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主要以磺脲类和双胍类为主,近年,不少新药亦应用临床.应用磺脲类药物,每年均有5%~10%的继发性失效,二甲双胍虽然产生乳酸酸中毒的可能性小,但这种潜在的危险限制了它在肝、肾功能受损及心衰病人中的应用,许多糖尿病工作者,力图寻找其它有关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用于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7例初发T2DM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设为对照组(69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指标,血糖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指标(14.99±2.17)m U/L、(2.74±0.16)和(81.68±4.0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的血糖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肾病、低血糖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相比,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优,可有效改善其胰岛素指标,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设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指标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2h PG、FPG、Hb Alc水平、HOMA-IR水平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而FIN、HOMA-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优于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  相似文献   

4.
陈强 《大家健康》2016,(11):148-148
目的:探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应用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应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各指标以及胰岛素各指标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以及治疗前(P <0.05)。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获得较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上优先选择治疗。  相似文献   

5.
何咏梅 《中外医疗》2014,(12):125-126
目的:探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共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通过比较其餐后2h血糖含量、空腹血糖含量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来探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以及两种药物治疗的效果好坏。结果两组治疗期间餐后2h血糖含量、空腹血糖含量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每周检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疗3个月后各项指标与各组自身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餐后2 h血糖含量、空腹血糖含量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8,2.321,2.366,P=0.018,0.024,0.021)。结论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效果均良好,但是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比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效果更好。因此,对于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无效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可采取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涉及多个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而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T2DM占全部糖尿病的90%以上,其中少部分(约15%)在早期可通过饮食、运动等疗法预防、控制病情,而多数则需应用降糖药物治疗,如:磺脲类、双胍类及一些新型口服降糖药等.  相似文献   

7.
资料和方法 2002年4月-2007年4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T2DM患者170例,均口服足量磺脲类药物1—3年以上,最大剂量优降糖15mg/日,达美康320mg/日,美比达30mg/日。四组间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体重指数(BMI)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弧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并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对治疗组组的患者给与胰岛素联合二甲双弧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则给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弧治疗,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表征以及治疗效果等。结果:两个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含量和餐后2h血糖含量经检测,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治疗组的5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5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结论:两个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两组疗效差异显著。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弧治疗的治疗组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恢复效果明显优于采用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弧治疗的患者,由此可知,胰岛素联合二甲双弧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双胍类降糖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方式与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予以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联合磺脲类药物降糖,治疗组联合瑞格列奈降糖,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及症状体征、代谢指标变化。结果两组均在用药后收到满意的降糖效果,随着用药的持续血糖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3周、6周、12周空腹血糖(FBG)水平(8.03±0.35)mmol/L、(7.88±0.36)mmol/L、(6.72±0.19)mmol/L,餐后2 h血糖(PBG)水平(12.80±0.42)mmol/L、(9.14±0.36)mmol/L、(8.68±0.33)mmol/L,治疗组治疗3周后FBG、治疗组治疗6周后PBG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27±0.31)%,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控制36例(90.0%),对照组临床控制21例(52.5%),治疗组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低血糖等副作用,对照组3例腹泻,持续用药自行恢复,治疗组1例轻度转氨酶水平上升,自行恢复(P0.05)。结论双胍类药物的使用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联合瑞格列奈使用更利于稳定血糖、调节代谢紊乱、提升病情控制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参与的三种治疗方式对磺脲类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SFS)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SFS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予以单服二甲双胍250-500mg每日3次(组Ⅰ);诺和龙1-2mg,每日3次与二甲双胍250-500mg,每日3次合用(组Ⅱ);睡前中效人胰岛素与二甲双胍500mg,每日3次合用(组Ⅲ)治疗,治疗过程中三组病人均保持饮食、运动量稳定。连续治疗3个月前后的对照观察。结果三组病人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BG)均明显降低,血糖降低的幅度为组Ⅲ〉组Ⅱ〉组Ⅰ。结论二甲双胍参与的三种治疗方式对SFS的T2DM患者均有效,在全面控制糖代谢紊乱方面,本研究提示二甲双胍与睡前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应用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效果。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分别运用混人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和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费用-效果分析。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86%,B组的有效率为92%,两种治疗方案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的费用为235.48元,明显低于应用混人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方案的费用(389.10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具有经济学价值。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考虑,两种方案中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在社区治疗2型糖尿病中更为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沙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9例合并有肝、肾、心等重要器官原发疾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沙格列汀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治疗2个月后其肝、肾功能及心肌酶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其在进行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几率及BMI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MI及发生低血糖的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合并肝、肾、心等重要器官原发疾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沙格列汀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而且不会对其肝脏、肾脏及心脏产生显著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目前常用的基因自发突变2型糖尿病小鼠C57BL/6J-db/db和STZ诱导的C57BL/6J小鼠的溃疡创面愈合特征,为应用稳定的糖尿病小鼠溃疡模型进行相关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溃疡模型,统计0、3、5、7、10、14 d小鼠创面动态愈合率及愈合时间;7、14 d取组织,HE染色和Masson染色,免疫组化(CD31和PCNA)观察创面病理组织变化;荧光定量测定愈合相关因子collagen-IIIα、α-SMA的基因表达。结果基因突变db/db小鼠较STZ诱导小鼠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延迟,由(16.6±0.8)d延长至(20.2±1.3)d(P0.001);db/db组较STZ组肉芽组织生长缓慢,新生上皮长度不足、胶原沉积紊乱,创面愈合较差;7 d,db/db组的CD31和PCNA显著性低表达(P0.01);7、14 d,db/db组基因上调量的倍数明显低于STZ组。结论两种糖尿病小鼠创面均出现愈合延迟,但基因突变糖尿病db/db小鼠相比于STZ诱导组小鼠在创面愈合延迟的程度上和愈合难易程度上,更适合进行糖尿病溃疡创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在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基础上联合德谷胰岛素在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6)给予德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12周;对照组(n=24)使用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变异系数(CV)及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 h BG、HbA1c、MAGE、CV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3例,发生率为11.54%,对照组低血糖2例,发生率为8.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夜间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在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基础上联用德谷胰岛素能有效降低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有效,为后续相关临床研究的开展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15.
Irisin是一种新发现的肌源性糖基化多肽,能促使白色脂肪细胞解偶联蛋白表达,诱导脂肪小滴形成,增加线粒体密度,增加脂肪细胞氧耗,导致白色脂肪细胞棕色样变,促进β细胞再生,从而抑制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Irisin还能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激活参与学习和记忆的基因,从而改善认知;还能延长端粒从而延缓衰老等.本文综述了Irisin与老年2型糖尿病的关系,以期为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国产盐酸吡格列酮片单药治疗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试验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30mg,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每日1次,观察时间为12周。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比基础值分别下降27.1%和55.7%,对照组分别下降10.6%和19.8%,安慰剂和吡格列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单药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接受住院常规的护理干预,出院时将院外治疗注意情况一次性交代,内容同观察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患者出院后进行延续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活动、服药、监测等。结果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糖达标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既经济又有效,对糖尿病患者改善和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根据是否发生低血糖将其分为未发生低血糖组89例(非低血糖组)及发生低血糖组49例(低血糖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①低血糖组的体重指数(BMI)为(24.6±4.8)kg/m2,住院天数为(85.6±12.3)d,糖尿病病程为(13.0±8.9)年,而无低血糖组BMI为(26.6±5.7)kg/m2,住院天数为(52.3±10.5)d,病程为(8.7±6.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低血糖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药物联合使用率较非低血糖组高(P〈0.05),二甲双胍使用率较非低血糖组低(P〈0.05),而胰岛素使用率及口服降糖药(OAD)+胰岛素联用率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③低血糖组胱抑素C高于非低血糖组(均P〈0.05),血脂指标中总胆固醇值低于非低血糖组(P〈0.05),低钾血症的发生率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BMI低、联用胰岛素及OAD,胰岛B细胞功能及肾功能较差均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均予注意,积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自发与诱发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比较自发与诱发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在糖代谢,胰岛素抵抗以及炎症反应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诱发模型组和自发模型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正常11周龄C57BL/6J小鼠;诱发模型组:用高脂饲料结合STZ诱导11周龄C57BL/6J小鼠建立糖尿病模型;自发模型组:选择8周龄的C57BL/Ks J-db/db鼠;监测各组动物八周内体重,空腹血糖,糖耐量变化;检测实验前后FINS,AUC,HOMA-IR以及TNF-α,IL-18,IL-1β,INF-γ含量的变化;八周后处死动物取肝、肾、胰腺、睾丸、骨骼肌等组织做病理分析。结果在实验周期内,自发模型组体重持续上升,而诱发模型组体重明显下降;诱发模型组小鼠血糖八周后有所下降,而自发模型组小鼠稳定维持高血糖;诱发模型组的FINS上升,AUC以及HOMA-IR明显下降,自发模型组FINS无显著变化,AUC以及HOMA-IR均显著上升;模型建立初,两种模型鼠血清中促炎症因子(TNF-α,IL-18,IL-1β,INF-γ)的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要高。在第八周时,诱发模型组鼠促炎症因子部分含量有所下降,自发模型组促炎症因子的含量都明显的升高;两种模型鼠的胰腺等组织均出现明显的炎性病变。结论八周后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糖代谢异常以及炎症反应都日渐加重,长时间维持高血糖症状;诱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在饲养八周后糖代谢以及炎症反应部分缓解,高血糖症状部分好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与多次皮下注射在2型糖尿病强化降糖中疗效的差异。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成两组,持续皮下注射组(CSII)采用诺和灵R胰岛素泵治疗,多次皮下注射组(MSII)采用三餐前诺和灵R和睡前诺和灵N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天血糖谱的变化,比较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控制血糖(P〈0.05)。CSII组与MSII组相比,在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3.6±1.2d)VS(9.4±3.2)d,P〈0.01]、每日胰岛素用量[(35.2±8.5)UVS(43.2±10.1)U,P〈0.01)]及低血糖发生率(2.1%VS9.7%,P〈0.01)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均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CSII怏涑、寄伞、胰岛素用量少.优于MS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