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对351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做纤维胃镜检查并采取胃粘膜和球部粘膜进行活组织培养、组织涂片Gram染色、尿素酶试验、切片Warthin—starry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幽门弯曲茵(Cp)的检出率在消化性溃疡为70.5%(91/129),慢性胃炎为64.8%(204/315),并且Cp的检出率与慢性胃炎的活动性和炎症程度有关系。维吾尔族患者Cp检出率为77.1%(37/48),汉族为60.4%(183/303),统计学分析,维吾尔族组的Cp检出率高于汉族组(P<0.05)。研究表明,Cp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关系,Cp可能为其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4.
5.
对1230例具有胃部不适患者的胃粘膜活检及4例术后良恶性疾病大胃标本的胃粘膜按要求取材,进行了HE及Warthin-Starry染色检查,其中13例进行了透射电镜研究。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dis以下简称CP)阳性率为78.2%,发现此菌的感染与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探讨了C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同时也探讨了甘肃省胃癌高发区CP对胃癌发生的影响。通过电镜观察到CP菌体位于粘膜上皮不规则的微绒毛之间,细菌大多聚集于微绒毛之表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幽门弯曲菌感染与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口服幽门弯曲菌的人或哺乳动物中发现了这些病变.幽门弯曲菌可能直接损伤胃粘膜上皮细胞,或者产生大量尿素酶,分泌蛋白分解酶损伤粘膜屏障,引起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联合应用抗生素和铋剂可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陈汉源  林庚金 《上海医学》1989,12(4):194-196
134例接受胃镜检查者同时进行胃粘膜幽门弯曲菌培养、病理检查和组织尿素酶测定。幽门弯曲菌培养阳性率以胃炎伴消化性溃疡患者最高(83%),垂例病理检查正常者无一例阳性。除去胃癌7例(1例培养阳性),幽门弯曲菌培养阳性率或胃粘膜尿素酶试验阳性率和胃炎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0.001)。两种方法检出幽门弯曲菌感染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对325例因上消化道症状行内镜检查的患者的胃粘膜组织进行幽门螺旋菌(HP)捡查。其 HP 总检出率为70.2%,尿素酶试验、直接涂片、改良 Warthin—starry染色、细菌培养检出率分别为69.9%、52%、75.1%63.1%HP 在 CSG、CAG、Gu、Du、GCa 及 N 中的活检率分别为70.1%、70.6、63%、87%、23.1%7.1%。结果表明以改良W—S 银染检出率最高,直接涂片检出率最低,直接涂片法与其它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HP 在 CSG、CAG、Gu、Du 中检出率较 GCa、N 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GCa 组与 N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05)。说明 HP 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与胃癌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1.
12.
对86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检,同时用尿素酶试验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结果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为55.8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消化性溃疡的分期不具正相关性。认为在治疗慢性胃炎患者时有必要加用杀菌药,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是消化性溃疡的直接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3.
100例十二指肠溃疡并慢性胃炎病人按完全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分别用雷尼替丁及三钾二橼络合铋治疗6周。结果为两组溃疡愈合率相似(P>0.05),但三钾二橼络铋治疗组幽门弯曲菌阴转率及慢性胃炎好转率高于雷尼替丁组(P<0.05),提示幽门弯曲菌与慢性胃炎有关,而与十二指肠溃疡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
15.
我院自1988年9月至1989年10月与哈市第四医院胃镜室、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防疫科、哈尔滨医科大学电镜室协作,检查207例胃病患者胃粘膜标本的幽门弯曲菌(CP)。总检出率为61.8%(128/207)其中浅表性胃炎(CSG)54.4%(55/101),萎缩性胃炎(CAG)70.7%(70/99),胃溃疡50%(2/4),胃癌33.3%(1/3)。  相似文献   

16.
126例因上消化道症状而行纤维胃镜检查的病例,用幽门弯曲菌(CP)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CP 阳性率最高疾病依次为浅表性胃炎(85.8%),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1.8%)及胃溃疡(77.7%)。部分 CP 阳性病例给予抗生素治疗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51例非溃疡病消化不良或消化性溃疡病人的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胃镜活检组织中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dis,CP)与胃十二指肠炎症的关系。细菌培养、组织切片和电镜观察表明,CP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螺旋或短弧形杆状,具鞭毛,培养微需氧并含高活性尿素酶。胃体、胃窦和球部活检CP阳性率分别为55.9%、75.4%和21.4%,差异显著(P<0.01),胃窦部阳性率最高可能与胃窦炎高发有关。正常胃粘膜中均无CP.CP与胃慢性炎症,尤其与活动性炎症密切相关(P<0.01)。球部CP阳性率与球部炎症和溃疡无明显相关(P>0.05)。14例经铋剂治疗炎症好转者CP减少或消失。结果进一步证实CP与慢性胃炎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 早在十九世纪末,就有人观察到人胃有螺旋形细菌。1975年Steer描述这种细菌在粘液层下紧挨胃粘膜,与胃炎有关,但在正常胃里未发现这种细菌,这些报道均未引起重视。直到1983年Warren和Marshall报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16胃病患者,在胃镜检查时分别用胃液培养、胃窦组织培养及其组织印片3种方法进行幽门弯曲菌(CP)检查。胃液培养阳性率仅3.2%。印片法与胃窦组织培养法阳性结果相近,两者的符合率为97.6%、印片法简便易行。胃炎中 CP 阳性率为56.7%,消化性溃疡阳性率37.5%。作者认为 CP 与胃炎与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胃镜检查确诊的494例慢性胃炎患者、160例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患者分别给予胃黏膜组织活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炎性反应情况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消化性溃伴慢性胃炎Hp感染的阳性率。结果:Hp感染阳性率,慢性充血渗出性胃炎达72.7%、隆起糜烂性胃炎达76%、反流型胃炎达88.2%、萎缩性胃炎达75%,十二指肠溃疡(DU )和胃溃疡(G U )的H p检出阳性率分别是82.1%和86.5%。结论:几种常见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均伴有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