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患者脑出血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13-01—2016-06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5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12h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其中0~15分249例为轻型组,16~30分201例为中型组,31~45分110例为重型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24h内采集外周血,采用西门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平均升高率,比较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外周白细胞水平,比较不同意识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结果重型组入院时外周白细胞计数水平最高,其次是中型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组白细胞计数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重型组及中型组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白细胞计数仍显著高于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障碍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意识清醒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白细胞计数平均升高率及中性细胞升高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患者病情以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可以根据白细胞计数判断患者病情,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脑出血血肿大小、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测定10 4例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 ,根据头部CT扫描计算血肿大小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判断预后 ,将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血肿大小、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血肿大小呈显著相关性 ,死亡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较存活组有明显升高。结论 脑出血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作为判断病情及临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入院时白细胞亚型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22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白细胞亚型计数,评定患者发病3个月时的m R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白细胞亚型与ACI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是ACI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均P0.05),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0.001)。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与ACI患者近期预后不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入院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升高及淋巴细胞计数的降低均可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幕上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方案、手术时机,从而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选取2013-01—2017-10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并手术的13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分为优良组、不良组和死亡组。通过分析改良Rankin量表,比较不同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对临床疗效影响。结果微创组患者优良率评分明显高于小骨窗开颅组和大骨瓣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超早期组、延迟组和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皮质下出血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基底节区出血组和脑出血合并破入脑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30~60 mL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出血量60~90 mL组和90 mL组,出血量(60~90 mL)优良率明显高于出血量(9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受出血时间、血肿量大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通过综合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白细胞反应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脑出血血肿大小、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测定104例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根据头部CT扫描计算血肿大小,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判断预后,将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血肿大小、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血肿大小呈显著相关性,死亡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较存活组有明显升高。结论 脑出血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作为判断病情及临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评价价值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25例NMOSD患者,其中AQP4 Ab阳性21例(其中9例经过15 d~9个月的随访)、阴性4例;25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NMOSD组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PLR以及两者联合指标对NMOSD的评价价值;并对AQP4 Ab阳性与阴性组,以及9例随访患者的急性期与缓解期NLR、PLR进行比较。结果 NMOSD组患者与对照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水平、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MOSD组中性粒细胞、PLR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PLR为评价视神经脊髓炎炎性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B=0.031,SE=0.010,Wald=9.176,P=0.002,EXP=1.032;95%CI=(1.011,1.053)]。ROC曲线显示,NLR和PLR联合作用曲线下面积为0.806,可以用于评价NMOSD的炎性变化,敏感度=0.800,特异度=0.720,阳性预测值=74.07%,阴性预测值=78.26%。AQP4 Ab阳性和阴性的NMOSD患者的NLR及PL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随访患者急性期NLR值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PLR值急性期与缓解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和PLR联合对NMOSD炎性变化具有评价意义,NLR可能是评价NMOSD疾病炎性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急性期白细胞反应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脑卒中急性期大多数患者白细胞增多,表现为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白细胞总数增高,脑出血组白细胞增高姓率高于脑梗塞组,而中性粒细胞增高发生率二组间无差别,外周血白细胞增高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密切关系,中性粒细胞计数越高,近期神经功能预后则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抗抑郁剂治疗与白细胞减少的关系。方法病例组为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抑郁症患者,入组后分别予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米氮平、舍曲林单药治疗4周,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及病例组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对照组与病例组治疗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3.75±1.30)*109/L、(3.34±1.1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3);其余病例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抑郁症患者中性粒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早期白细胞及其亚型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AIS住院患者588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非脑卒中患者63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头颅CT或MRI梗死面积大小将AIS患者分为腔隙性AIS组151例和非腔隙性AIS组437例,比较2组白细胞参数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IS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OR=1.073,95%CI:1.017~1.132,P=0.009)和中性粒细胞计数(OR=1.068,95%CI:1.001~1.139,P=0.046)进入回归方程。非腔隙性AIS组白细胞计数高于腔隙性A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OR=0.898,95%CI:0.811~0.995,P=0.040)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是AIS的独立危险因素,低白细胞计数为腔隙性AIS的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对AIS的发生及梗死面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以我科2014-01—2015-04收治住院的90例脑出血患者为实验组,按照患者脑出血量分成3组:大量出血组30例(50mL);中等量出血组30例(30~50mL);小出血量组30例(≤30mL)。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监测脑出血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治疗前后各个时段体内IL-6,CRP的血清水平变化,进行预后评估。结果 (1)实验组血清IL-6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CRP及IL-6水平随着脑出血量增多逐渐增加(P0.05);随着发病时间的推移,不同出血量组血清CRP水平逐渐增加,其中第3天血清CRP水平最高,之后逐渐下降(P0.05);发病第1天患者血清IL-6的水平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且各组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预后越好,IL-6和CRP的血清水平则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及IL-6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量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急性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白细胞及各亚型变化与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9—2021-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3.0T磁共振明确诊断的急性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应用90 d随访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mRS>3分表示预后不良。运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数目、单核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淋巴细胞数目(NLR)、淋巴细胞数目/单核细胞数目(LM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数目(PLR)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高提示预后不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OR:0.125;95%CI:0.012~1.187)、NLR高(OR:1.621;95%CI:0.979~2.681)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1)。结论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S100B、NSE水平。于脑出血后3个月采用m R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患者各时间点间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SD多重比较显示,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间各时间点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出血组轻度、中度、重度亚组及正常对照组间第1 d、第7 d血清S100B(F=350.425,F=109.170;均P<0.05)及NSE水平(F=103.296,F=63.300;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7,P=0.791;F=1.470,P=0.2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第1 d、第7 d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SD多重比较分析显示,脑出血轻度亚组与中度、重度亚组及正常对照组第1 d、第7 d血清S100B及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1 d血清S100B及NES水平与颅内血肿量呈正相关(r=0.818,r=0.619;均P<0.01)。与预后不良亚组比较,预后良好亚组第1 d血清S100B及NSE水平显著降低(P=0.041,P=0.018),两组间第7 d及第90 d血清S100B(P=0.101,P=0.468)及NSE(P=0.077,P=0.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破入脑室亚组患者第1 d及第7 d血清S100B、NSE水平显著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组(均P<0.05),两组第90 d血清S100B、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S100B、NSE水平可以反映脑损伤的严重程度、预测颅内血肿量,对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评估、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血肿体积动态变化.方法 对3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分别于起病6h以内、1d、3d、7d、14d进行头颅CT扫描,采用体视学法对脑出血血肿及周围低密度水肿灶进行测量,计算二者比值,并根据出血量将患者分为少量及中等量出血组,比较2组血肿、水肿体积及CSS评分. 结果 脑出血急性期血肿体积逐渐缩小,周围低密度水肿灶体积逐渐扩大,7~14d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体积与周围低密度水肿灶体积有相关性(|r|=0.75),2组的血肿/水肿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C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水肿体积与CSS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急性脑出血后起病至3d血肿体积无明显变化,水肿体积小,3~7d后血肿开始逐渐缩小,而水肿明显扩大,14d达高峰.少量及中等量出血血肿及水肿体积变化规律相同,血肿量直接影响CSS评分,而与水肿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指标与创伤性颅脑损伤(TBI)预后之间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40例TBI患者,术后30 d随访患者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08例)和预后不良组(32例)。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外周血指标(粒细胞系统、血小板系统等),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相关外周血指标与患者伤后30 d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P<0.05),这种差异与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GCS评分有着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r=0.53,P<0.05)。 结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能够在TBI患者当中起预后判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ICP)监测在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100例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其中50例患者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加持续性ICP监测(ICP监测组),另50例患者单纯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脱水剂用量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ICP监测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监测组患者血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甘露醇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0.01)。两组其他并发症及再出血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持续ICP监测并不能改善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预后,但可以减少甘露醇的使用量及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及时预警患者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入院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入院即刻血糖水平(admission blood glucose,ABG)对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01-2018-05期间作者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226例,根据3个月时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2分)组124例,预后不良(mRS2分)102例,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NLR和ABG对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1)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糖尿病病史、饮酒史比例以及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升高,血肿体积大,出血破入脑室比例高,白细胞计数(ABC)、中性粒细胞计数(ANC)、NLR及ABG升高,淋巴细胞计数(ALC)低(均P0.05)。(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1.051,95%CI:1.013~1.090,P0.01)、血肿体积(OR=1.055,95%CI:1.003~1.110,P0.05)、NLR(OR=1.389,95%CI:1.124~1.716,P0.01)、ABG(OR=1.308,95%CI:1.074~1.593,P0.05)及NIHSS评分(OR=1.151,95%CI:1.065~1.243,P0.01)升高为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ROC曲线分析表明,NLR和ABG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95%CI:0.705~0.829,P0.01)、0.678(95%CI:0.609~0.747,P0.05)。结论入院时年龄、血肿体积、NIHSS评分、NLR及ABG升高是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和ABG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Adropin蛋白表达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海南省三亚中心医院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计划纳入样本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纳入10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Adropin蛋白的水平,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Adropin蛋白表达水平与疾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最终纳入97例;对照组最终纳入99例,研究组患者Adropin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中,其Adropin蛋白表达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预后结局高血压脑出血患者Adropin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是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ropin蛋白、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清Adropin蛋白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相关性,血清Adropin蛋白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侧大脑中动脉(MCA)急性脑梗死对免疫系统的不同影响. 方法 选择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9例急性MCA大面积梗死患者,按梗死部位分为左侧脑梗死组(n=51)和右侧脑梗死组(n=48),分别对2组患者起病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各分类白细胞比例、1周内肺部感染情况、1周内体温、1个月或出院时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等进行比较. 结果 2组患者肺炎感染率、1周内体温情况、1月内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按肺炎分层时2组患者白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肺炎分层后,2组无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1周内变化趋势呈现出明显不同. 结论 未感染肺炎的左侧和右侧MCA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白细胞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提示不同侧MCA脑梗死引起免疫抑制的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01—2018-03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出血量30~40 mL基底节区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早期接受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及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除接受相同手术及内科治疗外,早期口服或鼻饲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次,1次/d,持续28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2组治疗后14 d和30 d的神经功能状态,采用改良Rankin分级量表(mRS)评估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90 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4 d、30 d NIHSS评分及30 d内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mRS评分及恢复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区出血量30~40 mL的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联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安全有效且有更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出血出血量、意识水平、出血部位及转归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幕上脑出血患者67例,检测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出血量、意识水平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按出血部位分为丘脑出血组与非丘脑出血组,比较两组不同部位脑出血甲状腺激素的差异。于发病14 d比较治疗前后随着血肿的吸收、GCS评分的增加,甲状腺功能的改变。结果 (1)脑出血患者出血量、意识水平与急性期T3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丘脑出血组与非丘脑出血组相比T3、TSH水平更低(P>0.05);(3)随着血肿水肿的吸收,T3升高(P<0.05),T4、TSH改变不明显(P>0.05);意识障碍程度恢复越好,T3恢复越明显(P<0.05)。结论 (1)脑出血患者出血量、意识水平与T3密切相关。(2)丘脑出血与非丘脑出血相比,T3、TSH降低更明显。(3)随着血肿的吸收及意识的好转,T3也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