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袁勋佇 《临床医学》2003,23(11):12-13
目的 :比较肛门挂线疗法、肛瘘切除 (或切开 )术、肛瘘挂线缝合术、肛瘘切除一期缝合术四种手术方法治疗肛门瘘管的疗效。方法 :对 480例肛门瘘管病例分别采用肛瘘挂线疗法、肛瘘切除 (或切开 )术、肛瘘挂线缝合术、肛瘘切除一期缝合术四种手术方法治疗并进行比较。结果 :肛瘘切除一期缝合术、肛瘘挂线缝合术治愈时间明显缩短 ,与其他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而且疤痕小、肛门能保持或基本能保持原形、功能良好。结论 :肛瘘切除一期缝合术、肛瘘挂线缝合术优于其他两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瘘道潜剥切除一期缝合术治疗肛瘘的疗效。方法:对58例肛瘘患者采用瘘道潜剥切除一期缝合术治疗治疗。结果:总治愈率为94.8%,治愈者未出现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大便失禁及局部瘢痕形成和肛门狭窄等现象。结论:瘘道潜剥切除一期缝合术治疗肛瘘可取得满意疗效,并能有效减少手术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正>2007~2011年本院对126例低位肛瘘患者采取切除一期缝合疗法和切除敞开引流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2011年对126例低位肛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82例,女44例;年龄18~71岁,平均40.5岁;病程2~13年,平均2.8年;其中低位单纯性肛瘘98例,低位复杂性肛瘘28例。126例按入院先后分为两组,切除一期缝合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切开缝合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期探寻一种较为合理、安全且可行的手术方案。方法选取45例高位肛瘘者且给予切开缝合挂线术,同时对手术效果和肛门功能及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观察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切开缝合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总有效率97.78%,其中单纯高位肛瘘平均治疗时间(20.00±2.00)d、高位复杂型肛瘘平均治疗时间(35.00±3.00)d;疼痛评分(VAS):更换敷料或肛门检查时(6.00±1.00)分、首次排便时(5.10±0.85)分、平常疼痛最剧烈时(3.30±1.05)分,肛门功能(0.92±0.60)分。结论切开缝合挂线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自1990年~2000年,我院对68例低位肛瘘患者采用肛瘘切除创面一期缝合的方法取得满意疗效,术后均一期治愈.  相似文献   

6.
切开挂线加旷置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肛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玉镇 《临床医学》2005,25(9):48-48
目的观察切开挂线加旷置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主管道切开挂线,所有侧支管道全部旷置,以橡皮筋贯穿引流,治疗高位复杂肛瘘58例。结果58例均一次治愈,疗程最短19d,最长42d。除一例肛门潮湿外,其余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切开挂线加旷置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肛瘘创伤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性.方法:按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100例,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用"分段开窗旷置、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式,对照组50例用切开挂线术.选定症状体征作为观察指标,观察统计记录其积分,并记录愈合时间,伤口瘢痕大小等指标.结果:试验组一次手术治愈49例,显效1例(经术后修正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平均疗程(27.2±5.7)d.对照组一次手术治愈44例,显效5例,有效1例,治愈率88%,随访期内6例复发,复发率12%,平均疗程(35.5±8.7)d.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该术式具有治愈率高、伤口愈合时间短、瘢痕面积小、痛苦小、操作简单、手术微创等优点,为治疗复杂性肛瘘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高位肛瘘的手术方法,探讨其疗效。方法:临床选择高位肛瘘患者20例,采用臀大肌肌瓣移植并一期缝合进行治疗,观察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术后12d拆线,平均住院时间为15.2d,随访2 a无复发。结论:高位肛瘘采用本手术方法治疗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肛瘘的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我科于2002年始应用中西医结合采取切开引流、挂线、切除缝合、中药口服、中药坐浴及中药换药等综合治疗多种类型的肛瘘患者12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本组病例除2例患者未愈提前出院形成假性愈合行二次手术外,均为一次性治愈,仅有少数患者术后出现肛门剧痛和尿潴留,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肛门粘膜皮瓣外翻畸形等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刘永平 《临床医学》2008,28(12):4-5
目的探讨通过改道切开、开窗保留皮桥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79例)在骶管麻醉或局部麻醉下采用改道切开内口;外口开窗清创、皮桥旷置治疗复杂性肛瘘;对照组(77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结果156例全部治愈,疗程13~29 d,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18±5)d,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23±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切开改道、保留皮桥治疗复杂性肛瘘是一种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后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并观察疗效.结果:64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35 min,出血少,无手术并发症.34例胆总管一期缝合,30例T管引流.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行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肛瘘手术切除一期缝合的治疗方法。评价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肛瘘病人作肠道准备后,行瘘管切除术并一期缝合。结果:该手术病人痛苦少,并发症少,治疗时间短,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术后随访2—18个月无复发。结论:此种手术方法,疗效好,病人痛苦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挂线法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挂线法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5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大小、肛门畸形、肛门功能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50例患者中1次手术治愈49例,治愈率98.0%,疗程16~25 d,平均22.6 d;2次手术治愈1例,总治愈率100%。结论:不挂线法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临床效果较好,能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肛门括约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在我国约占肛管直肠疾病发病人数的1.67%-3.6%。国外约占8%~25%。肛瘘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包括肛瘘切除。切开术+挂线术;切除术+缝合术;切除+对口引流术;剥离基底缝合,对口引流术;剥离支管按解剖层次整形一期缝合术+主管道创口基底缝合术。通过临床对比总结出选择肛瘘最佳手术方法,即能达到一次性手术成功。达到根治的目的。又能保持肛门的正常功能和美观完整的形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肛瘘栓治疗单纯性肛瘘,与传统术式进行临床研究,探讨治疗肛瘘的新方法。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40例单纯性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肛瘘栓瘘管填塞术,对照组采用单纯性肛瘘切除或切开挂线术,观察治愈率、复发率、术后并发症、肛门自控功能评价、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形态等来评判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VAS评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尿潴留、Wexner评分及肛门形态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肛瘘均治愈。治疗组在治愈率、复发率及术后尿潴留等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栓治疗单纯性肛瘘具有痛苦轻、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基本无后遗症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根治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8例肛周脓肿行一次性根治手术,在切开脓肿同时寻找并切开内口,必要时内口挂线处理.术毕有效引流,常规坐浴、抗感染.结果:78例中一期治愈74例.治愈率94.9%,术后未发生大便失禁、漏气和漏便、肛门狭窄及肛门畸形,创口愈合时间平均28 d.结论:肛周脓肿一次性手术根治明显降低了脓肿的复发率和瘘的发生率,缩短了疗程,疗效好,是目前治疗肛周脓肿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方式。方法对3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后行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结果手术时问平均135min,出血少,无手术并发症。14例胆总管一期缝合,20例T管引流。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创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但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行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901-1902
34例肛周脓肿患者均采用一期切开引流或一次性切开挂线引流术。术后一次性治愈33例,占97%,随访1~5年均无复发。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确切,方法可靠。手术关键点在于准确寻找及处理内口,通畅引流,消闭死腔,避免肛瘘形成导致二期手术。  相似文献   

19.
郭宝利  陶洪臣  李健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12-23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行一期缝合胆总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6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后,切开胆总管,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然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均无继发出血、腹腔感染、胰腺炎、黄疸及胆管炎发生,无1例结石残留,有2例术后引流管有胆汁引出,为50~60mL/d,由于引流通畅无胆汁性腹膜炎发生,胆瘘均于术后5d内自行消失,未作特殊处理。术后住院4~8d,平均住院5.2d。术后随访6个月,B超或CT检查未发现有胆道残余结石。【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缩短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恢复时间的手术方式。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瘘管切除半缝合术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的方法。结果:治疗组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瘘管切除半缝合术能明显缩短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术后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