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URBt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比较和选择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报告43例膀胱肿瘤经TURBt治疗且随访3年以上的肿瘤复发率,并与开展TURBt以前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56例膀胱肿瘤的3年肿瘤复发率作比较的结果,TURBt对GⅠ、GⅡ、T_1、T_2期膀胱肿瘤的治疗效果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相似。本文重点讨论了TURBt的优点和适应证,强调对复发性表浅肿瘤,在严密观察下可反复行TURBt,可取得带膀胱长期存活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膀胱肿瘤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对提高膀胱肿瘤诊断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的膀胱肿瘤检测和检查方法的出现,显著提高了膀胱肿瘤的检测和诊断水平。相信随着膀胱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膀胱肿瘤相关分子的发现和新的生物学技术的应用,都会对研究膀胱肿瘤新的早期诊断方法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3.
对膀胱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特杂色体位点上的杂合性丢失与肿瘤抑制基因P53、RB有明显关系;并与膀胱肿瘤的分期、分级、预后有关。西文对近两年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NF-α-308位点基因型与膀胱肿瘤的关系. 方法 应用PCR-SSP测定从膀胱肿瘤患者血中提取的DNA样本TNF-α的基因型,探讨其基因型与膀胱肿瘤的关系.结果膀胱肿瘤患者TNF-α-308位点基因型多态性与肿瘤的分级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期、复发无关. 结论 检测膀胱肿瘤患者的TNF-α基因型为膀胱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经尿道腔内超声在膀胱肿瘤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尿道腔内超声在膀胱肿瘤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方法 总结 70例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腔内超声诊断及分期的结果 ,并与膀胱镜、经腹壁超声、CT、MRI、术后病理结果对比。 结果 经尿道腔内超声肿瘤检出率 99.1% ,高于膀胱镜和经腹壁超声检出率 ;膀胱肿瘤分期与病理符合率 :T110 0 .0 %、T2 95 .8%、T3 82 .4 %、T45 5 .6 %。 结论 经尿道腔内超声能清晰显示早期膀胱肿瘤及其浸润深度 ,是早期膀胱肿瘤诊断及分期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表达和MVD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的表达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7 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 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VEGF多克隆抗体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Ag) 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VEGF的表达与MVD 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VEGF的表达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二者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 .05) ;术后随访6 年,术后2 年内复发组明显高于6 年内未复发组( P< 0 .05) ,但与肿瘤大小、性别、年龄无关。 结论 VEGF的表达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表型,并与膀胱肿瘤间质微血管形成有关,上述二项指标对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同时切除前列腺和膀胱肿瘤对膀胱肿瘤在膀胱颈部和(或)前列腺窝处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47例同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膀胱肿瘤单发组26例和多发组21例,记录随访时间、肿瘤的复发时间、复发位置、复发数量以及肿瘤的进展,综合评价同时切除前列腺搜膀胱肿瘤和膀胱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4年,平均随访2、9年;膀胱肿瘤的平均复发率为68.1%,单发组复发率为53.8%,多发组复发率为85.7%,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肿瘤平均复发时间15.1个月,单发组复发时间17.5个月,多发组复发时间12.4个月;在膀胱颈和(或)前列腺窝肿瘤复发10例(21.3%):在前列腺窝膀胱肿瘤平均复发时间为21.3个月,在单发组为26.O个月,而在多发组为20.6个月。3例患者(6.3%)最后发展为浸润性膀胱癌而行膀胱全切术。结论:同时切除前列腺和膀胱肿瘤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策略,对膀胱肿瘤在膀胱颈和前列腺窝处的复发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膀胱颈部肿瘤经皮腔内钬激光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膀胱镜盲区膀胱颈部肿瘤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膀胱镜盲区肿瘤经皮膀胱穿刺引入膀胱镜或输尿管镜及钬激光光纤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显露满意,切除顺利,术后恢复时间与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无明显差异。结论 经皮腔内钬激光治疗膀胱颈部肿瘤,可减小手术创伤,操作简便,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探讨膀胱肿瘤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TURBT治疗25例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21例膀胱肿瘤的临床资料,将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TURB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小于开放手术组,且术后并发症少。结论TURBT治疗膀胱肿瘤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膀胱肿瘤患者尿液IL—6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与膀胱肿瘤的关系,采用ELISA法对37例膀胱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尿液IL6活性进行了免疫学检测,发现膀胱肿瘤患者尿液IL6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并与膀胱肿瘤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而与肿瘤的分级无关;肿瘤切除后尿液IL6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果提示IL6活性与膀胱肿瘤分期有关,并可作为判断膀胱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一项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1.
浅表性膀胱肿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70%~80%是以反复复发为特点的浅表性膀胱肿瘤。防止肿瘤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是降低膀胱癌复发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对浅表性膀胱肿瘤有关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防治膀胱肿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浅表性膀胱肿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其中 70 %~ 80 %是以反复复发为特点的浅表性膀胱肿瘤。防止肿瘤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是降低膀胱癌复发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对浅表性膀胱肿瘤有关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对临床防治膀胱肿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合酶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膀胱肿瘤中的作用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5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 14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进行一氧化氮合酶 (NOS)抗体染色和微血管密度 (MVD)计数 ,观察表达结果与肿瘤生物学特性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 结果 诱导型NOS(iNOS)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表达 ,而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81% ( 47/5 8) ,表达程度与肿瘤分级、分期无关 (P >0 .0 5 ) ;iNOS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MVD分别为 ( 3 9.3± 19.5 )和( 2 9.3± 10 .5 ) /HP ,即iNOS的表达程度与肿瘤MVD成正比 (P <0 .0 1) ;内皮型NOS(eNOS)在膀胱肿瘤和正常膀胱粘膜的血管内皮细胞都有明显表达 ,而移行上皮细胞中未见表达。 结论 iNO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核基质蛋白 2 2 (NMP2 2 )是新近发现的可应用于临床的特异性膀胱肿瘤标记物 ,与传统的膀胱肿瘤瘤标相比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可定量动态监测等优点。本文综述了其作为膀胱肿瘤瘤标的机制和近年来的临床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同次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报告对41例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次施行膀胱肿瘤切除术和前列腺摘除术。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为19.5%,移行上皮细胞癌的复发率为15.4%,与单纯膀胱肿瘤切除术复发率相同。其中1例术后5个月前列腺部尿道发生肿瘤。认为两病同次手术有可能增加肿瘤细胞种植膀胱颈部和前列腺窝的机会,但只要重视术中术后采取预防复发措施,不会增加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而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之苦。  相似文献   

16.
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提高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对收治的18例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结果:18例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占同期352例膀胱肿瘤的5.1%。其中良性非移行细胞肿瘤3例(16.7%),恶性非移行细胞肿瘤15例(83.3%),后者以鳞癌、腺癌及其与移行细胞癌混合癌为主,占73.3%,且临床分期T3期以上者亦占73.3%。以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膀胱全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对30例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和1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和TNF-α的表达进行判定.结果 VEGF和TNF-α在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VEGF与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病理分级和I临床分期均相关;TNF-α仅与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临床分期相关,与病理分级无关.两者在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VEGF与TNF-α表达的相关性提示内源性TNF-α在膀胱肿瘤组织中可能参与VEGF介导的血管新生通路,从而促进膀胱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除叙述了MCP-1与肿瘤多耐药性,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外,特别叙述了MCP-1与泌尿系肿瘤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肾脏的特异性转移,膀胱的分期、分级以及BCG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与MCP-1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作者研究上尿路肿瘤(UUTTs)同时合并原发性表浅膀胱癌的发生几率,评价与UUTT相关膀胱肿瘤的特点。对1529例原发性表浅膀胱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均行IVU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对病例资料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与UUTT相关的评价参数包括肿瘤是否多发,是否为原位癌,膀胱肿瘤的大小,肿瘤在膀胱中的位置及肿瘤的分期和分级。结果:共28例(1.8%)患者同时合并膀胱癌和UUTT。UUTTs的发生位置更多在输尿管下段(42.9%),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膀胱前列腺共存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14例膀胱前列腺共存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以膀胱肿瘤首诊11例,术前均经膀胱镜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9例)、鳞癌(2例),该组有3例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2例为前列腺癌,1例为前列腺增生症,该例与余8例行膀胱前列腺切除或TURBT+TURP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术后随访6~37个月。1例术后23个月死于心梗;1例术后10个月死于全身广泛转移和并发症;1例失访;8例无瘤生存。以前列腺肿瘤首诊3例分别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双睾丸切除术、前列腺癌根治术+TURBT、姑息性输尿管皮肤造瘘术,随访42、16、25个月,2例术后死于多发性转移,1例无瘤生存。结论:膀胱前列腺共存肿瘤是较少见的一种多原发肿瘤,临床上易漏诊。直肠指检、经直肠B超、PsA测定、活检和膀胱镜检的综合应用是目前诊断膀胱前列腺共存肿瘤的主要方法。两者共存并不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