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
烧伤创面的细菌分离及其耐药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适时了解烧伤病房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7个月份的烧伤患者创面细菌,并对其主要的感染菌种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从烧伤患者创面共分离到细菌204株,前三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7株)、铜绿假单胞菌(44株)和奇异变形杆菌(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V...  相似文献   

2.
郭宏  韩晓东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2):1236-1239
目的:了解烧伤感染创面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提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策略。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7年11月间我院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鉴定及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198例烧伤感染创面分泌物中共检出致病菌155株,阳性率为78.3%,革兰阴性菌多于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仍是烧伤患者创面感染优势菌种。葡萄球菌属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结论: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上升,金黄色葡萄球菌排名第一,铜绿假单胞菌相对减少,耐药菌株普遍存在,且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了解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临床脓肿、病灶分泌物及创面感染分离病原菌群分布与耐药性特点。方法耐药性监测网成员医院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分离临床送检的各种包括脓肿、病灶分泌物及创面的细菌培养标本,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WHONET4软件。结果2002-2004年间各种临床标本共分离感染病原菌20087株,其中脓肿、病灶分泌物及创面等标本分离的病原菌2659株,占13.2%。发生脓肿、分泌物及创面感染的患者主要是青壮年,门诊患者占20%。引起脓肿等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50.5%。其中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耐甲氧西林(MRS)检出率低于其他标本类型分离的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数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2002全国资料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所监测抗生素的耐药率则与2002全国资料较为接近。结论不同的标本类型其分离株对抗生素耐药特性有所不同,广州地区引起脓肿、病灶及创面等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一般要比其他标本分离菌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创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对临床抗生素应用的影响,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骨折、外科手术及烧伤引起的创面感染患者156例,采集患者不同感染部位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结果 骨折、外科手术患者伤口分泌物检出病原菌株数最高为216株(45.09%),其次为创面渗出物125株(26.10%),而烧伤患者伤口脓液检出病原菌株数最高为212株(28.96%),其次为伤口分泌物(27.46%)。骨折及外科手术患者创面感染分离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115株(24.01%)、表皮葡萄球菌90株(18.79%)、溶血葡萄球菌82株(17.12%)为主;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分离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185株(25.27%)、金黄色葡萄球菌154株(21.04)%、大肠埃希菌92株(12.57%)为主。3种主要的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75.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高度敏感,其耐药率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2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我院烧伤病房一定时期内连续分离的病原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烧伤病房送检的325份脓液及分泌物标本中分析出的101株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并用K-B法监测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分离的致病菌总数为101株,检出阳性率为31%.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GNb)有38株,占38%;葡萄球菌属41株,占40%.致病菌前几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4株,占14%;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占12%;不动杆菌属8株,占8%.各种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由于各种耐药机制导致多种耐药菌株的产生,故临床微生物工作者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为烧伤病人的治疗提供合理的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近三年来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的临床分布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并分析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193株奇异变形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检测结果 ,运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主要分布在尿液(39.90%)和痰(11.40%)中,以及脓液(5.18%)、血液(1.5%)、胆汁(0.52%)和其他(40.93%,如伤口分泌物、宫颈分泌物、导管等)。2011-2013年奇异变形杆菌的ESBLs确证试验阳性率分别为9.30%、22.97%、28.95%,对奇异变形杆菌ESBLs阳性株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及其耐药率分别为:美罗培南(0.0%),亚胺培南(0.0%),替卡西林/克拉维酸(0.0%),头孢哌酮/舒巴坦(2.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0%),头孢西丁(7.5%),丁胺卡那(15.0%)。结论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较高,耐药性严重,应加强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的监控,有针对性地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耐药情况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应用. 方法从263例烧伤病人创面分离获得试验菌株331株,按年份分三期比较肠杆菌科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并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他啶的耐药性与其临床应用频率的关系. 结果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由约50%降至近3年来的40%,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低为28.9%,耐药率的变化趋势与药物应用频率和停用或启用有关.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一直在16%~19%;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从51.2%降至43.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则从14.3%降至6.8%.检出的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杆菌、臭鼻杆菌、肠杆菌属细菌、枸橼酸杆菌对不同类别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结论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的变化可能与其临床应用频率有关.亚胺培南为目前针对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病例科室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5月临床各类送检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状况.结果:分离出的69株主要来源于分泌物、痰、尿等标本,以烧伤创面分泌物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率最高.对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上升,MRSA分离率连续三年分别为100%、82.6%和80.O%.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民政优抚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耐药性监测可指导临床治疗,并为临床提供最新流行学和耐药性变迁资料.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者细菌感染趋势及药敏情况.方法:对38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及咽部分泌物的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及咽部分泌物中分离出266株细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占77.1%,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占12.7%,真菌感染占10.2%,呼吸道感染患者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对广谱抗生素产生耐药.结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临床上应重视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耐药问题,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高度耐药性的可能原因以降低其感染率.方法1993~2001年从865例烧伤病人创面和焦痂下分离获得阳性菌株1 410株,其中284例病人铜绿假单胞菌381株,用kirby-bauer纸片法行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派酮、头孢他啶、头孢派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替米星、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监测,根据NCCLS判断其耐药性.结果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派酮、头孢他啶耐药率上升,至2001年达100%;头孢派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上升,至2001年达95%;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上升,至2001年达100%,而耐替米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2001年为5%;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有上升趋势,在1996年以后达70%以上.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除耐替米星外的其它临床常用抗生素均呈高度耐药性.连续的烧伤创面细菌学调查与耐药性监测,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感染是引起烧伤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1],控制感染是治疗烧伤的中心环节之一。近年来,随着新型抗菌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耐药病原菌不断增加和变异,创面病原菌菌株分布及其耐药性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对我院126例烧伤感染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并做细菌耐药实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烧伤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分泌物的细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采集92例烧伤病人不同时期的创面分泌物,用普通细菌培养方法,进行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结果:三个时期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是81.8%、30.8%.0%,感染主要菌种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能、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能敏感、两者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早期烧伤创面细菌感染率高,耐药性高,应及时进行烧伤创面细菌培养,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烧伤创面和焦痂下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及其关系,探讨其在烧伤病人选择抗生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993~2000年865例烧伤病人创面和焦痂下组织中分离获得1119株和291株细菌,回顾分析细菌学和耐药性监测情况,并分组比较.结果烧伤创面和焦痂下组织中G-菌和G+菌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各菌种比例亦有差异(P<0.05或P<0.01).菌种构成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在创面和焦痂下组织的耐药率无显著差别(P>0.05);万古霉素、耐替米星和亚胺配南是以上优势菌的首选抗生素.结论烧伤创面和焦痂下组织菌种分布虽各有特点,但主要菌种构成比和耐药性趋势基本一致;未作焦痂下细菌鉴定或无条件作焦痂下细菌鉴定时,烧伤创面细菌和耐药性鉴定可作为诊治烧伤病人创面感染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创面分泌物病原菌培养和耐药性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创面分泌物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 116例病人的创面分泌物作病原菌培养和耐药分析。用半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完成。结果  116份分离出致病菌 72株 ,阳性率为 62 .0 7%。结论 外科病人感染的主要病原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所有的病原菌对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均产生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烧伤感染患者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can Walk 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送检的307份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37株.居前五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溶血不动杆菌.从总的耐药情况来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未出现耐药株,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结论烧伤感染菌种复杂,耐药情况突出,应加强病原菌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肠球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与医院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肠球菌的菌群特点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指导性依据。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分离的肠球菌菌株,用法国梅里埃产品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肠球菌410株,其中粪肠球菌234株,屎肠球菌152株,其他肠球菌24株。标本来源依次为尿液33.0%,分泌物14.9%,生殖道分泌物10.1%,痰8.8%,伤口分泌物5.1%,血液4.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氨苄西林、青霉素G以及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8%、3.3%、9.5%、33.3%、34.8%和40.2%,除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外,屎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耐氨苄西林株氨和氨基糖甙类高水平耐药株的分离率分别为42.1%和28.5%。结论:肠球菌的临床分布较广,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严重,应重视对送检标本的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临床应动态监测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加强对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根据培养结果鉴定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1994~2004年我院烧伤创面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变化,以便对烧伤创面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方法:185例烧伤患者,分别于入院后不定期取创面分泌物或脓液标本培养,并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85例患者中分离出16种细菌,2种真菌,共24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4.0%(金黄色葡萄球菌87株,占35.0%),革兰阴性菌占43.1%(绿脓杆菌45株,占18.1%).结论:①烧伤创面感染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孢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更占优势,耐药菌株增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②少见菌包括真菌感染有增加的趋势.③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烧伤创面和焦痂下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及其关系,探讨其在烧伤病人选择抗生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1993~2000年865例烧伤病人创面和焦痂下组织中分离获得1119株和291株细菌,回顾分析细菌学和耐药性监测情况,并分组比较。结果 烧伤创面和焦痂下组织中G-菌和G+菌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各菌种比例亦有差异(P<0.05或P<0.01)。菌种构成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在创面和焦痂下组织的耐药率无显著差别(P>0.05);万古霉素、耐替米星和亚胺配南是以上优势菌的首选抗生素。结论 烧伤创面和焦痂下组织菌种分布虽各有特点,但主要菌种构成比和耐药性趋势基本一致;未作焦痂下细菌鉴定或无条件作焦痂下细菌鉴定时,烧伤创面细菌和耐药性鉴定可作为诊治烧伤病人创面感染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发生率和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法国梅里埃ATB Espression微生物鉴定系统与ID-32E鉴定条及ATBG-5药敏试条,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对药敏条检测出的ESBLs耐药表型,用双纸片法进行确证.结果 所分离的213株大肠埃希菌,100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奇异变形杆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39.91%,16%,10%.产ESBLs的菌株对碳青酶烯类、头孢西丁、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抗生素都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要重视ESBLs耐药性的监测,对产ESBLs的细菌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86例肺炎链球菌的红霉素耐药率及耐药表型.方法: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所有菌株均采用温州康泰微生物分析鉴定系统BIO-KONT STREP试验条进行鉴定,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标准,采用双纸片法,测定肺炎链球菌红霉素耐药性测试及耐药表型分型测试.结果:分离的186株肺炎链球菌中,有125株肺炎链球菌为红霉素耐药,耐药率为67.2%;红霉素耐药表型分布为:敏感型(S表型)61株,占32.8%;结构性耐药表型(CMLSB表型)19株,占10.2%;诱导MLSB表型(iMLSB表型)43株,占23.1%M表型63株,占33.9%.结论:监测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的红霉素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耐药表型以M表型为主,占33.9%,与加拿大和美国的分型一致.需加强肺炎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并准确测定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