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献血者血液因乙肝表面抗原( 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和艾滋抗体(抗-HIV)及谷丙转氨酶( ALT )5项指标检测不达标准的报废情况。方法:用双试剂对贵阳地区2013年度74025例献血者的血浆进行检测,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 ,速率法检测ALT,分析所采集血液标本的报废情况。结果:血液检测总报废率5.80%,报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 ALT(3.48%)、TP (1.08%)、HBsAg(0.71)、抗-HIV(0.31%)及抗-HCV(0.22%)。结论:在献血前除做好ALT、乙肝表抗初筛外,建议增加抗-TP、抗-HCV和抗-HIV金标条初筛,以减少血液标本报废率及血液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军队人员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军队人员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速率法检测ALT。初检、复检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由不同人员分别操作。结果:采集血液12427份,初、复检不合格者分别为363份和226份;ALT单项不合格者为370份。结论:必须严格执行对献血者血液进行初检、复检两次检测的规定;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合理进餐的宣传教育,降低假阳性率,确保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乡地区血液安全状况,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输血传播.方法对2006-2010年本地区无偿献血者标本HBsAg、抗-HCV抗-HIV抗-TP及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2582例献血者中阳性人数3532(2.05%)其中ALT异常1.28% ABsAg阳性0.17%抗-HCV0.30%抗-HIV0.08%抗-TP(0.23%).结论新乡地区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ALT阳性是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因素,2010年献血前增加快速ALT初筛后,起到明显的降低效果.  相似文献   

4.
万培芳 《甘肃医药》2012,(3):196-197
目的:通过调查本市无偿献血人群5项传染病指标的分布情况,对本市采供血工作提供有力数据。方法:对HBsAg、抗-HCV、抗-HIV、抗-TP试验均采用ELISA法、ALT检测采用速率法。结果: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83664人份进行血液检测,不合格人数2663人份,不合格率3.18%,其中HBsAg不合格人数325人份,不合格率0.39%,抗-HCV不合格人数655人份,不合格率0.78%,抗-HIV不合格人数4人份,不合格率0.01%,抗-TP不合格人数414人份,不合格率0.49%,ALT不合格人数1265人份,不合格率1.51%。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加强献血前的咨询和调查,血液检测试剂使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来加强血液安全,预防和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提高采集血液的合格率,建立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扩大无偿献血志愿者组织,尽量从低危人群中采集相对安全的血液,从而有效提高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抗-HIV、HBsAg、抗-HC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ELISA单试剂阳性反应的献血者进行追踪研究,确定屏蔽献血者的解除屏蔽时间,避免误淘汰合格献血者,建立和加强固定献血者队伍。方法对检测结果异常的246名无偿献血者,包括血站血液常规检测项目:抗-HIV、HBsAg、抗-HCV、抗-TP等四项输血传染病标志物任何1项或1项以上单试剂检测阳性反应者,6个月后再抽取其血液标本,用两种不同试剂追踪检测研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追踪研究各个检测传染病标志物项目的合格率分别为:HBsAg为35.5%、抗-HCV为39.4%、抗-HIV为33.3%、抗-TP为24.6%,总合格率为32.9%。经χ2检验,各项目追踪研究的合格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追踪研究前、后单试剂阳性反应标本中,HBsAg、抗-HCV、抗-HIV三者的进口试剂所占比率比国产试剂明显升高(P0.05),显示进口试剂灵敏度较高。抗-TP两次检测均使用国产试剂,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单试剂检测不合格献血者四种输血传染病标志物的追踪检测和研究,排除检测方法学的误差,尽量消除因为试验假阳性等原因引起的献血者误淘汰,对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和建立、保留固定献血者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年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标本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标志物检测情况,为调整和优化献血者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用两种酶免试剂对1 056 957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按项目归类比较呈反应性标本的数量、比率及对同项目两种试剂均呈反应性的重合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HBsAg及抗-TP呈反应性献血者与相应的阴性献血者其他传染性标志物呈反应性的比率。结果 HBsAg、抗-TP、抗-HCV和抗-HIV单项呈反应性的标本分别为9 394、5 148、5 057和1 274份,在全部呈反应性的无偿献血标本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23.53%、12.90%、12.67%和3.19%。HBsAg及抗-TP呈反应性献血者与相应的阴性献血者其他传染性标志物呈反应性的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sAg、抗-TP、抗-HCV和抗-HIV呈反应性的标本对两种酶免试剂呈反应性的重合率分别为77.90%、69.08%、34.76%和19.56%。结论前端开展HBsAg及抗-TP的快速筛查,将有利于排除多项感染的高危献血者;抗-HCV和抗-HIV对两种酶免试剂呈反应性的重合率低,检测结果争议大,不宜作为前端快速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6—2009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寻找降低血站不合格血液报废的办法。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6—2009年76342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ALT用速率法和赖氏法。结果:ALT不合格率最多,占2.49%,梅毒阳性率1.21%,HBsAg阳性率0.82%,抗-HCV阳性率0.55%,抗-HIV阳性率0.09%。结论: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这对保证血液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2年—2016年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反应性结果,为制定献血者血液检测确证方案和归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2016年本市无偿献血者资料,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2016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HBsAg、抗-HCV、抗-TP、抗-HIV单试剂不合格率分别为0.22%,0.40%,0.21%,0.18%;双试剂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0.56%,0.21%,0.36%,0.04%;每项感染性标志物的单试剂检测不合格率和双试剂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根据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反应性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追踪和确证方案,为初筛假阳性献血者归队提供依据,既有利于保护献血者权益,又能缓解血液供需紧张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血液报废,保证血液安全.方法 收集2012年-2014年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资料,对丙氨酸转氨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2014年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5.04%,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分别为2.67%,0.79%,0.71%,0.64%,0.24%,ALT为主要不合格项.结论 针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情况,应制定科学有效的招募策略,积极探索和改进血液筛查方案,有助于减少血液浪费,保证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和评价ALT血液筛查项目在临床用血血液安全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ALT单项阳性并再次献血的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进行追踪调查和分析.结果 3 910例再次献血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以及ALT血液筛查结果均合格3 053例,占再次献血的78.1%,ALT单项仍为阳性845例,占不合格的98.6% (845/857),ALT阴性而ELISA筛查项目阳性9例,核酸筛查阳性3例,其中ALT合并NAT阳性1例.结论 ALT血液筛查在肝炎病毒感染“窗口期”或隐匿性感染中有提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漏检的发生,在保障血液安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近5年献血人群输血传染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为制定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减少血液浪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00 114份,不合格3901份,总不合格率为1.30%。各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ALT 0.35%、TP抗体0.30%、HBsAg 0.27%、HCV抗体0.25%和HIV抗体0.09%,其中ALT、HBsAg、TP抗体等指标阳性率逐年上升,HCV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而HIV抗体阳性率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呈稳定态势。ALT、TP抗体和HBsAg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程体检和检验以及引进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试剂是保证输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单采献血人群中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输血传播病毒(TTV)-DNA感染的状况,探讨TTV-DNA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对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单采献血小板以及单一献全血人群中的抗-HCV;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以及献全血者TTV-DNA;并应用全自动生化速率法检测TTV-DNA阳性及阴性献血者血清ALT。结果单采献血者抗-HCV、TT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0.15%、14.16%,普通献全血者则分别为0.43%、5.83%;和单一献全血者相比,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低于献全血者(χ2=10.22,P<0.01);TTV-DNA阳性率则高于献全血者(χ2=6.57,P<0.05);单采献血者中TTV-DNA阳性和阴性献血者ALT水平分别为(22±7)、(17±10)U/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0.05)。结论单采献血小板者感染者抗-HCV低于单一献全血者,可能与其反复多次的检验有关;而单采献血者TTV-DNA感染者高于献全血者,可能和其频繁采血有关;单采献血者TTV-DNA阳性对单采献血者ALT无影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邓文英  李漆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270-3271
目的了解内江市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分析血液不合格原因。方法对2007年—2011年我站接受的无偿献血者血液丙氨酸转氨酶(ar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中无偿献血者人数以最高达11%的速度上升,AIT、抗-HCV和抗-HIV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基本保持平稳状态,HBsAg呈先降后升,抗-TP有升有降,但是无明显规律。5年无偿献血者共88010例次,总不合格率为5.96%,ALT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首要原因。占3.88%。结论内江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总不合格率整体保持稳定,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需要加强献血宣传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岍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干化学试纸条法初筛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探讨本法的影响因素 ,为流动采血点选用干化学试纸条试剂 ,减少血液浪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德国产的ALT试纸条和reflotron生化仪 ;利用不同的阳性ALT血液 ,考察其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其影响检测的各种因素。结果 :批内CV <1 42 % ,批间CV <3 .3 5 % ;本法和卫生部临检中心发放的ALT值靶值符合率为 10 0 % ;重度脂血对结果无影响 ,平均回收率 99 2 % ;溶血标本对实验有影响 ,红细胞每增加 0 5个百分点所造成的溶血 ,可导致ALT下降 1% ;使用本法初筛无偿献血者后 ,ALT阳性率由 3 61%降低到 0 2 3 %。结论 :干化学试纸条法适合初筛无偿献血者ALT ,具有快速、简便以及准确的特点 ,可减少血液浪费 ,在血站系统具有实际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献血员中TT病毒感染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ALT正常的献血员中TTV(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 的感染情况,探讨TTV感染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方法: 设计TTV保守区域的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120例ALT正常的献血员,对1例TTV DNA阳性标本(TTVD026)进行PCR产物测序,并与已知TTV核苷酸序列比较同源性。结果: 120例ALT正常献血员中有20例为TTV DNA阳性,感染率为16.7%。同源性分析表明TTVD026与TA278,GH1,TTVCHN1和TTVCHN2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99%,99%和89%。结论: ALT正常的献血员中存在TTV的感染; TTVD026与TTV TA278,GH1,TTVCHN1和TTVCHN2可能属于同一个基因型;输血可能是TTV传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妍  吕霞  孔辉 《新疆医学》2014,(9):17-19
目的: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ALT升高(ALT>40 u/l,速率法)与饮酒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血站工作人员对献血前的行为筛查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既可以保证血液的质量,又可以减少献血者进行多次血液初筛的痛苦,减少不必要的检测费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献血者资料6305份,利用卡方检验分析相关因素.结果:6305份样本中,866位献血者存在饮酒的情况,这部分献血者中ALT升高者高达17.2%,与非饮酒献血者之间的ALT升高存在明显不同.另外,饮用白酒、饮酒量大于100克,献血前一天饮酒或经常性饮酒者ALT升高的情况比较明显.结论:饮酒是引起献血者ALT升高的重要因素.血站工作人员应该对献血者的饮酒行为加以征询,并且提供有说服力的解释和行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情况,为全市安全用血、节约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2010~2012年太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项目ALT、HBsAg、抗-HCV、抗-HIV、TP等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年间共筛查血液标本246799份,其中不合格标本14429份,ALT、HBsAg、抗-HCV、抗-HIV、TP不合格率分别为3.24%、0.75%、0.94%、0.60%、0.23%,其中ALT最高。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严格血液筛查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基础,也是提高合理利用血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本市献血者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对温州市中心血站2009年1月~2011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为1.66%,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1.39%;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不合格率为1.24%,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7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66%,总检测不合格率为5.74%,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无偿献血总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ALT阳性是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因素,血液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逐年增高,是目前仅次于ALT阳性而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邯郸地区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不同结果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值的关系。方法对邯郸市2009年3月-2010年2月参加无偿献血的20847名献血者的血样进行抗-HCV和ALT值检测,使用SPSS13.0软件对抗~HCV阳性者与阴性献血者ALT异常升高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847名献血者中抗-HCV阳性者127例,其中23例ALT值〉40EU/L;抗-HCV阴性的献血者20720名,其中2019名ALT值〉40EU/L。经统计学处理,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99,P〈0.05)。结论无偿献血抗-HCV阳性者ALT值异常人数明显高于抗-HCV阴性者,检测献血者ALT值有助于判断献血者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献血者血清ALT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佳  白连钧  王立军  江欣 《北京医学》2005,27(8):493-495
目的评估献血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参考范围及在献血员筛选中的意义.方法对血清标志物HBsAg、HIV-Ab1/2、anti-TP阴性的无偿献血者7332例进行HCV-Ab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血清ALT活性检测(连续监测法),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62例HCV-Ab阴性无偿献血者的血清ALT活性呈偏态分布,中位数为13U/L,第5、25、75、95百分位数分别为7、10、20、49U/L.无偿献血者的血清ALT活性在不同性别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女性以及全部无偿献血者在不同年龄组之间血清ALT活性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40岁后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部7332例无偿献血者中HCV-Ab阳性者70例,ALT>40U/L者527例,ALT>40U/L且HCV-Ab阳性者10例,仅占HCV-Ab阳性者的14.3%(10/70),占ALT>40U/L者的1.9%(10/527).结论无偿献血人群中血清ALT活性呈偏态分布,第95百分位数血清ALT活性为49U/L,存在性别及年龄差异,血清ALT活性已逐渐失去作为筛选非甲非乙型肝炎无偿献血者替代指标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