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抗ENA抗体谱的应用现状及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可提取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报告结果和临床应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解决措施及技术进展。方法 利用万浮生物技术公司的IBT试剂盒检测抗ENA抗体进行观察,分析总结近年来该项检测结果出现的问题。结果 因为对抗ENA自身抗体谱的谱带特征认识不足,对免疫印迹法缺乏深入了解,在临床中出现抗Sm、抗U1RNAP、抗SSA、抗rRNP等抗体的错误判断;另一方面,临床医师过分地看重实验报告,以至为数不少的病人被误诊、误治,造成不可弥补的医源性疾患。结论 为了使免疫印迹法测定抗ENA抗体谱更好地运用于,临床,不论检验人员还是风湿免疫科医师,均应正确看待多肽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两种方法检测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抗RA33抗体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特异性。方法 建立一步免疫印迹法,可同时检测抗RA33抗体和抗ENA抗体。并对266例不同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清和24例正常人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 抗RA33抗体阳性率:RA38%(38/100),SLE35.8%(24/67),MCTD36.4%(8/22),SS8.3%(3/36)。抗RA33抗体阳性血清中抗ENA抗体的检出率:95.8%(23/24)SLE有抗Sm/ulRNP抗体,100%(8/8)MCTD有抗ulRNP抗体,100%(3/3)SS有抗SSA/SSB抗体,RA血清抗ENA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本文建立的一步免疫印迹法可有效地鉴别抗RA33抗体阳性的RA和SLE、MCTD等病人。  相似文献   

4.
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多肽抗体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多肽抗体谱石冬敏,杨鉴青(苏州第二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002)我们采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风湿病患者血清中ENA抗体,结果如下。1试剂与方法1.1IBT检测ENA多肽抗体谱试剂盒由深圳恒佳生物公司提供。1.2血清取自按各...  相似文献   

5.
抗可溶性核抗原(ENA)抗体的检测是诊断SLE重要的血清学依据,我们应用酶免斑点法检测了110例SLE患者的血清ENA抗体,并用免疫双扩散法(ID)作对比,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选择2001年至2005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SLE患者110例血清标本,另取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做对照  相似文献   

6.
ELISA及免疫印迹法检测抗肌球蛋白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ELIS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肌球蛋白抗体的优缺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猪心肌组织中提取的心肌肌球蛋白作抗原,以ELIS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48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和4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抗肌球蛋白抗体;同时与人工合成的肌球蛋白重链抗原对比。结果 ELISA和免疫印迹法对DCM组抗肌球蛋白抗体检测的阳性率相近(50%对43.8%),但后者能区分针对抗原亚单位的抗体,前者则不能。猪心肌肌球蛋白与人工合成多肽的ELISA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P<0.01)。结论 以人工合成肌球蛋白重链作抗原,采用ELISA检测抗肌球蛋白抗体既有助于DCM与冠心病的鉴别诊断,又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用含TritonX-100及脱氧胆酸钠的TDOC缓冲液自牛眼肌提取了眼肌细胞膜抗原,建立了抗眼肌多肽抗体的免疫印迹检测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抗Sa缺本的检测方法,研究抗Sa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 通过3组正交试验选择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a抗体的最适条件,并用该法检测RA,其他自身免疫病及健康人血清,用免疫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中的RF。结果 抗Sa抗体对RA的敏感性为42.7%,特异性为100%;RF对RA的敏感性为72.0%,特异为为79.2%。结论 抗Sa抗体对RA的特异性高于RF与RF结合使用的有利于RA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免疫印迹法在抗dsDNA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晔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383-4383
目的 评价免疫印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用免疫印迹法分别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样本进行比对,来验证免疫印迹检测抗dsDNA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选用抗dsDNA抗体阳性样本30 份,抗核抗体(ANA-IIF)阳性样本30份,阴性样本76份,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结果与ELISA 法和IIF法符合率高,敏感度达96.7%特异度达98.7 %.结论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dsDNA抗体 可获得很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试剂盒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判读容易,适合基层检验人员操作,值得在临床推广,作为常规初筛实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ENA多肽抗体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干燥综合征(SS)、弥漫性硬皮病(PSS)、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类风湿关节炎(RA)等140例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检测。一次性同时检测抗Sm、抗U1RNP、抗SSA、抗SSB、抗Scl-70、抗JO-1、抗rRNP、抗DM-53、抗RA-54、抗D′E等10种自身抗体。结果6种疾病抗ENA谱阳性率依次为75.6%、90%、70%、50%、42.1%、25%,除出现单项自身抗体阳性外,均出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阳性结果,说明患者血清中含有多种自身抗体,ENA系列抗体有相应的疾病抗体谱。结论免疫印迹法检测ENA自身抗体操作简便、省时、特异性好、重复性好、用血量少、不需特殊设备,可同时完成对10种自身抗体的识别和过筛,对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ENA抗体及抗核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的疾病。伴有多种血清自身抗体的出现,我们采用免疫印迹法技术,对30例SLE病人和20例正常人进行了抗ENA抗体和ANA的测定,测定结果,抗sm10例为33.3%,抗uiRNP抗体8例为26.6%两者混合型11例为36.6%,1例阴性。20例正常人为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抗Sa抗体的检测方法,研究抗Sa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3组正交试验选择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a抗体的最适条件,并用该法检测RA、其他自身免疫病及健康人血清,用免疫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中的RF。结果抗Sa抗体对RA的敏感性为42.7%,特异性为100%;RF对RA的敏感性为72.0%,特异性为79.2%。结论抗Sa抗体对RA的特异性高于RF与RF结合使用有利于RA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印迹技术(IBT),检测了3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ENA多肽抗体谱.该病符合ARA的诊断标准[1].同时检测了ANA和部分ds-DNA进行比较,结果它们的阳性率分别是;抗-sm为48.5%,抗U1-RNP为33.3%,抗-Rib为15.2%.抗-SSA为12.1%,抗-SSB为6.1%,抗-Scl-70为3.05%,抗-Jo-1为0%.ANA为63.6%,ds-DNA为25%.以上表明SLE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尤以抗-sm,抗U1-RNP,抗-Rib,ds-DNA为主.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ENA多肽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0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可提性核抗原(EN)多肽抗体,阳性率为67.9%,其中Sm抗体为34.9%,RNP抗体为30.3%,SSA 为38.5%。SSB抗体为4.6%,Jo-1抗体为11.0%,Rib抗体为8.2%,Scl-70抗体为12.8%。试验结果表明,ENA抗体与SLE病情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对免疫印迹法与蛋白芯片法对血清标本中抗核抗体的检测结果,验证这两种方法是否具有等效性. 方法 分别用免疫印迹技术和蛋白芯片技术检测70例临床标本的抗核抗体,记录检验结果,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经配对资料卡方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测定SSA、SSB、SM、Scl-70、Jo-1和CENP时结果差异无...  相似文献   

16.
免疫印迹法检测可提取核抗原多肽抗体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免疫印迹法(IB)检测可提取核抗原(ENA)多肽抗体的性能。方法以检测抗ENA抗体中的抗U1RNP抗体为研究对象,用免疫印迹法(IB)和免疫双扩散法(ID)分别进行检测,以高特异的ID法检测结果为对照,统计IB法的符合率。结果用IB法检测抗U1RNP抗体有7种不同的蛋白质排列组合,其中以73,32,17.5kDa三条蛋白带同时出现与ID法的符合率最高(84.1%),而32kDa的符合率最低(30.7%),这两组的差异最显著(P<0.01)。结论单独采用IB法检测抗ENA抗体尚欠可靠,须结合其它方法,取长补短,提高ENA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免疫双扩散(ID)及免疫印迹(IBT)法检测抗J0-1抗体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wDM)的诊断价值。方法 抗J0-1抗体阳性的33份病例分为三组:①ID法阳性组;②IBT法阳性组;③两种方法均阳性组。分别计算和比较它们与PM/DM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并对抗J0-1抗体阳性PM/DM的临床特点作简要描述。结果 ①ID法检测阳性20例,17例(85%)为PM/DM,其中12例(60%,)为PM,5例(25%)为DM;3例(15%)为其他结缔组织病(CTDS)。②IBT法检测阳性20例,7例(35%)为PM/DM,其中4例(20%)为PM,3例(15%)为DM;7例(35%)为其他结缔组织病(CTDS);6例(30%)为非结缔组织病。③ID和IBq、检测结果均阳性7例,诊断全部是PM/DM,其中4例(57.1%)为PM,3例(42.9%)为DM。④ID法检测抗J0-1抗体阳性组与IBT法出现55KD蛋白条带组,两组间比较,PM/DM所占百分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2)。结论 ID法较IBT法检测抗J0-1抗体更具特异性,两法结合检测抗J0-1抗体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筛查的抗核抗体(ANA)和免疫印迹法(IBT)检测的特异性ANA谱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SLE患者(SLE组)、80例其他风湿病患者(疾病对照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IIF、IBT检测血清中的ANA。结果 SLE组ANA阳性率(96.25%)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32.50%)和健康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荧光模式主要是颗粒型(43例,53.75%)、均质型(16例,20.00%)、胞浆颗粒型(14例,17.50%)。SLE组ANA的阳性率为97.5%,其中抗nRNP/Sm抗体、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Rib-P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A和ANA谱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本实验室开展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s,ENA)抗体联合检测的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生物芯片技术检测抗ENA(ds-DNA、Sm、SS-A/Ro、SS-B/La、u1RNP、Scl-70、Jo-1、RibosomalP)抗体,并采用双盲法分析ANA阳性标本的荧光核型与抗ENA抗体的关系。结果979例临床标本中,ANA阳性的标本数为400例,阳性率为40.9%(400/979)。荧光核型主要是核颗粒型(249例)、核均质型(83例)、胞浆颗粒型(30例),同时对979例标本进行抗ENA抗体的检测,阳性标本数为199例,阳性率为20.3%(199/979),只有1例阳性出现在ANA阴性的标本中。在400例ANA阳性的标本中,抗ENA抗体的阳性率为49.5%(198/400),出现较多的阳性抗体是抗SS-A/Ro(133例)、抗RibP(78例)、抗u1RNP(70例)、抗ds-DNA(61例)、抗SS-B/La(40例)等抗体,主要与颗粒型荧光相关。而均质型ANA标本中,常见的抗ENA抗体是抗ds-DNA(37例)、抗SS-A/Ro(27例)、抗Jo-1(20例)、抗RibP(20例)等抗体。结论不同荧光核型的ANA与抗ENA抗体之间的关系有各自的特点。用间接荧光法筛查ANA,并联合抗ENA抗体谱进行分型,可以确定部分ANA靶抗原的类型,进一步扩展抗ENA抗体谱,才能准确确定靶抗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抗双链抗体的阳性率及特点。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对240例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抗dsDNA抗体的检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0例,非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60例)。结果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LE中抗dsDNA抗体阳性为28例,阳性率为35.00%(28/80),非SLE中抗dsDNA抗体阳性为1例,阳性率为0.625%(1/160);经欧蒙印迹法法检测,SLE中抗dsDNA抗体阳性为41例,阳性率为51.25%(41/80),非SLE中抗dsDNA抗体阳性为2例,阳性率为1.25%(2/160)。两种方法检出的阳性率在SLE组做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SLE患者的诊断中,欧蒙印迹法抗dsDNA阳性的敏感性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抗dsDNA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