心功能的影响不明显;而100μmol/L CORM-2却可增加缺血复灌心肌LDH的释放,加重心功能的损害。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线粒体ATP依赖性钾离子通道阻断剂(mitoKATP)5-HD和血红素氧化酶-1(HO-1)抑制剂Znpp均可不同程度地阻断25μmol/L CORM-2缩小缺血心肌梗死面积的作用。L-NAME和Znpp可阻断CORM-2降低LVEDP的作用,但是CORM-2增高LVDP和 dp/dt的作用仅被亚甲蓝和L-NAME所取消。结论:外源性一氧化碳对大鼠缺血复灌心脏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NOS-cGMP和HO-1途径,激活线粒体ATP依赖性钾离子通道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葛根素(PUE)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以进一步明确PUE药物预处理(PPC)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 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大鼠心肌I/R模型,设立假手术组(sham组)、I/R组、IPC组、PUE组.用红四氮唑染色法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活力和血清肌钙蛋白T(TnT)水平.结果: I/R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CK活力、TnT浓度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较sham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I/R组比较,PUE组和IPC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血清CK活力、TnT浓度(P<0.05或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1),PUE组与IPC组间各指标差异无明显性(P>0.05).结论: PUE预处理明显减轻了大鼠心肌I/R,并与IPC的保护效应相似,产生了PPC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及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建立48只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CON组)、缺血预处理(IPC组)和舒芬太尼预处理(SPC组)各12例,于缺血前30min、缺血30min、再灌注90min时记录心电图、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及计算动脉压与HR乘积(RPP)。于实验结束前抽取动脉血进行CK-MB、LDH检测。遂后取出大鼠心脏,制作病理切片,缺血危险区(AAR)为红色,梗死区(IS)为白色,分别称重。结果与CON组比较,IPC组、SPC组MAP、RPP升高,心肌梗死面积及CK-MB、LDH降低(P〈0.05,P〈0.01);与sham组比较,CON组MAP、RPP降低,CK-MB、LDH升高(P〈0.01)。结论舒芬太尼可模拟心脏缺血预处理作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GTN)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复制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各项心室动力学指标、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de hydrogenase,LDH)含量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GTN高浓度组(2×10-6mol/L)抑制了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P<0.05~P<0.01),增大了心肌梗死面积(P<0.01),再灌注时冠状动脉流出液中LDH释放增加(P<0.05);GTN中浓度组(1×10-7mol/L)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对心功能的恢复、心肌梗死面积和LDH含量改变不明显;GTN低浓度组(1×10-8mol/L)明显促进了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减小了心肌梗死面积,冠状动脉流出液中LDH释放减少(P<0.05~P<0.01)。结论:高浓度GTN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浓度GTN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作用不明显,低浓度GTN可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蒺藜皂苷(GSTT)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心肌缺血预适应(IPC)组、阳性药腺苷(Ado)组、GSTT 200、100和50 mg/l组,缺血30 min、再灌注40 min,检测心脏灌流液中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GSTT作用下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GSTT 200和100 mg/L组灌流液中CK、LDH、AST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心肌组织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MDA含量均降低(P<0.05或P<0.01),心肌组织的病理损害减轻。结论:GSTT对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具有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